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画创作石油工业论文

国画创作石油工业论文

一、石油工业题材国画创作的第一个阶段

这个时期,对石油工业题材的美术创作呈现由繁荣到抑制再到复苏的过程,但国画创作者重点在人物画的创作上,而人物画的表现却几乎完全是在传统水墨人物画的表现范畴当中,在技法和内容上都没有脱离“徐悲鸿学派”的统一模式,因此可将其划为一个阶段。1964年,由于国家的重视,石油工业题材的创作群体都是来自国家专业美术研究机构及各大院校,有的受文化部门派遣,有的是自觉成行的。他们以坚持现实主义创作为理念,深入到大庆油田的各个基层,搜集整理挖掘创作素材,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了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我们可将这一阶段的石油工业题材国画作品分为三类,一类是工笔画形式,一类是连环画形式,还有一类是水墨写意画形式。早期的国画形式的创作作品较少,在1964年9月的“第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上,所出现的表现石油工人的典型作品多是油画形式,只有白逸如、单应桂两位女画家合作的一幅年画《学大庆艰苦创业精神》比较典型。这幅作品虽然叫做年画,却是运用国画的工笔重彩形式完成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汉子,头戴狗皮帽,身穿棉工服,足蹬棉毡鞋,手拿刹把占据整个画面,背景是井架和油罐车,色彩采用勾线平涂的形式,具装饰意味,这是早期的工笔画样式。1964年至1970年“”期间,对工业题材的美术表现属于低潮期,典型的美术作品都是在1970年以后完成的,形式多为连环画和水墨画样式。

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因病去世,铁人形象的树立在1971年的工业学大庆的再度热潮中被强化,以铁人精神宣传为主题的美术创作成为石油工业题材美术创作的重点,铁人作为大庆石油工人的典型代表,作为时代精神的典范,受到众多画家的重视。此时,对以铁人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的表现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1972年刘振铎创作了水墨人物画《开发大庆的人们》,描绘的是大庆油田会战初期,几万石油工人齐聚大庆,铁人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顶风冒雪,浩浩荡荡开赴会战前线的史诗般的场面,比较具有典型性。杨伯林创作了《晨读》一画,表现的是王进喜与职工学两论的情景。1973年10月1日,在“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会”上,赵志田的《大庆工人无冬天》是最受瞩目的典型作品。该作品属于水墨人物场景画,选择刮风下雪的冬天井场为特定环境,王进喜与工人顶风冒雪进行钻井生产,工人们热火朝天的无畏干劲与严寒的冬天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大庆工人无冬天的主题。还有王洪涛的《喜听原油滚滚来》、张德育等人合作的《会战新油田》、张仁芝的《创业年代》、曾纪刚的《喝令地球献石油》等作品均属于水墨人物场景画。而此次展出的连环画作品以于美成等人创作的《英雄的大庆工人》最有代表性。1974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上,赵志田的《会战年代》、金祖章的《油海欢歌》作为表现石油工人题材的作品入选。1975年大庆文化馆创作了另一幅《开发大庆的人们》。1977年方增先创作了《石油工人》,在笔墨运用上比较突出,明显更注重笔墨意趣。大庆文化馆也组织创作人员编绘了《较量》等作品。综观这一阶段的水墨人物画创作,1979年之前的这段时期,在题材内容方面都以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为背景,且创作手法高度一致。在群组人物表现的作品中,构图形式上多把人物置于画面中心位置,每以王进喜为中心人物,画面中的石油工人着工服皮帽,多是顶风冒雪在艰苦环境中作业。形成这一现象的客观原因是大庆多沼泽,冬天是油田建设的黄金季节利于重型机械作业;主观原因是对于冬天的渲染更利于对石油工人克服困难战胜自然的坚强意志的表现。在背景刻画上,多是钻井采油的工作环境,环境氛围大致相同,重点展现了我国石油工人朴实、乐观、豪迈的精神面貌。而在单个人物表现中,仍多是以王进喜为题材进行表现,这主要是王进喜作为石油工人的代表非常具有典型性,而且这种表现更注重对铁人精神的宣传,比如张仁芝的国画《创业年代》、杨伯林的《晨读》等作品。不难看出,这一时期多数作品无法摆脱教化功能的表现,过于升华了铁人的形象,使作品流于宣传画的模式。创作手法皆以水墨表现为主,在笔墨技法上是纯粹的传统写意人物画手法,用笔采用勾勒、皴擦等方法,用墨则采用泼墨、破墨等形式。连环画虽然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盛行的一种特殊绘画形式独立于国画创作之外,但其发展形式多为国画的工笔设色及线描形式,我们姑且也将其作为石油工业题材国画的发展形式之一。如1973年于美成、楼家本等创作完成的连环画《英雄的大庆工人》,即为国画工笔设色的形式。而大庆工人业余创作组完成的《王铁人的故事》则为线描形式。这一时期的连环画同国画的其他形式一样,题材都重点围绕大庆会战史和王铁人的事迹进行表现。

二、石油工业题材国画创作的第二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对石油工业题材的表现呈现出了多元变化的局面,在题材选择上使从前对铁人精神过度的教化功能的表现慢慢回到了对精神本体的表现中来,除仍有对铁人形象事迹及会战史的表现外,普通的采油女工及钻井工人等形象较多出现,内容扩大到油田其他的生产生活及风景等方面,创作者多为熟悉油田生产生活的本土画家及从事油田各类工作的业余创作者,注重挖掘生活中的诗情画意。其形式已不局限于从前单纯的水墨样式,而是工笔重彩及岩彩画等综合材料的运用较普遍,构图形式上有独幅,也有长卷。自1990年中国石油美术家协会成立以来,每4年举办一次弘扬石油文化的“中国石油美展”,带动产生了较多不同形式及内容的国画作品。贾哲民的《春消息》以工笔画的形式表现井架一侧,一簇小花攀沿而上,三两蝴蝶翩跹飞舞传递春消息的情景,这种场景画颇富深意;左晓东的《黑森林的结合》也为工笔画形式,表现的是采油女工奔忙在采油树之间取样的情景;而吕大为的《又是一年春时节》以极强的形式感表现的是油田的沼泽地貌;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石油美协组织创作的《中国百年石油》国画长卷,记录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石油工业题材以“石油人”“石油魂”等为主题的创作,已把表现的重点投放在了对新一代石油人的表现中来,表现的是新一代石油工人的精神风貌,内容活泼富有情趣,在表现形式上也较前一阶段丰富多彩。综观石油工业题材国画形式的发展,它是受一定社会环境制约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但有题材内容的变化,由原来以表现铁人为主转向对新一代石油人精神风貌的表现,以及油田风景、生活情趣的表现;也有形式的变化,其由传统的水墨人物画形式,逐步转向重彩、岩彩的综合性表现。石油工业题材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在艺术家不断地挖掘表现中,焕发出了鲜活的活力。研究石油工业题材国画形式的发展,能够揭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精神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反映中国的社会发展变革,在美术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上都具有较高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鄂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