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分析

摘要:根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201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发展现代农业要求精神,为发展宝鸡农业,从农业产业功能、发展内涵、增长动力、生产方式、经营方式、效益评估等6个方面入手,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使城乡经济全面发展,并提出工作指导思想,要围绕“一个目标”,狠抓“两大重点”,突出“三种效益”,健全“四大体系”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以期为宝鸡市现代农业发展推动经济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方向;思路;对策;陕西宝鸡

中央2014年12月举行的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目前仍是突出耶短板爷。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可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有巨大新增投资需求,用好这个空间,可以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宝鸡市农业工作将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快建设“六基地、一中心”(高端奶业、亿只肉鸡、百万头肉牛肉羊、矮砧苹果、优质猕猴桃、无公害蔬菜,农产品物流及精深加工中心),做好“八个强力推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打造农业升级版,推动农业经济再上新台阶。2014年宝鸡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农业农村经济呈现持续向好发展态势。全年农业增加值1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00元。宝鸡市粮食种植面积33.45万hm2,预计总产值达到142.6万t。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宝鸡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推进畜牧业良种化、规模化发展,奶牛存栏及奶产量占到全省1/3以上。加快果业转型升级,新载苹果、猕猴桃9600hm2,成为全国最大的矮化苹果和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同时,还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口粮田、坡改梯等项目建设,提高农田质量和灌溉保障水平。新建的86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8.9万人饮水问题[1-3]。为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宝鸡市2014年启动实施了“三无户”安全住房工程,计划用2年时间在全省率先解决“三无户”住房问题,目前已有213户搬迁入住。在扶贫开发中,市上采取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等形式,帮助10.2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同时,宝鸡市还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完善大病统筹救助政策,顺利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运行,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1宝鸡市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1.1发展战略由追求单一生产向现代多功能融合转型升级

围绕大力推动宝鸡市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的战略定位,坚持农业生产、生态、生活、生物“四生”功能并举,突出园区化、农场化、合作化、生态化、产业化“五化”模式,强化研究“政策”、狠抓“现代”、突出“生态”、关注“民生”、着力“创新”、系统“推进”“五措”同施,有效引导农业围绕城市需要加快建设,推动城乡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一体发展。

1.2产业体系由传统低质向现代高效转型升级

围绕构建与城市发展协调互动的特色产业布局,深入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建立了“岗瓜圩藕、蔬果并进、山岭茶竹、特色鲜明、种养并举、高产高效、三产融合、集群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健全了“稳粮、扩菜、强畜、兴生态、重加工、活流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城区全部退出传统农业,提质增效发展优质粮油、蔬菜园艺、茶竹林果特经等规模特色高效产业集群。

1.3农业经济由注重一产向三产融合转型升级

突出全产业链建设,深入实施“龙头集聚”等六大战略和农业产业化“双千亿”跨越发展行动,健全了粮食、油脂等十大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农旅结合”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休闲农业、现代种业等新型农业业态成为新的增长点,“环城、沿湖、依山、戏水”四大休闲农业集聚带基本建成,逐渐走出一条以园区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特色发展之路[4-6]。

1.4经营机制由松散联结向紧密联合转型升级

围绕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推进“突出龙头、合作带动、农民主体、新生力量、主体多元”5个方面的建设,着力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突出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三链融合”,加速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由“生产联结”向“要素联合”转型。

1.5资源利用由粗放低效向“用治保”一体转型升级

坚持“调、退、减、治、转、保”综合施策,突出药肥减量、生态循环、综合利用、土地整理并重,大力推进重点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治理,联动加快生态循环农业的覆盖建设。建设一批生态循环示范基,统筹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田生态治理。

1.6乡村建设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型升级

深入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大幅提升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均等化水平。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全域农村环境整治,统筹推进规划、产业、生态、环境、民生、管理和服务建设,创建美好乡村示范区建设模式。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县(市)结对帮扶、农民收入倍增计划,不断健全农村区域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幅改善农村贫困区域民生[7-8]。

