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采茶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渗透

采茶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中国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既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和思想底蕴,同时更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外延载体,通过极具审美价值的歌曲、舞蹈、书法等艺术形式,让自己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得到了很好的呈现。在这其中,发源于江西赣南地区的采茶音乐,便是茶文化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采茶音乐是茶文化在江西客家聚集区的生动体现,蕴含了当地特殊的风土人情、社会风俗等内容,在腔调、曲子、内容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强烈的地方特征。在几百年时间里,采茶音乐随着社会融合、人口流动,从江西地区传播到福建、广东、广西乃至海外华人地区,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声乐教学一方面承担着传承音乐技艺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肩负着传承音乐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的历史职责。因此,将采茶音乐渗透到当前的声乐教学当中,不仅能够增强声乐教学的实效性,更是能让我国茶文化在新时代里得到更好地传承。

关键词:采茶音乐;茶文化;声乐教学;渗透路径

近些年,我国声乐教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音乐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也要看到,由于我国教育改革较晚,因此一些学校的声音教学还存在这样或是那样的不足,比如说教学方式单一、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形式化、传统文化内涵不足等等。作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采茶音乐就如记录我们民族的“活化石”,不仅在演唱方式、腔调、歌词等内容上值得传承和推广,更蕴含了客家人的社会人文、历史变革等重要信息。在新时代里想要让我国声乐教学得到更高质量的发展,就不妨从采茶音乐中汲取优秀的因素,将其有机渗透到声乐教学当中,这无论是对于茶文化的保护传承,还是对于我国声乐教学改革,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采茶音乐的形成及发展

采茶音乐,单单从名字上就能知道其与形成与采茶息息相关。据历史文献记载,采茶音乐源自于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形成区域大概为今天的江西赣南地区。由于赣南地区多山,且气候湿润,十分适宜种植茶叶。因此定居于此的客家人便多以种茶为生。每年采茶季节,采茶女们便会结伴去采茶。采茶是一项极其费力的农事劳作,不仅费时,更需要有耐心和定力才行。所以为了提高效率,也是为了打发枯燥的时间,这些采茶女们便会边劳动边唱歌,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风俗习惯,在当地慢慢兴盛起来。由于采茶女们多为当地底层人民,因此其唱歌的腔调和歌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十分鲜活生动接地气。久而久之,这种采茶歌就被当地专业的音乐人士所重视,并将其整理归纳,将采茶歌这种民间小曲升华到了音乐的层次。因为发源于劳动人民中间,所以采茶音乐最大的特征就是质朴、生动、活泼、通俗,具有十分强烈的乡土气息,是我们民族音乐和地方小曲中的重要类型。尽管产生在江西赣南地区,但是从现在看,采茶音乐分布的范围十分广泛,如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四川等省份都有采茶音乐的分布。一方面,这些省份同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当地的民间歌曲也会跟茶事劳动进行融合,产生具有本土特色的茶曲茶歌,如湖南的“茶山号子”等。但是从历史上看,这些地区最初形成的茶曲茶歌在艺术性、流传性上面,都无法跟赣南地区的采茶歌相比。另一方面,随着清朝中叶开始的人口流动和迁徙,采茶音乐首先从赣南地区传至与之相邻的广东北部地区。粤北地区不仅跟赣南接壤,并且两地皆为客家人的主要居住地,所以两个地方在社会习俗、人文秉性、方言等方面都十分相似,在加上经济、政治、文化、婚姻等方面的不间断交流,采茶音乐传入粤北只是时间早晚之事情。除此之外,采茶音乐也以相似的方式,向北、向东、向西传播出去,在安徽、福建、湖南等省份落地生根,并跟当地一些传统民间小曲融合,让自己更加丰富多样。另外,采茶音乐的传播史还与我国历史上的一些大事息息相关。在清朝中叶,尤其是雍正年间,由于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十分迅猛,江西赣南地区由于气候条件较为优越,因此客家人口也急剧增加。人口的增长必然会出现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资源,在客家聚集区尤其是广东地区,出现了客家人与当地人的“土客之争”,斗争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的械斗,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为了缓解社会矛盾,清朝政府有计划有规模地从广东、湖南等地迁移大量客家人前往广西、四川等地区。这些客家人带去的不仅是生活方式、社会习俗,更是将采茶音乐同时带去。还有一点值得研究,就是在19世纪中期爆发于广西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早期的主要组成人群就是生活在广西的客家人,尽管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然而大量的太平军逃亡海外,去往东南亚甚至是美国等地方。这也给了采茶音乐传播到海外的机会,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在异国他乡的华人聚集区,看到源自清朝的采茶音乐、采茶戏等艺术形式。

2我国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一方面是教育的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是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广度、深度较之以往进步明显。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声乐教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开设声乐教学的广度,还是教学质量的专业性和质量等方面上,都取得累累硕果,为我国音乐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然而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声乐教学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讲,有的教学不太接地气,与人民群众的喜好相去甚远,过于推崇西方声乐教学,缺乏我们中国的传统音乐教学。又譬如讲,有的教学过于注重外在形式,缺乏实效性,远离了其“初心”所在。

