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研究(5篇)

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研究(5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分析

摘要:体育舞蹈是融体育与艺术于一体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健身娱乐价值,深受高职院校学生的喜爱。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必要性,然后针对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展开研究,以期能促进该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的推广与普及。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

在当下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同时,也不可忽略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体育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气质,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个人体魄、强健身心。而教师如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当前最应考虑的问题。

1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1.1素质教育的需要: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都缺乏体育和艺术相结合的课程形式,只有单纯的体育课和艺术鉴赏课,体育舞蹈课刚好填补了这项空白,将体育和艺术完美融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体系的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了体育锻炼,使青年人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1.2满足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很多时候疏于锻炼身体,导致体能下降。体育舞蹈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和人体构造,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配合下,通过不同的动作组合,舒展身体的各个部位,根据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的难度,使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尤其学生正处在成长期,有规划的进行体育舞蹈学习,对缓解大脑疲劳,促进身体机能代谢大有裨益。

1.3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实验表明,经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学习者在人际关系、心理素质、精神状态方面有明显改善。因为体育舞蹈具有观赏性和表演性,因此,进行体育舞蹈的学习可以帮助内心怯懦者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心理障碍。在领略艺术魅力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2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研究

2.1调整教学大纲与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以实用性为主,让其充分满足社会的实用性需求,其中体育舞蹈的培养实质上不仅可以达到强健学生体魄,也让学生在个人综合素质上更进一步。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要与普通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相区别。高职院校的体育舞蹈课程安排应该围绕培养社会适用性人才为主的目标来开展,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课程安排中应该增加更多的审美元素、新的舞蹈技艺、新的方法与理念。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目标,对课程整改加大整合力度,提升课程安排的实用性,从而满足能力与素质的双重培养要求。在课程安排上,要处理好体育舞蹈教学全面与精华比例关系,让学生对体育舞蹈有全面基本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实用性的精华课程安排,避免一刀切的全面灌输,应该有选择性的挑选学生参与热情高,同时实用性强的体育舞蹈教学。

2.2教学方式现代化: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教学技术的升级已经应用到各项课程中,而舞蹈教学的手段应该跟随时展的需要进行多元化、现代化的发展。在艺术鉴赏等教材教学中多使用多媒体视频教学资料,让学生尽可能的懂得实习剧目,对舞蹈作品进行有效的欣赏和分析,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影像展示设备运用,让学生们有机会赏析到全球的优秀舞蹈作品,同时在艺术实践中进行灵活运用。在课堂中进行小结时,还可以针对经典动作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让学生对其动作运用准确的语言来进行名称、规格与要领的表达,同时对于动作容易发生的错误与纠正的办法进行自我分析。这种教学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达到一定的教学深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同时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做好基础准备。

2.3加强教学实践: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艺术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舞蹈知识的学习进行节目的自行编排,然后加入教师针对性指导,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和学习热情,同时加强了学生对于理论学习和技艺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舞蹈教学中,除了进行校内的实践、观摩、学习等目标的完成,也可以提升教学的实习力度,将学生的舞蹈教学成果走出学校,在广阔的社会中去操作锻炼。同时也可以开展合作模式的运用,例如班级、小组、学校之间的展开合作,来加强舞蹈学习的提升和实用性。当然合作的方式要根据学生的舞蹈能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选择。

2.4加强教师队伍能力: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体育舞蹈教学的课程质量。其中教师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其有扎实的舞蹈功底,还需要有一定学生教学能力,能够有效的将教学课程更加生动的展现,懂得学生学习规律与特点,了解与学生相处的模式。定期还需要对教师的舞蹈能力做考核,不可让老师的教学内容停止在老旧传统的内容中,应该积极吸纳新技艺、新理念,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师应该充分的把控学生特点,能够领导学生开展学校或者其他组织形式的舞蹈活动,开发教师与学生舞蹈技艺的结合,提升优质舞蹈学生的教学成果。因此,舞蹈教师应该具备更新的舞蹈指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对于舞蹈老师的考评制度也应该日趋完善,不仅要定期考核,还要激发教师之间的竞争意识,努力发挥教师能力提升的能动性。对于优秀教师经验应该充分的分享与讨论,加强之间教学经验的合作与学习。

2.5加强舞蹈教学设备建设:舞蹈教学中做好基本必要设备的引入,提升教学器材和教学设备的引入,让教学课程更加的丰富与多元化,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提升教学课程的品质,这些都是有效激发学生热情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专业的舞蹈教学环境之中,学生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和氛围的感染力更强,学习的兴趣将会更为高涨。而相对而言,如果设备陈旧破败,环境粗糙,舞蹈学习的氛围感染力下降,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的基础建设要完善。

3结束语

体育舞蹈这门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新型课程设计,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收和重视。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其形体美和韵律感,也有利于学生养生终生锻炼的好习惯。因此,进一步巩固体育舞蹈教学的成果,使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长久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姜桂萍.体育舞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张兴梅,林闯.普通高校中体育舞蹈教学价值探析[J].大舞台,2014(2):178-179.

