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民族音乐论文范文

民族音乐论文全文(5篇)

民族音乐论文

第1篇:民族音乐论文范文

一、建立学科基础理论与教育教学理论

有长远的规划,建立科学、完整、系统民族民间音乐教育体系,必须从小学起到高校,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措施,强化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意识。全面而系统化地挖掘、收集、整理、抢救,打造优秀的民族民间山歌音乐艺术精品课程,建立健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这是我们强调民族区域传统民族民间山歌音乐艺术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的最终目的。

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科研课题、召开民族音乐教育研讨会、构建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理论框架、建立民族音乐教育网站、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

二、构建开放性地方音乐课堂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唱多首歌曲来提高学生对家乡文艺的感性认识,并能对所学歌曲进行分析,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要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互动,让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做演员的荣耀和做评委的自豪。组织学生参加民族乐器和民族歌曲兴趣小组,每周定期开展培训和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学校还应邀请当地民间艺人到学校为师生献艺,让学生充分与民间文艺接触,感受来自身边的原生态音乐作品,让心灵在纯朴的音乐中得到净化,让情感在浓郁的地方文化中得到熏陶。

三、加强教材开发,让地方音乐走进课堂

学校应开展民族特色教材研究和建设,拯救地方优秀音乐文化,收集具有较高民族音乐代表性和较高审美价值的作品,转化为优势教学资源,落实到学校的课程计划之中。

民族民间山歌艺术是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音乐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拿广西来说,多姿多彩的广西各民族民间山歌音乐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精神文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增进民族兄弟之间的交往中加深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汇,许多民族民间山歌、歌种音调在多个民族区域流行或传承,形成了广西各民族各具特色又互相融合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其繁星闪烁,结构严谨,以各自鲜明的表现方式、独特的演唱风格真实地反映本地区、本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要求。

结合学校情况多播放民族音乐,创建民族音乐专栏,创编乡土教材,创办民间音乐、舞蹈、器乐等的课外活动小组,开展民族音乐比赛。

四、培养高素质音乐教师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培育专业特色音乐教师,加大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资投入。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乐理知识,更要了解地方音乐的演奏,了解更多的本地区民间音乐文化。有意识地融入本土民歌,结合广西民族音乐特征创作的音乐作品,要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内涵,使学生充分理解词和曲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民俗民歌、轶闻趣事。广大音乐教师也要把学习和研究本地区民族音乐作为个人专业成长的目标之一,以弘扬民族文化为荣耀,坚持不懈地把此项工作开展下去,使自己成为谙熟和精通地方文艺、深受人民喜爱的民族艺术工作者。

五、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

第2篇:民族音乐论文范文

民族音乐学理论是一个世界音乐研究范畴的概念,在我国,由于我国民族音乐体系众多,因此民族音乐所呈现出的多样性、鲜明性等特点,都印证了我国民族音乐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民族音乐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而从本质上而言对民族音乐的理论研究,其实就是对经过长期发展沉淀并逐渐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的研究①。在经过漫长而又悠久的发展历程,民族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与传统音乐的形成发展如出一辙,在音乐形式的表现上大多是通过歌舞以及乐器,有某些民族音乐体系中,可能还会包含当地的戏曲。由于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现状,以及具有的鲜明的民族特色,使得民族音乐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了多样性和丰富性,民族音乐在音乐风格上也对不同的民族特色进行融合和发展。民族音乐承载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和文化,以及一个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核心,是经过一个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可见在对世界音乐文化的研究之中,民族音乐理论要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族音乐学理论研究,主要在民族自身的研究角度上进行研究的,因此这是民族音乐研究与其他音乐研究最大的区别。从上文的叙述可以发现民族音乐的出现不仅仅是来源于音乐,都是也依赖于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沉淀,而对民族音乐的研究,主要针对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经历、以及演变的过程的研究,并对民族音乐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通过对民族音乐的研究,不仅仅是对音乐发展规律的认知和研究,同时也是对我国不同文化发展历程的研究,也是对我国不同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促进,从侧面而言,对我国的民族人文科学的研究也提供了有利的参考。由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是基于整个民族的角度来进行的,所以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包含一个民族的音乐体系,以及一个民族所拥有的所有音乐内容,其中会涉及到民族音乐的背景、文化和民族精神等,还对民族音乐的研究进行动态研究,也就是对民族音乐的整个发展阶段进行研究。除了对民族音乐发展阶段的研究以外,还要对民族音乐对其他音乐类型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从发展到如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一直存在,也正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使得民族音乐理论对传统音乐的发展和研究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之中。

