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企业内部审计探究(10篇)

企业内部审计探究(10篇)

第一篇:电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改革,电网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电网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是提高电网企业内部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是结合电网企业运营实际,先分析了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的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如何加强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从而促进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实践措施

前言

就目前而言,一些大型电网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但对于一些小型的电网企业来说,仍然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机制。显然,这并不利于电网企业的发展。鉴于此,电网企业应当重视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以此保证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从而提高电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目前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

1.1电网企业内部形势的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从内部环境来看,电网企业的管理方式和运营方式一直在创新和发展。如若内部审计工作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并不利于电网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电网企业发展新目标的提出,更要加强内部设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总的来说,内部形式对于审计工作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①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能够与“三集五大”业务体系融合;②能够实现审计质量管理的转型,确保能够以高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服务于电网企业的发展;③能够为电网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护屏障。

1.2外部环境对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在现代化背景下,电网企业应当重视加快电网企业的转型,加强经济责任的审计、工程项目的审计、企业资金流动的审计等,并关注电网企业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从而保证电网企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国家政策、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于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电网企业应当重视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从事中转向为事前和事后,同时积极创新审计手段。总的来说,我国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2提高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实践措施

2.1建立内部审计全过程的工作理念

实现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管理更能提高电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但是传统的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并不重视全过程的管理,比较偏重于事中的审计调查,而忽略事前预防和事后完善。鉴于此,电网企业应当重视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全过程工作理念,并将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只要树立事前审计指导、事中审计监督、事后监督的工作思路,延伸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才能满足电网企业的发展要求,才能保证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符合电网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另外,电网企业还应当重视加大事中的检查力度,形成闭环式的管理。比如以具体的审计项目为例,审计工作人员应当先制定审计计划,同时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形式;除了需要进行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符合外,审计人员还应当重视经济责任的界定、审计业务实施的专项复核;在审计工作完成后进行二次审阅,并组织好周期性的审查工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审计复核作为审计全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理应受到工作人员的重视。审计复核的意义在于督促工作人员能够从勤勉工作,保证审计工作的精确性。同时促使偏重于形式的审计工作逐渐转变为实质性的形式审计。在此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重视审核审计报告是否表达清晰、适用法规是否合理、审计证据是否真实、审计结论是否正确等。总的来说,实现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电网企业应当重视提高全员审计工作全过程管理的认识,并促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做好审计工作的每个细节管理,从而促进我国电网企业的发展。

2.2实现信息技术与内部审计工作的融合

目前较为流行的ERP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审计工作效率,还能加快电网企业的改革,实现电网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鉴于此,电网企业应当重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式。以ERP系统为例,该系统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为一体,能够实现无纸化办公,保证原始数据的录入效率,并确保数据处理的高效性,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当然除却ERP管理系统外,电网企业还可以选择其它适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从审计质量管理角度而言,电网企业应当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①要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出信息监督的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帮助人员实时监督企业,还能够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加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而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专业数据进行集成管理,并进行审计指标的筛选,同时建立指标分析体系,从而确保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及时预警。②应当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功能。如快速完成数据的检索、信息追溯、业务流转跟踪等,确保能够得到最新的数据资料,从而保证审计工作质量。③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系统集成功能。目前电网企业的业务处理系统比较多样性,增加了审计工作信息处理的复杂化。同时还可能导致虚假信息的产生。总的来说,电网企业应当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效率。

2.3加强电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和评估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管理水平,以便与能够制定出专项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企业的审计效益。鉴于此,电网应当重视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做好内部审计质量的管理,并重点加强质量监督工作,确保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①电网企业应当重视完善自我评估。从审计组开始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自我评估,对审计工作的不足之处加以反思,对自我工作的效率加以评定。另外,还可以通过考核评价方式完成内部的测评,从而达到促进电网企业内部审计改革的目的。②电网企业应当重视引入外部监督体系。一方面由电网企业牵头,组建审计评估小组,并引入外部监督组织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尤其是要保证审计人员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从而确保全方位的审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要重视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进行审计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同时将内部审计沟通方式、审计程序的规范管理。③电网企业应当建立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方式。利用内部审计单位、审计部门的工作意见和外部监督组织的观点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并进行百分制的评分,从而汇总出所有的项目数据。之后进行权重的赋予,得出最终的考核分数。需要注意是电网企业应当重点关注审计成果是否能够助力企业发展。④电网企业应当重视建立了追究责任制度。审计组根据审计质量评估进行审计责任体系分解;审计部门要按照责任制度承担责任,一层层实施下去,最终完成责任体系的构建,确保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

2.4营造内部审计良好的质量管理氛围

电网企业应当重视不断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并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氛围。①电网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建立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全程负责内部审计工作。并通过清晰、明确的行动指标引导全员能够积极投入到内部审计工作中,同时选择具有能力的工作人员负责内部审计的监督工作。②电网企业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完善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确保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完成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比如定期召开审计会议;每年定期进行审计工作的汇总。总之,电网企业应当重视从审计工作实际入手,营造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管理的氛围。

3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管理对于加快电网企业发展非常重要。鉴于此,电网企业应当深入解读内部审计工作,并就其中关键的因素和环节,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和组织体系,从而真正保证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国胜,沈琦敏,王海生.电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80~82.

[2]陈海鹰.基层电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析[J].今日财富,2016,16:137~138.

[3]孔源.浅议电网企业审计质量提升措施[J].财政监督,2015,17:52~55.