[3]邸洁.浅谈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39-40.

作者:邵慧君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第二篇:中国元素在体育舞蹈教学的探究

摘要:体育舞蹈起源于欧洲,现在的“国际标准交际舞”就是由英国皇家舞蹈协会先整理而后规范的。在20世纪30年代于中国传播和发展起来的就是体育舞蹈。体育舞蹈是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产物,为了使体育舞蹈具有中国特色,加入中国元素为背景,可以使更多人理解和欣赏体育舞蹈。本文将通过探究体育舞蹈融合了中国元素的过程,以及体育舞蹈如何被其影响而发展的,建立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中国元素;体育舞蹈;融合

国际之间的互通往来不断深入,不同之间的文化也在融合和渗透的过程之中,体育舞蹈独有的艺术魅力和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与独特的中国元素相结合感染着世界各国人民,两者的文化底蕴使得这种肢体语言在相互交融中得到体现。

一、中国元素融进体育舞蹈的原因分析

1、体育舞蹈发展的需要

体育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它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表现出一个时代的情感。但是体育舞蹈的动作和内涵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文化和时代的变迁而发展,不断增加新的舞蹈动作和内容。符合大众人民的审美观念的体育舞蹈发展,需要跟随文化和时代的步伐,融入具有中国元素的舞蹈动作,补充和丰富体育舞蹈的内涵,不断突破自身发展,使其更具有文化和时代特色,以此来促进体育舞蹈的发展。

2、顺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变得日益密切,为了更好地促进交流互动,融合不同的文化,来充实本国的文化。尤其是体育舞蹈起源于西方,但是在传入中国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体育舞蹈作为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促进体育舞蹈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有重要价值。3、中国文化传播的有利性为了更好地向其它国家传播中国文化,应该把这些优秀的中国元素融入到体育舞蹈中去,在吸取精华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思维,开拓新的体育舞蹈领域,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体育舞蹈的表现力,丰富其内涵,促进体育舞蹈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通过体育舞蹈这一载体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二、运用中国元素的体育舞蹈

1、融合中国民族音乐

体育舞蹈在中国文艺界发展中就是和音乐分不开,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一种关系。节奏强弱会在体育舞蹈之中通过音乐被表现出来,而这种方式的缺点就是会弱化了音乐的旋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在制作音乐的工程之中,将中国民族元素和具备传统文化特征的中国民族音乐糅合进去,甚至可以将糅合后的民族音乐作为主旋律,为体育舞蹈伴奏。这样的结合不仅能让舞者在充分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肢体来表达内心的感情,这种典型的利用传统民族音乐的方法可谓是成功融合的典范。

2、融合民族服饰

东西方人有着不同的身体特征,是由于人的后天起源及生存方式所形成的,西方人的肌肉骨骼强而大,体格也较为健硕,并且西方民族以此作为美的体现,那么西方人在体育舞蹈的服饰上多会选择展现男性健硕体格和女性圆润丰满的服饰样式。体育舞蹈作为一种舶来文化,值得借鉴的地方有很多。如今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体育舞蹈表演服装的制做上,不仅贴合了我们的体格要求,还丰富了服装样式的选择,体现浓浓的“中国味”,更加展示了民族文化。例如旗袍的剪裁和刺绣,既能与表演相呼应又能彰显中国女性的魅力。

3、中华民族内在文化的融合

中国人和欧洲人在体育舞蹈表演的时候具有鲜明的区别。欧洲人的表现方式是通过身体肌肉的内力去淋漓尽致的表达内心丰富的感情。这种舞蹈方式会让观众看着感受到强有力的力量美学,但是欧洲舞者又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内心中那一丝丝的柔美。相比中国的舞蹈,身体的跃动都是随着心中情感变化而来的,比如舞蹈练习之中的一些指导性语言“呼吸”或者“用力”已经能够透彻着其具备的特点。虽然舞蹈过程中的力量美有所欠缺,但是这种流畅且富有韵味的舞蹈还是非常具备特色而受人欢迎的。如果将东方的柔美与西方的力度恰当地结合起来,会更完美地表达体育舞蹈。因此将中华民族内在文化融入到对体育舞蹈的理解当中,建立更加完善的舞蹈形式,有利于促进体育舞蹈事业的长远发展。