二、民族音乐学理论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影响

(一)对传统音乐研究模式和角度上的影响

对于民族音乐的研究不仅对要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研究,同时也要对整个民族的文化进行研究,因此在对民族音乐的实际研究之中,一般会对民族音乐的研究视角放在整个民族的角度上来进行研究。在目前对民族音乐的研究的过程中,一部分学者提出应将对民族音乐的研究放入整个民族文化研究的体系中进行研究,而这种研究研究方式,就是所谓的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而回顾以往对我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往往是将对传统音乐的研究分为音乐文化和音乐典籍的单独研究,在研究过程,较为注重对传统音乐节奏、旋律、演奏等音乐形态的研究,并未将传统音乐研究放在整体的社会文化的环境和背景中进行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使得传统音乐研究缺乏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和相互影响方面的研究,在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之中也难以体现传统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底蕴。随着民族音乐理论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的逐渐形成,对传统音乐研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民族音乐学理论的影响下,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也效仿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将传统音乐的研究置于整个文化背景之中,从而在整体的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背景和氛围之中对传统音乐进行研究。

(二)传统音乐研究从书面材料演变为实地考察

对传统音乐进行研究的过程之中,对传统音乐的研究往往是依靠现存的文献和典籍等纸质材料对传统音乐进行研究,不管是对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发展形态等的研究都是来源于纸质材料的记载,这种研究形式更类似于纸上谈兵②。在对传统音乐历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只是依靠书面的记载是远远不够的,这种类似于纸上谈兵的研究方式,及时得到了研究结果,也是与实际现实存在极大的差距,难以相符,所以对历史的研究,必须要“迈开腿”,“走出去”,亲自来到传统音乐发展中的实地,走进传统音乐发展中所经历过的环境和氛围,进行实地实景的考察。从时间点来说,从后,对传统音乐的研究终于走出了文献和典籍,来到了传统音乐发展经历过的实地,在传统音乐发展的历史现场,对传统音乐进行研究,而这种走进历史实地的研究方式,因是在民族音乐理论发展之中提出的研究方式。这种深入音乐发展历史实地的研究方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音乐研究方式上的转变,同时对传统音乐研究者来说,也是与传统音乐亲密接触的最佳机会,传统音乐研究者在深入实地进行研究考察的过程中,可以回到传统音乐发展演化的现场,感受音乐带来的精神上的洗礼和心灵上涤荡。而这种深入历史实地的传统音乐研究方式,可以在深入实地研究中,收获比书面资料更丰富的音乐文化研究,同时在真实的实地文化熏陶中,切身的体会到当地的文化和音乐之中的关联和影响,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也会更加透彻和深入。例如很多民间的传统音乐,只有来到音乐存在、流传的当地,感受到当地的人文、风俗,看到当地的一山、一水,才能真真的领会到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和精神,只有深入到当地,体会真正体会到音乐中所流淌出的情韵,以及音乐带来的美妙感受。

