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粮食供需下的饲料业

粮食供需下的饲料业

饲料业是确保水产养殖业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2011年,我国水产饲料产量为1540万吨,占商品饲料总量的9%,为猪饲料的1/4,同比上年增长3%。但与水产养殖业的需求增长相比,水产饲料业发展目前面临着原料紧张、价格高涨的问题,一些成本低廉但低质的原料进入到饲料原料中,直接威胁渔用配合饲料的营养和质量。因此,目前降低饲料成本和确保饲料质量不仅是水产饲料企业和养殖户的客观要求,也是水产科技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总的来看,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格局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水产饲料业是种植业的后端产业,它受其前端产业影响,也反过来对前端种植业内部关系演化产生反作用,从而对整个农业结构产生影响。因此,对水产饲料业遇到的问题应从更宽的视角去考察。

一、世界与我国粮食供求发展现状及特点

世界粮食供求发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但粮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需求增加快,供求关系趋于紧张;自然条件约束增强,稳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粮食价格波动影响粮食安全格局这四个特点。一方面,近年来,世界粮食产量的年际波动增加,特别是1988、1995、2002和2006年出现4年的产量低谷。另一方面,世界粮食需求快速增加。从一般水平来看,要实现营养均衡,一人每天摄入能量应在2900卡左右,其中的750卡能量来自养殖业,2160卡来自种植业,以3:1的料肉比估计,摄入动物性食品的750卡热量相当于消费2250卡由种植产品提供的热量,相当于每年消费375千克粮食。2009年,世界人均粮食占有量为368千克。很显然,目前世界粮食生产水平还不能满足“吃好”的要求。目前发达国家人均粮食消费摄入能量为3500卡,而贫困国家则只有2000卡。国际食物研究所预计,1993~2020年,发展中国家饲料粮需求将从19%提高到24%,饲料粮需求量翻一番,口粮需求增加47%,FAO估计,下一个30年,世界还需每年增加10亿吨谷物。此外,石油价格变化导致粮食的能源化趋向打破了长期的粮食供求平衡格局,加剧了国际粮价上涨预期,使供求出现紧张。2010年,美国1.3亿吨玉米被用于乙醇加工,占谷物产量的1/3,为3.5亿人一年的口粮。美国、欧盟、巴西大量玉米、菜籽、棕榈油转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玉米工业用途和饲料业用途、食品工业原料用途之间发生冲突,是造成粮食价格上涨和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世界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造成近年来世界粮价出现明显波动。2007~2010年,中低收入国家的粮价上涨幅度比高收入国家高5%。人口集中的亚洲国家2010年食品价格涨幅在10%以上,其中印度达到18.32%。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较低,粮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不很明显,而发展中国家恩格尔系数多在35%以上,贫困人口高达60%以上,生计受到的影响很大。据世界银行估计,粮价上涨导致4400万人陷入极度贫穷。这些情况都说明,目前世界粮食供求平衡关系总体上仍然是偏紧的。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谷物自给水平很高,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综合生产能力基本可以满足国内谷物消费需要。但我国大豆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进口依存度达到73%。2010年我国进口粮食(包括大豆)6695万吨,相当于国内产量的12.25%,粮食自给率已不足90%,而《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发展纲要2008-2020》中的粮食自给率目标为95%。目前,我国耕地使用已进入预警红线,至少70%的耕地要用于生产粮食,其他经济作物只能在30%的耕地上发展。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5.5亿吨,三大谷物产量突破5亿吨,但不仅大豆、食用植物油要大量进口,糖料、棉花等大宗农产品也处于净进口状态。据我们测算,2010年我国使用境外影子播种面积可达7亿亩,加上播种面积16.48亿亩,合计数23亿多亩,即缺口部分可占国内总需求使用耕地的30.4%。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食品加工和饲料用粮等间接粮食消费快速增加的发展阶段,尽管粮食直接消费量趋于下降,但粮食消费总体水平持续增加,粮食需求压力越来越大。1995~2010年,我国粮食总消费需求从45280万吨增加到55000万吨,增加了7475万吨。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预测,到2020年,我国粮食消费总需求将达到57558万吨,比2010年增加9.1%。而这一预测还没有考虑粮食深加工等的新变化,是一个保守数字。需求层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将是长期而深刻的。在世界农产品供求紧张的情况下,谷物产品最容易被各国列为实施贸易管制甚至禁止贸易的产品。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只能选择确保谷物自给的战略。虽然,我国粮油作物特别是粗粮作物需求增加会影响到种植结构,但确保口粮的粮食安全战略会直接影响种植结构的调整,并使饲料粮、工业用粮等的增长受限,因此,我国水产饲料业发展势必是在供给、需求与政策因素的多重影响下来实现的。