三、运用中国元素的中国舞蹈需要改善的问题

1、混乱的中国元素融合在中国舞蹈

虽然发展中的体育舞蹈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但是在其运用方面还比较混乱。取悦观众不是不对,如果作为体育舞蹈编剧刻意去迎合观众,随便融入类别不同且感染力强的中国元素,就会罔顾作品的纯洁性,而作为专业的严肃性问题就会出现,相同服饰造成了单一感,选题也是类似众多体育舞蹈题目,最后观众也不会买账的。另外融入中国元素是为了更好地增加体育舞蹈的动作或者内涵,促进体育舞蹈的发展,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而不是五味杂陈全部把中国元素混合在一起,主题不明确的作品,怎么能够拥有长久的地位呢?更不用提是否受欢迎了。

2、形式主义化的融合模式

众所周知中国元素已经融入了服装、音乐、动作以及有内涵的文化上,但是中国元素的融入过于形式化、表面化主要体现在动作、音乐以及内涵文化上,大多数体育舞蹈在融入中国元素时都是在服装上下功夫,但是在动作或者音乐上没有与中国元素相结合,作品内容缺乏创新意识,这样会导致体育舞蹈的整体不协调,让人们看起来动作画面与音乐节奏不和谐,因此在体育舞蹈融入中国元素的过程中过于形式化、表面化。

3、碎片化的运用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成功糅合进体育舞蹈的发展之中,同时也得到一定的各界人士的认可,但是呢,中国元素的运用存在碎片化,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仅凭在体育舞蹈中加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显然是不行的,大多数舞者并没有在肢体语言中表达出中国元素,也就体现不出中国特色,另一方面总体运用中国元素的协调性不是很好,具体表现只在服饰设计上,中国元素的运用也只是在颜色和图案变化上面,其他的可以表现中国文化的设计也只是停留在空想阶段。

四、体育舞蹈运用中国元素的优化办法

1、艺术与文化素养需要编剧和舞者自省

体育舞蹈当中舞者是主体,为了更好地融合中国元素,体育舞蹈者要时刻加强对自己文化素养以及艺术素养的培养;舞者是是通过服饰和肢体语言表达体育舞蹈的内容。编剧的文化素养也直接影响到体育舞蹈的水平,因此提高编剧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事。只有提高了编剧和舞者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才能够更好地把中国元素融入到体育舞蹈中去,深化中国元素在体育舞蹈中的运用,增加体育舞蹈的协调性,提高体育舞蹈的内涵,促进体育舞蹈的发展。

2、融入中国元素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尺度

在融入中国元素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尺度是针对中国元素在体育舞蹈中过于形式化,表面化提出的。首先由于在融入中国元素时的形式化和表面化,无法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内涵,其次把诸多的中国元素强加进体育舞蹈中,不注重协调性,这样舞蹈就会失去原有本身具备的特色。在了解的中国元素的前提之下,必须要把控好中国元素糅合进舞蹈的尺度,既要保持体育舞蹈的原汁原味,也要提出主题和内涵,这就非常考验舞者的功力了。在注重其原创性的基础上,再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渗透进去,加以创新,这样才能够使观众既看到体育舞蹈的独特性,又察觉到存在的中国元素。

3、和谐的中国元素才能糅入体育舞蹈

丰富的体育舞蹈内涵,需要保证好与中国元素的协调性,而不是盲目的加入中国元素,这样才能使中国元素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舞者和编剧应该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思考,中国元素的选取要考虑是否适合体育舞蹈,需要认真对待;同时也要注意各元素之间的对接和转换,体育舞蹈与中国元素之间的结合点要把握好。融入多个中国元素,突出丰富饱满的主题,表现体育舞蹈的内涵,使中国元素更好地为体育舞蹈服务。其次体育舞蹈虽然是一种很程式化的舞蹈,但是却可以用它来讲述中国故事,体现中国精神。体育舞蹈表现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现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将历史和现实通过这种艺术形式表现的淋漓尽致,使中国文化被更多的人所熟悉了解。

五、结束语

随着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和影响,多文化元素的不断探索是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的大趋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可以发掘的文化因素特别多,融合了中国元素的体育舞蹈已经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并在业内获得国际上的赞同和认可,这是提高我国软实力的一种渠道,也是我国体育舞蹈整体实力以及竞争力提升的一种象征。中国元素在体育舞蹈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认为融入中国民族文化元素很有必要;文化元素的选择可以从民族音乐以及传统服饰等方面入手,糅合进中国的体育舞蹈的改进甚至创作之中,使西方人通过体育舞蹈逐渐认识和欣赏中国文化;最后,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会使体育舞蹈更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这一融入了中国元素的运动项目形式会承载着中国的精神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王世军.论中国元素在体育舞蹈中的渗透[J].大舞台,2015,(08).

[2]袁条,朱小琳.我国体育舞蹈创编中文化元素的融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6,(01).

