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病案数据挖掘的中医临床理论重建

病案数据挖掘的中医临床理论重建

摘要:中医临床理论多是由著名医家的经验升华形成的,反映了临床上不同学术派系以及不同学科的优势特征,但这其中不免掺杂了个人主观经验,因此本文就中医临床理论研究中医病案为基础,对应用病案数据挖掘结果来总结和重建中医临床理论的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该方法可为完善中医临床理论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使中医临床理论的来源更具有科学性。

关键词:病案;数据挖掘;中医临床理论;转化医学;临床

科研一体化中医临床理论决定着中医临床学科的发展水平,是中医临床发展的动力。从古至今,中医名医名家辈出,他们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不断提炼升华,逐步形成了传统的中医临床理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不断汲取最新的科技成果,进行了大量临床实践,而中医临床理论发展缓慢,己经成为制约当代中医学术发展的瓶颈,对如何开拓中医临床理论的研究,可谓见仁见智,但各种新的临床理论常常裹挟着“各家学说”。在当今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发达的背景下,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病案进行大数据分析,客观揭示当前中医临床理论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减少个人见解的偏倚,对于推动中医临床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基于病案数据挖掘的中医临床理论重建进行探讨如下。

1传统中医临床理论的构建框架

1.1中医古典文献是传统中医临床理论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医之所以能够屹立千年不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而在这其中,中医古典文献做出的贡献应该是第一位的。因为这些古典文献的记载和流传,为后世的医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使得我们从前人的思维上不断创新,与临床进行有机结合,不断研究出新的适合于当前时代的临床理论。例如,中医学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临床治疗方面的丰富,许多根本性的理论都是源自于《内经》。该书创立了藏象、经络、诊法等各方面的理论[1],勾画了中医理论的雏形,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到后期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论》则是创造了以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为主的局面,其所倡导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使得辨证论治登上新的高度。到了金元时期,就是百家争鸣的时代,这期间以金元四大家为主的学派开始萌生,留下了许多可供后世医家参考的古典文献并创建了不同的临床理论,而明清时期以叶天士和吴鞠通为首确立的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使温病学的辨证理论逐步趋于完善,至今仍是指导临床治疗温热病的理论依据。总之,传统中医临床理论的构建和完善,离不开前人的摸索与贡献,也得益于著名医学家创建的传统中医理论,使得我们现在的中医体系不断的饱满和充实。

1.2当代著名中医的临床经验不断提升为中医临床理论

传统中医的临床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展示着著名医家的临床经验。在中医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相互促进过程中,当代医家通过读书、临证、心悟将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并升华为理论,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既有的理论,成为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模式,而当代中医理论的发展则需要将传统理论与现代实践相互融合起来。例如上世纪60年代时,面对中医基础理论中新的思想相对匮乏的这一局面,邓铁涛结合其治疗的临床经验,首次提出了“五脏相关学说”。尽管当时的理论准备并不完善,但是这一理论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并且取代了“五行学说”中某些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验证了邓老的这一经验的正确性,也成为指导中医临床理论的一大重要体系[2]。又如,脑出血这一现代疾病在古代名为中风,多数是“从风而治”,认为肝脏与中风的关系最为密切。随着时代的推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根据微观辨证和中医理论“离经之血便是瘀”,提出急性出血中风属中医血证,瘀血阻滞是急性期脑出血的最基本病机,是治疗的关键所在[3]。故现代中医临床治疗上多以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出血、脑梗塞这一系列疾病。若是仔细研读传统中医临床理论后,我们不难得出其构成和完善离不开当代著名医家的临床经验,它是在历经岁月的洗礼下不断塑造成型的。

1.3传统中医临床理论不断将现代医学相关内容中医化

传统中医临床理论不断吸收现代医学的理论,将其相关内容不断中医化,将病人的各种证型通过五脏辨证、阴阳五行辨证以及八纲辨证划分得越来越细化,以提供病人在中医临床上治疗的理论依据。中医吸取了现代医学理论后正在不断壮大其内容,现代医学相关内容中医化在许多难治疾病的辨证治疗中都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4]。如艾滋病是古代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空白,通过对艾滋病中医病因病机、证候规律、治法方药的系统研究,提出了“艾毒伤元”“脾为枢机”“气虚为本”的病因病机学说,确立了艾滋病“培元解毒”“益气健脾”的治疗原则,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提高艾滋病的中医药临床诊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5]。

