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江苏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

江苏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

摘要:生态文明是社会整体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水生态文明是建设生态文明中重要的组成,其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响水县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探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响水县;水生态;文明;建设;对策措施

1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指出应将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种文明的建设并列,生态文明是社会整体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在响水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结合响水县实际对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探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2响水县水系概况

响水是江苏省盐城市所辖县之一。位于长江江苏省东北部沿海,地处连云港、淮安、盐城三市交界处,东濒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隔海相望;北枕灌河,与灌南东北二镇相依;西与灌南、涟水两县交界,南抵中山河,与滨海县相邻。县域东西长61公里,南北宽21公里,总面积1461km2。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较大的过境河流有中山河、通榆河、灌河,另有民生河、南潮河等51条县级河道848.97km,乡级河道244条1094.77km,村级河道1446条4180km以及村庄沟塘。

3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难点

3.1河道水环境恶化

因受到垃圾倾倒、污水排放、农作物栽植等影响,有的河道水环境恶化。响水县7条河流、9处水质监测断面每月定期水质监测,控制河道总长261.9km。根据规范,对地表水体水质影响较大pH值、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氰化物和挥发酚等7项指标进行分析。按测次评价,2015年综合评价显示全县地表水体已无Ⅰ类的河段,Ⅳ类水及以下控制河长占控制总河长比例超过30%。

3.2违法占用河道

根据河道管理规定,河道管理范围包括河道、青坎、两岸堤防及堤外护堤地。在范围内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开展防洪评价工作,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但是,境内一些河道管理范围被违法占用,如未批建设、未按照批复要求建设等,有的农村河道主河槽也被占用,对河道防洪排涝与水利规划的实施产生严重的影响,降低防洪标准。

3.3农村河道权属不明

因历史等原因,有的河道河坡、青坎、河堤已被分到居民手中,用于种植麦子、玉米、青菜等植物。当遇到雨季耕作时,造成河坡塌方和水土流失。有的在河中打坝养殖、有的在河中设罾捕鱼,造成河道淤积加快,排灌能力下降。

3.4雨洪资源利用程度不高

项目区地处淮河入海尾闾,过境水量较多,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差异较为显著,河网调蓄能力有限,无水源调蓄工程,过境水难以充分利用,且本地区干旱缺水年份与流域同步,需水时来水量小,加上区域内部联通性较差,一旦发生干旱,河流水源匮乏。

3.5节水技术和设施推广不够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层次不高,区域部分生产企业中,中水回用和节约用水技术推广不够,存在用水效率不高等现象。农业灌溉用水所占比重过大,在农业用水中,水稻的节水控制灌溉等节水技术尚未完全推广,防渗管道、管道灌溉、喷、微灌等节水工程推广不够。

4响水县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

4.1实施河道整治

(1)河道疏浚与水系畅通。河道整治着力在河道疏浚上为主,内部配套实施拆违、清障、水系沟通工程,确保水系相互联通,不同级别的河道区别实施。对于灌河等市级以上管理的河道,均应当按照《灌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等实施,配套改造沿线口门闸站,确保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得到提升。县乡以及村庄河塘主要以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为主,通过对县、乡、村三级河道的疏浚整治提高河网的调蓄能力,改善水环境,恢复河道的引排标准,达到“河畅、水洁、岸绿、堤固”的要求。(2)岸线利用与保护。根据河道水系和布局,合理确定防洪、排涝保留河道,划定河道蓝线范围,蓝线内区域不得随意开发、利用、侵占;对已被占用的河道管理范围,做好确权划界工作,拆除违法建筑,恢复河道功能;对因城市建设等确需占用河道的,按“占用补一”的原则,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由责任单位负责恢复和调整水系,确保防洪、排涝能力不降低。(3)建设生态护岸(护坡)按照规划治导线实施,积极采用生物技术护岸护坡,防止过度“硬化、白化、渠化”。生态护(岸)坡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目前,周边地区工程上比较常见的有生态格宾护坡、绿化混凝土护坡、石笼、木桩等。

4.2加强水污染治理

(1)建设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充分发挥已建的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华清污水处理厂的功能,要求区域内的企业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尾水必须接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对于没有污水处理厂的地区,加大建设力度,确保工业、生活污水集中排放、收集、处理、精化、处理;积极推广湿地系统,如潜流湿地系统,特点之一就是其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污水中的不溶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积、过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而被微生物利用;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过程分解去除。该技术除了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外,还应用于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垃圾渗出液暴雨径流等多种废水的处理,表现出良好的净化效果。(2)控源截污。结合水文机构的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关闭偷排、暗排排污口;对直接入河排污口进行封闭,采取措施接入污水处理厂;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排污口进行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搬迁或停产;加快推进固废填埋场建设,全面完成企业智能化改造任务;加大农村垃圾池建设力度和数量,确保农村垃圾不入河;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控制和降低农药化肥施用量;积极推广平衡施肥,合理使用氮、磷、钾肥,改进施肥技术,广泛使用复合肥、有机肥、农家肥,努力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3)加强水生态监测。水生态监测是一项重要工作,其通常的监测技术主要有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化技术、水文技术以及生态技术等等,对水环境中的生态环境主要因素、水体中的生物状况与环境的关联性、对水体中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功能采取监控以及测试的方式。在省级、市级水功能区监测断面的基础上,加大投入设立县级水功能区监测断面,实现水功能区监测全覆盖,及时掌握河道水环境状况。

