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路径

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路径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和深化,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上升到“人才强国”战略高度,这将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而培养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此要引起重视。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首先分析了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能够对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改革;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路径

在我国高度重视“人才强国”战略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新常态”下,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越来越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导向和目标。“新教改”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已经上升到一定高度,对于高校来说,必须积极探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路径,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意识,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当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对人文精神培养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教育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这就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解决当前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探索人文素养培养路径,最大限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高校学生人文素养不高的表现

做好“新教改”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除了要高度重视学生知识教育之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对真善美有追求,对人生有思考和探索,强化自身的终极关怀。尽管从当前高校教育来看,普遍都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给予高度重视,但当前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仍然不高,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引起高校重视,分析原因,探索路径,着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深入分析高校学生人文素养不高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学生存在一定功利思想。当前一些高校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不良倾向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思想,缺乏对自身的有效定位,不注重自身的改造和提升,做事比较飘浮。比如个别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的拜金主义,“向钱看”的思想比较严重;再比如个别大学生缺乏“奉献精神”,凡事都首先考虑自己,缺乏团队精神以及利他精神,这些都表明当前一些学生不注重主观世界的改造,需要引起重视。二是高校学生存在一定信仰危机。尽管总体上高校学生的信仰都比较正确,但仍然有个别大学生在这方面出了问题,特别是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不良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政治鉴别力,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出现了信仰危机。比如个别大学生认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缺乏远大理想信念,缺乏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认同,创业创新意识不强,履行社会责任意识淡化。三是高校学生存在一定道德滑坡。当前有一些高校学生自身素质相对较低,特别是对传统美德缺乏认同感,缺乏对别人的理解和认同,不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因而首先底线屡被突破。比如当前一些高校学生不愿意帮助别人、不愿意认同别人的观念,而且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应当出现的问题,拖欠学费、骗取奖学金、伪造简历、抄袭论文、考试作弊等行为屡见不鲜。

2培养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

培养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既“新教改”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这就需要广大高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一定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培养路径,既要高度重视,又要改革创新,最大限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多研究、多探讨,寻求人文素养培养之路,特别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当有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的诸多问题入手,探索人文素质培养新路径。一是要整合培养资源。在“新教改”的大背景下,要想做好高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对各方面的培养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强在原教育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要以思政理论课程作为重要的依托,积极推动教育资源的拓展化和多元化,对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全面的人文教育。比如在新形势下,国家提出创业创新“双创”的要求,可以结合“双创”开展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再比如可以将人文知识融入到专业教学内容当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这样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在开展人文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确立“以人为本”思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要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学生参与到人文教育当中,比如可以多开展一些座谈会,就人文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大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形成广泛共识,这样有利于提升教育效果。再比如要高度重视大学生人文教育的“生活性”,要让人文教育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比如可以开展一些“红色旅游”、“人文体验”等活动,这样能够让学生感情更丰富,进而自我提升人文素养。三是要创新培养模式。培养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必须在培养模式方进行创新,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又要重视实践教学,同时也要推动教学方法创新。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开展形之有效的互动教学,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展教育工作,比如可以充分发挥移动互动网的优势,将人文素养培养融入到“互联网+”战略当中,实施“互联网+人文教育”,强化网络教学。再比如可以让学生多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活动,到社会上去学习和锻炼,了解社会现状,坚定发展信心,提升人文素养。要高度重视“引导性”教育,不能以规制为主,而是要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逐步接受人文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这一点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四是要打造教育队伍。做好“新教改”下的人文素养教育工作,必须有专业的教育队伍,除了思政教师之外,还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教育队伍,这样能够更好地开展人文教育。这就需要高校除了要重视专业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之外,对于班主任、科任教师等也要强调人文素养教育,使他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渗透人文教育内容,这样能够形成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要建立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协同机制”,教师之间应当加强沟通,教研室之间也要经常讨论,对于“新教改”下如何做好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广泛发表意见,进而能够形成更加科学的理论体系,推动人文教育落到实处。综上所述,要想做好“新教改”下高校教育工作,坚持坚持全面教育的理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而且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当前高校学生人文素养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与“新教改”的要求不相适应。这就需要从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不高的现状入手,积极探索培养路径,重点在于要整合培养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培养模式、打造教育队伍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方法和有效措施,最大限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宇.教改语境下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路径[J].语文建设,2015(17).

[2]林晶.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1).

[3]马红星.人文教育的困境与突围路径[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6(4).

作者:金华 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