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研究(6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研究(6篇)

第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改革条件下,对于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十分重要,并且已经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方向。信息技术因其具有独特的画面以及音乐,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要工具。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工具教学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计算机技术的极大发展,给社会带来了重要的改变,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方便,信息技术与当今数学教学的整合工作,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而如何应用好信息技术,成为教育学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上,应用适当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地加强课堂学习的效果。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是学生们接触数学学科起始阶段,是数学基础学习重要阶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便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当代的科学信息技术,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探索合作以及资源共享优质学习环境,能够很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在数学图形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在对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程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用用多媒体画面,小学生们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例子,通过对生活中物体形状认识,进一步的理解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点,可以通过生活中应用到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进行生动的教学,引发学生们对于生活中实际物体的思考,加深学生们的思考印象。通过学生们自身的思考,不仅使学生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能力以及思维方式,使课堂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当今社会,人才是最宝贵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相对于完成教学内容要更加重要。教学过程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需要一起对教学课堂进行维护与创造。作为教师,应该拥有自身的实践与教学能力水平,充分应用当代的先进教育形式,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教学展示平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经常会涉及到很多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应用计算题,这些计算题比较抽象又很难理解,容易使学生们产生畏难情绪。而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出来,教抽象的数学难题转变为生动易懂的数学模型。比如在向学生们讲授速度,时间以及路程的关系的时候,比较运动的形式在多媒体上展现成线段图的形式,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对线段图的理解来解决实际的应用题,还能够将这种方式因为用到其他题目的解答中,充分地发挥其自身的创造能力。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建立数学模型的形式,学生不仅对于创新教学产生了兴趣,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建立知识学习体系,有效地将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延伸。

3加强课堂探究,提高综合能力

有很多教师认为,其职责仅限于对学生们进行知识的教学,事实上,还需要对学生们的多方面素质进行培养。所以,在教育行业的需求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就是应该做好自身的定位,不断为学生们寻找新的教育资源,并且应用到实践教学当中。在进行立体图形的体积教学当中,通常都会涉及到体积的计算公式,对于计算公式多数教师都是以公式为教学点,不断地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来对公式进行巩固记忆。虽然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能够对计算公式得到良好的掌握,但是对于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及课堂探究能力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学生们的长期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展现出具有着不同长宽高的不同长方体,并通过这些图形来寻找规律,调动学生们探究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们应用自身的能力,来探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式。通过加强课堂探究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们自主学习,通过自身的能力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一来,学生们对教学内容便能够快速的接受,你完成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总之,信息技术在当代的教育行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协助教师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延伸,还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对综合能力进行提高,满足当代全面教育的教育标准,促进学生们综合发展,为社会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娟.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1,(5):21-22.

[2]李海凤.信息技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和方法在研究[J].速读旬刊,2014,(10).

[3]金光顺.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1):63-64.

[4]赵世武.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数字化用户,2016,(51).

作者:王健 单位:太和县第二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教育方面,新课程标准也提倡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呈现教学内容,实现科技与数学的完美结合。教师应该利用好信息技术,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起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新时代在教育领域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相对薄弱,所以数学学科必须要在数学理论知识与学生思维能力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互联网信息技术。掌握好信息技术并将其应用到课堂中,会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还会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好互联网信息技术,需要做出进一步应用探讨。

一、创设出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对来说,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这种特点也是他们能主动认识事物的因素。要想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就要通过创设出有趣的情境来实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互联网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正是因为突破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才会更通过生动直观的内容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应该充分挖掘其教学优势,创设出有趣的情境,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富有生机。例如,教师在讲“轴对称”知识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出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们感受到对称图形的美,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设出一个“过年剪窗花”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窗花的美感,并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剪窗花。学生们在动手剪窗花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轴对称”的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认识理解事物的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能力也不够强。他们处在一个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而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确实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构成了矛盾。为了解决好这一矛盾,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多媒体形声兼备、形象直观、动静结合,所以合理运用好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可以使教学中重点难点的问题讲得清,学生也听得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为了使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先画好一个圆,然后将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再通过动画的手段将这两部分交叉拼凑好,这时就会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教师通过来回反复几次的演示,让同学们认识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是相等的。然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就会使这节课的重难点问题迎刃而解了,不仅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效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合理利用