作者:覃乃贤 单位:广西电网环江供电公司

第二篇: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摘要:企业改制上市标志着首次公开募股即IPO启动。内部审计,作为治理结构的一块基石,起着改善公司治理效率的重要作用。鉴于此,对首次公开募股即IPO公司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分析,总结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存在的问题,提出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合理定位的完善方案,对最大程度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一、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分析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主要包括监督职能、评价职能、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的一个基本职能,主要是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监督,优化资金使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经济运营符合国家的法律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同时,需要对企业的负债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稳定的发展。评价职能是内部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及实际运营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价和判断,包括对被审计对象的计划、预算及相关决策的评价,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不足,更好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管理职能是在监督和评价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内部运营进行管理,以便及时发现企业管理环节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确保企业管理的有效性。服务职能是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发展趋势,主要为管理者提供企业运营发展方面的咨询服务,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促进企业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由此可知,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评价职能、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是企业有效运营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现状

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审计、财务收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企业自身要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实践证明,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阻力重重,内部审计与管理者的期望反差大,引起了管理者的抵触,内部审计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顺与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够密切相关。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到位,也不重视内部审计中提出的问题。在管理层的影响下,其他相关部门也忽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可有可无。此外,由于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很多公司将内部审计部门划分在会计部门之下,也有企业将内部审计与财务部门合二为一,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严重的制约。

(二)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企业内部审计职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也由原来的监督职能发展成为现代的监督职能、评价职能、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内部审计职能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这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老员工知识更新慢,对新理念、新方法的接受能力相对不足;新进员工年轻化趋势明显,内部审计经验相对不足,使得内审职能作用的发挥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从而阻碍了内部审计的进步。

(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纵观我国众多的内部审计失败的案例可以发现,法制观念淡薄,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是企业内部审计失败重要的原因。由于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部门完全听命于管理层,缺乏审计独立性,缺乏反舞弊控制和审计监管机制,导致内部审计形同虚设,企业内部控制失效,造假现象严重。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有效的规范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高组织和员工对内部审计的认同,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三、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对策

通过分析可知,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是当前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转变观念,全面认识内部审计职能

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最终目标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实践中,企业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将内部审计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造成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仅仅停留在监督职能上,内部审计的管理职能、评价职能和服务职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也无法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针对这一问题,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管理层的观念,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全面认识内部审计的职能,加大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力度,引导员工认识和理解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健康运行所发挥的作用,全员全过程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技能培训

很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来自于财务会计岗位,知识机构不合理,缺乏内部审计的专业技能。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及公司管理能力,重点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驾驭能力,及时洞察企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应对企业风险的方案,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献策献力。

(三)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

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是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不能有效发挥的主要原因。针对当前企业内部审计的不足,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改革产权制度,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的转变,为企业各项审计事务的实施提供保障。同时,制定适合我国的有效的内部审计法律体系,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权威和法律效力,创建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确保内部审计制度的良好实施。

四、结束语

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评价职能、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能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但是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管理层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这些都与IPO企业完善内控体系构建不相符。因此,需要转变观念,全面认识内部审计职能,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彩荣,朱峰.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内部审计职能定位[J].审计广角,2016,02(05):115-117

[2]赵建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华北国土资源,2016,01(02):71-72

[3]游洋.企业内部市计的职能定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01):294-295

[4]蔡汉源.企业内部审计的定位及其发展[J].财务管理,2014,6(16):96-98.

作者:余梁李 单位:联合丽格(北京)医疗美容投资连锁有限公司

第三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分析

摘要:以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就是监督管理,对企业的资产的安全进行保护。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有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进行监督时将财务审计作为主要的内容,已经不能够满足国有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价值增值的具体需求,并且也不能够达到查错防弊、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的最基本的目标。目前,国有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必须不断扩大审计范围,为了能够实现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型的审计转型,审计范围必须拓展到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当中,必须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转变下的审计内容、意义以及特点进行重新的分析以及审视。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审计范围;责任追究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以及作用

传统的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所谓的制约作用就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行使监督职能时,对于影响国有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种消极的因素进行制约,从而确保国有企业能够正确地履行经济责任以及健康平稳的发展。所谓的促进就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开展各种调查、评价以及提出相关的一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使企业的经营绩效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国有企业,传统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主要包括财务、经济责任以及各种专项的审计,财务审计涉及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财务的收支、财务预算、资产质量以及经营业绩等,而且还需要监督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以及是否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等。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评价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的各种经济活动、管理活动、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职责的履行情况。各种专项审计主要是审计工程项目、企业的改制、小金库的治理以及工资额度等专项内容。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1审计程序制度不完善,审计结果难以落实必须不断地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根据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新的功能、领域以及具体的要求,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必须坚持风险导向的原则,重点突出内部审计控制评价,不断拓展审计的领域,从而能够有效的纠错防弊,实现审计职能的真正价值,使制度不断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转型。所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正在持续不断地向各个方面进行拓展,企业的审计必须以审计财务的收支作为基础工作,不断拓展审计内容,并且还需要突出对管理与效益的审计。国有企业进行审计主要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使企业的经营变得更加规范,从而使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发展。目前,国有企业严重地缺乏审计追究问责制度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审计工作完成后提出的意见落实比较困难,整改的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

2.2内部审计地位不高,机构设置不科学国有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着其作用的发挥情况,如果内部审计的隶属关系层次比较高,那么审计工作的地位就会比较高,所行使的权利范围就会比较大,就能够充分地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审计工作作用的发挥。目前,一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的审计都是由总会计师领导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内部的审计机构是与其他职能部门平级的业务部门,只审计下级业务部门。总部只是对控股子企业进行审计,不审计平级职能部门,而且也不审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层。由于子企业并不重视内部的审计,往往由财务部门或者其他的业务部门负责审计工作,导致审计工作一直处于一种兼职的状态,不能够深入地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

3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以及建议

3.1完善审计结果跟踪和程序制度首先,必须严格地跟踪审计提出的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并且对审计整改建议提出具体的整改期限,还需要与被审计的单位进行沟通,当整改期限完成以后需要进行专门的跟踪审计,从而确定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其次,就是需要将审计结果落实作为绩效考核的项目,将考核指标列入目标经营责任书中,对相关的负责人进行严格的考核,并且考核结果直接决定其薪酬,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审计整改流于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审计工作能够真正落实到位,使审计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3.2提高审计地位,重新设置审计机构国有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首先需要改变现有的企业内部审计隶属关系,根据现代企业审计的具体要求,由企业的董事会负责领导内部审计部门的各项工作,使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不断地提高审计部门的地位。其次就是需要集中管理审计人员以及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审计人员的报酬、人事关系、审计工作等各方面的内容。对于国有企业的子企业,需要由总部派专门的审计人员,总部直接管理审计人员,从根本上提高内部审计地位,使内部审计具有权威性。

参考文献:

[1]邓春梅,董来公.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探讨[C]//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2004.

