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书籍设计课程体系的链接改革

高校书籍设计课程体系的链接改革

摘要:“书籍设计”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集专业性、综合性、交叉性、实用性为一体的设计课程。其专业知识覆盖面较广,高校“书籍设计”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书籍设计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有较好的审美能力;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书籍设计,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具备独立进行书籍装帧设计和制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书籍设计;课程体系;链接;改革

一、引言

“书籍设计”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集专业性、综合性、交叉性、实用性为一体的设计课程。其专业知识覆盖面较广,是一门包含印前统筹规划与设计、印后材料及工艺选择等各个方面考验综合设计能力的课程。高校“书籍设计”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书籍设计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有较好的审美能力;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书籍设计,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具备独立进行书籍装帧设计和制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书籍设计课程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链断裂,导致教学过程不流畅

针对目前我国书籍设计的现状看,我国书籍设计在世界上还处于发展阶段。“书籍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的专业必修课,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及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在前置课程中并没有融入书籍相关内容,导致课程中学生在设计制作时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在前置课程的设置中缺乏专业书籍编排软件Indesign的设置,导致很多学生在印前排版时还在选用Photoshop和Illustrator软件进行排版,效率不高。由于高职高专为三年制教学,所以在课程设置上相对于本科的四年制会少一些课程,比如本校在高职高专的课程设置上就没有“插画设计”、“字体设计”课程。在书籍设计的前置课程中没有设置“字体设计”这门课程,学生对字体设计没有任何概念,在进行书籍设计时在字体的选取和字体设计方面都出现很大问题。这些课程链的断裂导致学生在进行书籍设计中进入恶性循环。

(二)印前印后课程孤立,忽略书籍设计课程整体性

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在完成印前各项工作准备后的印后阶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无法根据自己的设计要求和书籍内容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装帧方式、工艺及材料,导致最后的作业多为一般纸质印刷,形式较为单一,在工艺制作上很少有创新。很多学生在印前的视觉设计和版式设计创意都很好,但是在设计制作环节不能在印后阶段合理选择材料、工艺及装帧方式而使得前期的创意没能彻底展现,导致很多学生在书籍装帧设计操作环节有意避开印后这一环节,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上述现象均为印前与印后相关课程不合理造成的。“书籍设计”是从一维向四维专业能力转化的综合性课程,在课程安排过程中将任意课程分割出来,导致课程内容相互孤立,对“书籍设计”课程的整体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课程缺乏与实践结合,缺乏校企合作

针对“书籍设计”这门课程来说,学生盲目进行设计制作,没有跟出版企业合作,等走向出版岗位后,还是缺乏书籍设计从业能力。课本上的内容和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只是基本知识,更专业的实践知识还需要有从事出版行业经验和教育经验的教师来进行讲授,让学生掌握更实际的能力。学生不进行实际的发行出版的书籍设计,就不能更好地认识这门课程。另外,课程与赛事结合较少,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书籍设计课程链调整的尝试

建立高校优化的课程体系,以课程链接发展为主线,研究书籍设计课程体系链,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教学先后顺序的确定。合理科学地对“书籍设计”课程前置、后置课程做出合理的安排;2.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中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将前置课程与后序课程有机结合起来;3.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为目标,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出版企业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将真题实题引入课堂,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与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4.教学方法的选择。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智能特征,尽量选择比较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调整

课程顺序调整:将高职高专视觉传达课程进行调整,使课程更加整体化。原本在“版面编排”课程后设置的设计软件Illurstrator课程调整到“版面编排”课程之前讲授,学生有了设计软件的基础,能更好地进行相关设计。将设计软件Photoshop课程安排在设计软件Illustrator课程之前进行学习,由图像处理到文字编排,使学生能灵活运用两种软件进行设计制作,在后期制作中不会出现恶性循环。课程增加:将“字体设计”“印刷工艺”“插画设计”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在“书籍设计”课程之前设置,“字体设计”课程的增加能够使书籍设计的课程链更加完整,弥补学生在字体的设计和选择上的缺失。“印刷工艺”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各印刷工艺及流程,对书籍设计在材料的选择、工艺的选择以及装帧方式等方面提供相应的帮助。由于Indesign软件较容易掌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单独开设Indesign课程,而是在“书籍设计”课程讲授中,加入Indesign的讲授部分,学生在最终设计制作时,要求学生使用Indesign进行设计制作。