2农业转型升级思路

2.1明晰指导思想

基本指导思想;重点发展关天副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着力推进农村经济各项工作的平稳快速发展,突出转变方式和调整结构,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2.2明确目标任务

2.2.1围绕“一个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为目标。

2.2.2聚焦“两大重点”。以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聚焦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核心,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一方面是聚焦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农产品“按标生产、按标上市、按标流通”。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鼓励创建农产品品牌。一是建立扶风、岐山、凤翔、陈仓渭北源区和陇县、麟游、千阳山区川塬、梯田为粮食生产基地,划设红线保护区,保障粮食安全供给。二是建立千河、渭河流域奶牛养基地,实现100万头发展目标;并在渭北塬区和山区发展100万头肉牛、100万只奶肉羊基地,建立养猪、养鸡基地,实现畜牧大市。三是建立以凤翔、千阳为主的渭北塬区苹果6.67万hm2基地。四是建立以陇县、陈仓、渭滨为主的核桃6.67万hm2基地。五是建立眉县猕猴桃2万hm2基地,发展为世界猕猴桃大县。六是建立渭北设施大棚蔬菜6666.67hm2,太白高山露地蔬菜6666.67hm2基地,带动全市6.67万hm2蔬菜生产,保障菜篮子供应和外调。七是建立以太白、凤县、陈仓为主的地道中药材1.33万hm2基地,供给中药销往世界各地。八是建立南北山区杂粮、杂豆2万hm2基地,以满足人民调济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狠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坚持“全域统筹、区园并建、轴线展开、组团发展”,科学规划和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提升工程,着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集聚,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县(市)域全覆盖,走出一条以园区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特色发展之路。健全“产园村”一体规划和系统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引领模式,提升和完善现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承载能力。

2.2.3突出“三种效益”。即农业发展要突出向特色要效益,向生态要效益,向合作规模要效益。一是突出向特色要效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经营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占比,为三产融合打牢基础。蔬菜产业以提高设施化、科技化水平为主攻方向,以育苗体系、储藏体系、销售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因地制宜加快县域优势产业功能区和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壮大和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强县、强镇和强村。二是突出向生态要效益。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以生态循环高效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以循环农业模式应用为着力点,全力打造生态农业品牌,引领传统农业向规模生态效益型农业转型。积极做好规模养殖场沼气配套建设,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积极推广施用有机肥的示范试点,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量,确保农业面源污染逐步得到改善。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稳步推进新乡村建设步伐。加大以“畜沼园”、农牧结合、林下种养为主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研究力度,进一步创新适合宝鸡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模式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升级。三是突出向合作要效益。按照“围绕产业培育新型主体,围绕新型主体抓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路,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融合发展,打造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依托创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科技示范户培训等项目,围绕农业园区和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加强部门协作,制定家庭农场培育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家庭农场认定办法、程序,明确培育路径,实行挂牌管理。以示范社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专业合作社水平。按照“规模要扩大、档次要提升、品牌要响亮”的要求,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五有”标准(有加工、有园区、有基地、有订单、有品牌);要鼓励企业开设网络店面,发展电子商务,扩大销售能力,加快合作社发展速度。要以政策法规强化服务指导,规范管理,保障合作效果与效益。

2.2.4健全“四大体系”。即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现代信息与物流网络体系。一是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首先加强农业研究工作。对公有农、林、牧、水、机研究所增强力量,增加经费,提高研发能力,进行科技创新。并支持企业办科研,加速专业出成果。通过国办民办两条路,促进多出科研新成果,创新科技进步。其次加强农技推广工作。建立健全市、县(区)、乡、村农技推广网络,特别是建立健全“最后一公里”的乡镇农技站、村科技服务组,提高技术入户率。加大推广各种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实施和宣传培训力度,以综合技术促进农产品高产优质。二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力量,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建立理顺县区农产品质量管理站,负责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乡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队,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健全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快建设项目,建立疫病预警、监测和反应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农业力量,增加资金投入,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四是健全现代农业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功能齐全的综合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使农产品畅销带动生产。以农超对接为抓手,发展农村便民店和农资店,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冷链中心。新、改、扩建标准化农产品集贸市场,发展蔬菜直营店建设,多途径、多渠道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货畅其流。建好农业信息网络,为农业及时提供新技术、新品种、新信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3对策