[3]崔晓.中国元素在体育舞蹈作品中的运用[D].武汉体育学院,2014.

[4]杨曦蕊.体育舞蹈中融入中国元素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5.

作者:温祝英 单位:广东女子学院

第三篇: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艺术表现力研究

摘要:艺术表现力是体育舞蹈的内在核心要素,是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艺术表现力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身体素质、艺术素养、心理素质、教学资源等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加强艺术表现力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培养措施,以期促进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呈现出更高质量效果的艺术表现力,推动高校体育舞蹈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艺术表现力;高校教学;体育舞蹈教学

艺术表现力作为艺术的生命,是表演艺术当中的灵魂,如果不具备艺术表现力,体育舞蹈将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动作,将散失灵气,将没有应有的精气神呈现。体育舞蹈将力与美结合,融合艺术、体育、音乐、舞蹈、服饰等多重项目元素,在音乐韵律的映衬下,通过人体形体动作,将人自身情感丰富表达。有艺术表现力的体育舞蹈极具吸引力,通过赋予不一样的艺术能表现出风格独特的舞蹈魅力,或高贵优雅、或俏皮活泼,或勇猛果敢、或机智灵活,或激情火辣、或温柔缠绵。有艺术表现力的体育舞蹈极具思想,能将观众通过舞者的动作与表情,获知他们的情感世界,读懂他们的精神态度,体会他们的思想文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一种优秀的、含有内涵的认知、思想、想象,是舞者身体气质、文化气韵的天然表达,是一种美的诠释。然而在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当中,多有过度注重学生在体育舞蹈当中表演技巧,对学生艺术表现忽视,使得高校体育舞蹈徒具形式,缺乏内在魅力。加强艺术表现力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培养是高校体育舞蹈课程质量提高的重要内容。

一、艺术表现力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影响因素

体育舞蹈是体育高度结合艺术的运动项目,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随着人们对追求艺术的热情越来越高,体育舞蹈加快了普及的步伐,在高校当中尤其深受欢迎,呈现如火如荼形势,艺术表现力作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关键内容也日益深受重视。

(一)受身体素质因素影响。艺术表现力通过体育舞蹈展示,其中体育是载体,艺术是内涵,体育效果的发挥又多受制于身体素质。根据实践及调查分析,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体育舞蹈提高的基础。对身体素质因素进行分解,一是力量素质因素,力量是各种造型、动作展现的基础,各种激情、性感、爆发等艺术表现均需要肌肉具备较好的收缩能力;二是柔韧素质,柔韧素质通过关节活动幅度、韧带肌肉弹性与伸展能力,是身体整体灵活性展现的关键,美观、大方、大气、舒展等艺术动作表现均需要良好的柔韧性;三是耐力素质,体育舞蹈也是一项长久的运动,能量消耗较大,没有足够的体力耐力则难以将艺术内容完整地呈现;四是速度协调因素,体育舞蹈中的反应速度、技术动作速度、运动位移速度,身体之间协调配合等,是在运动中表现出艺术内容的关键,能将更多的动作在有限的时候内做出,表现出艺术的多样性,同时体育舞蹈通常是多人配合,身体的协调配合也至关重要,舞者之间和谐展示,是一场精彩艺术盛典的必不可少因素。

(二)受艺术素养因素影响。艺术修养包括知识、情感、思想、艺术,深刻影响体育舞蹈表现水平,音乐风格、舞蹈基本功、舞蹈风格是是艺术素养的三项重要因素。音乐是舞蹈的精髓,舞蹈是对音乐的一种诠释与解答,是在音乐中飞翔的精灵,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相依相成。因此张驰有度、收放自由的音乐节奏,不同区域、风情独特的音乐风格是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灵魂,合适优美的音乐是艺术呈现的最佳搭伴。体育舞蹈与其他体育项目最大的区别在于需要有舞蹈基本功,例如芭蕾基础训练、爵士基础训练、气息训练等是体育舞蹈成功展现的基础和必修内容,真切关系到艺术之形体美、表现美、肢体美。此外,对舞蹈风格的把握也是切实展现体育舞蹈艺术的重要内容,不同的舞蹈风格演绎不同的艺术魅力,恰恰舞是展现性感、热烈、激情的风格,伦巴舞是缠绵、浪漫、唯美的风格,牛仔舞是俏皮、活泼、欢快的风格,桑巴舞是激情、热烈、桀骜的风格,摩登舞是稳重、典雅、含蓄的风格。

(三)受心理素质因素影响。心理素质的好坏对舞者体育舞蹈表演、比赛中艺术表现产生直接影响,稳定的心理素质是运动技术水平、身体素质能力发挥的重要保证,在表演比赛当中屡出现因心理素质不够致水平没有如意发挥,受现场观众热烈或紧张气氛影响,出现节奏跳错、舞者之间碰撞、身体部位紧张僵硬表情不自然、手腿不协调等,对艺术表现力造成严重影响,带来不好的表演效果和比赛成绩。