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是比较短的。如果课堂进度比较快,学生的压力就会增加,时间一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这对他们学习是有很大不利影响的。这时如果适当地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刺激和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刺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保持良好的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才会提高学习效率。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利用好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可引起学生相应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四、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

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是需要巩固的,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课后辅导,认为小学生学习任务较轻,只要布置好作业就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但是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不够完善,他们并没有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所以仅仅靠课后作业来巩固学生的知识是不够的。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教学,让学生利用微课来自主学习,巩固学习成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数学内容做成视频,让学生自主下载视频来巩固学习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相关的软件,建立一个作品库,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发到作品库里,让老师和同学能看得到,更利于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合理运用好信息技术,并与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师应该发挥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作者:满净涵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农场子女学校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研究

一、前言

我国小学基础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地提升了教学水平。特别是小学数学,改变了以往“死板”“僵硬”的教学印象,让更多的小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学习兴趣。但是,对比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效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本文就小学数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探索有关应对策略,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二、小数数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常见问题

小学数学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教育,是开拓小学生基本的数学逻辑思维,以及让小学生理解立体空间、数学应用的基础教学。为了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应了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下几个常见的问题。1.执着唯成绩论的错误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地区学校及老师仍然存在唯成绩论的教学理念。不仅仅是一些学校、教师和家长,常用分数成绩作为优劣学生的标准,并以此评价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甚至不少小学生都认为“100分是人才,不及格是蠢材”。因此,小学数学也面临着“分数至上”的成绩论,这一观念导致数学教学中出现快速提高分数的“量变”教学方法,而忽略质量教学。2.不及时“刷新”教案教案是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方式的最直接表现。一个好的教案能顺利地完成课程任务,能辅助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的教案本应顺应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及时按新课改的要求“刷新”教案。然而,仍有部分的教师仍以“经验”为主,一直用“老教案”教“新学生”,停留在以死记硬背、僵硬化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上;没有“吃透”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目标,在教学方式上缺乏创新,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若老师没有做好鲜活的教案准备,新时代的小学生面对着互联网等各种新鲜事物,对比起枯燥的数字,难以提起学习兴趣,进而导致沉闷的课堂氛围,影响数学学习效果。3.缺乏互动小学生处于年龄小和智力开发的初段,较难理解及快速学习具有明显的客观性和逻辑性数学课程。这就要求教师生动教学,首先让小学生喜欢这样的数学。教师通过在课堂组织互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利用沟通互助的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不少教师仍停留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通过单调的提问方式,直接强硬灌输小学生数学知识。由于缺乏互动及老师的及时引导,让部分性格内向的小学生无法理解数学疑惑,这样容易形成明显的教学效果差异化。

三、小学数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重要战略之一,一直以来对人才的培养问题都备受关注。我国推出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的教学理念理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有效教学为目的,培养出祖国的栋梁之材。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更应突破局限,改变旧思想与观念,锐意创新,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1.立足实际应用,活跃课堂氛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立足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开拓思维,转变教学方式,用一个鲜活、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导好奇心浓重的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从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情景教学法,通过列举与现实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应用数学的例子,引导小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让小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遇到学生注意力减退时,要及时借用小学生的兴趣话题,立足于实际应用,让数学生动起来。2.与时俱进,提升教学水平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学校要及时组织各学科的教学培训,传达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悟透”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自我充电学习,改变以往落后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可采取多向性的教学方式,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借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通过图片、小影片和录制数学生活小故事等方式,直观地让小学生享受数学独有的魅力,从而提起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爱上数学。3.科学合理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新课程改革,目的就是更加科学地安排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小学数学的教学,是数学教育的地基。学校和教师须意识到数学教学是客观、理性为主的,要以科学、灵活方式让小学数学生动起来,不能单纯地按照数学文本教学,脱离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在课堂上,老师要以学生为本,结合现有学生学习水平、性格特征、心理活动和接受程度等因素,合理地安排课程。不能直接照搬教科书教学,这会让小学生产生数学晦涩难懂、更加“深不可测”的错觉。在课堂外,教师也可多主动接触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便于在课堂上增加互动,在互动中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拉近师生的关系,让学生更易接受教师的教学理念并配合课堂的安排。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灵活应对小学数学的教学问题,达到小数数学的教学目标。