作者:马琨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第四篇:电力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摘要:本文对电力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探析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的成效,并且提出了优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够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必要性

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企业管理者最关注的事情,而风险和收益二者之间是成正比例的关系,想要获得高收益就得承受高风险。如何识别和防范企业在经营中的风险、在风险和收益中实现平衡,是摆在企业决策层面前的一个难题。如何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目标,破解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问题,笔者认为,减少或控制经营风险是企业发展效益最大化的基本保证,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通过实施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可以帮助决策层解决此难题。随着内部审计行业的快速发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内部审计领域,并在企业治理以及风险管理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近年来,随着电力市场的扩大,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和新的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及问题是其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积极推进风险导向审计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的应用很有必要,它使企业管理者明白风险的底限,使企业在低风险的状态下进行健康的持续经营。

一、电力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网公司系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十二五”是国家电网公司加快坚强智能电网的关键期,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攻坚期,是全面建成国际化企业的机遇期,且国家监管力度越来越大,电力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增大(即经营增效存在的市场风险、依法治企和优质服务的压力、历史积累矛盾的化解及资金管理风险等),实践中,绝大多数企业为了应对这种复杂的环境,引进了全面风险管理。

2.内部审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传统内部审计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在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中,可以为电力企业提供增加价值以及风险控制服务,有效地克服传统内部审计过分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历史账簿记录工作,不重视风险管控的缺陷,帮助电力企业规避各种风险。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的成效

1.显著提升企业风险控制效率

企业在实施风向导向内部审计之前,需要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运行程序以及经营战略等状况进行细致、全面的了解,并对企业的各种风险进行量化处理,然后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通过将审计中心前移,能够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显著地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效率。

2.改进监控方式,优化内部控制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能够对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各种风险进行评审,改进监控方式,并对内部控制的流程进行简化,调整内部控制结构,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为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3.预测各种经营风险

企业风险管理评价中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能够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准确的预测和评估,进而对企业的经营方向、战略以及计划等进行调整,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这种事前预防和控制,更有利于企业增值目标的实现。

三、优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有效对策

1.更新理念

电力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时,以强化企业风险管理和降低审计风险为目标,选择风险评估为切入点,这就要求电力企业的审计人员要树立新的审计理念,如风险理念、内含价值增值的审计理念等,这样能够帮助电力企业规避各种风险,实现增加企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目标。

2.正确运用审计理论和方法,提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效果

为了提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效果,需要正确地运用审计理论以及相关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提高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程度,风险导向管理既是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因此,提高认识,强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企业生产经营、战略决策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理论能够帮助企业规避各种风险,提高审计效果。其二,掌握识别风险与量化风险的方法,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之前,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采用分析、测试和判断等方式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值得注意的是,必须保证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以此保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效率。为了提高审计在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控制水平,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推进国网公司ERP审计业务系统应用,综合应用各种定性分析、定向分析等方法,对电力企业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频率等进行分析,总结电力企业发生风险事件的原因,并对已经识别的各种风险进行量化和分类。其三,明确风险的可容忍度,电力企业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偏离经营目标的现象,因此,在设定经营目标时,需要考虑风险因素,进而确定电力企业风险的可容忍度。在明确风险可容忍度时,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经营范围、环境以及资本机构等进行分析,然后对风险进行量化,最终确定风险的容忍范围。其四,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根据风险的容忍度(包括不可接受、可缓解、可转移、可规避以及可接受等),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规避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以及接受风险等)。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对风险对策的实施状况和效果进行检查,保证各种风险应对措施能够真正的贯彻和落实,避免各种风险给电力企业造成损失。

3.提升职业胜任能力,满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

审计人员作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的执行者,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其实施效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必须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包括积极进取、追求卓越、有紧迫感,换位思维、相信并鼓励他人、更具活力、积极表达意见并与管理当局讨论重要问题、决心做出非凡成就等。其二,与组织内部各单位及各基层管理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三,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多元化的专业技能。其四,表达意见必须客观、公正。其五,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应关注现在及未来,具有前瞻性和弹性。其六,能化被动为主动,确认和分析风险,寻找问题所在以及服务机会。其七,了解组织及行业包括竞争在内的情况、特定职能和流程与整个组织的关系,善用科学手段分析有关资料。因此,电力企业在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之前,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具体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强化培训,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范围进行扩展,更新知识结构,不仅需要掌握审计专业知识和财会知识,还需要掌握计算机、法律、工程、统计、金融以及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其二,企业管理层在组建内部审计队伍时,必须结合企业发展趋势和特点,增加具备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学科知识和具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知识的专家及人员。就现有审计资源情况下,采取将各专业优秀人员纳入兼职审计人员管理,在审计项目实施时,根据需要临时聘用相关专业兼职审计人员的方式,不断充实、调整队伍专业和知识结构,形成最佳团队,以适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其三,可以通过分层次、全方位的后续教育,不断培养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可以通过审计实践,不断提高洞察力、判断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当然,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解决上述突出的风险问题外,还需要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作出艰苦的努力,有效开展企业内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开创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徐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审计研究,2004(4):64-67.

[2]马贤明,郑朝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1):9-13.

作者:潘育林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黄石供电公司

第五篇: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所有的组织机构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风险环境。这种环境的不断扩展给我过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与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决策者对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有了不同的要求。本文正是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归纳出适合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当下,我国企业的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尤其是企业风险越来越多。为了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早日实现企业的目标,我国各企业在风险管理时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越来越关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既是企业自身所建立的独立评价制度,又是对企业的所有经济项目考察与评价的工作,对企业在今后的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之一是,由于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的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在审计工作的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之二是,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存在时滞性差异,会计在进行信息记录时的用时要多于经济业务的处理,少数的审计内容又是在事后审计的,二审计工作的用时又多于会计在进行记录信息时所用的时间,这样就使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时滞性差异,进而企业内部的审计也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之三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特殊性,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属于企业中的职能部门,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因此,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无法自主选择工作,这就是企业内部审计的特殊性。

(二)主观因素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之一是企业内部的审计技术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抽样审计造成的误差概率、审计技术的手段存在缺陷、主观分析样本的规模与范围、以及样本的表现特点总结出的总体特点,并对此现象对审计工作的内容做了相应的改进,因此,无论是主观的抽样还是客观的抽样在形式上都具有局限性,进而能够使内在的企业审计风险暴露出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之二是,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致使企业的内部审计与企业的外部审计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造成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进行科学化管理