(四)受教学资源因素影响。一是教师因素,作为体育舞蹈的教学组织者,教师与体育舞蹈表现力存在必然联系。当前国内高校大都没有专业的体育舞蹈老师,多数是经过短时培训的体操老师、健美操老师承担体育舞蹈教学任务,致教师质量难以卓越,艺术表现力难以满意。例如,体育舞蹈需要男女双方合作进行,实际高校当中体育舞蹈老师只有一个人,舞伴由其他教师临时客串或者从学生中挑选示范,教学舞者对象上的不确定性,使得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难以有效表达,学生感情不彻底;还存在男女教师的性别差异在面对不同风格的体育舞蹈教学时难以展现出应有的艺术性质,例如男教师对柔美、性感的舞蹈教学则停留在基本的步伐与动作上,难以深入。二是场地设施因素,大部分院校对体育舞蹈教学所需要的专业场地并不具备,多是共用健美操房,对集体育、音乐、舞蹈、服饰等于一体的体育舞蹈而言,场地的制约使得艺术表现力难以淋漓尽致地展现,没有配套的设备设施让舞者更好透彻地参悟其中的艺术真谛,针对性地真正的实践训练促进体育舞蹈高质量高水平建设。

二、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加强艺术表现力培养的措施

(一)加强身体素质能力培养。要加强学生在体育舞蹈学习中自身身体素质能力建设,铸造体育舞蹈学习的坚实身体基础。可以通过肩部肌肉力量训练、手臂肌肉力量训练、身体核心力量训练、腿部力量训练、脚踝力量训练增强身体力量素质;通过肩部柔韧性训练、躯干柔韧性训练、髋部柔韧性训练、腿部柔韧性训练、脚踝柔韧性训练增强身体柔韧素质;通过持续训练法、比赛游戏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提升身体耐力素质;通过舞程线学习、不同节奏练习、重复快速动作练习、调整舞伴等提升身体速度与协调素质,在多项身体素质能力培训下,为体育舞蹈水平提高打造一个优质的展现载体。

(二)提升文化艺术修养学习。要组织学生加强文化修养,多了解异国文化风俗,增强对体育舞蹈文化内涵的认识,通过音乐会、舞蹈聚会、音乐学习、文学作品阅读等,不断提高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审美观与艺术品位,增进对艺术表现的理解,从一个模仿者提升到体验者、实际参与者。

(三)强化心理素质技术建设。通过强化技术方面训练,让身体养成习惯的条件反射,使动作更加熟练、自动化,减少心理调节所需精力,更加关注艺术表现;通过实战模拟比赛训练,增加对现场紧张氛围的感受,提升心理自信心与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加强面部表情训练,增加心理与观众交流能力,使更能自如掌握艺术力表现身体媒介因素,固化表演比赛的心理状态,让艺术表现力能更加轻车熟路地驾驭。

(四)促进教师能力水平提升。要提高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教案设计上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引入新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示范能力与教学应变能力,能够因材施教,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加深对体育舞蹈的研究,更深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实质进步。

三、结语

艺术表现力直接决定体育舞蹈的深层次魅力,不断从体育舞蹈本身上加以研究,从舞者身体素质上加以提高,从文化素养心理素质上加以提升,在教师水平提高的帮助下,创新向前,着力施为,切实提高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烨.对影响体育舞蹈选手竞技表现力因素的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何毅萍.高校体育舞蹈课艺术表现力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

[3]司丽艳.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4

作者:高婧 刘桦玮 单位:燕山大学

第四篇:黎族传统体育舞蹈教学的影响

摘要:黎族传统体育舞蹈是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和娱乐传承。在现代舞和广场舞流行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舞蹈不断遭受冲击,为保留其核心民族特色,不得不顺应大众舆情而修剪自己。黎族传统体育舞蹈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为:竹竿舞(打柴舞、跳竹竿),是国家非遗项目,曾经被誉为“世界上罕见的健美操”。本文旨在对海南地区黎族传统体育舞蹈的演变进行调查研究,结合现在广为流传的广场舞和健美操元素,探讨黎族传统体育舞蹈的永续传承。

关键词:黎族;传统体育舞蹈;传承;大众视域

海南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达170余万,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黎族总人口146.3064万人,在中国56个民族人口排序中位列第17位。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三亚市、东方市等六县三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州、定安等市县。“黎”属他称,内部各支系为了相互区别有“哈”、“杞”、“润”、“赛”、“美孚”等自称。黎族这一庞大的族群,其传统的体育舞蹈对于海南的舞蹈类体育活动的发展有其深远的意义。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的海南,受群众体育和大众健身的影响,黎族传统体育舞蹈的大众参与度开始衰萎,在融合新的舞蹈元素后,凭借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而进入大众节庆和舞台视域。

