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机械化中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业机械化中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随着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对推进这一进程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结合衡量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作用的方法探究农业机械化等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村经济;影响

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当前,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尽合理,农机配备率低,使得农业机械化作业的规模和效率都受到影响,农业机械化的特色成分小,大多农具都适用于常规作物的种植,满足特色农林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具种类少。此外,农业机械化作业在农作物的运输过程中使用多,在农业的生产前后的使用少,加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使得农机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加之户均耕地有限,无法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大规模运行,满足不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需求。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力发展为首要任务,努力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支撑,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重要前提。

2衡量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作用的方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程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衡量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衡量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农业机械化贡献率是指农业机械化贡献在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中所占的比重,一般表达农业经济水平的是农业总产量或者农业总产值,简单来说,就是从数量上来认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增产增收带来的实际作用,可以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索洛余值常系数法、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的测算。

3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3.1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增加

农业实现机械化可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如果农业的生产资料以及农业技术等不变,那么农业实现机械化带来的生产贡献率比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更高,以广西为例,农业实现机械化生产可以使得粮食产量超过20%的贡献率,耕种收的综合机械水平已经达到36.5%,粮食作物中,水稻机械收割水平也已经达到30%,机械种植水平达到10%,但整体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需要在作物生产种植过程中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在进行机械化生产时应该结合具体的生产情况,合理利用农业机械在农田基建、产业化经营以及规模化种植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的机械化进程。

3.2提高土地产出率

我国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在全国耕地总量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其生产的粮食总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所以,对于农业的旱灾的抵抗能力必须进行强化,机械化旱作农耕是灌溉条件不足的地区抵抗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采取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方案,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作物的土地产出率,提高粮食产量。广西粮食总产量达到1524.8万t,谷物产量可达1422.4万t。

3.3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可以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得农村劳动转移的速度加快,农业的全面机械化生产还可以促进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着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过程。同时,还可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延长农业产业链,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农业的城镇化进程,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4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机械化可以解决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农业产业机制进行调整,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便进行农业机械设备的配套,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对调整和优化农机化的发展结构和布局有着重要意义,促进农业生产向着专业化、商业化、现代化方向转变,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型农业都需要农业机械化的支持。

4结语

农业的发展主要在于农业生产水平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程度,将低效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转化为机械化高效率生产,不仅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保证,还可以改变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结构,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是推动我国农村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永春.浅析农业机械化程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6):20-21.

作者:韦秋贵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