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经济特点及信用发展长效机制

农村经济特点及信用发展长效机制

摘要:分析农村经济特点,结合经济现状开展信用建设工作,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是提高农村经济的前提。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农村经济特点并总结现阶段农村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议结合农村经济特点构建信用发展的长效机制,旨在解决现存农村信用管理问题的同时为后续农村信用工作的顺利开展、农村经济的大幅提高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农村经济;信用发展;长效机制

随着信用经济时代的到来,信用交易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信用管理凸显期重要性。全社会对信用工作高度重视,信用开展进程迅速,但农村信用却是社会信用建设工作中的短板,实施进度与成效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农村地区间经济差异较大,发展农村经济需要深入各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统筹各区域特色,延续各区域特长,做出信用工作部署并长效执行。

一、农村经济特点与信用现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全局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保障,信用管理是提高经济的有效手段。因此,分析农村经济特点与信用管理现状,研究提高农村经济新路径———构建与该经济特点相适应的信用体系,保证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我国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农产品数量居世界前列。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农村经济特点与信用管理情况为调研内容,农户和金融机构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509份。针对农户发放的问卷中,涉及农户基本情况、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了解参与度、意愿情况、目前农村信用现状、效果、建议等16个问题;针对金融机构发放的问卷中,涉及现有政策制度情况、宣传教育情况、信用系统建设情况、评估体系实施情况、农村参与主体信用情况、信用保障措施等方面,共20个问题。依据问卷返回结果,发现农村经济特点和信用管理现状如下所述。

1、劳动力离乡人数高,信用意识缺乏

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特别大,一方面原因是城市的生活设施、就业机会、教育条件、劳动收入等远高于农村,农村人口为了追逐更优越的生活条件、更合适的就业岗位外出打工。另一方面是城市化进程必然会引起大规模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在调研对象中,89.3%的农户家庭中仅剩老人、小孩,农村呈现劳动力及其短缺的态势,当农村劳动人口明显达不到劳动需要量时,农村经济必然呈现乏力状态。在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中,失信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缺乏信用意识,很多农民并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失信,没有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和失信带来的危害,为了某些目的出现失信行为,例如:为了找到工作隐瞒实际年龄、夸大个人能力、谎报家庭真实情况等。

2、现代化农业发展迅速,信用建设基础具备

农村大量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农村产业结构必然需要调整,从以往的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化农业,播种、耕作、灌溉、收割等工作由精细化机械完成,定量化、科学的农业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接受并使用,现代化农业可以减少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弥补劳动力离乡数量大的人力短缺。由此可见,农村现代化趋势发展明显,信息化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坏节,具备开展信用工作的基础条件。

3、工业企业数量上升趋势明显,信用监管薄弱

随着城市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很多工业企业被要求搬迁,搬迁到人口数量偏少、地理位置偏远的农村。农村为了带动该地区就业,提高地区经济往往对企业采取比较宽松的审批政策,工业企业数量逐年上升幅度迅速。工业企业进入农村的门槛偏低导致一部分工业企业环境测评不达标,排放污染物超标,对当地农耕产生破坏性影响;有些企业过多占用耕地,企业间地理位置分散、产业不集中,工业的分散布局不利于企业间的协作和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信用平台,既可以方便相关部门对工业企业全过程监控,又可以促进企业间通过该平台协作,最大限度的弥补工业企业数量飞速上升给农村造成的负面影响。

4、优质农业产品需求逐渐加大,缺乏全程信用管理

目前,农户农业生产产品除自给部分外主要通过各种销售渠道面向市场,商品农产品的生产随着市场需求而调整。根据课题组调查结果,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最受青睐,很多信用高、评价好的农户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最早的要提前一年预订。信用的评价主要表现在用户口碑、购物平台评级、客户现场体验感受等,目前没有客观统一的评级标准,缺乏长效发展机制。用户口碑、购物平台评级、客户现场体验感受这样的信用评估很容易造假,并且评价缺乏全面性,不能对农产品进行全程评估、监控,有些农户打着无公害的旗号获取高额利润,其实为了提高产能采用大量化学试剂,添加大量添加剂。可见,建立全程全面信用管理当务之急。

二、农村信用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通过对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和农户的调研,发现目前农村信用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信用体系和城市信用体系的区分不大

目前农村信用体系没有体现出农村的经济特点,构建思路与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几乎一致,征信没有针对于农户特点采用灵活的征信方式,还是以社保、工资卡、银行卡等固有形式获得农户的信息,这样获得的信息及其不准确,因为有很大一部分农户没有对于城市来说每个人都有的社保、工资、银行卡等资料。这种信息不全甚至有误的征信行为必然会影响后续授信的客观性。然而目前金融机构对农户的授信标准也是采用城市的评价体系,众所周知,农户与城市人群具有不同的特征,采取同样的评价标准无疑会降低农户信用评价的准确性。

