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调查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调查

摘要:长期以来各高校入学教育中存在重过程轻目标和结果、缺乏全员育人意识、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时间跨度偏短和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些因素使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化、实效性低。因此要以新生为本、创新入学教育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入学教育考评机制和有针对性地设计入学教育的内容,增强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入学教育;大学新生;实效性;调查

为了解各阶段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笔者对海南省内部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开展了问卷调查。本文以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琼州学院、海南医学院的2014、2013、2012、2011级本科生为对象的一项调查问卷数据(在2015年4月—5月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21份。)

一、对当前入学教育的评价

在“对学校组织的新生入学教育内容进行评价”调查中,48.69%的同学认为内容不够丰富,28.98%的同学认为“内容较少,基本没有回答什么问题”,而认为“内容非常丰富”的同学仅占22.33%。这说明近八成的同学对学校组织的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都不满意。在“你喜欢现在学校的这种新生入学教育方式吗?”调查中,仅有18.76%的同学“喜欢,过得很充实”,65.32%的同学认为“没有感觉,也没多想”,13.3%的同学认为“不喜欢,太枯燥乏味”,甚至有2.61%的同学认为入学教育是“没办法的事”。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对目前学校开展入学教育的方式不太满意。在“你对学校组织的新生入学教育时间安排上是否满意?”的调查中,11.88%和61.05%的同学分别觉得满意和基本满意,22.57%的同学认为“时间安排应有所改进”,4.51%的人认为存在很大问题。这说明近三成的同学认为入学教育的时间安排上需要改进。在“评价学校组织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对自己是否有帮助”调查中,52.49%的同学认为有效果,对自己有帮助;40.62%和6.89%的同学分别认为效果不好,对自己基本没有帮助和对自己完全没有帮助。由此可见,当前的入学教育有近一半的同学认为效果不好。在年级差异的比较中,认为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对自己完全没有帮助的同学从大四到大一的比例依次为:17.78%、11.63%、5.36%、4.52%。这说明年级越高,曾经的入学教育活动对自己越没有帮助,这说明我们的入学教育缺乏长远的实效性。在“从学校现在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的调查中,持“没什么收获,走走形式”观点的同学占27.08%。认为入学教育帮助同学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占28.74%,“有帮助了解大学”的同学为26.84%,“对大学学习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的同学为16.39%。由此可以看出,近三成的学生认为在入学教育中没有什么收获,这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调查显示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生入学教育作为一项虽常规但备受重视的教育教学活动,仅有6.41%的学生对入学教育非常满意,25.3%认为基本满意,68.29%对入学教育不满意,认为入学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新生在环境、心理、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不适应症”并未真正消除,本应由入学教育解决或本以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在后续的其他阶段却仍然频频出现。当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新生入学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教育教学规律,导致入学教育实效性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入学教育过程,轻目标和结果

当前部分高校制定入学教育方案时依凭经验和习惯行事,更多考虑的是该教育活动满足学校的需要。而对于新生的心理期待、发展要求以及个体差异等,并不关心。

(二)缺乏全员育人意识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系统性决定了需要高校充分尊重入学教育的客观规律,实现教育活动的主客体的有机统一,取得入学教育的最大实效。在此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学生本人的全面参与,一个都不能少。充分利用好各主客体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现实中,入学教育常常被看作单纯的学生工作,变成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独角戏”。

(三)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当前各高校的入学教育的内容缺少更新,年年如此,涵盖了大学教育的所有内容,面面俱到,根本不了解学生最需要的入学教育内容,造成教育内容与新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期待存在较大差距。

