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路径分析

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路径分析

摘要: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需要及时调整思路,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素描作为艺术设计教育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因此急需探索一条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改革路径。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事物本质,把握事物之间的特定关系,对事物本质形态进行重构,对事物形态进行意象化表现等一系列实践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素描教学改革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理想路径。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素描教学改革

一、素描教学改革的意义和目的

素描教学改革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2012年底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了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2014年8月份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015年3月份,在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交流时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可见,创新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要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科技、文化、教育创新发展不可或缺,具体到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如何抓住机遇,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及时调整思路,深化改革,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此结合教学实践对素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其路径进行探讨。素描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在借鉴欧美先进设计教育经验基础上,经过不断改革调整,已逐步从注重技能转变为注重思维,从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已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为适应新时期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上创新能力培养得到强化,创新能力及应用能力培养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首要任务[1],传统的素描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随课程性质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课程名称也做相应调整。目前国内高校普遍使用的名称是造型基础或设计素描,这说明素描教学目的已从传统的研究客观物象外在特征转向研究事物内在结构形态,通过对物象内部结构形态的不断提炼、设计,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形态,理性推导代替了传统的感性表现,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不断思考、体验、探索的过程,这一转变大大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作为艺术设计教育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素描(又称设计素描、造型基础)肩负的责任重大,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学习能力培养,由于素描实践涉及的问题较多,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会有差别,因此,如何适应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等不同专业教学需要,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加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素描教学改革的重点。

二、素描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路径

(一)通过素描实践培养分析事物之间特定关系的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反映在素描具体教学过程中就是要通过对客观物象的观察、分析、意象表现训练,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往我们的素描教学体系是把教学重点放在追求精确再现物象的外部形态、肌理、质感、明暗关系等方面,这种素描实践的结果只是表达了物象自身的客观存在,无法建立起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特定关系,而这种关系的深入研究对于设计素描来说恰恰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客观物象特有元素以抽象化的形式被提炼出来,经过在画面上设计、重组,才能实现对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准确描述。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分析,充分把握事物的各种信息,这就涉及我们在素描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即结构解析。解析的过程必须建立在事物存在特征基础之上,否则就会流于臆测、做作、无生命力,而事物存在的最基本特征是结构,一幢大楼没有框架结构无从建起,一粒种子没有特定的组织结构无法生根发芽,一件产品没有内在结构就不会有外部形态的存在。可见,结构解析是认识事物、表现形态、设计形态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造型中的“结构”是什么呢?结构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结合、构造形态,是事物存在的状态。“结构”一词并非造型艺术专有,传统用法多指建筑构件的组合、安排,如杜甫《同李太守登历下新序》有:“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结构”一词用于素描,是艺术家运用艺术理论知识和艺术表现手段分析、表现客观对象的组织关系、存在形态、运动状态的客观依据。结构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来说尤为重要,关系到对形体的塑造、空间的表现、产品的设计创造等,从造型基础、构成基础到形体构成与模型制作、包装设计、版面设计、容器造型等,几乎所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都涉及结构问题。

(二)通过素描实践培养以设计为目的的事物结构解析能力

讲到设计素描中的结构问题,首先要对素描课程性质进行分析。一般来说,绘画上的素描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素描指一切以线条或单色表现形式为主的平面造型艺术;狭义的素描是指借助铅笔、炭笔、钢笔等工具,以线条、明暗调子塑造形体,以研究物象的形体结构、光影变化、空间关系、质地特征为目的的艺术形式。根据研究的方向不同,素描可分为绘画素描、设计素描,绘画素描讲究的是对事物外在形体的客观再现或主观表现,事物内部结构关系虽然也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其表现的主要目的,结构表现只是为外在形体服务的。而设计素描却不同,事物内部结构本身就是研究的重点。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重视结构并不能就此认为设计素描就是结构素描,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结构素描是以研究客观物象的组织结构关系为重点的一种素描表现形式,设计素描却是为设计本质服务的造型艺术形式,研究结构是为了发现形态结构组成的基本规律,为新形态的设计创造奠定基础,无论是内涵上还是外延上设计素描都远远大于结构素描[2]。设计素描研究结构的过程即为结构解析过程,结构解析的具体步骤主要包括:(1)以线的形式表现客观物象的内部结构形态,通过线条的虚实、疏密表现结构与结构之间的空间关系、透视变化;(2)利用物象轮廓线或物象内部结构剖面所产生的重叠、透叠关系提炼出各种单元形;(3)按照不同物象形态特征对单元形进行简化、重组,进而分析出物象内部、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存在关系;(4)按照形态构成的基本规律加强或减弱单元形的轮廓特征,完成对物象形态结构的解析。

(三)通过素描实践培养以创新为目的的物象重构和意象表现能力

当物象的基本形态通过解析被提炼出来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运用这些基本形态进行画面的重构。重构的过程是发挥创新思维的过程,意象表现训练通常是创新能力训练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画面形式设计、点、线、面组合、肌理材质运用等不仅需要理性的构思安排,更需要借助意象化的表现才能充分体现出作者情感和画面精神内涵[3]。由此,必须进入设计素描另一个重要环节,即意象表现环节。意象是什么?意象不等于随心所欲,也不是激情宣泄。设计素描的意象表现是作者综合运用从物象解析阶段提炼出来的点、线、面、肌理、纹样等各种形态元素进行形态设计创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具有强烈形式感的创造性设计现象。结构解析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形态,前文我们已对结构解析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只有充分把握了物象形态基本构成元素,才能使新形态设计创造成为可能,立体主义绘画就是从自然形态中抽取各种构成要素,重新组合创造出复杂的抽象画面,这种从自然的立体形态到结构形态的平面元素,再到重新创造的、反映意象思维的立体形态的表现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表达过程,因此,意象表现也是设计素描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习惯上人们会认为素描训练是以有序、严谨的理性思维表现客观物象的形态特征的过程,事实上从艺术形式美的角度看,素描意象化表现同样能像纯绘画一样赋予作品强烈情感表现,尤其是设计素描相对于侧重理性分析的结构解析来说,意象表现更易获得艺术创造的自由空间,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综上所述,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急需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规划设计,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的课程体系都需要围绕创新能力培养中心目标,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掘课程资源,认真设计切实可行的路径方案,否则所培养的人才将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具体到素描实际教学中,比较理想的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是通过强化实训过程的认知体验,改变过去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学习的机会,由浅入深,从认知事物,把握事物之间的特定关系,到分析事物的组织结构,再到对事物本质形态的重新组织安排,最终通过意象化表现把自己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这样一个注重过程体验到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地素描教学体系一旦建立,将能够有效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目的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周飞战.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J].艺术教育,2011(5):64.

[2]张旭.高校美术设计素描创新改革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33.

[3]吴俊之.也谈结构素描和意向素描[J].美术教育研究,2012(3):155.

作者:胡飞 单位: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