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物工程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选育基地建设

生物工程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选育基地建设

[摘要]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基地,能够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及实践教学活动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这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让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基地与专业实验室有所不同,也异于校外的实践基地。这种新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科技创新的发展过程和步骤的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高校和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生物工程;创新实验项目;创新创业选育基地

一、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指示。为全面落实《纲要》和十八大精神,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文《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强调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主要宗旨是促进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这也是教育部为了进一步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而制订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此项计划的实施将为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等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计划的开展可以带动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即开展科学研究或者发明创造的训练,形成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这也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不断推广和完善研究型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而推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是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的两个关键环节。高等学校应在开展科学兴趣研究、创新实验、创业模拟实践以及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在我国高等创新教育不断地向深层次推进的过程中,高等学校中各种各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不断涌现,它们的根本宗旨均是以创新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极大地促进了创新教育的有效发展,其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也为高等教育改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高等学校在国家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大学生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以及创业能力的强弱也关系到国家的科技进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基地兼有创业指导和科技创新的功能,是高等学校可以真正把学生所学的科技文化知识,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实践结合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积累创业经验。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多地注重专业实验室或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与专业实验室、校外的实践基地均有所不同,它不仅具有专业实验室与校外实践基地的硬件优势,而且结合了高等学校校园中浓厚的人文社会情怀的软件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实践基地。这种新型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模拟现代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全面提高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升高等学校和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生物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属于创新训练项目,所以生物类学科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应以创新训练项目为主,涵盖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方面的内容。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检索文献确定相关的实验方法,同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完善的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践探索,把设定的猜想转变成可重复实践的科学知识。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应该按照预定的实验方案和可行性报告,在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下完成。由于生物类专业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具有生命特征且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所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得的每一项成果或者新的发现都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如果能把最终的实验结果与企业生产进行合作,还有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可见,生物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项目兼具有创新和创业实践的内容。生物工程专业是生命科学领域培养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本科专业。现代生物工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众多领域,是目前我国重点支持的九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大多数高校开设的生物工程专业均存在重理论知识教授,轻实践应用的现象。这样培养出的毕业生虽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创新创业能力较弱,不能够从事生物技术领域的相关工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技术市场、就业市场以及行业市场中均却缺少足够的竞争力。生物工程产业的人才培养迫切需要创新性人才,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必须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优化教育理念,通过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基地的建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国际视野的生物工程行业创新型人才,以及在创业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应用型高端人才。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积极动脑、大胆实践、开拓思维的科研训练平台,能让学生把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融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在面对困难时独立思考、主动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国外大学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很多国家的重视。现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结构体系,很多国家如加拿大、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德国、印度、瑞士的知名高校均采取了一定的举措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断培养并逐步提高他们的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能力,而且收效良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每年均举办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系列活动,如商业计划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等,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创新性的实践活动组织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与提高,通过这种传、帮、带的作用,能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和创业项目和活动中。通过这些竞赛,还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企业和新的公司。而这些在竞赛结束后直接诞生的企业中,有一些在短期内就可以成为年营业额达数十亿美元的极具竞争力的大公司。澳大利亚大学里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持续开展了40年左右。英国在1998年也实施了大学生创业项目。日本的高校也在大力倡导创业教育,日本国会在1998年通过了《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其实日本在基础教育阶段就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综合学习时间这门课程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它也是日本培养学生具有“生存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此项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学习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自觉地成为可以在国际社会中完全适应各种生存环境的日本人。此类课程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和教材,而只是限定学习的领域和学时。课程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开展特色教育系列活动,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组织学生学习超出学科框架和知识框架的内容,同时通过各种措施来保证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学习时间。学习活动内容包括自然体验、社会体验和义务服务,还包括参观、实践调查等体验式学习、问题突破与解决学习等形式。课程的评价与传统的固定模式差异很大,其更多地关注“情意评价”或“活动评价”;鼓励学习结果的表现形式不要完全一致,可以形式多样,既可以是问题解决,也可以采取成果展示、报告、作品、演示等形式。“综合学习课程”教育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德国高校鼓励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采用学徒培训模式为主的“双轨制”人才培养方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包括很多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还大幅度增加学时和学分,即实践教学的比例,这些均作为授予学位的必备条件。学生在学习这些实践类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正确评估自己能够适应未来就业市场所需要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课程知识,改进学习方法。印度也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对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和投入使印度能够在IT领域取得世界领先的地位。印度理工学院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精心设计了不同的实验课程,学生能够在全天开放的实验室里开展自己的创新项目。指导教师或教授会在指导学生完成自己实验项目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让学生积极思考,创新思维,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真正有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水平。目前,各国开展的创业教育实践主要包含三层目标:1通过知识学习来了解创业;2.通过相关的课程学习或者实践成为能够胜任创业性质且具有创业素质、能力和精神的个体;3.通过必要的实践过程成为能够经营企业的创业者。各国也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实现以上三个目标。其主要的思想就是重视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把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其次,重视创造合适的机会让学生获得与创业教育有关的体验,通过体验获得对创业的感性认识。再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创业知识、创业体验和创业技能。最后,由于进行创业教育的组织多而且活跃,创业教育得到了政府和社会资金的支持。

