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航海类新生入学教育的问题探讨

航海类新生入学教育的问题探讨

摘要:基于对普通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普遍性分析,阐述航海类专业新生入学教育的特殊性,结合当前航海类专业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加强入学教育合力、创新入学教育载体等方面,提出加强和改进航海类专业新生入学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航海类专业;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合力;教育载体

一、引言

进入大学标志着人生一个新阶段的开始,面对新的环境很多大学生在心理调节、人际关系处理、学习环境适应以及理想信念树立等方面的应对能力参差不齐。为了帮助高校新生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高校普遍开展一系列的入学教育活动。所谓入学教育即高校在新生入学后,结合本校教育特色及培养目标,从生活、学习、心理、思想等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大学新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尽快成长成才。[1]作为大学生涯的第一课,入学教育关乎学生人生目标的树立、理想信念的形成以及专业思想的稳固等,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缩短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期,入学教育一般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集中开展,内容一般局限在军事训练、安全教育、专业介绍以及校史校情教育等方面;在教学形式上,大部分高校采用报告、讲座等大规模集体授课的形式。由于航海类专业的特殊性及对学生较高的身心素质与适任能力要求,常规的入学教育内容明显缺乏针对性;此外,因入学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入学教育愈来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航海类专业学生入学教育现状,在总结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更有针对性的航海类专业新生入学教育形式。

二、航海类专业新生入学教育的特殊性

航海类专业学生入学教育是指根据高等航海院校的实际情况、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及发展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航海类专业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其尽快了解、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具有一定的基本素质的准备性教育。[2]相较于普通高校入学教育,航海类专业学生入学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从事海上工作,而海员职业属于艰苦行业,具有风险性、涉外性、艰苦性、国防性等特殊性质,未来工作环境对海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职业特点决定了高等航海教育必将有别于普通高校素质教育。因此,航海类专业新生入学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常规的思想教育,更是一种对未来航海职业生涯的认知教育,除了达到普通大学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外,还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职业自豪感;二是管理模式的特殊性。为了适应国际公约及国内法规对航海类人才的特殊要求,当前,国内各航海院校十分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培养扎实理论功底和娴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特别强调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锤炼和军人作风的养成。为此,很多航海类院校将半军事管理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纪律做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入学教育更承担了帮助新生了解并适应半军事管理模式,理解、认同并接受严格管理的重要任务。

三、航海类专业新生入学教育现状

航海类专业学生入学教育是一个融专业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常识教育以及职业认知教育等多领域学科知识的系统教育,旨在使新生尽快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适应高等航海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做好航海类专业学生入学教育不仅需要把握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涵盖系统的教育内容,注意特殊的教育方式,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给航海人才培养带来的全新挑战。当前,航海类专业学生群体特征出现了新变化[3],一是生源结构的变化,二是生源状况的改变。在生源结构上,内陆地区生源数量较沿海地区增长明显,农村生源的比重逐渐增大,并且,生源结构的变化给生源状况造成直接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学生的基础教育程度较之前出现了较大差别,另一方面学生的家庭状况有了明显差距。除此之外,多元、开放的时代背景对大学生性格的形成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当代大学生思维开放,求新求变,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困难挫折缺乏应对能力,在入学教育过程中,如果不能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和变化,必将不利于航海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而当前,大部分高校对航海类专业新生的入学教育并没有实行计划单列,不论在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形式上,基本沿袭了普通高校的入学教育模式,既没有充分考虑到专业的特殊性,也没有顾及生源状况的变化,入学教育大都围绕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军事训练以及包含校规校纪、安全常识、学籍管理等在内的基本常识来开展。在教育方法上,单向教育形式居多,报告、讲座等因为省时省力成为各高校采用的主流教育方法,这种单向灌输更多的是强调完成教学计划而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尤其对于实行半军事管理的航海类院校,学生工作干部在新生入学期间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容易过多强调管理而忽视教育和引导,在军事训练期间乃至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了达到管理目的而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总而言之,由于不能紧跟时代形势变化,航海类专业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并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

四、航海类专业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海员职业的特殊性要求航海类专业学生必须具有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绝对服从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为了适应高等航海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众多航海类院校纷纷采取了半军事管理模式作为素质培养和人格塑造的基本手段,主要通过规范日常内务标准、组织军事训练、加强军容风纪以及坚持集合队列等形式达到基本的人才培养目的。指导员作为半军事管理的基层工作干部往往是各项半军事管理活动的第一责任人,为了强化这一职能定位,很多指导员往往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过于强调指导员自身权威而忽视了教育本位。当今大学生思维活跃,追求个性,而指导员在新生入学阶段往往为了达到“标准统一”而忽视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不注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当众指责、呵斥、甚至肢体惩罚等工作方式常见于新生入学教育阶段的各项工作当中,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虽然在一定阶段能够帮助指导员树立威信,在规范学生言行方面起到“速成”的作用,但是不能维持长久,“下马威”式的管理效应会随着学生对入学环境的适应、对各项制度的逐步了解而逐渐消失。因为不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指导员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形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与学生之间的疏离感会愈来愈强,甚至在学生中失去领导力和威信,导致各项管理工作随之流于形式。

