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平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平问题

一、市场经济中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及影响

受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转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中还存在很多不公平的现象,这些现象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也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1.以公平为基础的市场规则有待完善。突出表现在:第一,政府和市场配置资源边界不清造成规则缺失和不公平。市场强调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们之间的自由公平竞争,政府须遵从全社会的公共选择。“公”、“私”边界不清导致规则错位和不公平,出现了“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现象。比如,国企改革既要体现人们的公共选择,又要遵从市场规则,两者间缺乏统一明确的边界和规则,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到个人或小集体腰包的情况。第二,市场的机会和资源没有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比如,农民在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和教育培训方面都受到一定的歧视,市场上国企和民业、外企在获取资源、税收优惠、定价等方面待遇不同,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企业享受的政策和资源也存在差异。

2.后天因素的累积性影响更加明显。由于客观存在的人们的家庭出身、个人条件、决策方向、综合能力、偶然运气、继承的财产乃至财富积累等后天因素,在近几年越来越呈现明显的差异,影响人们的选择和得到的结果,这种结果差异又影响着人们在市场中进行公平竞争。以居民收入为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5年(2008—2012年)全国基尼系数依次为0.491、0.490、0.481、0.477、0.474,一直在高位,反映出收入差距比较大,这种差距对人们就业、投资和接受教育的机会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农民的孩子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影响教育,而受教育程度低将导致他们在市场上处于相对不利甚至受到歧视的地位。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收费不断攀升,学费每人每年在5000—10000元左右,加上衣食住行等生活费以及其他学习费用,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5年(2008—2012年)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依次为4761元、5153元、5919元、6977元、7917元,2011年底我国仍有1.28亿农村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说明很多农民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很不容易。

3.人们利用市场的能力出现了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于疾病和教育的原因,导致人们利用市场的能力和实现经济效率的能力出现很大差别。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和医疗卫生政策向城市倾斜,90%的农村人口失去了医疗保障,部分城市人口医疗费用高也没有很好地治疗疾病,因此一定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非常重要且必要。教育的不公平对人们参与经济的能力构成制约。现在我国教育明显存在重视城市、忽视农村,重视高等教育、轻视普及基础教育、不重视职业教育等问题。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北京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1年,青海省仅为7.63年。北京、上海等地初中升高中的比例远高于安徽、河南、内蒙古等地,全国城市初中升学率也远高于农村和县镇。这样一种教育资源分配的配置不利于提高人们公平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4.市场中的不公平是加剧收入不平等的深层次原因。现在对收入不平等的衡量往往侧重于城乡、区域等方面,而市场中的不公平是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深层次原因:一是由于规则不公平、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等造成化公为私、暗箱操作和市场竞争不充分,为权钱交易和腐败提供了机会,加速了财产向少数人集中,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二是由于后天因素影响造成市场竞争不公平,再到收入不平等,形成循环并发生作用,近年来部分财富向个人集中转移,而政府税收政策改革滞后。三是由于能力不平等直接造成收入差距扩大,这是根本原因。抽样调查显示,2007年北京市建筑业的407名农民工受教育年限仅为3.4年,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290人,占71%;这407名农民工工资水平总体偏低,平均月工资1250元,其中52%为1000—1500元;研究结论是接受教育程度和掌握技能高低是影响农民工收入的重要原因。

二、不断完善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公平的市场经济体系是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需要在公平原则上建立合理的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

1.建立法制经济,确保规则公平。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合理划定政府和市场配置资源的边界,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坚决反对权钱交易、寻租和腐败等现象。政府要在国企改革、行业准入、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划定合理的分界线,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平的经济规则和透明的程序,让大家遵循同样的游戏规则,处理好“公”“私”之间的关系。“公”的领域要求公共选择,强化对政府的监督和问责机制,防止部分人滥用公权,以“公”之名行“私”之实。“私”的领域倡导公平竞争,建立公平、公开、竞争有序的竞争规则,消除歧视。

2.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弱化后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大劳动报酬保护力度,体现按劳分配在基本分配制度中的主体地位。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城乡、区域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促进分配公平。包括:加大对城乡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纳税负担,调节过高收入,执行“向富人多税”①的制度(以累进制为特征、以个人所得税、遗产税、赠与税、炫耀性消费税等为载体,向高收入阶层征收更多的税收),在后天因素影响不断增大的现实情况下,建立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真正公平。重点是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建设。政府提供的基本社会保障服务应该以公平为指向,因为社会基本保障是一个社会的公民应该公平享受的,基本社保制度是弥补人们后天因素不均等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需要尽快改变基本社保以“效率”为重要或唯一目标的现象,要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改变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的状况,特别是要改变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富人而不是穷人的倾向。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促进慈善事业在调节收入分配和补充社会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总之,要尽快建立健全以公平为指向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人们平等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实现社会的真正公平。

三、结语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包括公平问题的关键。要实现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宏伟目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兴国之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当前形势下,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必须的物质基础。

作者:刘海兵 单位:全国妇联中国妇女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