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水稻防治论文:黑条矮缩病影响因素与防治路径

水稻防治论文:黑条矮缩病影响因素与防治路径

本文作者:潘长虹、陶小祥、彭理、孙宪雪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植保站、灌南县植保站

根据近几年发病程度调查与分析,在灰飞虱发生量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今后几年将进入发病盛期,由于水稻黑条矮缩病与玉米粗缩病为同一病毒所致,玉米粗缩病在当地连年发生加重,水稻尧玉米混作,稻麦连作区稻套麦面积较大,加上近几年天气冬暖夏凉,有利于灰飞虱的发生及毒源积累,并且目前发病面积大,发病田块分散,生产上没有抗病品种,同时栽培水平提高,施肥量大,栽培方式不可能很快得到全面改变,统防体系的建设一时得不到全面加强,导致近几年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将会逐年加重,持续几年出现发病高峰[2]。

田间发病规律与影响因素

水稻黑条矮缩病在田间分蘖期症状不明显,水稻拔节时开始表现症状,拔节后症状表现明显,症状显现时间集中,并且此发病高峰最突出,其他发病高峰不明显。其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灰飞虱发生量大。1代灰飞虱在秧田表现为大发生。迁入秧田高峰期为6月5要18日,高峰期加权平均虫量2.07亿头/hm2,产卵高峰为6月15要18日,卵孵高峰为6月19要25日。6月10日对秧田灰飞虱进行普查,全市加权平均虫量7918.5万头/hm2,变幅为919.5万~27000.0万头/hm2(表1)。6月30日进入本田期。水稻三叶期初虫量已达135万头/hm2,三叶一心期虫量已升至1.5亿头/hm2。五叶期前虫量一直维持在1.5亿头/hm2。

2品种抗病性差。目前,连云港市种植的水稻品种中没有抗病品种,在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中,调查未发现抗病性较好的品种(表2)。在同一田块中,品种间确实存在发病率差异,有时差异非常大,但是在另一地点可能会相反。因此,对抗病品种的评价一定要把不同地点尧不同施肥结构与施肥量和秧田前期灰飞虱虫量等因素考虑进去。

3播期与播量。播期是影响水稻黑条矮缩病最重要的因素,播期早,发病重,5月中旬直播水稻发病率高达65%,严重田块未成苗,6月中旬直播稻发病轻,零星或未见发病,6月20日落谷的水稻未查见发病。在灰飞虱发生时期,直播稻播量对发病率的影响也很大。同样,5月13日播种的水稻,播量75kg/hm2,发病率90%以上,并且与条纹叶枯病混发,拔节期田间无正常苗,播量225kg/hm2,发病率为60%,播量750kg/hm2的发病率为21%,防治灰飞虱用药4次[3]。

4播种方式。水育秧苗发病率重于旱育秧苗,同时重于塑盘育秧。水育秧苗由于出苗后灰飞虱若虫随水进入秧田,特别是临近小麦田的秧苗,立针期即有灰飞虱若虫发生,传毒早,秧苗小;旱育秧苗由于初期有覆盖物,同时不需明水灌溉,灰飞虱成虫迁入时间迟于水育秧田,塑盘育秧时间迟,前期有覆盖物,秧龄短,另外,塑盘育秧和旱育秧播量大,对灰飞虱传毒活动制造了一定的障碍。

5秧田施肥水平与施肥结构。秧田施肥水平与施肥结构是影响水稻秧苗生长与灰飞虱发生量的重要因素,从而直接影响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水稻秧田一般施三元复合肥(15-15-15)300.0~337.5kg/hm2尧尿素150kg/hm2作底肥,施尿素225~300kg/hm2作追肥,追肥又以3叶1心重施和移栽前1周2次施用。底肥尧追肥和断奶肥的施用都造成了水稻秧苗5叶前的嫩长。施肥量尧施肥结构差异导致出现苗好病重的现象[4]。

防治对策

1制订正确的防治策略:坚持治虫防病,采取以药剂防治为重点,保健栽培为辅助,抓住秧苗期和本田前期关键时期,全力控制黑条矮缩病流行。具体来说,就是抓好1代灰飞虱向秧田和本田前期的迁移,以及2代灰飞虱向本田初期迁移或传毒前的用药防治,改进药剂防治技术,将灰飞虱种群密度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从而进一步减少毒源;推广种植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改进育秧方式及施肥结构,提高落谷量与栽插密度,以减少发病机率,减轻发病危害。秧田期全面开展统防统治,确保连片控制虫量,提高防治效果。

2准确做好预测预报: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关键要适时。秧苗期防治适期要从2个方面确定院一是以苗情确定一至五叶期为重点防治时期;二是以虫情确定成若虫数量突增期至盛末期为防治适期。因此,准确地预报虫情十分必要。

3防治方法

抓好播种关。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提倡集中连片育秧;播种前清楚秧田及四周杂草,防治四周作物及杂草上的灰飞虱;适当增加种子落谷量;做好种子药剂处理。

抓好育秧栽插关。大力推广防虫网覆盖育秧防虫防病技术,可用22目丝网小拱棚育秧;加强秧苗期管理。秧苗期应合理平衡施肥,切不可氮肥过量,严控秧苗过嫩过绿,否则易招诱灰飞虱传毒发病;在病区可播种诱测圃,适当增施氮肥量,促其嫩长诱集灰飞虱,减少其他秧苗的感染机率;要适当提高移栽苗数,减轻传毒发病;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储备一定数量的预备秧苗,为应急补救做好准备。

抓好治虱防矮关。开展策略性防治,在秧苗前期应做好灰飞虱全面防治工作,同时做好秧田四周杂草的灰飞虱防治院在秧苗一至五叶期和大田初期,应持续做好灰飞虱防治,秧田每隔3~5d防治1次,大田初期防治1~2次;可选用40%毒死蜱1500~2250mL/hm2,或5%锐劲特750mL/hm2,或25%速灭威4500g/hm2,或20%异丙威3750mL/hm2,或25%吡蚜酮225~375g/hm2,对水600~750kg/hm2均匀细喷雾,以上药剂进行交替使用,发病初期用宁南霉素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减轻危害;在发病流行区应加大防治次数,改单家独户防治为群防群治,做好统一时间尧统一药剂尧统一防治,确保全区域有效控制。

抓好应急补救关。水稻栽后20d内及时拔除病株(丛),并就地掩埋,然后将储备秧苗移栽至拔除病丛后的空穴边,并适当加施速效肥,可促使稻苗恢复群体生长,其他照常管理。在发病较重时,该措施具有良好的除病保产效应。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