二、水产饲料业原料供应明显受到制约

伴随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我国水产饲料业获得迅速发展,并成为世界上水产饲料市场容量最大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水产饲料业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萌芽阶段、90年代初步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的规模化发展阶段,近年来水产饲料行业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根据我国目前海洋和江河捕捞产量零增长的政策,水产品总量增长将基本由养殖产量来提供,水产饲料的市场需求量将进一步得到增加。2011年,我国水产饲料产量达到1540万吨,比2008年增加250万吨,发展规模可观。在一些省份,水产饲料业发展迅速,地位重要,成为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水产饲料,尤其是名优水产饲料以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较为发达。饲料业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需要价格相对稳定的原材料供给,但目前我国豆粕、菜粕、棉粕、玉米蛋白粉、血浆血球蛋白粉等在满足市场需要方面存在困难。目前,水产饲料业的原料来源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水产饲料业规模的扩大,饲料企业生产所需的豆粕、玉米等原材料将越来越依赖进口。据测算,目前,我国饲料业蛋白饲料短缺1000万吨,能量饲料短缺3000万吨。2011年我国玉米产量为1.918亿吨,玉米产量增长显著。但自今年3月以来,玉米价格继续攀升。我们认为,因饲料、深加工等快速增长所造成的玉米需求缺口正逐步扩大,玉米供应不足将成为国内外粮食市场的常态。而我国大豆生产规模由于不能满足自给的需要,使得大豆和豆粕价格基本上由国际市场决定。鱼粉价格也在快速上涨,IntraFish预计2012年鱼粉价格会继续走高,开发新的蛋白源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人工配合饲料的普及率不足40%,水产饲料的市场缺口每年高达2000余万吨。以水产配合饲料占饲料总量5%计算,我国使用配合饲料生产的水产品产量约占养殖产量的10%,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饲料工业生产的饲料数量、品种、质量目前远远不能适应养殖结构、养殖模式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从整体上看,我国水产业耗粮水平逐年在提高。单从投入来看,规模户每百斤淡水主产品的耗粮数量从2000年的40.83公斤提高到2007年的54.16公斤;一般户每百斤淡水主产品的耗粮数量从2000年的40.58公斤提高到2007年的49.13公斤。在日益趋紧的粮食供求发展趋势下,水产业和水产饲料业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都可以归结为是供给方面出现了问题,而这一问题是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努力来解决的。与原料供应不足相对应的是饲料加工企业与原料产地之间的衔接不足。目前,全国约2/3的地区总体缺粮,粮食总量产需不足的省份明显增加,主销区粮食自给率急剧下降,真正能调出商品粮的省份明显减少,已经集中到少数几个省区,粮食产销区域格局呈现出十分特殊而复杂的格局。细粮、粗粮均有剩余的只有黑龙江、新疆和宁夏3省(区);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江苏、山东6省剩余细粮、缺粗粮;陕西、西藏、山西、云南、辽宁、贵州6省剩余粗粮、缺细粮,细粮和粗粮都短缺的有11个,位于四大直辖市和东南、华南地区。此外,缺水的北方地区承担了确保粮食安全的重担。分品种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玉米生产集中度呈明显下降趋势,中部地区近10年的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从2000年的41.62%上升至2010年的50.47%,目前该区域玉米总产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其中黑龙江、吉林的玉米产量居全国前两位,且生产集中度较以年份均有提高,内蒙古、山西的玉米集中度2010年增至12.59%,西部地区则在波动中缓慢下行。东部地区小麦生产集中度的波动趋势较平缓,近10年有所下降,中部地区近10年的上升势头明显,从2000年的37.31%上升至2010年的44.58%,其中河南、安徽等省的生产集中度呈上升态势,西部地区则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四川、陕西、甘肃等省份的下降幅度较大。与饲料原料产地的变化相比,目前,我国水产饲料行业布局仍偏重于沿海,这是一个大问题。