作者:黄益秀 单位:浦城县石陂中心小学

第四篇:法制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渗透

摘要: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与发展,人们对于建立健全法治社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现代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发展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补充手段。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法制教育;小学数学;学科渗透

学生由于心智还未健全,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不能独立解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但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生活常识的辅导与指导时,往往会忽略对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及法律知识的普及,造成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如何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基本权益,遇到危险不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在本文中,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保证学生健康成长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生活实例为依托,挖掘法制教育素材

法律像人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学生作为拥有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的人,不能对法律一无所知,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与法律相关的事情。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生活实际为依托,细心挖掘法制教育素材,通过这些蕴含法制知识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辨认生活中违法、违规的现象,教育学生对正确的事情要多加学习,错误的事情要坚决抵制,健全学生的品格,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发展成为尊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例如,在对《面积》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为学生呈现了以下案例:甲有一块地,春天季节,甲决定在这块空地上建房子,房子建成后占地一百五十多平方米,紧邻公路。后来甲在家里养鸡,又觉得污染了院子,因此,甲决定利用公路的一部分土地建鸡房,占用公路部分长为7米,宽为2米,那么,甲占用了公路多大面积,甲的这种做法是否符合法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这样,我通过将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放到数学中来解决的方式,既能帮助学生巩固面积计算公式,也能使学生懂得侵占公路是违法的、不可取的行为,并告之学生:在生活中一旦发现有这样的行为,必须及时制止,并趁机向其讲述其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

二、以实践体验为依托,培养学生法制意识

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注定他们对趣味的实践体验活动存在着巨大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要巧妙利用学生的这一行为特点,适时加入实践体验因素,调动学生参与法律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善于在学习生活中发现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并能通过正规的途径,运用正确的法律手段解决来这些问题。教师通过实践体验能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用处与魅力,树立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从而促使学生站在法律的基石上健康成长。例如,在对《数字编码》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学习时,我运用了如下实践体验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在班里挑选几名学生,上台分别扮演犯罪嫌疑人、受害者、银行工作人员、警察等角色,表演一出受害者在银行柜台办理存款后被嫌疑人盯上,并被骗走身份证、手机号等一系列信息,发生存款被盗的故事。在这一实践体验活动提出后,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参与热情极为高涨,并且发挥自身想象力,成功演绎和呈现了各个角色和我所设定的故事情节。这样,我通过运用角色扮演的实践体验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汲取了法律知识,也学会不要轻信陌生人,要对自己个人信息加强保护,提升个人自我保护意识。

三、以法律情境为依托,引导学生遵纪守法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法律情境,来引领学生进入到法律世界中,获得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到法律的存在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表现,指明权利与义务,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律可以通过解决纠纷问题与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我们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依照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如:考试不作弊、不偷窃同学的东西、不打架斗殴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例如,在对《时、分、秒》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学习时,我创设了以下情景:有一批即将被犯罪者由境外运入境内,现在时间是3:29,到达时间预测在一个半小时后,警察要在几点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才能获取他们手中的交易证据?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在5点左右进行抓捕可以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交易证据,以保证犯人能被绳之以法。这样,我通过创设警察抓捕嫌疑人的情境,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关于时间的数学知识,还能趁此时机让学生意识到贩卖的危害性,意识到其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应该坚决杜绝和抵制,发现身边有吸毒、贩毒人员,应该立即报警,使他们接受法律的制裁。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适时加入法律元素,并且做到由日常生活出发,挖掘法律教材;利用实践体验式教学,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创设法律情境,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不做违法的事的习惯,做到让法制教育成为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大权.谈谈法制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10):75-76.