为了减少企业内部的审计风险,必须对其制度进行科学化管理,这也是完善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最佳途径。在企业内部建立相适应的经营制度,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以及在进行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时确保科学化的管理,这些手段都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企业内部的风险。1、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机制我国的内部审计协会属于各个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的一种自律组织,其作用是各个企业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都能给予正确的评价与指导。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协会对其内容的传播都必须快速的进行,也应符合国际审计工作的要求。并且在加强审计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多注重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机制,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准,为今后企业的内部工作创造一个新格局。2、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职责是,建立适合的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底稿以及审计报告等制度,在制定审计计划与方案的时候,必须确保制度内容的严密性,在建立审计工作程序中时刻关注企业的动态,在对企业内部项目进行审核时必须确保其流程的准确性,并且在企业内部风险审计工作中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在企业风险评估的理论中,分析并总结出经验,在企业未来的内部审计风险工作中树立良好的榜样。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有效的进行。财务的相关信息都符合企业的标准,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为了彻底完善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各企业必须提高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以此促进企业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增强人员队伍的建设

1、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建设为了彻底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必须对新引进的人员进行相应的考试,确保其自身都具有专业的知识理论;其次对不同的审计工作进行科学的分配,确保最大化的使用资源;最后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的审核制度,并定期对所有相关的工作者进行考察,与此同时,对积极主动,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人员进行奖励,以此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2、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若想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并不断的进行完善,只有内部审计人员充分了解自身的职责,才能在符合国情的基础上开创新的审计手段与专业技术,依次减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第二,丰富企业审计人员的培训内容,与此同时,还要适当鼓舞审计人员与不同企业进行业务中的交流,培养审计人员的正确的工作理念,依次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众所周知,企业内部审计一直存在于企业审计项目中,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永远不可能为零,但是,对于企业内部的风险人们也不用很畏惧,因为,人们有时间可以充分了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内容以及特点,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归纳出风险来源的因素,以此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荣.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2)(05):156-157

[2]宋易霖,李玉红.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6,02(09):80-81

[3]林群.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思考[J].审计与理财,2012,05(01):31-32

[4]黄格格,唐丽茹.针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意义及其措施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30(09):49.

作者:李生强 单位:武警安徽省亳州市消防支队

第六篇: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与管理

摘要:近年来,中小型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内部审计制度与管理作为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主要内容,对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所有很大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生产与发展,然后分析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现状,最后提出完善中小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与管理的措施,具体如下。

关键词: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管理;完善措施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提供了良好发展空间,我国内部审计制度与管理的起步比较晚,很多制度和管理模模式还不够成熟,基于此,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民营企业创业之初,一般以家庭企业的形式出现,普遍推行的是一种单边治理结构,经常出现家族式管理模式,而忽视了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建设,使得很多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往往忽视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一、内部审计产生原因

民营企业在开始创业之初,企业的权责利高度统一,“委托-”中的道德风险较小,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型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转变原有的管理方式,紧跟时代地方发展,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于是提出了内部审计模式。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为了更好解决中小型民营企业监督管理内部治理中存在的委托关系;第二,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通常情况下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在创业之初,受到融资、市场、内部管理的影响,使得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内部信息经常出现不对称的现象,通过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和管理措施能很大程度上解决此类问题;第三,民营企业和国企单位相比,更容易出现滥用私权和道德风险问题,对企业后期的发展和运行有很大限制性,应用内部审计制度能很好杜绝此类事事故的发生;第四,为了减少企业面临的违约风险,提高管理者对绩效考核和评价的准确性和质量。除此之外,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具有约束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权利,主要的目的充分发挥每个员工和管理者的基本职责,从而为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提供财务管理信息,进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其财务部门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所以,建立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管理,能很大程度上杜绝中小型民营企业经济犯罪和财务系统出现错误的事件发生,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管理,能够科学合理的分析在经营管理中遇到风险,并把相应的风险报告承报给管理层,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由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资金流转有限,所以内部审计的服务作用,主要体现体现在各项经济活动资金投入的使用过程中,保证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有限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

三、我国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尽管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得到了一定发展,但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资金短缺、持续创新能力不足,一系列管理上的弊端开始凸现,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民营企业大多都是家族式管理,生产企业和供应商企业之间有很大利益冲突,为了保证自己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就会忽视的企业拥有者对资产的关心,而且在民营企业内部也存在利益上冲突,使得很多管理规章和制度得不到顺利落实,中小型民营企业中核心团队为了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经常发生欺骗企业的行为,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运行有很大限制性。第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也出台了系列关于的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为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家族式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潮流,取而代之的是职业经理人,但是职业经理人和民营企业的拥有者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企业内部经常发生信任危机,对企业的发展和运行有很大影响。第三,近年来,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越来越严重,使得企业的内部关系日趋复杂,信息和数据变更的速度越来越快,随着民营企业生产、管理专业能力的逐渐加强,但是信息化的认识有限,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发展的效率,同时在企业内部经常发生核心团队跳槽现象,使得企业信息扭曲不断提高,使得企业技术和市场流失异常严重。第四、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内部审计当做一般的规章制度进行对待,比如:江苏某民营企业成立与2012年,发展到2015年低,已经拥有500万的固定资产,但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而忽略了内部审计,认为内部审计是大型企业才需要执行的制度,结果在2016年8月的某次投资上,急功近利,并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深入调查,导致其损失近三分之一资产。第五,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比较低,中小型民营企业规模比较小,流动资金有限,企业管理人员为减少运行成本,往往由财务人员的兼职内部审计工作,但是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管理有本质的区别。内部审计专业知识的不足,就会导致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和策略得不到顺利落实,从而限制内部审计价值和作用的发挥。

四、提高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水平有效措施

中小型民营企业日常经营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同时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才能灵活应对各种突发问题以及全新情况,具体措施如下:

(一)保证内部审计具有独立地位

要想发挥内部审计独有的价值和作用,中小型民营企业就必须赋予内部审计机构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会受到管理层限制和影响,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入手:第一,要争取适当且明确的授权,直接受董事长(大部分为民营企业实际所有人)领导,从而在第一时间内发现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制定出系统科学解决方式,杜绝财务分析的发生。第二,内部审计组织模式要准确定位,要和求企业的发展形势,和战略目标,内部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相适应,同时把内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相分离,赋予其独有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二)落实管教结合管理方式

所谓的管教结合,就是在制定管理制度的同时,定期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出,因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邀请专家或者权威人士,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把最新关于内部设计知识和理念传输给每个工作人员,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其次,员工要有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具有超常规理解能力和与时俱进为业务适应能力以及具备迅速发现、辩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加强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让员工认识到企业财产尽管记在企业主名下,但它也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为企业创造财富,也是为社会创造财富,企业主与员工之间、“内部人”与“外部人”之间才会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要积极收集关于内部控制的信息和资料,同时各个部门要主动配合内部审计的工作,努力为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价值和作用的发挥营造良好环境。从不同的视角对各个部分有重点地、客观地、独立地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寓审计于服务之中,有效果地发挥内部管理审计与服务的作用。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但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研究还有待提高,总之,民营个业内部审计是一个新领域,其制度与管理还有待于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兵,刘力云,张立民.中国内部审计近3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3

[2]范艾.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N].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裴华.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J].品牌,2015.