三、我国水产饲料业走出困境的政策建议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政策是我国农业政策的核心,未来国内粮食政策应更倾向于保基本口粮。因此,对我国的饲料粮、工业用粮发展应进行长期规划;应合理控制工业用粮规模;发展节粮型养殖业等。而对水产业来说,由粮食安全到食物安全概念的转变有可能使包括水产业在内的非粮产业的地位重新被认识。从现实的国情来看,我国发展水产饲料业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提升科技支撑,加快饲料开发我国水产饲料行业起步晚、投入不足、研究基础薄弱,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在水产动物营养研究方面,我国比发达国家晚40年。配方技术是水产饲料发展的重要基础,改进配方不仅能更广泛地利用营养成分,而且能够大量节约成本,降低环境负荷。日本、挪威、美国等渔业发达国家养殖的鲑、鳟、鲆鲽鱼和鲤鱼饲料系数已达1.0~1.3的水平,其它鱼类及甲壳类的饲料系数在1.5~1.8之间。我国对鱼、虾等水产品营养需求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基本数据空白或残缺不齐。由于技术上盲点很多,水产饲料业配方粗糙,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品种的饲料系数总体水平达到1.8。人工配合饲料和新产品的研发对于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人工配合饲料的普及率不高,推广率还不足1/3,与我国水产养殖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尽管我国的农业科研体系庞大,但渔业科研体系薄弱,研究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的饲料添加剂绝大多数是矿物盐和氯化胆碱,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氨基酸、维生素等产品生产能力较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大。根据我们调查,饲料企业的技术需求主要包括:提高饲料中蛋白的含量;减少原料污染;减少二次污染;有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饲料配方的优化技术和成本控制技术;设备的技术升级改造等。破解水产饲料业发展的瓶颈,根本上取决于科学基础的加强,应加大水产饲料研发投入,针对薄弱环节强化基础和应用研究,充分调动企业研发积极性。近期,应重点梳理国内资源现状,要搞清不同水产品、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广泛开辟和利用营养成分来源,形成科学合理的配方。

(二)加强财税支持力度资金短缺,是饲料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应重点对开发多种原料的饲料企业给予支持。支持饲料企业发展,要将重点转向利用废弃营养资源、开发边际土地等方面,而不是简单对饲料企业实行普遍支持。其次,要多渠道拓展饲料来源。一方面,要推动和鼓励利用可获得的营养与水生生物资源的食物链低层的水产品养殖,包括海水和淡水植物、滤食性无脊椎动物与鱼类、素食或杂食性鱼类和甲壳动物以及能够忍受不良水质的水生生物种类。另一方面,要推动鼓励水产养殖与其他农业生产活动的结合,如灌溉、作物生产、畜牧业,通过这种结合发展有机水产养殖系统,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生产能力。饲料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农产品加工业,可以考虑统一农产品与工业品的适用税率,解决饲料企业“高征低扣”问题。适当减免水产饲料生产企业所得税。加大对饲料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考虑让饲料行业享受与农业一样的信贷优惠政策,通过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办法,为饲料企业争取信贷提供支持。

(三)统筹利用国内外资源,增强饲料供给能力近年来,我国饲料进口快速增加。从长期趋势看,在国内土地资源非常匮乏紧张的情况下,我国水产饲料成分并没有必要完全立足于国内实现供求平衡。必须抓紧研究、尽快完善进出口战略规划和调控机制。一一是是适适当当增增加加进进口口。。我国已经渡过了要依靠农产品出口积累外汇的时期,在国内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的情况下,适当进口有利于补充国内饲料来源的不足。要避免简单认为进口就是冲击国内市场的认识,降低鱼粉、鱼油等饲料原料进口关税,减少进口成本和支持鼓励企业进口。二二是是要要提提高高在在国国际际市市场场上上的的话话语语权权。。目前,由于进口量大,我国进口鱼粉等水产饲料极易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也容易被贸易对手“狩猎”。应考虑在政府主导或支持下强化国家饲料行业协会的作用,整合进口需求,协调进口大宗原料(鱼粉、玉米、饼粕等)的价格,提高市场谈判的话语权。应加强与其他饲料进口国的合作,提高谈判能力。充分利用双边协定和多边协定,建立互利、稳定的出口国货源基地。三三是是实实施施““走走出出去去””战战略略。。考虑开展与土水资源丰富国家的合作,启动一批饲料生产合作项目。四四是是控控制制粮粮食食深深加加工工规规模模。。目前,我国玉米深加工消费占总消费量的28.2%,已经超过国家设定的26%限制。如果玉米深加工刹不住,甚至出口导向型的玉米深加工继续发展,玉米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五五是是对对水水产产饲饲料料业业来来说说,,需需要要制制定定合合理理的的储储备备制制度度,,建建立立稳稳定定的的产产销销关关系系。。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