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土家族花灯艺术

土家族花灯艺术

一、锣鼓花灯

锣鼓花灯俗称地灯或转转灯(只限于在堂屋、院坝表演)。锣鼓花灯在黔东土家地区广泛流传,现在仍是主要演出形式。经常使用的只有小锣、大锣、钹三大件。锣鼓花灯的伴奏均用打击乐,表演者按打击乐节奏的快慢而起舞。开场锣鼓一起,灯班首先在主人家门前唱开门调(或喊词牌),然后进入堂屋,在热烈音乐中,唐二双手舞长腰带(有的是左手舞腰带,右手执蒲扇,或右手执牛尾巴),在“嗨”的一声中出场亮相。首先开始“聊白”(音liǎ白),满口乡音诙谐逗人,大量使用土家地区的扯谎歌为基调,看见什么就说什么,又称见子打子。如唐二某段:“聊个白来聊个白,聊个白来了不得,三岁下湖广,四岁下常德,我在常德楼上歇一夜,虱子跳蚤咬来了不得,我左一摸,右一拍,摸条跳蚤十斤多丝线套水牯,犟都犟不得,若是大家不相信,唐二我口内出。哎,我们是来恭贺主人家过闹热年,还是请干妹子(男扮女装)出来一起跳个灯呗!”唐二向内喊:“妹妹要得不?”干妹子内应:“哥哥,要得!”唐二说:“要得就好,打响器(打击乐器)的打响器,帮唱的帮唱多,我们就跳将起来呀”紧接着响乐起,干妹子在唐二的逗引下,翩翩起舞出场。锣鼓类花灯由唐二、干妹子二人表演,以《大呀哝调》、《小呀衣调》、《开门调》、《大闹红灯》等八十多个调为主;每唱一段词后,锣鼓衔接下段词,众人帮唱,气氛热烈异常。表演特点是:唱时动作小;唐二与干妹子表演似微风吹柳,似江上波浪,一起一伏,手上动作配合有“水上浮飘”、“蝴蝶抬水”等;脚上动作有“半边月”等。打击乐伴奏时。动作大,而且舞蹈的动作比前面唱时快一倍,唐二与干妹子动作粗犷、热烈。手上动作有“黄鹰展翅”、“黄龙缠腰”等;脚上动作衬“大团圆”等;上述“大”与“小”的动作形成对比。锣鼓花灯的表演以逗趣为主,主要体现在说白与动作上。说白,大量使用乡村俚语或幽默讽趣,或插科打诨,特别民间化和地域化,如唐二在表演中的某段话:“你看我妹妹好乖哇,头梳得黑油油的,口似樱桃多好看哇妹妹,不要怕笑,今天,我们来跳舞灯”在动作上,唐二紧紧围绕干妹子左转右转,如“犀牛望月”、“顺水推舟”等动作都体现了逗趣场面。