2当前中医临床理论发展存在的不足

2.1中医主流理论不突出且与时俱进力度不够

不可否认的是,当代的中医临床理论发展也是存在诸多不足的,中医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是中华五千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个别医家提出的临床理论可能各有千秋,其所立的角度和思维也不尽相同。例如,同是治疗输卵管阻塞这一疾病时,朱南孙教授认为多是由于湿蕴冲任所致,其用自拟的清热利湿方来进行治疗;而李广文教授则认为这一疾病多是由于瘀血阻络为主,治疗上以活血祛瘀为法,拟通任种子汤进行治疗[6]。又如对于“和解法”这一治疗方法的理解,当代名医蒲辅周老先生认为“寒热并用,补泻合剂,表里双解,苦辛分消,调和气血,皆谓和解”。而方和谦教授则认为“在治法上扶正祛邪,表里兼顾,此法就为和解法”。不同的医家在面对不同的疾病,甚至是不同的理法方药时,所持的看法常常是“各家学说”,这就导致了当前中医临床理论发展比较混乱,不能全面地体现中国五千年来发展过程中的中医主流理论。目前中医基础理论还存在一个缺陷就是它的与时俱进力度还不够,很多古代经典方药的主治病症,在当今时代已经不再多见了。比如蛔虫导致的蛔厥这一致病因素在现代已经不再常见,对应的乌梅丸的主要适应病症也不再是蛔厥;在针对没有明显临床表现的疾病如乙肝时,按传统中医往往体现出“无证可治”的状态;传统的诊断与现代检查相结合的力度也不够,中医临床基础理论在某些程度上忽略了其与生化、B超、X光、CT等现代检查结果的结合,并没有用中医理论对其做一合理的陈述;且现在临床上很多中药的药理作用、性味归经的研究作用还不够深入、细致,其作用不能在微观上得以解释。这些都导致了临床上很多情况没有从中医理论来认识中医,不是“以中解中”,而是“以西解中”,形成了临床抛弃中医理论的状态[7]。由于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在哲学辨证的思想指导下,与临床经验不断结合,这与西医知识体系相比较,难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都会使得中医临床理论发展相对的落后。

2.2部分中医理论带有权威专家的“个人学说”偏见

传统中医强调个人经验和学说,以中医内科学为例,第八版中的脑系疾病在第九版中已经删除,其涉及到的各种脑系疾病大多数归属于心系疾病与肝系疾病。根据其版本的不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其凸显的中心内容及其思想不同,其多是体现编著者的理论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客观地揭示疾病的本质,治疗理论也不够完善,一部分内容与最新研究得出的论文理论不符,这使得当代中医临床理论在某些程度上,带有权威专家的“个人学说”色彩。由于现代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流入,使得中医在一定程度上备受质疑,而正是因为人们对于中医理论的一些偏见,才使得中医长期让人诟病。

3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医临床理论发展方向

3.1临床理论应具有真实性与系统性

中医临床理论的发展方形应当是建立在客观并且真实的临床实践基础上,从一次次临床实践中得出。由于历史时代的原因以及假设推理、模式建设的广泛使用,当代中医临床理论中理论与假说并存的现象较为普遍,如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对现代疫病预测和人体各经络脏腑在时间上对于人体治病效果的不同等,就需要我们在扎实的文献与临床实践基础上,对医案进行认真总结,利用科学的方法深入挖掘,开展中医理论的去伪存真研究,以促进中医理论的科学与健康发展。另外,传统的中医临床治疗上所用的理法方药,多是根据个人经验所进行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时代的不断进步,当代的中医临床理论应该在成功的中医医案上进行系统的总结,不断挖掘和研究其微观的结构,并随着年月的更迭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使其具有科学性和理论依据。同时,对近年来兴起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禽流感等古人所没有经历过的疾病的诊治,中医就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探究相应的诊疗方法,无疑也是一种理论上的创新[8]。通过对其进行深一层次的研究和发现,归纳出合适的治则治法,找到针对这一疾病的理法方药,使其更具有系统性,使得临床上中医治病可以循序渐进,注重整体,也是当代临床理论的一大发展方向。