(三)传统音乐研究从单一走向多元

在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着一种规律,就是传统音乐中对汉族音乐的单一研究,缺乏传统音乐的多元化发展。从传统音乐发展的整个历程之中,一眼望去基本都是以汉族音乐为发展主基调,在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化,汉族音乐的发展地位依旧难以动摇,在元朝和清朝时期,传统音乐的表现和发展依然对汉族音乐的模仿,无论音乐歌舞,还音乐曲调和音乐形式都为形成自身的特色,即使做了自身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的融合,在音乐的再次创作过程中,汉族音乐依旧占有主导地位,所以长久以来,传统音乐一直是以汉族音乐为核心的。与此同时,在长久以来对传统音乐的研究过程中,汉族音乐一直都是传统音乐的研究主体,忽视了对其他民族传统音乐的研究,因此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一直呈现出一种单一性。但随着民族音乐的逐渐发展完善,民族音乐理论对于传统音乐的研究产生巨大的影响,介于此,我国传统音乐研究无法还像以往只对汉族音乐进行关注和研究,,而是将传统音乐研究置于整个音乐体系之中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形式的转变,也使得我国传统音乐研究从以往的单一性发展为现在的多元化。我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多元化研究转变,具体表现在实际研究之中,不仅对音乐理论研究带来了转变,同时也影响了音乐文化著作,在全国范围内的音乐文化著作的发行和出版,不但是音乐研究多元的表现,同时也促进了音乐间多民族的融合和共同发展。在多元化的传统音乐研究之中,民族音乐研究在对民族音乐进行研究时,就需要几个民族音乐置于整个音乐体系中进行研究,要强调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形成以及发展演化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与民族发展演变过程的一致性,不能单纯的用一种音乐文化来对比对另一种音乐文化来进行解读和理解,由于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的地域、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别,所以不同的民族音乐之间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所以在对传统音乐的多元化研究过程中,不能将汉族音乐与奇特民族进行简单粗暴的对比,对待不同民族的音乐,要以平等、尊重的心态,去评价不同民族音乐所富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从而在不同民族音乐之中发现其独有的艺术意蕴,进而更好的进行传统音乐的多元化研究。

(四)传统音乐研究水平得到了提升

从对传统音乐的研究开始至今,对音乐的学术研究大多停留在对音乐本身、音乐历史等的研究上。民族音乐学理论的引入,则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对传统音乐的研究如上述所言,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从以往的单一性研究过度到现今的多元化研究,不仅对传统音乐本身,以及传统音乐发展演变所经历的历史文化背景、人文风度等进行了研究,并借鉴和融合其他学科、人文等思想和方法来对传统音乐进行对比研究,这对传统音乐研究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我国的民族音乐由于民族数量多,音乐形式丰富多样,因此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建立起了具有民族针对性的例如满族音乐研究会、侗族音乐研究会等分民族的音乐研究会,进而根据不同民族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等对不同的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在对不同民族音乐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还对民族音乐的现有状况、未来发展走向做出了认真的讨论和研究。除此之外,民族音乐的研究成果也应该回归民族,回到民族音乐的发源地,进而促进当地民族音乐的发展优化,并对当地的民族文化进行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每一位民族音乐研究者都应该在对民族音乐的研究过程中,遵循一种研究理念,民族音乐研究主要是来源于民族,因此所得到的研究成果也应该回归民族,让民族受惠,让实践去检验研究成果。而对民族音乐的研究,以及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应用到实际之中,用于帮助更多的大众来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从而使得不同民族之间可以相互尊重,融洽相处,从而更好对民族音乐、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进行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使得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可以在尊重、平等的环境中得到应有的理解,保留下真实的文化和环境形态,减少由于人们的误解和无知对民族音乐以及民族文化造成的破坏和负面影响。不管是在哪一个角度对民族音乐,民族音乐都是不可取代的存在,因此不管是哪一个民族的民族音乐都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民族音乐是带有浓浓民族韵味的音乐,所以对于民族音乐的研究就是对一个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乃至整个民族风貌的研究,而对其他类型的音乐的研究则与此有很大的区别,对于民族音乐的研究,是对音乐以及与音乐相生相息的存在环境一同加以研究的,对民族音乐研究所研究的内容是不同区域内,不同民族音乐的发展规律以及音乐发展历程的,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民族音乐研究,同时也是对民族人文的研究。而通过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研究,也促进了不同民族音乐之间的沟通和融合,进而推动民族音乐的优化发展。也正是由于对民族音乐的研究时将对音乐的研究放眼于整个民族文化和精神范围之中进行研究,所以民族音乐研究的大的研究文化背景也早就了民族音乐研究大的眼界。民族音乐这种以更开阔的视角对音乐进行研究的方式,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促进了对传统音乐的研究方式等的转变,也提升了传统音乐研究水平。效仿与民族音乐的研究,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也将对音乐的研究着眼于大的文化背景之下,将对传统音乐的研究扩大为对传统音乐存在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和时代背景的研究,使得对传统音乐的研究更具有文化意义,同时也使得传统音乐研究更加深入,把对传统音乐的研究带入到当时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地域特征之中,研究者对传统音乐有了更为透彻的感受和理解,因此介于这种研究方式和方法所得到的研究成果也更具真实性以及历史意义,所以在对民族音乐研究的熏陶和影响之下,传统音乐研究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五)基于文化基础上的对传统音乐的研究

