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市场经济师德理念

市场经济师德理念

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职业道德观念是被经济关系决定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的。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结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关系中一一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根据马克思主义这一观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如在对待职业选择上,要有“螺丝钉精神”,在对待人们的关系上,淡漠个人利益和个人权利。如此等等,这都是有计划经济下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而现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它的竞争性、平等性、自主性的特征,促使道德观念的新变化,我们应该确立以下几个新的道德观念。首先是服务观念。

职业道德涵盖了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这明确地告诉我们,老师是“从业人员”,而学生是“服务对象”,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可是这种浅显的道理,活生生的事实,长期来,被“师道尊严”掩盖了,怎么老师要为学生服务呢?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只有学生围着老师“转”。以前常讲,老师是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的,当然,这说法是对的,但是,这种“服务”应该而且必须落实在为学生的服务之中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师德建设也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我们不能象旧社会的教育那样,为有钱人服务,应该为人民服务。具体落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是为学生服务。

在学校里,师德如何,主要看服务者在调节与被服务者的关系中的行为规范遵守的如何,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如果只是空谈为人民服务,不看具体职业活动的关系,那是抽象空洞的。当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泛化,渗透到社会生活中来,也渗透到学校的道德生活中来。它必然产生消极的影响。老师在为学生的服务中,不能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1935年,A,费希尔教授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第三产业”的观念。他把教育、科技连同文化艺术、旅游、保健一起列入第三产业。1985年,在我国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也把教育列入第三产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育作为第三产业,其过程纯粹为交换而进行时,就成为商品生产,马克思称之为“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它的使用价值的体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物化在商品上的,例如教科书这类精神产品,一种是直接表现在活劳动中的,即教师授课。

既然教学活动是“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那么,这一种“特殊的商品”决定了这种“活劳动”的“消费过程”是老师服务和学生被服务的过程,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点显得更为突出。在教学过程中,被服务对象—学生得到的“消费品”,其使用价值是:知识价值、思想价值、智能价值等。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因为教学活动这一特殊“消费品”,它直接体现了“活劳动”的“精神目的”,教帅的教学过程是教书育人,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所以,教师和学生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与商店里营业员和顾客之间的关系还有不同一点,营业员可以称“顾客”为上帝,而老师不能把学生称为“上帝”,这是老师这崇高神圣的职业所决定的,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所以,要真正搞好服务,必须达到同志对广大教师提出的“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二十四字的要求。

既然,从教师职业活动的关系上看,老师和学生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那么,每一位老师应该首先明确服务对象是全部学生,这里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之分,不能对好学生就服务到位,对差生就不履行服务的义务。其次是明确服务的目的,目的是培养“四有”新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就我院来说,是培养外向、复合、应用型人才。而且,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章节都要明确认识其教学目的,做到服务者心中有数,还要让被服务者明白。再次在服务内容和态度、方法方面,要注重质量,要提倡素质教育,要推进教育创新。其次是平等观念。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人权上是平等的。在当代社会应该确立这个平等的观念。

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交换原则要求我们用平等观念来作为处理人和人关系的一种道德标准。这对于师生关系来看,也应如此。可是,长期来,受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的影响,在旧教育体制下,师生中间的一种不平等现象还是较严重地存在着。比如老师对学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人格上的侮辱伤害学生,老师的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等。我们要树立平等观念。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以诚待人。就是要真诚对待学生,不管是成绩差的学生还是好的学生,优秀生还是犯了错误的学生,都要以诚相见,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和他们相处,建立和培养真挚的互相体贴理解,尊师爱生的友好关系。对学生不能有偏见、偏袒,要公平、公正。二是尊重学生。

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是尊重个人权利和尊重合作精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逐步成熟,与此相适应的道德如守法、诚实、守信、负责、尊重别人利益和人权尊严等等,也在树立起来,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更应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权尊严。决不能滥用教师的所谓’‘权威”去伤害学生。三是爱护学生。每一位老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生活、身体。抱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维持教学秩序,严格管理。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出现毛病时,要及时指出;学生犯了错误时,要严肃批判教育。在教育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老师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最后是“双边”观念。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处理教和学的关系,不能纯粹看作是教学业务,这里面也有一个道德观念问题,在旧的教育体制下:一方面,“一边”是善意地拼命地对中小学生灌输知识,铺天盖地布置作业,毫无休止地举行考试;另“一边”死记硬背课本知识,机械地应付作业考试。这从业务角度讲,违背了教学规律;而从道德角度讲,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当然,这不等于说,某位老师这样做了,就下结论师德不好。因为它不像社会公德,谁讲卫生和谁不讲卫生那么简单,它是整个教育体制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的综合因素,这里所讲的道德问题,应该是从事情的整体而言的,就单个老师而言,绝对不能因此而下道德结论。但也不能因为这样,而否认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特征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前者有自主性、民主性,而后者有指令性、一统性。市场经济的自主性特点反映在道德领域里,就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确立“双边”观念,即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是指导者,其发挥的作用是在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掌握运用的智能水平。而绝不能不自觉的主观上扭曲学生个性,损害学生智力的发展。要确立“双边”观念,就是要做到老师向学生负责。

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道德基础就是“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源于每个人对自己行为的一切后果负责的道德感,教和学是双边活动,是一对矛盾,如何处理这双边关系,这是一个教学观念问题,也是一个师德观念问题。从教学目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来看,这是单纯的教学业务;可从教师的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利益,还是触犯了学生的利益;是满足了学生的的需要,还是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教学是否让学生真正得到有实用的“使用价值”的“消费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教师处理双边活动中的行为规范问题,也就是一个师德问题。所以,树立“双边”观念,也就是要求教师有责任意识,其教学行为既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认认真真地干违背教学规律的事。要有“责任感”,也就是要有“道德感”。要确立“双边”观念,就是要求老师掌握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学习特点,老师教得得法,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教学双边关系融洽,教学效果良好。总之,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我们必须更新师德观念,树立社会主义的道德感,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