3.2临床理论具有信息化的特点并可持续拓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的中医临床理论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共享,在大数据的这一时代背景下,随着病案的不断报道与积累,可以将各类成功的中医医案进行统计和挖掘,其结果也会不断进行更新和发展。不同的医家对于某一疾病的认识角度可能不同,其表现在病位、病性、病势和证候的判断标准也不一样,因此方药规律也不一样。而通过统计某一中医或西医疾病的较大样本病例,并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可以得出整个中医群体对于这一疾病诊治的证候分布、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等的规律,甚至可以根据统计的结果探索出新的方药,分析他们的共同点和所在差异。将中医临床理论具有信息化的这一特点不断地拓展下去,通过计算机等客观科学的手段进行分析,与主观的名老中医传承模式相比,更具客观性,更容易被临床医生接受,对各种疾病的中医临床用药也更具有指导价值。

4基于病案数据挖掘的中医临床理论重建

4.1病案研究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当今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中医固有的传统整体论科学特征有了越来越多的可供改变的空间。这种变化既为其按照自身特有的规律发展特点带来了机遇,也给未来中医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学习医案研究也是中医学相关大学生们应该学习的一项内容。阅读医案是必要的训练,也是中医入门的方法之一。医案的故事性引人入胜,在自然而然中接受中医思维方法和传统文化知识,同时医案中所呈现的名医风范,医德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培养对专业的热爱[9]。病案客观、真实地直接记录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医案研究作为中医理论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中医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以研究病案为基础,对于中医理论的形成和临床上中医积累经验,都起到了一定的辅助提升作用。

4.2数据挖掘方法是中医理论发展的现代技术手段

利用多种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病案中的有关信息行进行归纳、整理,是近年来传承中医临床经验的重要方法之一[10]。通过对同一种疾病的病案进行数据挖掘以分析医者的思路和探索其用药的方法,对中医临床病案进行规范化的整理,能够深入总结其临床经验,挖掘隐藏在大量病案背后的诊治规律,甚至探索出新的方药配伍,为中医理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同时,使得中医理论的发展越来越现代化,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以前的靠读书和个人经验的结合,也为广大的中医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4.3临床实践推动理论发展,赋予转化医学新的内涵

目前,我们通过并按数据挖掘来总结一些中医对于治疗同一种疾病所采取的诊断和用药,可以获得新的思路,并且为完善我们现有的中医理论基础可以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研究,可以全面解析其中的规律,分析中医个体化诊疗信息特征,提炼出临证经验中蕴藏的新理论、新力法,可以实现经验的有效总结与传承[11]。与此同时,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将现代的科技手段整合加入到传统的中医学理论中去,推陈出新,通过临床实践与基础理论的不断结合,不断完善,推动祖国医学现代化,谱写有关于中医学在转化医学上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刘向哲.中医理论创新与发展的基础和机遇[J].中医学报,2010,25(5):884-885.

[2]邱仕君,吴玉生.在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之间———对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22(2):36-39.

[3]顾宁,周仲英.通下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诊,2000,9(5):227.

[4]靳士英.邓铁涛教授学术成就管[J].现代医院,2004(9):1-6.

[5]许前磊,徐立然,郭会军,等.艾滋病发病与防治中医理论的初步构建[J].中医杂志,2015,56(11):909-911.

[6]张少聪,周伟生.名老中医验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概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3):489-491.

[7]孟静岩,应森林.试论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临床研究的思考与途径[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5.

[8]邢玉瑞.新形势下中医理论发展的思考[J].中医杂志,2016,57(18):1540-1542.

[9]卢峰,聂达荣,彭美玉,等.中医内科学应用名老中医病案教学法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8):80-82.

[10]郭军.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前名老中医病案整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药信息,2011,28(2):49-50.

[11]吴嘉瑞,唐仕欢,郭位先,等.基于数据挖掘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述评[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4):614-617.

作者:马思佳 孙旭 马鑫烨 李远 单位:河北大学中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