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最早的发展是从中国民间民歌、说唱、戏曲等方面的演唱中吸取过来的一些演唱经验,演唱的风格性较强,但发声方法没有一系列具体可行的理论基础。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融入了西方美声唱法的气息运用和演唱时喉位的调整等一系列科学理论。现今,我国著名民族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又提出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演唱者要做到声、情、字、味、表、养、象这七方面的综合素质的要求。金老师这一创新理念的提出也意味着现阶段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者在演唱和学习中有了更为规范的有据可循的科学系统的理论基础,这也是对现阶段民族声乐演唱者更为高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民族声乐;风格;教学;创新

中国民族声乐是既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在不同的时代中国民族声乐也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首先从声音的理念来讲,中国民族声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声音从起初的明亮但较为单薄的声音效果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多元性的更为科学的圆润的发声效果;其次从艺术表现形式来讲,中国民族声乐从起初含有民歌、说唱、戏曲的音乐元素的表现民族民间生活和讲述历史故事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在其原有基础之上还能表现生活百态,甚至还与美声和通俗演唱风格相互借鉴和融合的艺术特点。民族声乐的发展离不开民族声乐的教学,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民族声乐教育起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声乐教育在为民族声乐发展始终源源不断的提供着理论的基石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平台。

一、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创新发展

中国民族声乐最早的发展是从中国民间民歌、说唱、戏曲等方面的演唱中吸取过来的一些演唱经验,演唱的风格性较强,但发声方法没有一系列具体可行的理论基础。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融入了西方美声唱法的气息运用和演唱时喉位的调整等一系列科学理论。现今,我国著名民族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又提出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演唱者要做到声、情、字、味、表、养、象这七方面的综合素质的要求。金老师这一创新理念的提出也意味着现阶段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者在演唱和学习中有了更为规范的有据可循的科学系统的理论基础,这也是对现阶段民族声乐演唱者更为高标准的要求。金铁霖老师提出的声、情、字、味、表、养、象,声指的是歌唱的发声,情指的是情感,字是吐字咬字,味是歌唱的味道,表是表演,养是文化素养,象是仪表相貌等。声乐演唱是一门声音的艺术,演唱中声音的科学运用是一名歌唱者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民族声乐演唱现将美声的发声技巧作为练习的基础,所以单从发声的角度来讲,民族声乐和美声是共性的存在。在吐字和咬字上,由于语言的发音不同,同样的科学发声回发出不同的声音效果,中国56个民族语言的多样性这也是中国民族声乐的独特之处。不同的人文风情也形成不同的音乐特征,如江南的小调温婉、柔美,陕北的信天游高亢辽阔,中原的民歌质朴爽朗等等,除此以外,在演唱风格上,民族声乐也在融合在生活中广为大众欢迎的通俗歌曲特点的演唱风格在演唱中,如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谭晶所演唱的《康美之恋》《在那东山顶上》等。在现阶段民族声乐的演唱教学中,各种丰富的音乐风格都在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在不断的创新改革,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这样的音乐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再做到金铁霖老师提出的“七字诀”,将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民族声乐歌唱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美好的音乐感受。