3.1提高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并未被所有干部认识到。一些干部总认为农业庞大,受大自然影响,效果慢,效益低,难以显出政绩,从而放松了农业发展。还有一些人认为农业由农业部门抓,农民不用过多参与。对认识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切实加强各级干部队伍建设,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依靠科学技术动力,转变工作作风,加强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基层干部对现代农业发展缺知识、少经验,需要各级政府领导和干部领着干,帮着干,这就需要深入下去真抓实干。因此,提高认识,树立服务意识,带着感情,明确责任,走进农村基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才能促进现代农业不断发展。

3.2提升农业发展创新理念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农业现代化路径要求以粮食安全为首要任务。一是发展战略由追求单一生产向现代多功能融合转变,二是产业体系由传统低质向现代高效转变,三是农业经济由注重一产向三产融合转变,四是资源利用由粗放低效向“用治保”一体化转变,五是依靠人畜动力作业向机械化智能化作业转变。

3.3强化科技创新手段支撑

围绕宝鸡市主导产业的发展,发挥国有和民办2个方面的研发作用,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产品成果不断出新。采取措施,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

3.3.1规范选聘程序。改原来的分配名额、单位推荐确定为个人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公开答辩选拔确定的方式选聘科技特派员。通过公开答辩,选聘专业技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科技人员,开展进村创业服务,切实解决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

3.3.2扩大选聘范围。由过去只派市级事业单位科技人员,扩展为市县镇技术骨干、乡土人才、高级职业农民等,特别是加大农业生产一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自主创业的技术人员和职业农民科技特派员比重。

3.3.3优化服务方式。改过去农业科技特派员单一的个人服务形式为团队和个人相结合的服务方式进行。鼓励有组织能力的科技人员采取组团承包的办法进行农业科技服务。团队技术互补、老中青结合,解决了过去科技特派员技术单一,难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问题。

3.3.4加强考核管理。完善农业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对服务时间、服务效果、服务满意度等进行量化的基础上,更新监管手段,采用农技宝手机客户端进行管理,同时把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评优相结合,确保农业科技特派员真正能下得去、蹲得住、服务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3.5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现代农业需要职业农民作领头雁,才能发展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农业。通过涉农学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承担现代农业重任。目前,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吸纳专业技术人员,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平台,提供机会,提供支持,让他们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对留守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帮助农民掌握科学技术本领,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建现代农业,支持大专;校毕业生创办现代农业。

3.4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生产规模

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坚持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推动农业从传统农户分散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体系转变。3.4.1创新农业耕作增效机制。完善粮食规模化“高产创建”的联推增产机制,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构建农户家庭粮食“稳产增收”新机制,探索稳粮、增效、生态并重的农业发展新路径。3.4.2创新“产园村”一体化发展机制。以美好乡村、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土地整治项目区为载体,建立“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产园村”一体化发展机制,实行特色产业、农业园区、村庄建设多规融合和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推进生产要素集约、经营主体集群、村庄基础设施和产业生产设施集成。3.4.3创新经营主体统融联合机制。构建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农民合作社为骨干、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产业和产品为纽带,集利益联结、要素融合、互助共赢、联合发展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的联动融合发展。

3.5下功夫抓农产品质量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也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密不可分。农产品是民族生存的基础,国家繁荣的保障。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能有效解决生产和需求之间、品种和质量之间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推动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利于社会和谐,生产可持续发展,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依法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强化市、县、乡镇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和执法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生产投入品经营使用专项治理工作,强化监测和风险防控,积极发展“三品一标”认证,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和追溯管理贯通到源头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使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为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5.1严格执法监管“治标”。一是加强农业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推进执行信息、生产管理、质量追溯、检验检测、农资监管、预警应急等体系建设,完善执法程序,全面提高农业行政执法能力。二是强化农产品专项整治。开展春季农资专项整治,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产品和重点时段的专项执法行动,解决违规使用农药等突出问题。