2.1不少教学机构的声乐教学一味崇尚西方声乐,对我们民族传统音乐不够关注,缺乏足够的教学内容

自从我国打开国门后,以欧美文化为主的西方文明瞬间涌入我国,由于我国当时在发展程度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社会上很多人对西方文明盲目崇拜,觉得西方文化是高级的,是“上档次”的,并认为我们的文化“土里土气”,甚至产生了一些自卑之情。譬如说,无论是在一些中学,还是在一些高等院校的声音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把西方声乐作为主要内容来教学,譬如说古罗马声乐艺术、欧洲歌剧艺术、高音唱法、低音唱法等等。当然我们必须要明白,由于西方声乐在专业性上要优于我国,将其融入我国声乐教育是无可厚非的,能够通过其专业技巧来提升我国声乐教育水平,然而在这方面我们要把握好度的问题。从实际来看,很多声乐教学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西方声乐,而涉及到我国传统声乐的内容却少之又少,甚至是不予考虑。或是客观上忽略了我们民族传统声乐,或是主观上不重视我国传统声乐,觉得其不够“品位”,不上“档次”。可以说,这种现象与声乐教学的使命和目标是不相符的,很难说能够达到声乐教学传承我们传统音乐文化的目的,另外甚至还会对学生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理念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使其言必称西方声乐和西方文化,却对我们的民族声乐和民族文化知之甚少。

2.2我国声乐教学的教师队伍存有一些不足

首先因为我国声乐教学起步较晚,所以尚未锤炼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从现实看,很多学校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学校的声乐老师,在专业性等方面跟当前的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比如说很多教师在教课时只会按照课本讲课,缺乏属于自己的深度教学内容。其次是很多年轻的声乐教师由于从小接触大量的西方音乐和西方文化,有的甚至是留学归来进行声乐教学,因此他们缺乏对我们民族传统声乐知识的了解,甚至是在感情上不认同我们民族声乐,这极易让他们的教学内容过于西方化,缺乏我们本土的声乐内容。应该说,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声乐教学在新时代的又好又快发展。

3采茶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3.1在声乐教学中设立专业的采茶音乐教育

采茶音乐不同于西方音乐或是现代音乐,其不仅在演唱方式、腔调、唱词等方面有着独到之处,更是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内涵。在声乐教学中开设采茶音乐课程,既能够大大增强声乐教学的丰富性、吸引力,让学生们感受到不同音乐种类的魅力及各自的特征,更是能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中国茶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内涵。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增加与采茶音乐有关的教师团队,可以通过引进或是培养的方式来实现。对于那些地处采茶音乐分布地的学校,比如说江西、广西、广东等地的学校,就可以就地取材,从本土的采茶音乐从业者中挑选具有较高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人,参与到声乐教学的采茶音乐课程当中。由于他们多为本地人,因此不仅喜欢采茶音乐、了解采茶音乐,另外他们更是当地社会人文的一面镜子,可以让学生尤其是外地学生了解到采茶音乐背后的社会人文情况,有助于他们加深对采茶音乐乃至茶文化的认知程度。同时,也要注重对采茶音乐教师的培养,特别是要把传承采茶音乐摆在更高的位置,多从本校音乐专业中培养出更多的相关人才,让他们在毕业后投身到采茶音乐的传承和教学当中。

3.2将采茶音乐的专业知识和相关背景写入到声乐教材当中

从现实看,我国现在的声乐教学教材基本是以西方声乐知识和现代音乐为主,如欧洲歌剧、美国乡村音乐等。即便是有我们民族的传统声乐知识,也基本局限于一些著名的音乐类型,比如说黄梅戏、昆剧以及京剧等种类,缺乏民间音乐的相关知识,比如说采茶曲、民间小调等。由是言之,将我国本土音乐典型代表———采茶音乐融入到声乐教材当中就显得尤为必要。当然,在这一点上可以有针对性地融入,譬如讲,江西、湖南等采茶音乐分布较为普遍的地区的学校,就要适当的多一些采茶音乐内容,在专业性和针对性上也要深一些、强一些。在具体的融入和编写过程中,采茶音乐分布集中的地区的各大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携手共同将采茶音乐融入到教材当中。这样就能更好地将采茶音乐进行分类总结,做到更加准确、专业而富有针对性。

3.3采茶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渗透,要突出一个“土”字

这个土,不是土气的意思,而是说要将原汁原味、鲜活有趣的采茶音乐从田间地头挖掘出来,并融入到声乐教学当中。声乐教学尤其是大学声乐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将一些源自于生活中的音乐艺术变得过于理论化,使其更加“阳春白雪”,更加概念化和抽象化。这当然有其好处,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其规律、本质和发展方向,但是过于理论化也会让其失去其本来的特性。对于此,就要从民间聘请专业的采茶音乐人,让其把采茶音乐从当地直接带到学校的声乐课堂上,让学生们感受到不加修饰的传统采茶音乐。当然,既然聘请就要涉及用人问题,在这一点上,不妨针对自身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如签订合同、讲座聘请等形式,按照民间采茶音乐人的劳动付出,对其给予相应的费用。这样,定能让采茶音乐更好地融入到声乐教学当中,让声乐教学更加丰富,更有感染力。另外,这种方式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采茶音乐艺人对采茶音音乐保护和传承的积极性,因为一旦某项工作有了相应的物质保障和社会地位,必然会让参与此项工作的人主动去做好这项工作。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民间艺人参与到采茶音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上面,这对于我国采茶音乐在新时代的更好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刘正维.民族民间音乐概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范晓君.中国采茶音乐文化研究[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3]徐皖闽.论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05-110.

[4]卢致苑.地方戏曲嵌入高校公共音乐课的探索———以赣南采茶戏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5(5):32-33.

[5]范晓君.广东“采茶”音乐文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高志强 单位: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