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五华县生态农业分析

五华县生态农业分析

1五华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五华县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9.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456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3.2%和1.1%。通过几年的努力,五华县生态农业获得了长足进步,已成为五华县现代农业的新方式。

1.1形成区域化特色生态农业

近几年来,五华县坚持走特色生态农业之路,以特色求发展,以梅、柿、茶、柚、百香果为重点,加大山地综合开发力度,大力推动区域化、规模化生产,经过几年发展,已初步把梅、柿、茶、柚、百香果建成为特色主导产品。同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等。比如依托巴戟系列产品的广东康奇力药业和转水镇热矿泥山庄,积极发展大田柿花、新桥腐竹、棉洋单丛茶、周江百香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品牌,带动了五华县经济的发展。

1.2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五华县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全力培育发展了2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较好地起到了带动、辐射、示范作用。其中省级企业3家(五华县华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英特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五华烟草公司)、市级企业有4家(五华县种子公司、五华县万重山实业有限司、五华县华岭柚果有限公司、五华县腾丽有限公司)、县级企业20多家(如五华县南岭种养有限公司、安流学少竹器仿古有限公司、横陂新华养鸽有限公司、大田柿花发展有限公司、益塘客属酒业有限公司等)。在五华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五华农业生态发展模式得到了全力的培育和发展,带动3万多人走向发展生态农业的致富路。

1.3积极推动生态旅游业发展

近年来,五华县生态农业抓住梅州“绿色崛起”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积极嫁接旅游业,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由于五华县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促进相关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兴起。现在五华县已形成了以转水镇热矿泥山庄、益塘水库风景区和七目障自然保护区为龙头的集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地方特色旅游。

2五华县生态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五华县生态农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发展生态农业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2.1农业经济基础薄弱五华县地域面积广,是梅州市的农业大县,但长期以来,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

2.1.1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五华县多丘陵,地势陡峭,土壤粘合力较差,降雨集中,梅雨和台风暴雨影响较大,加上人口耕地矛盾突出,山地垦荒、河道造田较多,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弱,洪、旱灾害时有发生,山体滑坡、塌方等灾害连年不断,水土流失严重。

2.1.2建设资金短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基础建设属公益事业,主要依靠公共财政投入。由于五华县财政财力不足,同时由于主观上重视程度不够,五华县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水利落后、交通不便。由于交通不便带来的农产品销售成本增加,影响到经济效益的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且年久老化失修,严重影响农田的抗灾能力,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2.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强

2.2.1农业污染不容乐观环境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然而近年来,因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用量大幅增加,以及大量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无序排放等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业污染形势十分严峻,严重阻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2.2.2生态农业监管体系尚不完全近几年,虽然有关部门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查、检测力度,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仍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处罚手段。由于乡镇一级没有专门的农业行政执法机构和专职人员,影响对农业生产的监管;全县没有建立完整的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影响了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监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影响对农产品安全质量的管理。

2.2.3生态农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是超前的、渐进的,生态的恢复与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既要有阶段性投入,又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虽然,目前生态农业已引起各级政府普遍的重视,但对生态农业建设投入的资金少、项目散,没有专门的农业生态建设经费,使循序渐进的生态农业发展缺乏前瞻性和计划性。

2.2.4经营方式落后,生产规模偏小五华县人均耕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年轻劳动力输出多,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年龄结构不合理,主要以老年人居多,他们普遍观念陈旧,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习惯于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接受商品观念、市场信息和新技术较为困难。因地域广,镇村分散,农业生产资料尤其是土地分布较零散,且都为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种养缺乏统一的合理布局,影响集约化、产业化进程。

2.3农业生产经营者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是一种科学、先进的发展模式,需要农业生产主管部门和经营者有相应的环保意识和文化素质与之相适应。但五华县是欠发达县,自身文化科技建设欠缺,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农业的理解和接受难度比较大,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更难。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迫切需要培养和使用全新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以人才、技术为本,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是五华县未来发展方向。

3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思路

为发展生态农业,振兴五华县域经济,总的来说,应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这一中心,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区域生态农业特色,培植产业增长点,扬长避短,发挥潜能,发展县域经济,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的统一。根据生态农业的发展规律,针对五华县生态效益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五华县的生态农业建设,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3.1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生态农业发展打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引进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农业现代园区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改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农田和高产稳产良田,实施旱地改水、改种、改制。根据农业土地资源承载力,划定耕地、水、森林等农业支柱的警戒线。禁止在25℃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在现有25℃以上坡耕地上整地造林,垦复油茶、油桐等经济作物,必须采取水土保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扩大绿肥的种植面积,实现用地与养地有效结合。

3.2加大政府对发展生态农业的推动作用生态农业是公益性强的产业,政府应在发展生态农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生态理念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生态意识,转变干部群众思想,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生态农业及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知水平,激发发展生态经济理念和热情,按照“生态立县”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农业,自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无公害农产品产业的开发和经营。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生态农业开发,加强生态规划,严禁毁坏或有污染的项目在农田保护区上马,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等。政府要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政府工作的目标,制定一个长远并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动员全社会力量组织实施,形成服务“生态农业”建设的良好氛围。

3.3发展特色,调整结构,培育品牌结合五华县实际,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发建设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的生态产品和产业,这是支撑生态农业的关健,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五华县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土壤、气候、和劳力资源条件,吸引专家、厂家、招商引资进行深度开发利用,突出区域特色,要加快年产10万t的环保型果蔬茶饮料的岭南裕宝实业公司发展,带动效益农业的发展。积极实施“养殖—沼气—种植”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山区效益农业的发展。重点抓好丰华果业、茶亭岗金柚基地、益塘荔枝、周江百香果等农业骨干企业的发展,实施“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扩大订单农业的覆盖面,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在市场开拓、QS认证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方面走在前列,切实提高农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4依靠科技,提升传统生态产品质量五华县是农业大县,要改变传统的重施农药、化肥的耕作方法,引导农民通过秸秆还田,冬种紫云英,施用有机肥、控释肥和生物农药,培育绿色农产品。注重抓好典型示范,引导农民自觉接受新品种、新技术。发挥科技示范户和种养专业户的带头与辐射作用,激励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定相关措施,落实一线农业科技人员“生态梅州”建设示范项目责任制,使农技人员以技术咨询、技术承包、技术有偿服务等形式直接到生产第一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5开发利用观光农业,整合生态农业资源科技示范休闲观光园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地,必须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加快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发展,精心打造以“赏一日景、品一杯茶、尝一串果”为主要特色的转水镇益塘库区、长布镇七目障生态旅游带,带动休闲旅游和商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