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企文化论文:校企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思路

校企文化论文:校企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思路

本文作者:刘佳敏 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升格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还存在着高职办学的特征,多数都追求大而全的专业设置办学理念,形成不论什么学校都有所有的专业,专业设置的行业特征不明显,专业种类分散,专业设置时对行业需求、行业优势及行业发展趋势没有进行深入分析,难满足本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建设与相关行业(或职业)理念衔接不紧密,行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念等没有很好的融入到专业建设中去,没有形成鲜明的行业文化特色。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

1、价值取向不同。价值取向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好的、被肯定的,什么是错的、不好的、被否定的,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师生关系好、善于表现自己、学生成绩优秀,符合这个标准的学生就是好学生。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标准: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对企业贡献大。

2、自我选择与规划意识不同。学生在校的学习活动通常由学校安排,上什么课、学什么内容、参加什么活动,都按照老师和学校的要求去做,学生缺乏自我选择与规则意识,主动性不强。企业对员工往往只给出工作要求与目标,至于如何去实现,由员工自己设法解决。企业强调的是执行力:企业执行力是指企业的各个层次、部门、岗位的员工贯彻执行经营者指定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方案计划,并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能力。

3、考核标准不同。考核标准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目标。学校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60分为及格,老师不会要求学生必须考满100分。另外,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个人的事情,与其他同学无关。企业则要求员工在工作中100%不出错。同时,许多企业考核以团队绩效为标准,个人工资=应享受工资×个人考核分×团队考核分。

应用型本科院校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思路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要求其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方式,课程设计及教学必须满足社会服务,生产一线实际要求,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工学结合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满足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要。

1、模拟企业场景。校内实训是学生理解专业、熟悉岗位要求和了解基本操作技能的实用性实践教学环节,实训场景模拟企业化就是把企业的工作环境搬到学校,感受企业文化气息。对学生来说,走进实训区,犹如进入了企业的感觉和体验,加快适应上岗需求和企业管理。学校内的实训室应该按照企业车间格局布局,张贴安全标语警示,操作注意事项,岗位职责要求等,营造仿真的生产训练环境。

2、规范劳动纪律。加强学生实训组织纪律性教育,遵从企业规范进行管理。学生在各实训场所要严格遵守安全制度,不准穿拖鞋、戴围巾和穿短裙,按工种要求戴防护用品,在实训时不追逐打闹,遵守组织纪律,不擅自离开工作场所,严格考勤制度,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3、倡导项目教学。企业将产品配件交给实训中心来完成,实训中心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下设车间主任(指导老师),工长(学生班长),班组长(学生干部),要求学生在实训期间,由指导老师分配生产任务,讲解加工技术要求,再由班长将生产任务分解到各小组,各小组具体负责生产安排,在生产过程中,指导老师指导和示范,并开展组与组之间的劳动竞赛,产品成品由指导老师把关验收,并将合格产品交回企业。整个过程中,学生了解接触了生产一个合格产品的全过程,熟悉了企业工厂管理模式,既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又降低了实习教学成本。

4、班级建制尝试企业运作。对班级实施企业化管理,首先改变的是师生之间的称呼,一个班级模拟的是一个公司的经营与运作,班主任是“董事长”,班长则是“经理”,其他学生干部也都是公司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学生则成了员工,称呼改变的同时,整个班级的管理模拟也仿效企业,公司领导与部门领导各司其职,承担相应责任,每个学生手头都有一本《员工手册》,上面写明“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奖励办法,尝试这种班级建制方式,目的在于贴近市场,接轨企业,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创业的思想意识。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融入“企业化”特色,将会是校企两种文化对接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长期、渐进发展的过程。当前,对于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加强校企文化对接,深化校企合作,走人才合作培养之路,可以说是职业教育,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种独具的吸引力。然而,要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提高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成效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加强校企文化对接与合作交流,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点和突破点还任重道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