以往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不仅仅只单纯的依靠文献典籍等文本资料,同时对传统音乐的研究经常将研究重点局限于对音乐节奏旋律、曲调节奏等单纯传统音乐构成的研究,这只是对传统音乐的表面形式的研究,逐渐对传统音乐的研究逐渐深入到对传统音乐存在于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习俗、人文环境等因素的研究,传统音乐的研究变成对一种特殊文化现象的研究,是基于文化基础上的研究。因此,对传统音乐的研究,将文化大背景融入到对音乐的研究之中,不再是单纯的音乐形式等的表面层次的研究,而是演变为融入文化和精神的研究,将传统音乐研究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研究,这样才可以对传统音乐的研究更加透彻和深入,才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人文环境中,对传统音乐的出现、发展、演变等作出更贴切、更真实的研究和还原,从而得到更具有真实性,更具有历史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对音乐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民族音乐研究学者不仅要对民族音乐研究引进更加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民族音乐研究观念,寻求音乐跨越语言和国界间的交流和融合,更不能忘了自己的“本分”。除此之外,对音乐的研究也应向西方等先进国家进行学习和借鉴,对音乐的研究不仅要展望未来,同时也要回首过去,对过去音乐研究走过的道路和获得的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为未来的音乐研究做好铺垫。同时对于不同的音乐要持有尊重的态度,平等的对待不同类型、不同民族、不同体系的音乐,求同存异,寻求不同音乐之间的交流、融合以及共同发展。文化相对论不仅对传统音乐研究带来的新的发展方向以及对传统音乐研究的冲击和影响,也要认识到对音乐文化和精神遗产的保护,以及对音乐资源的再利用。可见,通过上述的叙述,对民族音乐音乐的研究不再是单纯的对音乐本体的研究,而是对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研究,在对民族音乐的研究的影响,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也逐渐脱离了对音乐本体研究的单方面注重,对民族音乐的研究也如同对民族音乐研究一般,成为了一种对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三、总结

第3篇:民族音乐论文范文

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依托,起到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站在现阶段的高校音乐教学来看,大部分高校都将音乐设置成基础性的教学课程,而使用的音乐教材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这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同时,全球化已经涉及到更多的领域,要在国际大舞台上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充分展现出我国的音乐文化特色。由此可以看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作为高校音乐教学的基础,与其进行完美的融合显得十分重要。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教学模式,进行完美融合

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就必须打破一贯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将音乐教学与文化传承进行完美的结合。首先,就音乐技术层面的教学而言,教师可以选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熟悉了解该作品所使用的演绎技巧,加强学生的音乐体验;其次,教师可以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分类,让学生认识到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更好的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最后,在进行音乐历史的教学时,教师应当借助专门的音乐作品进行授课,借助互动性提问的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民族音乐展现在教学课堂中,将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有机的融合,帮助学生认识到音乐文化的发展规律。

(二)树立正确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并不是死守旧的一套,而不进行任何改变。事实上,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将先进的内容保留下来,将落后的文化剔除。因而在开展高校民族音乐的教学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精心挑选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开放是密不可分的,文化传承的过程就等同于在吸收其他的先进文化,并以此作为基础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创新,从而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得以更好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得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提高教学水平,构建有力教学队伍

一批高水平的高校音乐教师队伍,对音乐教学课堂质量的保障,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从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课堂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出教师作为课堂的领导者,在教学课堂发挥指引作用,能够解答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因此,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相结合,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对此,高校应担定期对教师团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的教学素养,构建出有力的教学队伍,更好的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三、结语