二、实体教学中授课方式的创新

声乐演唱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其授课方式也与普通的其他很多门类授课的一名老师以班级为单位授课的方式有所不同,声乐演唱教学普遍是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授课,既一名老师一节课只教授一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以语言和演唱示范来引导学生。通常在一节声乐课的开始,老师会用简单地练声曲来让学生进行演唱,并且通过这些简单地练声曲把关于歌唱的理论内容传授给学生,练声过后再让学生演唱完整的声乐作品。在我从事声乐教学将近七年的时间里,在教学上我一直存在一个困惑,就是很多学生很难将练声的内容反馈到声乐作品的演唱中,练声时给学生贯穿的理念学生都能运用的很好,但在演唱歌曲时不能灵活运用,这样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没有达到练声为了更好的进行歌曲演唱的目的。后来我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在教学中我积累的一些经验,我在声乐课堂上把练声和唱歌的顺序进行了调整。首先先让学生完整的演唱声乐作品,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从声音、情感等方面对自己所演唱的声乐作品进行分析。演唱完毕让学生自己针对自己的演唱说出自己在演唱中需要作出调整的地方。教学上的这种新的尝试对于学生来说首先他们觉得很不适应(学生在意识上觉得练声就是开嗓,不开嗓不会唱歌),不练声直接唱歌,学生从心理上会有些不知所措,但在一遍歌曲演唱结束后学生发现不通过练声自己也能很好的把歌曲演唱下来。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对所演唱的歌曲进行分析后,学生在意识和情感的主动性上也明显提高。当学生再开始对自己所完成的歌曲演唱进行自我评价时,学生也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在歌唱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再接下来让学生进行演唱的时候,学生的演唱较上一遍演唱有了很明显的提升。我跟发现在整个学习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歌唱欲望也随之提高了!在教学中,这样的教学调整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很理想的尝试。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在课堂教学中的经验:1、根据歌曲演唱的需要再让学生进行练声让学生认识到练声对歌曲演唱的作用,学会把练声作为解决歌曲演唱难点问题的手段;2、兴趣是任何学习的最好的老师,通过调整课堂中老师和学生的从属关系,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导,老师不再一味的为学生灌输内容,而是作为学生的观察者和引导者,这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学生自身的潜力也将大大的被激发;3、良好放松的心理也是在进行歌曲演唱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老师在课堂上不再对学生进行“控制”,将会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心理压力会得到很大得释放,有利于对歌唱技巧的把握和歌唱情感的表达。艺无止境,声乐的演唱和教学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音乐最能体现每一时展的社会特征和人文风貌。声乐教学在这条艺术的历史长河里也将展现不同时期不同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声乐教育的创新和改革也在不断的发展,积累和展现出更多艺术工作者的智慧,创造出更优美的歌声让人们享受音乐为人们带来的灵魂的洗礼。

三、现阶段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万事万物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是展现其两面性。在民族声乐教育日新月异的今天,从歌唱的科学技巧和音乐的风格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与之带来的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民族声乐演唱者的演唱声音趋于科学规范的同时也泯灭了演唱者自身的个性表现,在一些演出和声乐比赛中会发现有很多演唱者的声音听起来像“一个人”的声音。比如在我现在听音乐会或者观看一些专业的声乐大赛时,就会发现很多歌唱者的声音技巧运用的很成熟,但是当我闭上眼睛却很难通过演唱者的声音将他们区分开来。歌唱者做到了声音的规范的同时很难表现自己的个人特点,这样在音乐便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一些活力,从大众审美的角度这是一个非常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也给我们每一位从事声乐教育工作的老师一个很大的挑战,这是我们每一位声乐教育工作者都可以为之思考与探寻的问题。就我个人在教学的工作经验而言,我感觉所谓的歌唱方法是为声音服务的,因此在歌唱中首先找到自己的音色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的嗓音条件各不相同,在歌唱中如果歌唱者能通过歌唱方法自然真实的表达音色,便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了。

四、结语

作为一名声乐教育工作者,我不断地在通过自己的演唱经验和教学经验把更好的体验与我的学生分享。音乐能给人的灵魂带来巨大的能量,当我们处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灵魂工作者的岗位上时,我们更应解放固有的思维模式,用心体悟,大胆的开拓创新思维。在这一成长的过程中我也更希望能得到更多老师和同仁以及各界人士的批评指正!中国民族声乐发展在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发展至今天,当我们看到它所发展的闪光点的同时也客观真实的面对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之带来的问题所在,遵循这一事物发展的规律便能更有利于事物的积极发展。潜心学习、善于实践、敢于创新,或许就在不远的明天我们就会看到中国民族声乐的又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1]王夏.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气”与“韵”.杭州师范大学,2009.

[2]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3]程蔚.中国民族声乐多维探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4]丁珺.中国民族声乐概述.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

[5]邢延青.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探究.中国戏曲出版社,2011.

作者:张爽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