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推行业健康发展

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推行业健康发展

【摘要】培养创新实践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针对齐鲁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通过构建“模块化、层次化和一体化”的创新能力动态培养新模式,立体化组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加强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形成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动态调整体系,为企业的技术进步提供原动力,推动行业健康创新发展。

【关键词】制浆造纸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发展

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应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创业等综合能力。目前这种创新实践性教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主流,我国各大高校也高度重视创新教育,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1]。创新型人才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除了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外,还能够根据老师给定的科研范围,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够独立完成相关专业领域的课题,能够从事一定范围的科学研究,能够有能力做出一定的创造性成果。因此,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意识、思维和技能,具有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具有从事该学科科研创新的能力[2]。针对我校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探讨和实践,通过新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的课程体系创新构建和组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具有理论基础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支撑学科、专业、科研发展的同时,助力区域制浆造纸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1解决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主要解决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问题:(1)着力解决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仍然薄弱的问题创新教育实质上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鼓励学生树立一种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型教育改革,是21世纪培养创新教育人才的一种新的教育趋势[2]。针对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这一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和实践正是为了解决高等教育这一改革发展新趋势新形势的需要。传统的培养体系存在知识更新慢、机制滞后,尤其是创新性实践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内容陈旧等薄弱问题,严重制约新时期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2)着力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不强、不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问题科教融合是高校教育的新机遇,在这种新模式下,高校教育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近年来,我国科教融合形式较多,有大学内为学生服务的科研机构,有大学与科研机构协作的高等学校的“创新提升计划”[3],到“中国科学院大学”,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上进行了机制体制整合,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契机和新的思路[4]。这种趋势也对本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适应行业发展,助推造纸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是本专业学生培养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同时也是本专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契机。如何提高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不强不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问题迫在眉睫。(3)人才教育培养体系能有效推动制浆造纸行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问题山东省乃至全国造纸等传统行业迫切需要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作为智力支持。2016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12310万吨,位居世界第1位,山东省是造纸大省,连续21年位居全国第1位。《PPI》杂志评定的2016年世界造纸公司100强中有5家山东公司(晨鸣22位,太阳39位,华泰59位,博汇64位,世纪阳光88位),这些企业的领军人才大多为本专业毕业生,引领了行业的发展方向,为山东省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2014年,山东省政府将造纸行业列为山东全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第一个试点行业。最近,山东省把造纸行业列为新旧动能转换、健康持续发展的典型、示范行业,对此省委主要领导作了专门批示,要求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中加以借鉴。行业的这种健康发展与新型的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密不可分的。

2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探索

针对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所在,通过构建创新性人才动态培养模式和立体化组建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加强协同创新和协同培养,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助推行业健康发展。

2.1系统地构建制浆造纸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是基础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强化专业基础课,保证教学质量;强化实验课教学,设置开放型实验课程;强化创新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外语教学,着重提高学生应用外语的能力和了解前沿科研最新进展的能力。其次,利用科教融合优势资源,拓宽选修课内容,重素质教育、多方向选择,大专业培养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此外,在课程设置方面,面向行业,坚持需求导向,将行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作为课程的内容;面向企业,坚持校企沟通。从以上几点出发创新设计新的培养方案,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指导。(2)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是关键大力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全方位构建创新课程体系。首先,按照模块化、层次化和一体化的要求,将本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功能单元模块如知识点单元是构成课程的基本单位,也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基础。其次,课程体系按层次化构建从基础到专业、从综合到学科前沿、从掌握基本技能到培养创新能力的“层次化”培养模式;第一层次为基础理论,第二层次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实验和实践锻炼,第三层次为参与教师前沿科研,第四层次为研究院所或企业创新实训。最后,构建“一体化”创新能力教学体系,利用专业原有优势同时结合科教融合、创新实践优势平台,将理论与创新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实验教学融产品制备、测试、分析为一体,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融入理论课、实验实践课、毕业论文等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科研、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2.2立体化组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基于动态课程体系的构建的基础网络,从实践教学、科教融合、企业第二课堂等资源整合立体化组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满足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需要。贯彻教研相长教育理念,基于科教融合和产学研机制,构建和组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1)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整合以本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为参考,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设开放型、创新型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自主性为主的实验题目,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创新实践能力。(2)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齐鲁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是学校的龙头学科,可以依托山东省、教育部和国家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将科研资源和条件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了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基础条件。(3)强化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打通科教融合过程中的资产设备共享障碍,加强校产学研合作、研究院或高校教育基地建设。聘请企业、研究所或同类高校高层次人才进入实践能力培养课堂,通过“请进来”的方式整合校外资源,充实创新实践培养体系;与此同时,在有些教学环节,如毕业论文环节,积极鼓励学生前往企业、研究院所和同类高校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通过这种“走出去”的方式,建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开阔学生的科研思路和眼界。

2.3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助力制浆造纸行业健康创新发展

依托山东省是造纸大省的行业背景,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行业基础,为进行创新产学研协同发展提供了条件。(1)强化与行业、企业、研究院所的联合培养合作机制,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环节、实践环节进行深度融合积极与用人单位、科研机构共同探讨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科研素质,明确出口端的需求,准确人才培养的方向,重点培养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较高素质和品质、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目前,本专业已经与省内著名造纸企业如山东太阳纸业、山东世纪阳光、泉林纸业等十几家单位建立创新实践基地,形成良好的产学研的机制,促进人才的培养。2009年,由齐鲁工业大学牵头与山东大学、晨鸣集团、华泰集团等8家单位共建的山东省制浆造纸工程实验室,是山东省第一个该专业的工程实验室,是校企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创新性科教融合,同时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更高的施展能力的平台。(2)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推动制浆造纸行业的健康发展企业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参与人才的培养环节,一方面可以根据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和培养自己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参与培养过程中更直接地了解了该专业行业领域的最新研究现状和最新技术,对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发展方向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企业作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高效地与实验平台、教师科研成果等方面实现对接,对造纸行业的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都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丽颖.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几点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9(2):26-28.

[2]成洪波.论科教融合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41-145.

[3]蔡宇青,关蕾.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94-196.

[4]吴德星.科教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育,2014(1):4-7.

作者:孔凡功 韩文佳 王守娟 吴芹 杨桂花 刘玉 单位:齐鲁工业大学造纸与植物资源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