2、农户主动参与度不高

随着信用的大力宣传,农户也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与意义,但并未意识到信用能够为农户自身带来的切实好处,往往对于信用问卷、电话问询等信息的收集采取回避或者散漫对待的态度,因此,农村信用信息的采集工作对于金融机构、信用评估机构来说是一个难题,此问题得不到解决,后续的信用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3、信用评价指标设置不全面

只有评价客观,才能长效发展,目前农村信用评价指标存在评价过于笼统,没有对地区、农户性质、涉农企业类型进行区分测评。农业受季节、区域影响很大,有必要按照区域季节差异对农村进行分类后评价。例如,南方四季都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四季分明,但冬天农作物不易生长,可见,如此气候的区别,如果有产量、交易量等衡量指标,评价结果将有失公平。另外,涉农企业也需要区分是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分别针对不同的企业设置信用评价体系,指标更确切,评价更客观。

4、缺少专门针对于农村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在信用工作中,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机构与政府信用工作部署相衔接,与信用工作相关机构相衔接,助推信用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对信用主体服务:包括宣传信用、指导信用主体信用工作的开展,后续信息异议的解释处理等。但目前由于农村信用市场开展滞后,没有专门针对于农村信用服务的中介机构,对于农村信用都是由城市的信用中介机构兼做。地理位置远、专业服务对口程度低等因素都会影响信用工作开展的效率效果。

三、构建与农村经济特点相适宜的信用发展长效机制

综上所述,基于农村经济特点和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课题组为农村信用长效发展提出建议。

1、多途径征信

农村面临劳动力离乡人数多的现状,采用目前手段无法获得全面的征信数据,需要多渠道分情况收集基础资料。例如:目前农户主要分为二类,第一类为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作不稳定,流动性较大。针对这部分农民征信,可以采用从金融机构、社保中心获取,外出打工者必然会办理银行卡收取工资,办理社保,因此可以从相关机构获得农民基础信息。第二类为纯务农户,这类农户大多没有银行卡、社保等信息,因此需要现场采集或者通过于其交易过的机构间接采集农户信息。整个信用信息采集过程需要注意信息的及时更正、更新,尽可能以最准确的信息开展后期信用工作。

2、完善农村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授信是征信工作的下一步内容,准确授信的前提是具有完善的信用评价指标。针对农村经济现状,在制定信用评价指标时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农户情况,设置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农户信用信息指标体系来保证农户信用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正如前所述,目前农村农户分为二类,不同类型农户特征有所不同;不同区域的农村经济状况存在明显差别,因此,针对不同类型、地区应该采取有差异的信用评价体系。

3、信用管理应用在现代化农业中

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运用现代化发展理念,将农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农业经济紧跟市场经济的节奏与时俱进。目前的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以信用交易占主导地位,那么,现代化农业需要与信用建设紧密联系,将信用管理应用于现代化农业生产中,保障农产品的绿色安全,提升农户的信用效益,树立农户的信用意识。信用管理与农村日常作业的紧密结合是加强农户信用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4、明确信用服务机构职责

政府对于信用服务机构的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调研中有农户反映:对于农户提出的一些问题,有些信用服务回复———这个不归我们负责。责权不清容易产生论功争抢,论责推诿的现象。信用服务机构是连接政府与信用主体的桥梁,主要提供信息咨询和征信服务,具体包括信用信息收集、信用报告、信用调查、信用评级评估、信用咨询服务和信用管理培训等。

5、建立信用制度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

完善的制度是长效发展的保障,目前信用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但制度体系建设尚不完善,没有形成文件规范,很多的信用细节还是靠自觉,失信行为主要是舆论指责,对于失信行为没有惩罚依据。这种指责对于有些农户或者企业来说无关痛痒,起不到抑制作用。因此,需要政府各部门制定相应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及惩罚措施,并且惩罚名单与一些部门、企业相联系。例如:如果出现失信行为,不仅当即接受相关单位处罚,而且该处罚会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影响失信者的一系列行为:禁止从事该行业、禁止贷款、禁止申请政府补助、甚至禁止购买火车票等,惩罚可与日常生活联系,增加信用的威慑力。综上所述,构建与农村经济特点相适宜的信用管理体系,才能积极推进信用工作的开展,找到农村与经济现状的契合点,使农村经济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张军:基于效益理念加强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建设[J].商业经济,2015(03).

[2]张钰:上海市农村信用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作者:陈婧 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