4.3优化水资源配置

(1)建设平原水库,提高调蓄能力。响水县淡水资源缺乏,但因无水源调蓄工程,过境水难以充分利用。根据滨海闸水文站1980~2013年流量资料统计分析,中山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5.908亿m3,其中最大年入海水量19.69亿m3,最小年0.2810亿m3,极值比达70.1。从多年变化走势来看,2003年通榆河开通后废黄河入海水量年际起伏变化相对降小,水量稳定。因此,应当结合水利规划,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在陈家港滩涂区建设平原水库,提高对废黄河废弃水和当地排涝水调蓄利用能力,缓解沿海用水压力,提高防洪保安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2)加强再生水利用。完善再生水利用的设施和政策,鼓励使用再生水。结合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多途径推进中水回用系统的建设,可根据污水处理能力的大小和当地情况,选择不同的回用方式,如:选择式回用方式、分区回用方式、全城回用方式,确保提高中水回用率、节约水资源;加强公共建筑和住宅节水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企业(小区)建立集雨装置收集雨水,作为部分行业水源使用水源。(3)试点海水淡化技术。响水县濒临黄海,海水资源丰富,可积极试点海水淡化技术,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其具有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水质好等特点,为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工业锅炉补水等提供水源。

4.4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1)加大中型灌区改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目前,响水县有黄响河灌区、双南干渠灌区等6个中型灌区,继续加大灌区改造力度,通过防渗渠道等工程节水措施提高输配水效率,推广旱作物微灌、滴灌、地膜覆盖等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2)推广工业新工艺和新技术。通过生产工艺改进和新技术的应用等综合节水措施,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逐步淘汰技术落后、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按照要求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加大对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逐步提高回水利用在企业中用水比重。(3)继续推进区域供水规划。通过供水管网、下水管道管网的改造,节水型器具的普及,公共用水设施的管理、建筑节水措施的实施,抑制生活用水的不合理增长以及废污水排放量。

4.5建设水景观与水生态修复

以城市防洪河道为基础,兼顾城镇和开发区的建设,建设水景观、滨水绿化等。对于两岸房屋、厂房较为密集,征迁比较困难的河道,河道采用复合断面的形式,在常水位以下0.3m处设置1.0m左右宽的平台,上部种植亲水景观植物,下部平台每隔一段距离设置台阶与河道岸坡连接,形成通道,栏杆后侧设置一定宽度的环保透水行人通道,种植景观植物,建设亲水廊道、观景亭等;对于现状尚未开发河道,要按照规划标准开挖,河道两侧可采用生态自然河坡、矮墙、木桩+自然河坡等防护,墙前设置不小于1.0m宽的平台并种植水生植物,墙后设置亲水步道,达到人水和谐的效果。另外,还应根据实际选择生态修复技术。如在已建混凝土驳岸两侧种植爬藤植物、种植灌木和花草等;在河道水面设置生态浮床;放养鱼、虾等底栖生物修复水底生态系统。

4.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兼顾河道功能、河道水质及县区的生态环境,继续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对县有河道、沟道及坡地进行生态综合治理,同步进行河道整治与水土保持工程,以达到保水保土的效果;除采取灌区改造、骨干河道绿化护坡等水土保持措施外,位于废黄河高亢地区的强度侵蚀区需重点进行治理,采取建设沿海防护林工程,平交沟、渠配套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涵洞、跌水等;增加农田地面覆盖,增温保墒,采用乔—灌—草生物措施提高水土保持效益,采用农艺和生物措施对河坡、圩堤进行防护等。

5结语

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除上述主要工程措施外,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也对响水县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响水县水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符合响水县县情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是下阶段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詹卫华,汪升华,李玮,等.水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及路径探讨[J].中国水利,2013(9):4~6.

[2]高芳.建湖县打造水生态文明高新区对策与成效[J].治淮,2016(10):37~39.

[3]罗玉林,金福祥.加强水工程综合整治,促进水生态文明发展——扬州市邗江区全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与思考[J].水政水资源,2015(3):66~67.

[4]薛林琳.西宁市水生态文明城实践与思考[J].中国水利,2016(11):46~48.

作者:王琪 薛亮 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盐城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