2.入学教育力量整合不足

航海类专业学生入学教育是学生离开父母后接受的第一堂课,也是帮助其完成角色转变、认识社会、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一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支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4]对家庭而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具有绝对的知情权和发言权,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人格的尊重和个性的发展,希望学校能够充分听取来自家庭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而言,经历高考进入大学后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幻想,当美好的憧憬遇上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半军事管理,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和思想波动。因此,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他们尤其需要来自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在父母的帮助下,学生也更容易尽快熟悉并适应大学环境。而当前,大部分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入学教育是单纯的学校意志的体现,是为了达到培养目标由学校自编自导的一场“独角戏”,学校和家庭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教育力量的残缺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入学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3.入学教育形式传统单一

随着新生入学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其教育内容不断被丰富的同时,其教育形式也逐渐趋于模板化、套路化。当前,很多航海类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依然沿用了普通高校的入学教育模式,报告、讲座、参观等成为入学教育的主渠道,不但不具备航海类专业的特色,而且在形式上逐渐演化为一种单向的理论灌输。“填鸭式”的入学教育在理论传授方面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机械地参与,长此以往,学生的逆反心理会逐渐增强,教育效果也难如人意。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入学教育,应当充分融入专业特色,通过创新入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将外在的形式教育与内在的自我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入学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五、加强和改进航海类专业学生入学教育的对策

1.以权威接受理论为指导,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航海类专业学生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指导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当前,航海类专业学生指导员的权威是建立在学校某种等级系列或组织职位的权力之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力赋予”,而正是这种“权力赋予”容易使指导员过于依赖权力而丧失教育本位。根据巴纳德的“权威接受理论”,“命令是否具有权威决定于接受命令的人,而不是决定于权威者或命令的人”,这种对权威自下而上的解释给航海类专业学生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指导员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只能授予自己管理的权力,而无法授予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威信,而且这种管理权力只有当学生愿意接受时才是有效的,也就是说职位权威是由学校赋予指导员这一职位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此权威与学生的交流是单向的,是具行政命令的;而个人权威是由指导员个人知识、能力、魅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这种权威的树立是指导员在与学生的长期交往中形成的,一旦形成将会持续发挥作用。而入学教育阶段正是指导员在学生当中建立这种个人权威的关键时期,刚刚步入大学的航海类专业学生面临着消除从家庭宠儿到大学普通一员的落差,平衡追求个性发展与标准统一的冲突,他们亟须得到别人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在入学教育阶段,指导员要尽量避免使用职位权威,要努力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以春风化雨般的工作方式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让新生感受到温情,指导员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力和领导力才会逐渐根深蒂固。

2.以家校合作为途径,增强入学教育合力

学生是家庭教育的缩影,学生的行为表现同样是家庭问题的集中体现。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面临着接受新鲜事物,适应大学环境、改变固有习惯等一系列挑战,处于各种毛病、缺点集中爆发期,心理承受能力弱,情绪敏感,尤其对于航海类专业学生,严格的半军事管理模式和军事训练更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情绪。此时,对于航海类专业学生来讲,他们急需别人给予理解和关怀,尽管学校领导、指导员、专业教师、父母、学长都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但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无疑是学生最为期盼的;对于父母而言,孩子永远是父母的牵挂,父母更希望时时掌握和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状况;对于学校而言,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学校也希望通过父母对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因此,在新生入学阶段,全力推进家校合力育人,加强学校和学生家庭之间的双向互动,无论对于学生、家庭和学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互联网+”思维给家校合力育人提供了新途径。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微信群、QQ群,建立辅导员博客、班级博客等形式与家长进行及时交流,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将航海类专业学生参加的各项入学教育活动第一时间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家长。比如,在新生报到期间,将新生家长会的主要会议内容以图片、文字或者视频的形式分享给不能到校参会的学生家长,以增进更多的学生家庭对学校的了解;在新生军训期间,将军训过程以及野外拉练过程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在线直播,使学生家长实时掌握学生的在校动态,进而获得家长对各项半军事管理活动的理解和支持,这种理解和认同必将转化为家长对孩子的正向教育和引导,从而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3.以半军事管理为依托,创新入学教育载体

当前,大部分航海类院校的入学教育局限于听报告、开大会的传统模式,方式方法的枯燥乏味使入学教育逐渐流于形式,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高等航海教育应与时俱进,对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入学教育也不应拘泥于传统,要结合航海职业特点、教育管理特点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以给航海类专业学生颁发校衔任命令、为每一位航海类专业新生佩戴肩章为例,通过增强入学教育的仪式感,融入半军事管理特色,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其中,在参与中增进学生对半军事管理制度的理解和认同,加强自律教育;另一方面能够增强航海类专业新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其专业思想的稳定性。通过授予校衔和佩戴肩章,使学生感受到肩章上的每一道杠都代表的是一份海运强国的责任和担当。这种具有仪式感的教育,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在感受中接受教育,进而使入学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语

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入学教育同时承担着帮助新生认知未来职业生涯以及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双重重任,作为进入大学生活的第一课,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先导性作用。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入学教育不能拘泥于传统内容和形式,要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有效性,抓好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入学教育,对培养新形势下满足国际航运需求的高素质航运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传中,朱伟.辅导员工作指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慧.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入学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

[3]王昭翮.做好航海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航海教育研究,2000(3):14-16.

作者:毕鹏杰 陈强 单位: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