1、研究与分析

1.1、黎族传统体育舞蹈的现状

黎族传统舞蹈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且多数伴有黎族歌谣。黎族人民遇事、遇景、遇情而歌,即兴演唱,随景随情而起舞,所舞形式和内容多与生活相结合。在海南黎族传统舞蹈中,大致可分为祖先舞、生活舞和生产舞三种(表1)。现在,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文化的普及,部分祭祀舞蹈原有的娱神驱鬼色彩逐渐淡化,演化成了独特的黎族民间传统体育、舞蹈、健身娱乐项目。其中部级非遗项目“打柴舞(跳竹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也是黎族地区流行最广的舞蹈,曾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巡演,被誉为“世界上罕见的健美操”。

1.2、黎族传统体育舞蹈的变迁

海南黎族的历史考究主要认为是古骆越人渡海入岛,与岛上古人类相互融合,造就了今天的黎族。也有资料称黎族源于秦朝岭南的骆越人和驻守岭南的中原人,自汉朝开始,黎族和其他民族一起被泛称为“里”、“蛮”、“俚”、“僚”。“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来,沿用至今。在建国前,最早期的黎族“峒”(部落)中,分为两个生活模式,一种为黎、汉民族合居地,如陵水、三亚、儋州等地,处在半熟黎半生黎社会中;另一种为处在深山地区的黎族生活区,实行峒主世袭制领导。在这两种生活形态中,黎族人民多以群居为主,人们在日积月累的生产生活中,在宗教、巫术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这种舞蹈随着历史长河的流动由传承者传承下来,从祭祀到生产,从生产到生活,经过几千年的积累,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宗教、生产、生活特色。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和外来人口的渗入,原生态的传统体育舞蹈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衰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国家民族文化的覆盖,黎族人民开始穿上汉服,走进学堂;离开家族进入城市和企业,民族舞蹈的传承者越来越少,断层现象明显。

1.3、黎族传统体育舞蹈与群众体育舞蹈对接性研究

黎族传统体育舞蹈多为表现情景,舞美欣赏元素较多,传统舞蹈能否在群众体育健身舞蹈需求和冲击下保留自身的民族特色,对其是个严峻的考验。

(1)黎族传统体育舞蹈进入群众体育舞蹈限制性

2015年全国广场舞总决赛在海南陵水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1个省区市的代表队近百万人员参与此次活动,是广场舞走进人们生活的里程碑。2015年10月,由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出台了《海南省广场健身操(舞)竞赛规则》,在此规则中,明确指出:“推广曲目必须具有健身性、整体性(全员参与)、观赏性”,并且明确规定“不能使用不具备辅助健身功能或使用舞美渲染类道具”。再看一次海南黎族传统体育舞蹈三类舞种均需要使用“不具备辅助健身功能或使用舞美渲染类道具”。甚至钱铃双刀舞等舞蹈的器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违背健身安全性原则加以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步入群众体育舞蹈的行列。

(2)黎族传统体舞蹈传承断层局限性

2007年黎族共同舞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舞是海南五指山地区保留和传承原生态舞蹈文化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五指山市毛阳镇毛栈村委会方满村村民承传至今。但是,目前黎族共同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只有66岁的王莲花老人1人。这种传承人断层的局面目前在海南黎族传统体育舞蹈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将使黎族传统体育舞蹈从人们的视域中快速淡出。

(3)黎族传统体育舞蹈进入群众体育舞蹈可行性

黎族传统体育舞蹈来源于生活,表现力极强,经过历史的沉淀,其动作和音乐的切合度、过度、衔接自然连贯,无论是音乐的节奏、民族服饰的装扮、肢体舞蹈语言都有极强的渲染性,观赏性较强。以打柴舞的舞者肢体动作为例,其动作欢快,节奏感强烈,主要身体肢体关节动作较为明显,整体表演能力和队形移动变化较大,适合大众健身舞蹈的需求,可以考虑在保留原始舞蹈特色的基础上创造出安全有效的健身套路。