第4篇:民族音乐论文范文

电影音乐与普通音乐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电影音乐要与电影画面相互配合,二者要处于一个节拍,电影音乐主要是为电影服务的,要烘托主人物的形象及电影故事中的情绪气氛,还要符合时代特征。电影画面同音乐一同展现给观众的同时音乐便具有了相对独立性,其既有音乐的听觉效果,同时又具备了增强电影艺术性的功能,所以说,电影音乐是相对独立于音乐和电影之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又兼具了音乐与电影的特性,处理好电影音乐这个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才能提供给观众更具美感以及观赏价值的作品。

二、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一)电影与民族音乐的融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所以说我国的民族音乐不仅多而且各具特色,我国民族音乐经过历史的洗礼更具特色,留下了其中的精华,更有与外国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使其不断与外国文化相融合,吸收并改进了原有的不合理的元素,可以说现在的民族文化根植于中华传统音乐,取材于人民群众,又包含了西方的民族风情,它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物,有戏曲、民歌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视听,既保证了画面的美感,但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听觉强度,从而使电影的音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影片的整体效果。电影音乐源于传统的民间音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传统音乐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具有民族风情的音乐为电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电影中每一个经典素材的塑造,都取决于音乐效果,电影和音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二)民族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体现

电影中的民族元素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在这里我们只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

1、戏曲

戏曲是我国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传统艺术中独具代表性。北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对我国歌剧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更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新型电影与传统戏曲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更易于吸引观众的眼球。像是影片《霸王别姬》,其中的戏曲音乐的运用就恰到好处,京剧旋律的运转昭示了剧中人物的命运轨迹,与其紧密相连,将剧中人物一生的转变更戏剧化,对比影片的整体氛围,这部电影是在电影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很好用。

2、民族歌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各自的特色,有其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民歌作为一种最易于表达情感的形式,自热而然的就踏上了历史舞台,民歌流露出的是浓浓的地方色彩,而将我国的民族音乐简要的分为两部分即南北两大块,北方的人兼具热情、豪放,所以民族音乐也以阳刚之气为主,南方人与北方人不同,南方人婉约细腻,所以南方音乐以阴柔为主,在电影的拍摄制作中,选取一定的民间音乐,可以更好的表现当地的风土人情,使影片更具真实性及感染性。《嘎达梅林》中同样也采用了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真实的再现了蒙古人豪放洒脱的不羁的生活方式,其运用的长短调,使整个电影有张有弛,收放自如。

3、民族乐器

大家都知道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乐器是音乐的灵魂,没有乐器不成音乐,而民族乐器的大量使用使得电影更具特色,更具吸引力。影片《卧虎藏龙》中将西方音乐与传统的音乐结合在一起,既能领略到西方乐器的磅礴气势,又能感受到民族特色的清新之气,兼具东西方特色的影片赢得了高票房。还另一个有代表性的是电影《十面埋伏》,他们用琵琶做主要工具,琵琶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其音色和音质是不可否认的。琵琶曲的出现迎来了影片的开幕,伴随着琵琶曲的节奏影片的剧情一步步的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本片中琵琶曲的运用很好的表达了影片的寓意。

三、结束语

第5篇:民族音乐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影音乐,概述融合,发展策略

一、中国电影音乐概述

1949年4月,在电影局成立之初,就意识到了电影音乐的重要性,要求各地电影制片厂要尽快建立起自己的乐团和音乐创作组,为当时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伴随着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电影音乐也逐步走向繁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多部精品,在影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经典的同时,电影音乐或歌曲,也成为脍炙人口的典范。如《上甘岭》中《我的祖国》;《铁道游击队》中《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咱们村的年轻人》中《人说山西好风光》;《冰山上的来客》中《怀念战友》,等等。这些电影音乐,不但在推动影片的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和渲染环境气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这些成功的实践,使电影工作者对电影音乐树立起了一种客观和规律的认识,在众多人的共同努力下,直接出现了该时期电影音乐融合性的特征。