[2]王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J].赤子(中旬),2014(12):200.

[3]罗超群.论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对教师的要求[J].西部素质教育,2015,1(5):86-87.

作者:谢春芳 单位:钟山区第十五小学

第五篇:核心素养中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所谓核心素养,简单总结,是对一个人个人身心成长、学科知识学习以及后续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素养,在不同阶段、不同科目的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课题,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亦是如此。单纯的知识灌输无法让学生真正适应未来的学习,但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却能让学生受益一生,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及实践应当更深入地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实际策略,才能保证实际教学成果。在不同的人生成长阶段,人的身心状态,以及人生走向,都可能产生变化,而且越是早期的阶段,影响就越大。核心素养是关乎每个人学习、生活及工作的重要基础,自然也应当在早期开始养成,小学便是最为有利的时机,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都是基本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当加以重视,思考核心素养理论在数学课堂的渗透,以及实践应用方式,促进教学改革。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重要影响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在于启蒙,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及相应的思维能力。这其中所提及的学科知识基础,特别是习惯、能力及理念等,是最为重要的核心素养。就数学的学习而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考能力、探索求知的精神、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确保其数学知识学习得到理想成果的重要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必须要理解这些核心素养的养成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并且将核心素养培养提上日程,加强重视,认真规划,摆脱以往的应试教学局限,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更大的提升。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教学形势来看,过去的固化教学体制的影响在我国教学体系当中依然存在,教师思想受限,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是难以否认的现实。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下,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成了难题,只有勇于打破固有框架,踏出创新的一步,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成果。为此应当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给出有利的参考。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及实践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的兴趣,是核心素养中影响最大的一环,学习任何一科知识,都要有兴趣作为基础,才能够真正开始用心,开始认真,小学的数学知识学习更是如此,学生在这一阶段注意力不易集中,对于数学这类逻辑性较强的、理性化的科目更是很容易产生厌烦甚至是恐惧心理,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教师必须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才会更快投入学习思考的状态。游戏、歌谣、谜题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都可以在课堂上加以利用。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在生活中找图形”的游戏,让学生分组在班内或是校内去发现不同的图形并且拍下来,最终由发现最多的队伍获胜,配合一定的奖励,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十分有利。此外,在学习九九乘法表时,教师也可以将其配合音乐,引导学生去记忆,配上音乐后,学生会觉得更加有趣、更加顺口,进而产生更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兴趣培养过程,充分符合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需求。

(二)自主习惯的养成

自主性是数学学习必要的基础核心素养,而且为了让学生未来能够跟上学习进度,不再过度依赖教师,必须要尽早开始养成,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习惯的黄金时期,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要首先帮助学生摆脱依赖,让学生开始把握学习的主动权,不再被动地受教师牵制。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融入更多启发性的要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师可以将课程设计成解密案件,将不同的课题设计为谜题的线索,学生要自主完成,通过解开不同的题目,能够最终获得案件的真相。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身份显然产生了转变,意识到自身的身份转变,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其中,自己去寻求未知的答案,远比死记硬背要更加有意义。除此之外,课下的课题研究也能够让学生逐渐意识到自身的学习主动权。最有利的方式便是翻转教学,即是说将教学内容前置,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在课上与教师及同学进行讨论。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更能提升授课效率。