三、具体建设内容及建设目标

(一)建设内容

东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可依托专业所在的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本科教学实验中心、本科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学科建设平台等优势条件,为本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基地的建设及实践提供服务,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创新人才的基地化培养模式;2.建立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3.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培育体系;4.重视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5.打造优秀精干、乐于奉献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6.创建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多元平台。

(二)建设目标

东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活动,旨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提供重要的条件保障,吸引更多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加入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鼓励并支持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及创新实践活动,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整合学院教学科研资源,建立健全基地平台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调动全院师资力量,联合社会生物工程相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搭建科学、高效、务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整合学科资源,搭建基地创新平台

整合研究所师资力量、设备基础和实验空间,以此为基础评价基层科研单位的平台搭建能力。基地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制定详细的平台搭建方案、资源调配方案和教学任务分配方案。在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和正在建设的本科生产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基地拟创建5个学科子平台:1.生物制药技术创新平台,依托于微生物药物研究所;2.生物多样性创新平台,依托于生物技术研究所;3.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理创新平台,依托于神经科学研究所;4.内质网膜蛋白创新平台,依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5.分子与医学影像技术创新平台,依托于分子医学研究所。

(二)建立系统科学的大学生创新项目评价体系

基地在建设过程中拟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生命学院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的整体规划。不断完善基地工作环节的所有规章制度,并制定配套政策支持,尽量实现结题考核和过程管理上的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多种项目评价指标,重点评价项目的专业技术可行性、应用前景,以及学生参与实践的程度和创新能力,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实践学分和创新学分;完善基地各项工作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实现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的长效化。制定提高学生和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励机制,例如设立创新基金立项项目,用于支持和鼓励从事科技创新项目和活动的教师和学生完成自己的项目;同时把学生创新活动纳入到学院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并与学生奖学金评定及推荐免试读研究生等项工作直接挂钩;鼓励学生尽早从事科学研究,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创新环境、培育创新能力,促进教学相长。

五、结束语

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给学生提供提高科学实践能力、形成系统科学研究思维、良好团队合作意识的科研训练场所。同时,这还能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建立规范有序的大学生创新项目评价保障体系完善基地各项工作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实现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的长效化,为实现综合性大学的“工程基础厚、科研思维活、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出探索性的工作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长宏,李晓辉,李刚,岳庆荣,任永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5):163-168.

[2]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EB/OL].

[3]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EB/OL].

[5]刘丽莉,杨叶琪,严明理.“大学生创新项目”对生物类本科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166-169.

作者:刘佩勇 亓红强 崔振波 曹成有 黄学石 汪冰 刘弘光 单位: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