作者:杨芳 单位:昆明普尔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篇: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及问题研究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世界经济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使建筑企业间竞争也日趋激烈,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随之增加,建筑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也相应的增加,存在的各种风险随时会给建筑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使建筑企业倒闭破产,在当前的形式下,建筑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管理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建筑;建筑企业;内部审计

一、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

(一)增值职能

内部审计的职能是通过为建筑企业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和帮助建筑企业进行风险控制,内部审计增值功能是建立在内部审计功能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是当前时代的产物。当前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实施的目的是为建筑企业增加价值并保证其能够正常的运行,从而帮助建筑企业实现预期的目标。这样使内部审计工作和建筑企业的之间的价值联系的更为紧密,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将建筑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风险控制职能

内部审计还具有风险控制职能,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主要是为防控风险的发生,而且通过对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能够为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投资人提供最为准确的决策信息,帮助建筑企业管理者和投资人更好的把握投资风险,确保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保证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失。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功能,并具有较强的防范意识,能够将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

(三)监督职能

审计人员进行的内部审计最终要形成报告上报给建筑企业领导层,这样就能够对各部门、各岗位存在的问题通过审计报告让领导获悉,从而尽快加以纠正和完善,因此内部审计还具有监督职能。

(四)评价职能

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以及审计后,要对建筑企业的各项岗位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尤其是对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的情况评估,并且为建筑企业管理层提供相应的财务审计报告,以便建筑企业管理层能够对各部门的岗位工作情况了解和掌握。

二、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常见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岗位设置单一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是建筑企业强化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而相应的针对建筑企业的相关内部审计的准则知识则处于初步阶段。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时,有些企业并没有完全的认真思考自身建筑企业的特征,而是选择了机械地套用某些其他成功企业的机构设置,从而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的不规范、不清晰。

(二)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影响审计质量

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并不具有参与建筑企业的高层会议的资格,因而无法对建筑企业的整体规划进行了解并及时的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内部审计对建筑企业相关的整理措施体系无法得到有效评价和监督,发现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上报,这样建筑企业管理者可能无法及时的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并且予以妥善的进行解决。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其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内审人员的素质。

(三)内部审计范围过于狭窄,内容不全面

现代建筑企业管理中的绩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北京西玛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查时发现,公司的绩效管理并没有完善落实到位,只是对销售部门、生产部门进行了绩效考核,而对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以及采购部并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审计规定,因此,存在内部审计范围过窄的问题。

(四)内部审手段和技术还不够成熟

目前,建筑企业各项管理差不多都已经采用了电子化和电算化管理,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都是一条龙的电子化管理,尤其是财务部门已经采用了会计电算化,这对于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由于部分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缺失等问题,造成公司内部审计在审计手段上,技术上还不够成熟,这无疑也是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的表现。

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改善对策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的认识

公司领导以及管理人员都要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功能所在,要通过学习有关审计方面的书籍,收看国外先进的审计管理案例,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对内部审计的管理经验以及国内知名建筑企业在内部审计上的做法,从而深刻理解到只有加强内部审计,才能够使建筑企业向现代化管理迈进,才能够降低各种风险的发生,而且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够提高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大力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并在公司上下形成重视内部审计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要保证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最主要的因素体现在执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上。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法令和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自身从业行为的公平、公正性,以实现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当然,这只是一部分要求。对执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能力要求则较高: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具备基本的审计底蕴和相关的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够运用正确的程序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扩大内部审计范围

将现有的内部审计范围从生产部、销售部扩大到采购部、人力资源部、以及重点的财务部,并且还要针对重要岗位上的重要人员的离职、调岗、升迁等进行离职审计,对各部门进行部门审计,从而是审计范围扩大到公司管理的方方面面。

(四)增加内部审计内容

根据北京西玛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现状,在内部审计内容上,可以依据资金流向、风险预估以及审计经验来确定审计的内容,如:依据建筑企业采购部采购的资金流,对采购的价格、物流情况登进行审计,对采购人员的采购管理尤其是招标的审计;对财务部门的财务风险预估的审计等等,只有这样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的增加审计内容,才能够使内部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审计》.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2]2013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以公告形式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3]刘建丽.我国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8)

[4]马雁,邱兆学.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9).

作者:王春芳 单位:中交三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第八篇: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模式及其发展

摘要:内部审计是企业集团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集团化企业作为拥有多个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的企业,内部审计是更重要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集团化企业规模扩大,集团化管理、企业内部审计标准组做出了很大贡献,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但目前仍有许多缺陷。文章在探究我国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及意义后,对比分析了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及总经理领导的内部审计三种内部审计模式利弊,从完善集团化企业监督机制、完成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及提高内部审计在经济活动中的控制能力三方面提出集团公司应采取的有力措施,探讨了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集团化企业;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的发展

一、引言

内部审计是企业集团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集团化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我国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已经显示出活力,标准化的管理集团,已做出了很大贡献,促进健康发展。然而,与此同时,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在我国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不适应新的形势。本文以集团化企业以及内部审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三种模式,研究探讨了当代背景下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模式及发展。

二、集团化企业概述

1.集团化企业定义及其特点。集团化企业是指拥有多个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的企业。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的经营活动可以是同一行业的,也可以是不同行业的。其分布可以是同一地区,也可以是不同地区或国家,以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为集团化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集团化企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1集团化企业是由若干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所组成的企业群体。1.2集团化企业是有组织、有计划经营的企业群体。1.3集团化企业中各成员企业经营行为协调一致。1.4集团化企业本身是具有多层次的组织机构。1.5集团化企业内部最根本的纽带为经济利益关系。

