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媒介技术演进对体育教育的影响分析

媒介技术演进对体育教育的影响分析

1媒介功能理论简析

以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为代表的传播学者开辟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范式:以媒介技术为焦点进行媒介分析,既关注媒介本身的特性,又发掘媒介与文明演进的关系。

2不同媒介阶段下体育教育的特征

出于生存的需要,人类至少在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就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以培育身体活动和劳动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期间,体育教育经历了媒介技术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过程。在不同媒介主导的时代下,体育知识的呈现方式、体育教育方式、体育教育效果等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对体育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1肢体与语言媒介阶段的体育教育

2.1.1肢体与语言媒介阶段体育教育的特征肢体与语言媒介阶段的体育教育主要是生产、生活技能的传授。没有任何媒介的协助,该阶段的体育教育只能依赖传授双方的生理器官进行口耳相传、言传身教。它存在于人与人之间自然的交往中,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2.1.1.1体育教育内容为生存所需的技能“澳大利亚的土著儿童到达一定年纪后,就要学习劳动技能,练习棍术、拳击、掷标枪、飞来器”。在原始社会,生产、生活资源获取和争夺的需要对男子体能和战斗技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男人从童年开始,就随着成人学习从生产、生活实践中提炼的某些特定身体练习动作。考核方式则来源于自然对生存本领的挑战。如:“居住在南美火地岛的锡克兰人,参加成丁礼的男孩要在导师领导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进行长距离行军。”男孩需要进行大量的身体考核(成丁礼),证明自己已经达到成年人的要求和素质,才被允许加入成人行列,享受成人的待遇。

2.1.1.2体育教育方式为经验传授“北美印第安儿童大约从四五岁起,男童开始学习射箭,女童学习家事,长者在冬夜给儿童讲解猎取不同动物的方法和如何制造雪橇,独木船等”。年长者在生产、生活中按照自己的意愿生产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教育方式就是靠做中学、观察学习和游戏。这种教育方式是自发的,“是否传授、传授多少、传授程度等都是随意的、不可控的”根据生产、生活的具体情境而定。

2.1.2肢体与语言媒介阶段体育教育的局限肢体与语言媒介的传播容易受时空的限制,体育教育只能在有限的距离内进行,效率十分低下。由于肢体动作和语音符号转瞬即逝,无法保存,体育教育内容在代际传承过程中的信息损耗也很严重。

2.2文字和印刷媒介阶段的体育教育

2.2.1文字和印刷媒介阶段体育教育的特征文字和印刷媒介主要采用文字、图像符号去描述事物与现象,但文字是一套静态的视觉性辅助语言系统,体育教育是以运动技能传授为基础的,再精妙的文字也无法传达一个动作的精髓,再清晰的图示也无法展示从一个姿势到另一个姿势的运动轨迹。面对面的传习仍是运动技能学习的最佳途径,这个阶段的体育教育改变的是体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2.2.1.1体育教育内容正式和系统文字和印刷媒介传播弥补了语言受时空限制的局限性,它可以将信息长距离和长久的储存并加以传播、流传。人类文明的传播由“同时性”向“异时性”发展。许多珍贵的身体锻炼方法、体育文化和体育教育思想得以世代流传,汇集成正式而系统的体育教育内容。如:《蹴鞠》25篇是一部蹴鞠竞赛与训练的专著,东汉人李尤的《鞠城铭》详细记载了蹴鞠的竞赛场地规则,明代的《蹴鞠图谱》全面反映了竞赛规则、技术名称、技术要领、球戏术语等活动内容。它们为后世传习蹴鞠提供了蓝本。尤其是体育教育思想得到传承,“一曰和、二曰容,三曰主皮,四曰和容”培养身体技能同时注重对人的道德礼仪的培育,育人理念纳入体育教育才使得身体技能的传习真正具有了教育的意义。