3.5.2强化准出,正本清源。一是完善农产品产地安全证明制度,加强对产地准出工作的管理、服务和验证抽检,把好质量安全关,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二是制定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规范,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将“三品一标”农产品纳入追溯范围。

3.5.3推进标准化生产“固本”。制定符合宝鸡市农业生产实际的质量控制规范和技术规程,做到帮扶指导“五到位”、生产实行“六统一”。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培育、打造、提升优质农产品品牌,稳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登记工作。

3.6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

利用宝鸡市有川塬山的优势环境,将具有品牌核心竞争力特别优势的农产品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各地将本地具有自然优势、原产地优势以及成本优势的农产品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发展主要方向。充分开发品牌的辐射效应。利用品牌,整合相关区域产业链资源,带动地区产业发展。建立规模化产业模式,通过建立规模化产业形成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如老牛面粉、秦川肉牛、波尔肉羊、西山黑猪、秦岭北麓猕猴桃、渭北富士苹果、太白山蔬菜、大红袍花椒、地道中药材、高山蔬菜、黑木耳、薄皮核桃、熊猫豆、雀蛋豆、全营养谷物藜麦、白皮松、红豆杉就是打造宝鸡农业核心竞争力产品,扩大市场覆盖面。

3.7重视用机械化支撑农业

农业机械发展要以生产需求和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研制适应不同作物、不同作业的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不断发展。为了解决农田作业中土扬泥溅染脏人问题,还要加快智能化农业机械研究,使机械作业更省力、更文明、更进步。通过调整作物结构和产业化规模经营,实现各项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已成现实需要,必须使各种机械紧紧跟上。目前,对劳动量大的粮、棉、油、糖、果、菜、药、杂等播种、采收、粗加工机械缺乏。何况现代农业项项作物都需要全程机械化,使农业作业工厂化,农民劳动省力化,砌底解决农民劳动体面化问题,使城乡劳动相匹配,城乡之间相和谐。

3.8增加发展现代农业投入

目前,农业生产上的设施有相当部分老化失修,不利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因此,增加现代生产设施,用现代物质装备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好职业农民培训中心、信息物流网络服务中心,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和乡村生产道路,建设农产品粗精加工场地,建好水、电、气、网络是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生产发展的关键。建好农村垃圾处理场、硬化街巷路面、绿化村庄道路、植树栽花、美化农村环境是提高生存条件,改善农村坏境,留住人居农村的重要措施。建设文化体育场所、卫生医疗所、商业超市,使农村生活便捷起来,是稳定务农人心,扎实干好农业的“定心丸”。要搞好以上设施建设,就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撑。增加资金来源,要从国家、地方、集体、农民个人、龙头企业5个方面筹资,国家拨付大部分资金,其他部分另外筹措,加快设施装备建设速度。金融部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后盾,要改变以前重城市、轻农村的投资方式,大力扶助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特别在生产开发起动贷款和生产中流动资金贷款要及时足量支持,以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保险业要进入现代农业,扩大保险项目,为发展现代农业保驾护航。

4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5-02-01)[2015-11-10].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2/01/c_1114209962.htm.

[2]柳一桥.荷兰、日本、澳大利亚和巴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J].世界农业,2013(3);46.

[3]曹金臣.荷兰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3(5);115.

[4]朱丽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3(8);23.

[5]潘伟光.韩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3(9);44.

[6]任海洋.日本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特点研究[J].世界农业,2013(10);55.

[7]刘沛璇.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破解商洛三农发展难题的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13(8);19.

[8]候达和.安康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13(8);7.

作者:梁宝魁1 魏芳莉1 胥志文2 单位:1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种子管理站 2宝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