2.建立集团化企业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建立集团企业监督机制,是现代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审计监督机制。当今世界市场经济竞争剧烈,向着知识经济推进,一个集团企业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增强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就必须得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则应该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设立能够运用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评价的机构。因为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直接参与管理生产经营业务,地位比较独立,能反映客观事实,是集团企业领导层进行改革,加强管理和控制的内在需要。

三、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概述

1.内部审计定义。国内外业界对内部审计定义有多种不同表述。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全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效率。通过实施的标准和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组织,来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目标。

2.发展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意义。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完善,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特别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的下发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内部审计的职能由监督,控制,扩展到监督评价和服务等职能。审计方向从“监督导向型”到“风险和服务导向型”的变化,而审计方式也由事后审计转变为整个过程审计的方式。集团公司由于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分组程度不同,导致集团内部审计模式也存在多种类型。随着中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如何选择集团内部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模式,如何使集团企业内部审计功能发挥不同的效果,这对于当前发展方向的背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利弊分析

目前集团化企业现行的内部审计模式常见有董事会领导,监事会领导以及总经理领导的三种内部审计模式,通过对这三种内部审计模式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集团化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得出能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的内部审计新模式。

1.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分析。董事会是股东大会依法选举一些人员作为企业董事组成,他们并代表公司行使决策经营其业务权力的常设机构。在董事会领导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是该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并将其作为董事会的一个分支机构。审计委员会的人员通常由具有财务,技术和管理方面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和非执行董事组成。它可以很好地作为董事会与内部和外部审计是的沟通桥梁。董事相关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的工作,它也进行了部分分担。通过运营该种组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反映内部审计地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也有助于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在这种内部审计组织运营下主要有两大优势的体现:一是从集团化企业的管理上看,由于母子公司常处于一种松散结构的状况,容易使集团的内部管理处于极度分权的情况,然而建立内部审计这种方式进行管理,通过在子公司内部设立审计部门并由子公司的总经理进行领导的制度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可以很好地为公司实现现代化、规模化发展提供计策。除此之外,各个子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他们所熟悉掌握各个子公司的运营情况,使提供的审计信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而有利于审计机构审计出企业集团的一些发展问题,并能就当前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处理,可以作为企业集团运营和管理的好帮手。二是由于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不受母公司的决策管理的直接控制,这使各个子公司都有一定的日常财务决策和经营管理权。但各个子公司之间在沟通协调上比较差,从而容易造成各个子公司的经营决策很难从整体集团的利益出发。然而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在总公司设立内部审计委员进行协调各个子公司的审计部门,并通过在董事会上作出相关决策来控制各个子公司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使企业集团利益达到最大化。但该模式的运营下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隐患,审计部门下的审计人员的入岗编制是归于各所属子公司法人,作为各所属子公司的工作人员,其个人利益与各所属子公司的局部利益也是密切相关的,在子公司的利益与集团整体利益处于短期的冲突时,审计人员仅是考虑以其所属子公司利益为先的话,这就很难做到审计的客观公正与独立,从而使集团利益受损。另外,在这种过分分权的管理下,也不容易使集团总部的一些发展计划策略、方针得以在各个子公司内贯彻实施。这要很好地掌握住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尺度,如果掌握不好,会造成审计工作的失误。

2.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分析。监事会是由依法产生的监事组成,对董事和经理的经营管理行为以及对公司财务进行监督的常设机关。内部审计部门通过设立监事会行使监督的职能,它与管理层完全脱钩,不会受到行政干扰,能够使内审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客观性。其弊端是由于监事会是没有权利担任公司的管理工作或职务,与管理层完全脱了关系,这样也是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地提高。

3.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分析。在这种内部审计模式下,企业集权的内审工作集中在母公司,其下属的子公司不设立内审机构,而集团总经理责任履行情况委托外界社会审计进行监督,母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向总部领导层报告工作。此种模式优点在于:第一,对于业务比较单一的中小型企业而言采用总经领导下内审制度,由于内审可以更好地接近管理层,有利于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也有助于扩大企业集团的规模,从而提高企业集团的整体的经济效益。第二,由于董事会会委托外界的社会审计来考核总经理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在这种方式下可以很好地避免了总经理与内审人员之间的利益勾结想象,使总经理在面对经济责任上保持了高度地自觉性和独立性。第三,在该种内审模式下由于高度集中在母公司,内审机构集中在一点的做法有利于精简机构,减少审计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它比较适用于规模较小的集团企业。当然这种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也存在着很多弊端:首先,直接控制子公司经营决策的总经理由于精力主要集中到了生产和经营上而忽视了资产安全,会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设计工作难以落实,从而难以实现审计目标。其次,各个子公司对集团派出的内审人员容易带有敌意,消极配合,容易使审计工作无法进行;其次,由于审计工作过于集中,并且还要求审计人员要全面了解各个层面的审计工作,对于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上要求过高,造成了审计人员工作过于繁重。