二、丝弦夹锣鼓花灯

丝弦夹锣鼓花灯在锣鼓花灯基础上发展了一步。但锣鼓灯舞的内容、表演动作都没有改变,由于有二胡的进入,展示了它丝弦的伴奏作用。丝弦夹锣鼓花灯同样由唐二、干妹子二人表演。在音乐上都有它完整的曲牌,再加上“套打”(弦乐演奏时,锣鼓随节奏同步进行,常出现在过门音乐里),为表演奠定了基础,丰富了表现力。如唐二请干妹子出台,与锣鼓灯舞的出台完全两样,前者是直接逗引出场,而丝弦夹锣鼓花灯的出场,要有对话、演唱的过程。如:“嗨,唐二本姓唐,说个媳妇脚又长,一步跨在官舟坝,两步走拢新景场。三十六人扶进屋,七十二人抬上床,上床就是一泡尿,屋里淹起水塘塘,要不是我唐二跑得快,差点去见海龙王!哎,大人细妹不要笑,只因我唐二命不好,东找西找,找了个笨婆娘!笨婆娘啊看灯的让开堂子,帮唱的帮唱,打锣鼓的打起,拉二胡的拉起唱!”唐二在优美的“游台”音乐中表演一段后,说白:“嗨,光是我唐二,还跳不成体统,还是请干妹子出来,我不如向里打听一声(向内喊):干妹子在家不在家?”干妹子内应:“哪个来了?”唐二答:“哎,天字出头一点点。”干妹子内应:“啊,为夫来了!”唐二紧接着说:“对对对,为夫来了。”干妹子:“哥哥,你喊我有哪样事广唐二:“恭贺主人家新年快乐,我们来跳段灯好不?”干妹子:“我怕笑!”唐二:“笑,我们把门关上!”音乐起,干妹子在堂边(后台)唱“梳妆调”,紧接唱“出台词”,边唱边舞出台,曲调优美细腻,动作轻柔婉转,朴素大方。据老艺人介绍,过去耍灯全靠锣鼓敲打,现在跳灯有“筒筒”伴奏,唱起来优雅,跳起来自如。丝弦夹锣鼓灯舞有《出台调》、《梳妆调》、《四平腔》、《四平夹垛子》、《六送相公》等一百多个调子为主伴奏。还有曲牌音乐,《游台》、《装烟倒茶》、《大开门》、《小开门》、《落地金钱》等二十多个。丝弦夹锣鼓花灯在锣鼓灯基础上发展而来,除保留锣鼓花灯一整套表演形式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小调进入花灯。如《探妹调》、《祝梁调》、《五绣》、《十绣》、《送郎调》、《雪花飘飘》等五十多个调。这些内容大都反映了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为丰富丝弦夹锣鼓灯舞的表演增色不少。如民间小调《五送郎》的唱词:一送情哥窗子边,打开窗子望小星,月亮还在云中跑,星星还在跟月行。二送情郎枕当头,打破灯盏倒了油,打破灯盏是小事,打污奴家花枕头。唐二与干妹子在表演这段内容时,主要以“顺水推舟”的舞蹈动作为主,体现了难舍难分的心情,犹如蝴蝶双飞,飘然自如。

三、打钱杆夹花灯

打钱杆俗称打道钱杆。土家人打钱杆,边唱边敲打,唱词都是祝运、贺喜、奉承之类的话,如民间《贺灯》调:八十公公来看灯,牙齿落了又要生。八十婆婆来看灯,头发白了又转青。务农之人来看灯,五谷丰登六畜兴。行商之人来看灯,一本万利生意兴。自从花灯恭贺后,兴旺发达享太平。人们听惯了钱杆音乐,学会了拍打钱杆的动作,就不知不觉地搬进了花灯、傩堂戏里。钱杆进入花灯后,丰富了花灯的表演手段及表演内容。打钱杆舞蹈的动作灵活轻巧,每个拍打动作都与音乐紧密配合,节奏不乱。不论是击地,还是拍打胸、背、臂等部位,舞蹈动作变化无常,整个身体在运动中,前后左右,横顺上下来回拍打,给人以眼花缭乱之感。打钱杆由二人表演或集体表演,动作按规定做完后,在音乐反复的同时,动作随即反复,打钱杆被花灯吸收,作为烘托热烈场面之用。钱杆夹灯的表演形式是:两人打钱杆,唐二和干妹子出场跳花灯舞,花灯表演则随钱杆音乐而进行。表演时,两钱杆形成十字型,两种表演形式交错穿花,各显风姿。

四、花灯歌舞夹花灯戏

主要是以花灯小戏为主的剧目,插入部分锣鼓花灯、丝弦花灯的表演形式内容。如《迎客》、《绣荷包》、《好唱祝英台》、《双拜年》、《巧英晒鞋》等,都是有故事情节的剧目,唐二要求与干妹子跳灯,或干妹子嬉戏书生跳灯,跳的动作都表现了锣鼓灯、丝弦灯舞蹈表演形式。黔东北土家族地区花灯舞蹈综合了以上几种形式,从最初的锣鼓花灯,到现在的灯夹戏,经过了漫长的岁月,逐渐变得丰富多彩了。据嘉靖《思南府志》记载:“蛮缭杂居,音语各异,信巫屏医,击鼓迎客。”“唱歌耕种。”据《思南府续志》载:“祈年则上元龙灯,神会,社会及各庙斋醺。”在这些活动中包括了花灯和高台戏的演出活动。“遗意迎春,则扮台阁演古戏文。”这些记载都说明花灯艺术在几百年前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在黔东北土家地区花灯表演有盘灯表演:有“灯从仁宗皇帝手内起,戏从唐王国内生”之说。又如唐二唱词中有:“待听听来且听听,把门君子听原因:六百盏来天星灯,六百盏来地星灯,六百盏来人星灯,六百盏来木星灯,六百盏来驱邪灯,六百盏来扫瘟灯传说王母娘娘眼睛昏,许下红灯三千六百盏”黔东北土家族花灯灯舞的风格流派各有不同,有的花灯节奏舒展,动作轻快,风格偏柔;有的花灯节奏强烈,动作粗犷,风格偏刚;有的花灯节奏欢快,动作跳跃热烈,在风格上体现了刚柔结合。至于按各灯班的表演形式,那就更加丰富多彩了。但总的说来,唐二表演滑稽、粗犷;干妹子表演侧重抒情、叙事,这一点各地相同。黔东北花灯主要是双人表演,有的节目也有三人或四人表演。因此,主要特点体现在唐二、干妹子的表演上。