1.4、黎族传统体育舞蹈普及可行性

(1)黎族传统体育舞蹈进入高校课堂基础性研究

据调查显示,最早开设少数民族体育课程的学校为2005年开始的广西百色学院,在许中华做过的调查研究中提出:“13.24%的广西大学生不喜欢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而且在选择喜欢参与民族体育活动的大学生中仅有7.64%的学生经常参与”。相对舆论关注度较高、参与度较高的体育项目有:篮球、足球、舞蹈类等项目。据笔者走访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关于舞蹈类的社团活动率是最高的。其中以广场舞和快闪为最。2014民间艺术进高校系列活动之“黎族的歌舞标签”在海南大学思源学堂隆重举行,“吼,嘿,吼,嘿”的民族特色给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进入高校课堂奠定了基础。2008年在海南大学宋静敏教授的主持和带领下,研究团队发起了对52项黎族传统体育挖掘、整理、教学实验和再现传承的研究工作。2013年起更在大学一年级12个班级学生中开展教学实验课程,内容包括11项黎族传统体育精品项目和12项黎族文化元素,竹竿舞(打柴舞)、锣鼓舞、钱铃双刀舞就是其中之一。

(2)黎族传统体育舞蹈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堂普及性研究

海南曾经有6所中学开展民族体育课程内容,却因种种原因而停止,目前只有国兴中学开展此类课程。但位于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的海南乐东民族中学却为民族体育舞蹈的普及提供了基础,它的学生中83%的学生为少数民族学生,做为民族特色较为浓重的学校,“打柴舞”就是其特有的校本必修课程。打柴舞是少数民族一种娱乐和竞技体育活动,不止在海南,在广西一带也较为流传。它简单、群众基础牢,而且具有集体性、娱乐性、健身性的特点,在中小学乃至更高一等的学校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逐步融入到课程教学或者学校体育业余文化中。

1.5、传统体育舞蹈竞技性刺激不够,与大众视域中竞技或健身舞蹈类相差较大

1953年在天津开展了第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至今已经开展到第十届,可是对于海南这种少数民族居多的省份,传统体育舞蹈并没有纳入这个范畴。直到2015年海南传统舞蹈的比赛才在全国广场舞比赛的渲染下举行。就现场比赛情况显示,举办者并没有将民族传统体育舞蹈的特色考虑在内,评定条件对民族传统舞蹈的限制较大,主要表现在:一不得中途上下场。黎族传统舞蹈大多数是有自己的主体表现风格,人员灵活性较强。二不能出现不具有健身的辅助器材。黎族传统舞蹈如改编的“招福舞”“钱铃双刀舞”观赏性较强,但是所用器械仅仅只能装饰。三不允许长时间持续停顿(相对静止),在2015年广场舞海南赛区选拨赛中好多参赛队伍中有穿着盛大的服饰当装饰的舞者。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家追捧“小苹果”而不识“打柴舞”。

2、结论与建议

(1)国家文化的覆盖和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对海南黎族传统体育舞蹈的冲击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统体育舞蹈传承的断层。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的影响,使得舞蹈类健身项目尤其是广场舞的盛行逐步进入群众视野,流行舞蹈元素正渗入民族传统体育舞蹈中。少数民族运动会可以连续开展十届,广场舞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盛行,甚至可以为此专门组织人员研究竞赛规则,那么笔者认为可以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做出相应的铺垫。

(2)黎族传统体育舞蹈如“跳娘舞”“招福舞”等宗教色彩较为浓重,情景表达较多,观赏性在一定程度上大于健身性。黎族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辅助性器械借助较为明显,与全民健身舞蹈类要求不符,能否在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独特的舞蹈元素目前并不乐观。建议对待民族传统体育舞蹈不能单单列入保护,应当作艺术和遗产来传承,可以适当加大政府和社会宣传力度,加强媒体和舆论引导,增大理论研究力度,为民族传统体育舞蹈的发展提供坚实后盾。艺术来源于生活,黎族传统体育舞蹈来源于生活和生产,有劳动实践和健身元素基础,可以保留自身特色。

(3)黎族在一定意义上属于海南本土原始民族,但是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上并没有广泛开展民族体育课程,普及性较弱。海南高校仅有极少数学校开设民族体育舞蹈选修课程,群众基础不强。建议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舞蹈师资的培训,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舞蹈引入课堂。

参考文献:

[1]宗雪飞.黎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以及发展中对黎族文化传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9.

[2]百科[EB/OL].lizu.baike.com.

[3]李德洙.等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4]赵华南.黎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学课程资源开发的调查与研究[G].海南师范大学,2014.