2.2.1.2体育教育的形式得以规范“文字的产生,有了贮存和传递知识的工具,这就有必要和可能建立有组织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关,于是产生了学校”。体育教育有了正式的教习环境,逐步走向规范化。考古发掘证实,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已经产生了学校,主要教授贵族子弟学习文字,课余活动有一些游戏和游泳。在固定的教习场所里有专人进行规定内容的体育教学。欧洲的骑士教育为“七技”,我国西周时代的教学内容为“六艺”,且有了具体的要求,如习射要掌握“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五种基本技术。

2.2.1.3体育教育逐渐统一化和规模化“廉价纸张和机械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使教育带上了机械化生产的特性——制度化、标准化、齐一性”。纸张能有效地将知识进行远距离扩散,应用印刷术可以复制信息,扩大了信息分享的能力。教科书成了体育知识的重要载体。“欲求—适于全国之教授细目……其二在树立体育教授之标准……以免从前漫无标准之弊;……各级学校须一一照教也”。1936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编印出版了24册《体育教授细目》。按学生的年龄、性别,每学期、每周分单元安排教学内容,中国学校体育在教材方面开始有了可遵循统一的标准。“教科书使得举办大规模的公共教育成为可能”。教科书的出现可以使教师应用一对多的传授方式进行教学,致使17世纪的班级授课制的诞生。体育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规模也随之发生转变——从手工作坊式的单独教育转向集体教育,体育教育传播的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文字和印刷的发明是体育教育从初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独立出来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此,体育教育的教育内容从直接的生存经验向间接的标准化身体技能转换,传授地点从真实生产生活场景向模拟环境转换,教施关系由父辈传授向专职教师传授,考核方式由自然淘汰向技能测验转换,体育教育逐渐走向统一化和规模化。

2.2.2文字和印刷媒介阶段体育教育的危机“印刷文化把人类对于事物的直接观察让渡给了对于文字意义的阐释和体会”。这种视觉感官的垄断将不能识文断字者排除在知识和智慧之外,体育成为教育的一种附属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子”成为我国教育价值的取向。在欧洲,身体技能的学习也成为了娱乐消遣所需,“武士教育之盛时,具有英雄本色及浪漫的风致......所以,骑马、投枪、击剑等练习,只属皮毛,偏重社交术,冀博妇人之欢心”。体育教育的地位也因此开始下降。

2.3电子媒介阶段的体育教育154

2.3.1电子媒介阶段体育教育的特征电子媒体使教学信息的呈现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表达,而是声音、图片、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符号的传递,能真实地还原和呈现身体动作信息,它的出现使得体育教育信息真正具备了“体外化的系统”。“电化教育”一词就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意为“采用幻灯、电影、广播等作为辅助教学工具的教学方法”。媒体在体育教育中的运用从静态单一的视觉领域扩展到了动态的视听领域。

2.3.1.1体育教育内容考虑学生的需求“用时间消灭空间”广播、电视媒介的超高速及零时差的传播让受众在家就可以同步收听或收看地球另一端的体育资讯,让受众如临现场,体验运动项目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某一运动项目的热情。80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转播了中国女排参加世锦赛、奥运会及世界杯等国际大赛的实况,让全国观众目睹了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的场景,燃起了学生学习排球的热情。90年代世界杯足球赛和欧洲五大联赛在中国的直播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在1990年到1995年间,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踢足球的数量有65万人,为历史最高”。这甚至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不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求,不断地拓展运动项目,更新教学内容。

2.3.1.2体育教学效果优化广播的高分贝效应使得其传播信息范围广且号召力强,有声语言响亮有节奏、音乐渲染氛围、音响调动情绪,能“有力量地将心灵和社会变成合二为一的共鸣箱”。我国先后曾编排过九套广播体操,广播体操简单易行、不受场地、器材、年龄、性别限制。“广播传递的信息是猛烈、统一的内爆和回响”。在广播音乐和乐教指令的引导下,广播体操动作高度的统一,众人齐做操的场面蔚为壮观。广播体操也因此成为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和体育大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开场仪式环节。电视“使每一个收视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延伸,同时它又作用于人的整个感知系统,用最终埋葬拼音文字的讯息塑造人的感知系统”。电视的画面可以利用景别语言、运动镜头语言、构图语言等方式有效地从各个角度更加细腻地展示动作的相对位置、距离、运动轨迹等空间特性,更好地让学生形成动作表象,把握运动顺序、技术要领和动作细节。电视常用于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尤其适用于结构复杂但需要瞬间完成的动作技术教学。