黔东北土家族花灯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概括为三句话一个字:头的动作,摇晃摆点;手的动作,抬挽磨抛;脚的动律,走踮转搓。全身动作,“浪”。由于有上述动律贯穿整个花灯表演中,唐二与干妹子在表演、动作的发挥上就自如了。有了基本动律,又加上舞蹈道具的发挥,花灯的表演更是锦上添花,逗人喜爱。常用的动作造型有:半边月、大团圆、凤点头、鲤鱼飘滩、黄鹰闪翅、蝴蝶抬水、边鱼上水、黄龙缠腰、怀中抱月、雪花盖顶、苦竹盘根、顺手推舟等。花灯老艺人总结的灯舞口诀有:“手是演员的准,步是演员的稳”,“要得花灯有人看,扇子舞得团团转”,“要得假姑娘流得好,扭腰耍帕耍得巧”。干妹子耍手帕动作有:竹叶翻、龙摆须、戴风帽、风摆柳、大卷筒、大翻筒、大翻帕、小翻帕,还有顺甩。扇的舞法有:抖扇、晃扇、砍扇、扑扇、翻扇、摇扇、开扇、收扇、亮扇、贴扇、半遮面扇、外挽花扇、蝴蝶双扇等。手式有:云手、挽手、浪手、垛手、翻手等。黔东北花灯舞以梭子步“田”为主体。包括:四方步、十字步、丁字步、踩步、搓步、碎步、跳步、虚步、矮庄步、跨步、叠步、云步等。黔东北土家族的花灯舞音乐主要为抒情型、热烈型,为花灯各种形式的表演奠定了基础。使得这一区域花灯形成了粗犷豪放、逗嬉凤趣、热烈欢快、细腻柔美、诙谐幽默等特点。综上所述,黔东北土家族地区的花灯之所以深得群众喜欢,是因为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有着其他姊妹艺术,尤其是表演艺术明显不足的艺术特点,即它的平民性、娱乐性、灵活性和观赏性。平民性,黔东北土家花灯尤为突出的是它的平民性,在人物角色、唱词、音乐、道白都是喜闻乐见,群众知晓又浅显易懂,接近于土家群众的生活。娱乐性,黔东北土家花灯的幽默、诙谐、风趣、滑稽常令人捧腹大笑。这种乐感气氛着重体现在说白上,大量运用押韵的乡村俚语,使用十分贴切,比喻十分形象和俏皮,往往使舞台气氛妙趣横生,令观众饶有兴致。

灵活性,黔东北土家族花灯的灵活性,其内容小而精悍,情节单一而有趣,可以随叫随唱,因地设场,没有太多的讲究。他们的行语是“七紧八松九消停”。其意为一个灯班,七个人时偏紧,八个人时宽松,九个人就完全处于悠闲。正是这种简约的形态组合,带来了必然的灵活性。由于方便灵活,使得花灯在服务社会中,便于充分实现其功能,为受众乐于接受。观赏性,黔东北土家族花灯的观赏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场景、烘托和人物戏剧处理,特别是有些故事情节和人物作“戏谑”的处理方面,极大地增强了妙趣横生的戏剧性的观赏价值,使之保持着有别于其他姊妹艺术的鲜活个性。总之,黔东北土家花灯正是具备了通俗的平民性、寓庄于谐的娱乐性、简约方便的灵活性、悦目赏心的观赏性等特征,才能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始终与它的受众长相厮守,相濡以沫,植根于广大百姓之中而永不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