(三)发散思维的养成

发散思维是从多个角度思考同一问题的能力,世上有许多问题并不是只有一种途径去解决的,数学课题亦是如此,许多题目的答案虽然只有一个,但是解题的路径却不止一条。为了让学生不钻牛角尖,灵活思考,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养成,这也是关系到学生学习成果的核心素养之一。例如在进行加减法计算时,36+24+50-10这道题,如果尚未学到负数的相关知识,可以在不将10放在第一项的前提下,让学生不断变换顺序去计算,在学到负数时,再对同一题目进行计算,将10放在第一项亦可,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变通,不至于在同一道题变了一种表达之后便无法理解。除此之外,在课上学习任何其他知识点时,也应当尽可能向着开放性的方向引导,让学生首先意识到解题思路也许并不是单一的,进而开始思考其他的可能性,这是拓展学生思维广度的重要途径。最后,对于课堂讨论,教师必须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讲解课题时,必须要给学生预留出充分的讨论空间,让学生可以更多地去了解他人的解题思路,思考自身的解题思路,这样的引导是对学生的素养强化最为有利的,有着很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三、结语

学生在小学阶段,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能否被充分激发,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核心素养的养成便是引导的重点,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核心素养理念,让学生的潜在能力被激发,学习兴趣被调动,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果。

作者:胡丹萍 单位: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第六篇:创新角度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创新的视角设计教学内容,把数学知识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融合到一起,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深入思考,促进知识的内化理解,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通过主动思考内化知识,提高探究能力,在实践学习中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发展数学综合素质,使创新教学中的数学课堂取得新的进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创新的教学观念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数学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借助多媒体、操作环节、生活情境展现出来,让学生能由浅入深的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学生主动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他们,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和评价,让他们能不断深入分析数学知识,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并在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打造高效的创新数学课堂。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中,教师不仅采用了创新的教学形式,还建立了新的师生关系,把教师和学生放到平等的地方上,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再担任知识的详细讲解者,所有的知识需要学生发挥探究主动性,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中的例题来理解数学概念,并通过练习题目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自主学习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在学生遇到理解不了的知识点时要进行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找出分析知识的切入点,顺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有效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独立进行预习、学习、复习等环节,让他们通过有效学习和探索,深刻理解数学知识,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二、加强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小学生的思维形式是从直观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较复杂的数学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透彻。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借助数学思想分析知识,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发展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教师可以采用“一题多变”的训练方式,给出学生一道数学题目,让他们通过对题设和结论进行变化,变换出多个题目。通过多个角度分题目来训练数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刻性,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让他们能掌握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的数学抽象能力获得发展。

三、设计操作环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设计操作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索主动性,他们在操作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在操作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思考得更全面,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操作,针对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不同思维的相互碰撞顺利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可以设计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利用小棍拼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直观的图形探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通过操作,学生创造性的理解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使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展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发展创新思维

小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和思考,促进他们更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分析知识,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在选择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时,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他们在观看学习内容时能主动思考,通过回答信息技术展示的内容完成学习内容。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直线、射线和角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的内容理解所学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在信息技术直观情境下,学生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轻松的掌握了所学概念,让他们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在认真探究中发展创新思维。

五、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往往是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在枯燥的学习中,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创新角度下的数学课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加强实践教学,设计实践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探究热情,通过主动思考掌握数学知识,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问题:学校操场旁边的小路长100米,要在小路上植树,每两棵小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小路两端都要种上树,你能算出要植多少棵树吗?问题提出来之后,学生开始进行积极思考,他们结合生活经验和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分析,通过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数学学科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通过努力学习和思考掌握数学知识,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给他们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发挥数学创新思维,深入分析数学概念和知识,结合已有知识深入思考,有效掌握所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探究欲,通过多角度分析促进思维深刻性的发展,不断积累新的知识,使课堂教学在创新策略下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富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合理运用多媒体的几点思考[J].科技视界,2017.

[2]张学俊.精致源于细致细节决定品位———解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细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

[3]费琴.直观体验自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策略探讨[J].新课程(上),2014.

[4]罗文俊,杨丽波.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探讨[J].才智,2016.

作者:孔艳红 单位:山东省曲阜市陵城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