二、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性

电影中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组成部分,是对电影的一种诠释,电影音乐在电影作品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电影音乐服务于电影内容、画面和气氛,主要起烘托、神化的作用,而在电影音乐中民族音乐元素的应用,更将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进行加强。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如火如荼,电影作品的增多也促进了电影音乐的发展,民族音乐的作品逐渐加入到电影音乐中,民歌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作。电影中民歌的应用,展现出了民族特色,生动地将当地人们的生活面貌、风土人情表现出来,起到了强大的艺术效果。民歌在电影中的应用,不仅交代了电影的故事情节,将电影的内涵、作用和主题进行升华,在渲染故事气氛的同时,还可以带动观众的情感,充分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电影音乐的发展策略

(一)与地方音乐的融合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几乎每一个民族和地区都有其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这也为电影音乐和地方音乐的融合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如建国后最优秀的影片之一《刘三姐》,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上,就实现了和地方音乐的充分融合。广西地区素有“民歌之乡”的美称,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刘三姐》在音乐风格上,以广西地区原汁原味为原则。在歌曲演唱上,注重装饰音、气口等细节变化,让伴奏和旋律充分融合在一起。在调式上,主要以五声调式为主,适当使用七声调式。而歌词雅致,和影片情节内容十分契合,而且朗朗上口、讲究辙韵。在歌词和旋律的完美融合下,塑造出了刘三姐这个“歌仙”的形象。

(二)与舞蹈的融合

音乐和舞蹈是融合在一起的,电影发展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经典的歌舞影片。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部作品汇集了当时全国最顶尖的艺术家,以歌、诗、舞三位一体的形式,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战,从苦难走上胜利的过程。为了让这部舞台作品能够获得更好的传播,1965年,大型舞蹈的史诗《东方红》被拍摄成为影片。片中对之前舞台剧的全部曲目都进行了保留,并利用电影的优势,将演员们的表演予以了更加立体的展现。作品拍摄完成之后一经上映,立刻受到了全国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虽然是从一部音乐剧和舞蹈剧改编而来,但是《东方红》,填补了中国电影史上歌舞片的空白,为后来类似题材影片的拍摄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三)与西方音乐的融合

建国后,中国电影音乐工作者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希望能够推陈出新,“土洋并存,融合发展”的方针的确立,将其和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融合发展,充分吸收和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这种融合性理念给了当时中国电影音乐创作者以很大的启示和借鉴,并开始在一些电影作品中进行尝试。如1961年拍摄的《洪湖赤卫队》,该片主要讲述了以韩英、刘闯为代表的洪湖赤卫队员,在保卫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与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在该剧拍摄之前,湖北省的艺术工作者已经将其拍摄成为一部歌剧,并获得了一致好评。所以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中,创作者大胆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相融合,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效果。《白毛女》,也是根据同名的歌剧改编而成,影片对歌剧中的唱段进行了全部保留,让演员从舞台上回到了生活中,在生活中进行更加逼真的艺术展现。该片的唱段,充分实现了西方音乐的融合,即在原来民间音乐素材的基础上,融入歌剧艺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方式,从而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丰满。如喜儿的唱段《北风吹》,其取材于河北地区的传统民歌《小白菜》,但是这首民歌本身较短,难以适应歌剧和影片的实际需要,所以创作者将其作为音乐主题,用变形处理的方法贯穿全篇。比如喜儿剪窗花的一段中,临近春节,喜儿在家中欣喜等爹回来过年。作曲家在《小白菜》的基础上,使用三拍子和上下起伏的旋律,将前三句的尾音由下行改为上行,这就让音乐的情绪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当爹爹离去时,还是这段音乐素材,改为了四拍子,旋律自上而下不断摸进,每一句结尾都使用拖腔,类似于河北地区的哭调,将喜儿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表现得尤为深刻。在演唱上,演唱者也对西洋美声唱法进行了借鉴,比如为了获得更为充足的气息,以保证高质量的歌唱,就采用了美声唱法中的腹式呼吸法,使艺术表现力大大增强,后来这部影片在国内外多次获奖。

四、结语

在电影音乐中,中国传统民歌、传统乐器的应用,以及电影音乐与西方音乐和舞蹈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达到影片所需要营造的氛围,还充分展现了东方人文特色,对于促进我国民族音乐和电影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霞.现代审美心理在民族舞蹈美学中的互渗[J].科技风,2008,21.

[2]何燕君.民族音乐舞蹈审美的维度[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