(二)教学思路的调整,建立课程立体链接

研究课程之间的立体链接,在教学过程中对“书籍设计”课程进行多维度教学。“书籍设计”课程跟高职高专视觉传达专业课程间的纵向链接。在基础课程中,我们在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和字体设计中适当加入书籍设计相关内容,让学生从接触高职高专专业教育开始就对书籍设计有一定的概念;再到二维设计、三维设计,到一本书籍雏形形成的时候,我们在后期教学中再加入材料选择和印刷工艺等课程内容,在完善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在学生思维中形成一套完整的书籍设计知识体系。

(三)课程训练的专业化、多样化

针对课程链发现的问题对高职高专视觉传达专业“书籍设计”课程提出整改意见,并将对问题的修改方案在“装潢设计”“书籍设计”课程中进行尝试,不断地进行调整。具体整改意见:按照“一个内容、二个能力、四个步骤”的教学模式,使“书籍设计”课程与相关课程能够很好的链接。“一个内容”指“书籍设计”课程;“二个能力”指设计能力和执行制作能力;“四个步骤”指书籍装帧知识讲授与课题确定、书籍装帧创意构思、确定构思及版式编排设计、印后制作书籍成品。具体课程安排如下:第一步,教师与印刷企业通力合作,采用教师进行理论讲授、出版企业设计师进行精彩的案例分析与行业动态分析等。教师在理论讲授时针对书籍开本、书籍形态、平装、精装、线装、包被装、骑马钉等常见装订形式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装帧形式对书籍进行装帧设计。出版企业设计师根据真实的商业案例为学生展示书籍设计整体规划、设计流程及行业动态等信息。最后教师根据出版企业提供的真实课题,或者教师规定的主题和要求进行书籍装帧设计课题的确定。第二步,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设计构思,版式的草图方案以及平面效果图的绘制。在此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前导课程的应用,如要求学生注重从点、线、面构成角度出发,体现艺术性与审美性相统一。要求学生在插图的选择和应用上可以选择自己手绘的形式,在书名的字体上运用“字体设计”课程的知识进行书名字体的设计等。第三步,从绘制的草图方案中,经过与出版企业和教师对构图进行反复修改,然后确定设计方案并进行版式设计制作。在Indesign中进行版式编排,重点将已编辑好的图片置入到Indesign中,掌握文档格式、段落样式等方面的技巧。第四步,进行印后制作成品。根据书籍整体设计的风格与要求,在印后工艺(凹凸压印、烫金、UV等工艺)上进行选择,在工艺上、材质的选择上为自己的创意构思与设计加分。

(四)结合实践,与出版企业进行合作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到出版社、印刷厂和书店进行实地调研,进行调研汇报。同时,与出版社进行有机合作,将出版社的设计实题引入到课堂实践教学中去,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书籍设计的实题设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国内外相关书籍设计赛事,以赛带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语

通过课程的调整使我们对于高职高专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书籍设计”课程的创新性的优化整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对于“书籍设计”课程训练中的训练方法多样化进行了多种尝试,力求找到最适合高职高专“书籍设计”课程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根据整改意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丰富课程训练环节的方法与手段,增加课程训练的考察方式,加强课程训练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课程链。

参考文献:

[1]李瑾.还原以阅读为本的书籍设计课程教学[J].装饰,2013(4):105-107.

[2]柯建军.概念书籍设计课程实践探讨[J].装饰,2007(10):96-97.

[3]胡宏伟.高职院校书籍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J].建材与装饰,2015(47):166-167.

[4]杨海云.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书籍设计教学建设[J].艺术科学,2015(1):235.

作者:张艳杰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