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经典诵读及人文素养课程化的研究

经典诵读及人文素养课程化的研究

摘要:文化深厚,历史悠久,是培养中华人民性格和精神文化的土壤,在古老的国学经典中,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是文明的支撑,几千年来,它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但是伴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学经典面临着危险,许多人对国学经典一无所知,尤其是中小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态度更是越来越轻视,本文就现代中小学面临的对国学经典的轻视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国学经典;人文素养;中小学教育

一、关于国学经典的定义和内涵

所谓的国学经典指的是在地域内,由及其祖先所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民族特色,内涵博大,历史悠久的优良民族文化,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语言、诗词、音乐、书法等等,所有这些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几点的所有文化和习惯都可以称之为国学经典,在发展的几千年中,国学经典经过几代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完善,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已经深深受到国学经典的影响,并且不断得到升华,逐渐积聚成了具有文化特色的气概。历史悠久并且一脉传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现在培养优秀的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小学教育对待国学经典的现状

在近几年的中学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不断加强,对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概念的灌输也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古文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当时创作的氛围,教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眼神或者动作的提醒和引导。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国学经典中的一些诗文学校也不断地重视起来,所以,经典诗文的诵读在教学环节中的体现越来越明确,新课改也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经典诗词的作用,加强对中学生精神文化的教育,尽可能提高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效能。高中语文的古文教学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又肩负着延续国学文化精粹的任务,在古文教学的过程中,既严肃深刻,又生动丰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两方面往往被忽视掉某一方面,使得学生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产生了恐惧胆怯和回避的情绪,也不断影响着整个语文古文教学效果的提高。在近几年的语文课改中,文件明确提到高中语文必须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不断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不断熏陶学生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文情感和人生态度,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的积极效果,开发传统文化的深层教育效果。然而,古文经典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加强各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地发挥古文经典的教育效能。

三、国学经典诵存在的问题分析

伴随着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进入了已经封锁千年的中华大地,中国也从此开始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变化。近代中国一直在屈辱中度过,一些有识之士不断地从学习西方文化中找到了强国御侮之道,所以国学经典在中国近代就已经受到了冷漠的待遇。国学经典中所提倡的温良恭俭让等做人的基本准则逐渐被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所取代。在中小学课本内容的选择上,把一些实用的科学技术的教授放在了更为突出的地位,与此同时便忽视了人文教育和国学经典的教育,导致了一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严重缺失,学习的目标也只与自己的利益相挂钩,不愿承担家庭和社会的基本责任,现在的中小学生不愿意付出更多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文史知识,致使整个教育理念出现了问题。中国教育的发展的现状是学龄儿童一经入学,就毫无选择地被纳入现今的高考体制当中,为高考成绩努力变成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基本目标,一旦入学,便进入已经被社会制定好规则的预定轨道,只要沿着基本的轨道进行便可,从人的发展来看,每个人的一生基本都是被指定和规划好了的,没有任何的创造性,所以能够静下心来去认真研读国学经典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中小学教育的基本课程设置中,也很少体现对国学经典的重视,所以,现在的学生基本没有机会和时间去学习和研读国学经典,更不用提用国学经典去影响生活和学习了。

四、加强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几点对策

(一)创造条件落实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

在学校国学经典诵读上学校应该尽可能营造国学经典诵读的氛围。可以在学校文化专栏开辟文化走廊,在学习园地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宣传,在学校网站、学校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及校园墙壁、橱窗、宿舍、走廊悬挂或者贴出国学经典诵读的专页专栏,广泛进行宣传,营造国学经典诵读的氛围通过宣传,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成长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与弘扬者。要在学校落实国学经典诵读应该先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作用,在教育管理上和教育评价做出积极调整,让国学经典诵读在学校教育中能够得到充分的落实。

(二)加大国学经典课程开发和教师的配备

学校教学中要将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开发放在重要位置,在学校教学和教研活动中,学校教研处要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国学经典相关课题的研究,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课程化研究,注重课程开发和教材的编写。同时,学校要配一批德艺双馨的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师队伍,让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诵读,具有传承与弘扬国学经典诵读的能力,在教学中能够深刻领会传统文教育的要义,通过言传身教,将国学经典诵读的精髓部分传递给学生,有效促进国学经典诵读在学校教育的实施。

(三)形成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社会氛围

作为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主要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全社会的认可和传承,在学校教育中,国学经典诵读是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主要形式之一,优秀的国学经典诵读是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思维习惯及正确的认识能力为目标的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教育内容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的努力,学校是国学经典诵读实施的主要传播基地,教师是学校教育中我国优秀国学经典诵读的主要传播者,是国学经典诵读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是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综上所述,国学经典是我们赖以支撑的精神柱石,传承和弘扬国学经典是我们每一个中华炎黄子孙的责任,我们要看到现今国学经典诵读的劣势,不断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采取积极的措施,将国学经典诵读与中小学教育体制有效地结合。

参考文献:

[1]董丽.《浅析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J].文教资料,2010年第11期.

[2]沈立.《浅论如何在中小学中推进国学经典诵读》[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第5期.

[3]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34.

作者:马小燕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