五、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不同选择,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则跟随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逐渐向成熟管理的更高层次转变。本章就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内部审计转型两个方面对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制度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1.完善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审计监督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通过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发现可以就审计监督系统的专业性和高层次特性来更加明确地强化集团成员企业的受托经济责任,集团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相互制衡关系进而可以得以维系。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集团化企业审计监督无论是方式还是内容都面临着一个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问题。审计监督机制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审计监督机制是由公司治理结构决定的,而公司治理机构的完善收审计监督机制的完善的影响。依据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国际上的集团化的企业其审计监督机制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处于国际主流地位的“一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它是不设置监事会,而在董事会上,对控股、参股的公司派出董事在董事会内部设立审计委员会,具有行驶监察、监督等职能,对其所属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监督的权力。另一种模式是以大陆法系为代表的“二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会在在股东大会上建立监事会,它与董事会独立形成的机构,它是由其控股、参股公司派出的监事组成的,其所属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由监事会进行监督。而针对目前企业化集团的监督管理特点,可以借鉴国际上这两种模式发展的可取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同时还必须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审计监督机制的建设。这种新模式的构想是,首先在集团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由董事会授权其对子公司的受托的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监控可以采取由全资子公司派出监事会形式进行,并向控股、参股的公司派出监事有责任地指导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集团监事会需在审计委员会相关业务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工作,审计委员会同时对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监控的结果。与此同时,这种监控机制一样要落实到集团以下的层面,它们同样设立审计监控机构,在业务上分别接受上一级机构的指导,并同时有权监控下一级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下一级的要接受上一级的业务上指导所属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因此,形成的工作机制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层层监控和报告相结合。大方向上,由集团委员会上进行组织协调各方关系,使集团审计监督机制的整体效应得以做大限度的发挥,并且集团乃至各层次的利益可以得以维护。需要尤其注意的是,审计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必须得以保证,任何的架构的内部审计监督的机制里的监督主体必须要代表整个集团的意志和利益,使其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2.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当前集团化企业的审计部门主要审计的内容是从资本的增值保值的角度出发,主要是代表投资者的利益,主要监督有关成员公司的一些投资活动、生产经营活动、财务管理活动、资金管理、资产计划以及监督其对集团的方针策略的贯彻执行情况,从而确保实现集团的总目标。但该职能过于单一,它主要是以“查错防弊”来发挥作用,通过直接对财务资料和财务的收支情况进行审计,这样一般职能查出些问题,并不能很好地去消除一些潜在的错误的隐患,进而对整体集团的经济效益地取得,其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就应该随着现代企业发展的步伐前进,在当前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引导下,加强对外部的制约,并就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趋势,使会计相关账面资料更加全面,入账数据更加精确。针对于企业集团的发展而言,内部审计的转型必须与现代审计理念相接轨,在现代审计理念的精髓指导下,建立适应当前企业集团发展的新制度并提出发展的质量要求,从多方位、多层次的方向下开展审计管理与效益管理,从而提高内审的地位及作用,大力退静内审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全面发展。

六、结语

本文阐述了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及其发展的问题。首先,对集团化企业的定义和特点进行阐述,同时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进行理解,并分析发展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意义;然后,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三种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模式进行利弊分析对比;最后,通过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模式的转型和内部审计在经济活动中的控制能力三个方面探讨更加适宜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作者:王媛 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第九篇: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解析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企业正在逐步迈向国际化,现代企业制度亦随之逐步建立与完善。在当前市场条件之下,企业不仅面临外部的各种挑战,同时面临内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逐渐分离,内部监督体制成为企业必不可少或缺的。企业的内部审计体系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内部审计工作也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首先试着分析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分析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常态下;内部审计;问题;策略

一、新常态下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人员的水平直接关乎着审计工作能否实现既定的目标。依据目前的企业状况来看,缺少专门的审计人员团队,团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审计人员大多数是从其他部门临时调动的,对于公司业务、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掌握不够准确,缺乏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和管理层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不足,只是单单做一些简单的审计工作,未能发挥实质性的效用。

(二)企业内部审计缺乏一定的独立性

长时间以来,由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在我国企业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是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不独立,部分企业将审计部门设置在公司其他部门之内,如:财务部门或公司综合部门下,其实质就是部门的一个附属机构,并不能发挥其实际作用;二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独立,表现在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由其他部门负责人兼任,审计人员从其他部门临时抽调,人员缺乏开展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难以保证企业的审计工作有效进行。

(三)企业管理层或股东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企业审计工作难以发挥效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层或者股东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审计部门不产生直接效益,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不够重视,整改措施不到位,设立本部门仅仅是对外宣传的噱头,从而忽视了审计工作对企业管理层提供咨询和服务的基本功能。

(四)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

企业的审计部门其职责是对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提供咨询和服务。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审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表现在审计范围受限或拒绝审计;二是对审计人员进行人身攻击或伤害。为了保障审计工作的正常而有序的开展,就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运行,防止审计工作遇到各种阻力或拒绝审计的事情发生。大部分企业都只是流于形式而未真正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和对审计人员的保护。

二、新常态下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策略

(一)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领域的不断涌现,审计工作要想发挥咨询和服务的作用,便将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企业用人机制需要进行改变,提升员工准入门槛,选拔出业务水平高、技术水平好、综合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第二,定期开展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知识、能力的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第三,依据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建立企业留人机制,奖惩分明,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开辟一条晋升绿色通道,提升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二)建立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机制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企业董事会之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完全代表董事会独立评价、独立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规范性,使之成为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之间的独立监督系统。以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二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首先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单独设置,不允许其他部门负责人兼任;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尽量面向社会招聘,如从其他门临时抽调都必须先培训,再上岗。最后提升内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赋予适当的权责,保证其独立性。

(三)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审计部门负责人应由企业高层管理者来任职或直接受董事会领导,只对企业的董事会负责,企业其他部门无直接调动、干涉的权利,只有在董事会批准下才能进行工作上的合作,凸显审计部门在企业的作用和地位。此外,审计部门应该有一定的处罚权利,基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上至领导层,下至普通员工,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一律严格依据规定进行处理,体现其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地位。最后,审计部门审计工作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参与监督,事前监督主要体现在提前揭示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是否存在风险以及风险的可承受度,事中监督主要体现在监督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执行情况,对于企业供产销和人财物等进行全过程监督,事后监督主要体现在监督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最终执行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

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部门的职责权利、人员的招聘、任职资格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等纳入体系中去,人员的招聘和任职要求依据企业规章制度进行,对于如何开展工作,可从审计计划地制定、审计通知的下达、审计方案的实施等方面着手;其次,将审计进行细致分类:包括经营审计、离任审计以及专项审计等,将审计工作分类可以分清主次,根据公司不同阶段的经济活动,选择适合不同阶段的审计项目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最后,建立健全审计跟踪制度,更好的发挥审计工作咨询和服务的职能,防止审计出的问题、缺陷得不到及时整改与落实。

参考文献:

[1]王海兵,董倩.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创新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5,35(3):43-45

[2]孙明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体系路径优化浅析[J].财会通讯,2015(1):93-95.