(四)教育时间跨度偏短

新生入学教育周加集中军训模式是当前各高校流行的做法,其实际成效很不理想。在一个和中学时代完全不同的环境里,在短时间内向新生灌输大容量的信息,效果可想而知。

(五)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

除了入学教育的时间、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因素,缺乏有效的入学教育的评价体系也是导致该活动满意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部分高校实行了入学教育考试制度,但考试内容局限于校规校纪,这显然不能真正反映新生接受入学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增强入学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以新生为本开展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应该始终围绕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角色转换,为顺利完成大学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目标而努力。在访谈中,90后的学生们提出希望学校的入学教育接地气,人性化一点,多了解学生,不要想当然地制定教育教学规划,整个过程体现更加民主化和自由化。这一要求体现了90后学生的爱自由的个性。学校可以在寄达录取通知书的材料里告知学生参加入学教育的网络问卷调查,以便更好地设计出符合新生的入学教育的方案。

(二)创新入学教育模式

国外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大学一年级的教育,并设置有专门的课程来培养大学生生活所需的综合能力。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做好入学教育的准备工作,并在传统的入学教育形式上做出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入学教育需求。除了讲座、交流会、介绍会、演讲、比赛、素质拓展、还要开展学生们喜欢的实际的情景锻炼,外出参观和同城的其他高校开展学生间的交流等真正有意义、有趣味的活动。另外,要建立并完善学校统一指挥、学工和教务部门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参与配合、各学院具体实施的入学教育组织体系。发挥以学工条线人员为主体,以系主任、任课教师、机关干部、后勤管理服务人员、学生党员和骨干等为重要力量,发挥学术带头人、杰出校友、社会成功人士以及新生家长的整体合力。在入学教育时间方面,应当灵活并具有弹性。在访谈中有学生建议“提前到校报道前,网上先进行”。在互联网2.0时代,我们应充分利用好各种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我们应充实高校以及各二级学院的网站内容,便于录取新生和家长浏览并掌握相关资讯。同时,由辅导员和学生党员、骨干牵头开设各个学院的新生入学的微博、微信和QQ交流平台,并在开学前及时做好更新,对新生的问题及时回复。这样能便于新生更迅速地了解大学以及接下来的大学生活。此外,继续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公共必修课的主渠道思想教育作用。这门课程的内容安排非常贴近大一学生的实际,但是当前一些大学生认为这门课等于“手机+睡觉”,老师上课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一位老师承担整本书的教学,教学除了特别资深的教师,一般老师显然每个专题都难以深入。因此应逐步采纳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做法,建立此门课程的师资库,做到专人专题讲授。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入学教育考评机制

大多数高校都将入学教育纳入了培养计划,但是和其他教学环节相比,都是重形式过程而轻结果评价。此外,入学教育作为一项工作,对于教育者(学院部门和个人)的实施情况也缺乏必要的监控和考核。以往的教育评价都偏离学生学习效果,没有重点地对所有要素“齐抓齐整”。学生学习效果才是检验和评价入学教育质量的最核心的要素。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教育活动实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即学生的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从大学生入学教育中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内涵入手,归因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要素,进而分析各个要素分别对学生学习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及影响程度,进而从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三个主体方面建构入学教育评价体系。

(四)有针对性地设计入学教育内容

在开学前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网络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各学校实际,从学生的疑惑和需求出发,制定有吸引力的入学教育内容。根据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学生们希望的入学教育内容为:多介绍大学的意义;给学生提供一些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丰富地度过大学生活;注重学生进入大学的心理状况;多指导规划大学生涯;多开展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注重教育学生自主学习、有明确计划和目标;多开展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和就业形势,多做介绍,尽量多安排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关注个性发展与介绍相关专业在每个阶段需要做什么;注重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状况、现实的宿舍生活;熟悉学校环境,周边环境及公共设施,一些常见突发事件的处理问题。同时,一些不知名的学校还要让同学们形成一种母校认同感和自豪感;要让新生知道学校的好,而不应是在交流会的时候说因为高考失利才来。总之,新生入学教育只有通过有吸引力、有针对性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富有灵活弹性的时间,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更快地对大学生活有所了解,有清晰的目标和个人规划,从而实现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董卓宁,孟宪博.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大学生入学教育新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4).

[2]曲云进,姜松.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问题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6).

[3]刘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的研究[D].杭州:中国计量学院,2012.

[4]王建成.关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

作者:刘扬雄 张乃脆 陈磊 单位: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