[5]邓艳香等.非主流经济学视角下对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

作者:申静 宋静敏 单位: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海南大学体育部

第五篇:教师再教育对体育舞蹈教学的影响

摘要:国内学者在对各高等院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调查过程中发现,体育舞蹈专业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较差,很多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在职业培训、再教育等方面的积极性较差,导致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舞蹈再教育工作陷入恶性循环,这势必会对我国体育舞蹈教育教学发展产生极大影响。文章结合某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现状,揭示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现状及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结合体育舞蹈专业未来发展需求来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旨在为各高等院校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工作开展只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提升对策

1前言

体育舞蹈教师作为培养体育舞蹈专门人才、开展体育舞蹈理论研究工作、实施体育舞蹈训练工作的综合性人才,其不仅对高等院校体育舞蹈教育教学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我国体育舞蹈在国际上的整体地位,为此,各高等院校十分重视体育舞蹈专业教师的再教育工作,以期更好的推动体育舞蹈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笔者以云南省昆明市某高等院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作为研究对象,该高等院校是国内首批成立体育舞蹈专业的体育院校之一,在体育舞蹈转修课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近年来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并且体育舞蹈专业教师的流动率也处于较高水平,所以将其作为本论文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

2.2研究方法

笔者在对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研究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在借鉴张晓会研究成果基础上编制了《XXX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及再教育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进行开展调查。同时,为了进一步获取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现状,笔者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以便更好地去了解该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现状。

2.3教师再教育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上述问卷调查结构和实地考察结果的系统分析,认为该高校在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上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1)再教育工作缺乏整体性、连续性。调查发现,该高校在对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上主要以周期为30天以下的短期培训为主,短期培训的频率为每学年度一次,由于体育舞蹈专业的快速发展使每个教师的教学训练任务繁重,很少有教师可以参与到省级、部级的专业教育培训中,尤其是年轻专业教师参与这两种高级培训的机会很小,在这种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体系运行中严重匮乏连续性,同时也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专业教师对再教育的实际需求,进而导致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上缺乏整体性。

(2)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培养观念偏差。调查显示,尽管该高校将发展体育舞蹈专业、培养体育舞蹈专业人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并且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体育舞蹈专业课程建设,在多年人才培养实践上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该高校领导者在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上的培养观念出现偏差,其认为教师只要能完成基本的教学训练任务即可,不需要及时充电,通过每学年一次的短期培训便可以掌握学科前沿,进而便可以有效提高本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显然,这是该高校领导者在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导致高校在教师再教育工作中投入的资金、资源以及精力十分有限,尽管有教师可以去参与各类省级或部级的专业培训,高校也经常以教学任务繁忙为由而没有允许其参与培训,进而导致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基本停滞,一些教师为了谋求更大发展空间而选择跳槽。

2.4提高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效能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分别提出以下几种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上述问题,确保通过教师再教育来稳定提高其执教水平,这对提高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效率、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思。

3设置标准化教师培训机制

笔者认为该高层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的重要性,与各文化课、专业课教师再教育应处于同等地位,教师再教育与高校体育舞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同时,针对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短期培训成效较差这一问题,建议该高等院校要注重设置一个标准化的体育舞蹈教师培训机制,该机制中进一步明确体育舞蹈专业教师短期、中期以及远期培训计划的编制,在培训计划编制中要充分了解每一个教师的个人需求,并要注重对各教师培训周期、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形式的制定,以便于充分激发教师自身在再教育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该高校必须要明确各省级培训交流、国家培训以及其他形式培训对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要将其作为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机制中的关键环节,结合教师绩效考核结果来为其提供不同的培训机会,这样有助于满足每一个教师精神层次上的需求,对提高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成效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确保教师可以通过高等级培训将体育舞蹈学科前沿融入到教学中,对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舞蹈教育教学水平和成效有着重要的作用。

3.1重视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

针对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队伍年轻化这一趋势,同时也为了解决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不合理引发的教师队伍职称水平偏低问题,笔者建议该高校要重视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校本培训作为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其对强化体育舞蹈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高校在体育舞蹈专业上的理论研究水平。校本培训开展中需要足够的经费和资源作为支撑,同时也要注重学科带头人在校本培训中的积极作用,并要注重通过邀请国内外体育舞蹈领域权威人士来开展讲座等培训工作,这样可以为体育舞蹈专业教师谋求一个更大的发展机遇,对解决该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3.2设计全面丰富的培训课程内容

国际体育舞蹈领域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其教育教学中要持续改进,这些改进包括对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改进,由于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不健全,所以难以将体育舞蹈专业学科前沿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该高校有必要为体育舞蹈专业教师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系统的再教育平台,在对教师培训课程内容设计上要按照国际标准来开展,具体内容包括体育舞蹈课程标准、体育舞蹈教材、音乐欣赏、运动训练、民俗风情以及竞技表演等,通过这些全面且丰富的培训课程内容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在解决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再教育工作问题基础上,从源头上进一步提高该高校体育舞蹈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赵东明.体育舞蹈艺术的传播途径研究[J].大舞台,2012(9):91-92.

[2]丁小燕.浅析高职院校体育舞蹈师资队伍发展对策[J].运动,2012(40):89-90.

[3]张晓会.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体育舞蹈教师教学能力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5(9):160-162.

作者:田应娟 单位:昆明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