作者:秦杰 单位:四川正伦实业有限公司

第十篇:施工企业费用报销的内部审计及财务管控

【摘要】施工企业可管可控的期间费用主要是在管理费用和间接费用中核算的报销费用。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大以及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压缩和控制报销的期间费用。费用管控的重点主要是招待费、开发费、会议费、办公费、差旅费、领导人员履职待遇和职务消费等。费用报销审计的切入点,从方法来看,先检索相关的会计明细账,再对应检查会计凭证。从内容来看,主要对应需要重点控制的费用内容。费用报销的财务管控关注点和审计切入点中的关键点相辅相成。把财务管控和内部审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大监督,实现费用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费用报销;内部审计;财务管控

1费用的含义

日常财务上所讲的费用就是指期间费用。费用是相对于成本而言的。成本是有明确的服务和归集对象,而费用是以时间段来划分的,不能明确具体的服务对象。所谓期间费用就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工程项目成本的费用。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与当期工程管理和开发直接相关,而与具体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无直接关系,即容易确定其发生的期间,而难以判别其所应归属的工程项目,因而是不能列入工程项目直接成本,而在发生的当期从损益中扣除。期间费用包括直接从企业的当期营业收入中扣除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目前许多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没有设销售费用科目,发生的市场开发费在管理费用科目单设明细核算。财务费用的控制与日常的财务报销和监督没有关系。与日常财务报销关系密切的、可以进行财务监督和管控的主要是管理费用。另外,对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项目的间接费用中核算的许多内容也和管理费用性质相似,应该也是可管可控的。因此,这里重点要阐述的是在管理费用和间接费用中核算的、可管可控的报销费用的审计及财务监管。

2费用报销管控的意义

过去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为了开发市场,发生的招待费、开发费比例是比较大的,会计做账也很困惑,怕超出预算,怕超出规定比例,所以乱挤乱摊的现象比较严重。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对四风”等一系列规定,而且中央惩治腐败的力度会越来越大。预防和惩治腐败将是一项长期的国策,作为施工企业,也必须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精神,坚决反对“四风”,抵制腐败,拒绝请客送礼。另一方面,从企业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的角度来看,也应该严格控制和压缩期间费用,减少非生产性支出,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内外部因素都要求施工企业要严格管理和控制非生产性的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

3费用报销管控的重点内容

(1)从费用的类型来看,费用管控的重点对象一般有:招待费、开发费、会议费、办公费、咨询费、工会活动费、领导人员履职待遇和职务消费等。(2)从票据内容来看,费用管控的重点对象有:烟、酒、茶、礼品、餐饮、食品、办公用品、劳保用品、图书、场地费等。(3)从票据的金额来看,费用管控的重点对象:一般都是大额票据,动辄上千上万,或者拆分成多张连号发票。(4)从会计核算科目来看,费用管控的重点对象有:市场开发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修理费、研发费、咨询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还有“其他”等。

4费用报销的内部审计切入点

对于费用报销的审计,切入点主要对应前面所说的需要重点控制的费用内容。(1)从审计方法来看:一般先检索相关的会计明细账,根据审计人员职业判断,对感觉异常的业务对应核查会计凭证。例如:①从现金和银行存款明细账查看大额资金的流向。重点是查看现金账,检查有无大额费用报销支出。②查看管理费用、间接费用、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领导履职待遇等明细账,其中重点检查市场开发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修理费、研发费、咨询费、“其他”等明细科目,对发现异常的业务进一步抽查会计凭证,落实经济事项的客观真实性。③也可以通过逐张翻看会计凭证的方法,检查有无违反“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精神的费用开支。(2)从费用报销内容来看审计切入点①审计办公用品是否有明细清单,是否多次或者经常性大额购买办公用品。②检查是否有名烟、名酒、名茶、礼品的票据报销,不能有单价、金额较大的酒、茶、礼品发票入账,小额礼品也要看能否说清送给谁、为什么送、送的什么。③检查劳保用品是否有发放表和明细清单,发放表是否有领用人员签字等;是否存在多次或者经常购买、大额购买的现象。④检查是不是有不明用途的大额食品票据入账。⑤检查咨询费有没有专家领取签字,对大金额的咨询费还要有相关的会议纪要或者文件或者合同支撑。⑥审计业务招待费有没有明确的招待事由和对象,招待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是不是超过了规定比例。⑦市场开发费用是否能明确是哪个项目或者哪个流域项目的开发费用。⑧修理费有没有修理费及配件的明细清单,是否经常性大修,如果经常进行大修,要进一步查明原因。⑨会议费和工会组织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等,要检查有没有会议或者文体活动的通知,有没有会议费、活动费的预算和决算。⑩审计研发费要检查有没有明确的研发项目。輥輯訛检查各种费用是不是有预算,对预算执行情况要进行对比分析。輥輰訛领导履职待遇是目前审计检查的一个重点内容,要检查有没有分项进行预算,预算是否符合规定标准以及预算的执行情况;检查是否按每个领导单独进行明细核算,领导人员公务用车是否进行了单车核算等。总之,报销的各种费用都要有单价、有数量、有明细清单、有明确事由;大金额的费用报销还要有预算、有相关的会议纪要、文件或者活动通知等支撑性资料,能充分说明费用的客观、真实性。否则就存在虚假经济事项或者违纪违规费用开支的可能。

5费用报销的财务管控关注点

企业财务对费用的管控主要是通过对报销票据合法、合规性的审核来实现的,经过审核合规的票据才能予以报销。会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和反映。反映主要是通过核算来反映的。监督就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审查。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如果只有会计核算而没有会计监督,会计就不能发挥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应有的作用。对于来自企业各个方面的报销票据,会计有责任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审核。对于各种费用报销票据,会计审核时应抓住关键控制点,防止不合法、不合规的费用发票报销、入账。具体可以对照上述审计切入点中讲述的重点内容审核票据。①要看票据金额,对于大额票据要重点关注和审核;②要看票据内容,招待费要有招待事由和对象、开发费要有明确的开发项目、咨询费要有明确的咨询内容、办公用品、差旅费、劳保用品、修理费、装修费等要有明细清单,会议费、工会活动费、职工教育经费等不但要有明细而且还要有会议或者活动的通知、文件等支撑资料;③要看是否在预算内;④要看签字审批手续是否完善,对于超过预算的费用应该执行更加严格的审批程序;⑤要看是否存在连号票的现象;⑥要看出票地点是否合理,出票地址是否和企业所在地相符,以及加盖的印章是否与出票地的信息相符等。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经济事项就存在违规或者虚假票据的风险。把财务管控和内部审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大监督,实现费用的有效控制。

作者:冯淑娟 单位: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