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审计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思索

审计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思索

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以真实案例为线索,让学生以注册会计师的身份进行“现场”审计,使其身临其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求知,这样无形当中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审计学”课程是会计专业职业技术课程,该课程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于一体,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所以掌握审计理论,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案例教学法把审计学的每个章节分解为若干个案例,将课程的知识要点恰当地融入案例之中,从实例审计中指明审计的原则和方法、审计的程序和步骤,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根据实证分析问题的实际技能,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单一学科为中心,较少考虑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联。案例教学法则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在各学科之间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2]。例如在学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内容时,列举筹资活动审计案例,所涉及的有关凭证包括债券、股票、债券契约、股东名册、承销协议、借款合同;涉及的会计账簿包括总分类账、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其他有关明细账;涉及的记账凭证包括库存现金收款凭证、银行存款收款凭证等。因而,学生要完成本章案例,就必须熟知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经济法、投资理财学、银行等相关业务知识。所以案例教学能将会计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审计案例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一方面,审计教师为了寻找到满意的教学案例,就必须广泛阅读各种书报杂志、收看电视报道、深入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实践,搜集各种案例,并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加工和整理,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教师为使案例和理论有机结合,就必须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使得审计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最终提升了审计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库的建设

没有好的审计案例,案例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当前市场上许多审计案例教材所收录的案例比较陈旧,与现实社会经济关系有很大的差距,不能适应高校教育,使用这样的案例进行教学,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甚至适得其反,让学生感到脱离现实,无法接受。因此,审计教师必须下功夫收集整理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案例。教师在选择审计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审计案例必须真实。尽管有时为使教学生动有趣,可以虚构一些情节,但总的说来,审计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应保持客观的描述或阐述,这样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二是审计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抓住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审计要点和特征,为将来处理类似经济业务带来启示。三是审计案例必须具有疑难性和曲折性。教学中选择的审计案例一定要情节曲折、悬念跌宕,环环相扣。如果案例情节平淡无奇、索然无趣,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无法引领学生深入地思考。四是审计案例最好能“破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好奇心。例如,在讲述“报表项目审计”时,笔者收集了合肥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某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力图在数据引用上达到“破冰”效果。合肥百货公司该年度的资产负债表许多项目的增长幅度都超过100%,部分项目甚至超过900%。而当笔者有意识地向学生提供这些数据时,学生纷纷露出惊讶之色,“一石激起千重浪”。此刻,笔者借势“煽风点火”,迅速打开了讨论的局面,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五是要注意审计案例的时效,尽量选用近5年的经济事件。

(二)案例的课堂讨论

案例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讨论是关键。要组织好课堂讨论,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按小组进行案例的初步交流,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充分展开讨论,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形成小组意见。接下来的环节就是进行全班交流,允许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补充。教师作为主持人,要因势利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于一些不爱发言的同学,教师要进行启发,在恰当的时候请他们发表意见,逐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使他们明确自己在讨论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产生积极讨论的责任感。讨论中,当部分学生的观点看法出现比较大的分歧时,教师不宜简单评论谁对谁错、谁是谁非,而是要抓住分歧,鼓励学生进行多向甚至逆向思维,然后再展开讨论并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即使是学生回答完全正确,也可佯装不解而向学生进一步提出更刁钻的问题,待一番有趣的讨论或是激烈争辩之后,再对学生的发言予以充分肯定,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地理解和把握知识。评判案例讨论是否精彩,要看以下几方面[3]:一是讨论中,学生发言频率如何?二是讨论中,学生是否自觉主动发言?三是师生互动性如何?四是课堂愉悦度如何?五是课堂讨论中是否存在一个“活跃期”?六是案例讨论的连贯性如何?如果以上几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就是一堂精彩的案例讨论课。

(三)案例的总结

案例教学要有始有终。讨论结束后,教师对案例进行总结和评价是案例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讨论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必然会出现观点分散的局面,为避免总结时遗忘,教师应将各小组的核心观点和思想的闪光点记录在黑板上,为总结提供素材。总结时,可以先让学生讲,最后由老师进行补充。通过总结,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逻辑归纳能力,还能提高自信心。教师总结既要充分肯定学生讨论中的科学分析和独到见解,也要指出其中的不足,但不要轻率地对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与见解进行评论,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总结过程中,教师还可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拓宽思路,促使他们思考更深层次问题,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以往的审计课上,多数教师只是采用最传统的讲授方法,尽管讲得辛苦,但是学生并不领情,学习积极性不高。案例教学法集中体现了“行为导向”或“工学结合”的思想,能够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但是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案例教学中教师的素质问题

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教师必须走出学校,参与项目,积累教学案例。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也提出了挑战。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都有自己的固定座位,不会随意走动、大声说话。而在案例讨论课上,学生不再静默无声,甚至一些自律不严的学生会借机聊天、逃学。对这种情况如果放任自流,显然是对学生不负责任。如果管得过严,又会约束学生的讨论与交流。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外松内紧、有条不紊的环境下积极参与审计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4]。

(二)案例教学法与讲授式教学法的关系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每种教学方法按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一种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种目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有其特定功能及运用范围,也有其局限性,只有将教学方法进行恰当选择、合理组合、正确运用,才能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因此,实施案例教学法决不能取代和排斥传统教学方法。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审计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对课程进行总体规划,并根据教学经验,合理分配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时间比例及案例分析的主题,使得案例教学紧扣主题,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进度,达到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促进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的成绩评定

审计学课程属于考试课,卷面成绩一般占到总评成绩的70%左右,平时成绩约占30%,平时成绩又主要依据出勤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定,学生之间分数差别不大,根本无法反映案例讨论情况。因而卷面成绩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学生总评成绩的高低。这样学生即便在案例讨论中表现得非常优异也不能在期末总评成绩中得到较高的评价,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不能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审计学考核形式,应在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以及期末考试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让在审计案例课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得到较好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使他们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倾心认同[5]。(本文作者:周经纬、袁明智、方文俊 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