2.3.2电子媒介阶段体育教育的不足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主的体育教育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有利于广播媒介的应用,但广播媒介无法展示调动人们的视觉感官,在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主的体育教育中受到很大的局限。在开放的环境中,电视媒介传递教学信息容易受到“噪音”的干扰。因此,即使电视媒介具有效果良好的信息传播功能,但在体育教育领域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2.4多媒体网络媒介阶段的体育教育

2.4.1多媒体网络媒介阶段体育教育的特征如果印刷品是眼睛的延伸,广播是耳朵的延伸,电视是耳朵和眼睛的同时延伸,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多媒体网络媒介则是人的思维、神经和感官功能的延伸。多媒体网络媒介不仅为师生开拓了更多新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和施用方式,还为师生互动开辟了技术渠道,是体育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的技术支撑。

2.4.1.1体育教学内容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网络平台提供的信息资源丰富、生动、获取便捷。学校体育开始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发展性,在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尽量地满足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个性化要求。2011年版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作为重点,并与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2.4.1.2体育教学手段上更加多样化多媒体网络媒介破除了原本分属印刷、电波、电子媒介形态之间的壁垒,极大地拓展了体育教学手段,让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有了更多、更灵活、更有效的选择。为了增强学生对体育知识和运动动作的认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信息的特质、自身专业知识及能力和学生的水平,创造性地运用不同方式的教学手段交替组合进行教学,甚至可以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目前学校建立的体育课程网站已经从单一静态或动态网站平台向移动互联网形态转变,增强了教学主体之间的交互性,更加有利于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指导。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如今学校正在探索传播途径多元的体育微课程“以满足当代学生微型学习、碎片化学习、探索性学习、非正式学习的需要”。

2.4.1.3体育教学理念上以终身体育学习为导向“传统媒体传播最大的桎梏在于线性传播与时间的冲突、静态接受与空间的冲突”。多媒体网络媒介既有利于信息在时间上的延续,又有利于信息在空间上的延伸,可以让每一个人通过网络媒体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想要的终身体育学习资源。终身体育包括人生的各个发展阶段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体育,它拓展和延伸了体育教育的时空观。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终身体育意识和丰富的体育学习资源已经延伸到信息技术普及的任何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就要求“学校体育需要在终身体育思想的统领下设定体育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在多媒体网络媒介阶段,体育教育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为他们从事终身体育提供持续动力。

2.4.2多媒体网络媒介阶段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多媒体网络媒介的应用理应能够推动体育教育不断进步。但由于不少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网络技术,使体育课堂出现了以多媒体为主导而非师生交流互动的尴尬局面。媒介技术的发展意在将体育教师从反复、冗杂、繁琐的事物中解脱出来,腾出体育教师的创造性空间。但实际应用中,不少体育教师却将它置于一个取代自己,甚至凌驾于自己之上的位置,这样不仅不能起到促进体育教育发展的作用,反而成为奴役体育教师的力量。

3小结

从媒介技术演变的历程中透视体育教育的发展,可以发现媒介技术演变不仅仅提升了体育教育的传播能力,而且对体育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的变化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整体上有助于体育教育的发展。但在每个媒介技术阶段,体育教育在媒介技术的应用上也存在着相应的局限和问题。因此,媒介技术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体育教育,而是要通过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加工处理,将其融合到体育教育过程之后,才能使其产生积极作用。只有当媒介技术真正成为体育教育的应用方法,成为促进人发展的技术的时候,媒介技术的发展才真正值得期待。

作者:王鼎 廖萍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