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档案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档案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动态性,是指档案文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但从长远看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它又不断发生量变,当整个社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时,档案文化也会随之发生质的改变。例如:秦代档案正本藏于中央禁室,“私入禁室偷看、改削者死罪”;[1]但发展到今天各级档案馆都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努力地采取各种措施让档案越来越走近人们生活。开放性,是指档案文化需要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交流,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每种文化都需要吸收外来的动力,受到外在的影响。档案文化也不例外,建设档案文化必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鼓励群众参与,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不断获得发展的动力。延续性,是指上个时期的档案文化不会立即消失,下个时期的档案文化不会凭空产生,档案文化形成后,就具有自己的历史延续性而持久不断地起着应有的作用。例如,虽然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颁布了档案开放的政策,但直到今天,档案利用率始终不高,不可否认延续上百年封闭性的档案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前瞻性,是指档案文化通过柔性方式引导档案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档案的社会意识以及社会的档案意识。这种引导作用就被称为档案文化的前瞻性。因此,树立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档案文化显得异常重要,它影响着后续一系列档案工作的展开。

传统档案文化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八大提出进行文化建设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因此各级档案机构应当在掌握档案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当地档案工作实际情况,通过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档案文化,服务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拉近档案与民众距离,丰富百姓的精神生活。档案文化建设的成效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档案部门和相关机构对档案文化的核心是否有明确清晰统一的认识;第二,在前者的基础上,各级档案机构能否根据该认识出版档案文化产品,举办档案文化活动;第三,公众是否认可这些产品,愿意而且能够参与这些活动,并因此提高对档案的兴趣和关注程度。

1从传播者角度而言,对档案文化核心价值认识模糊

进行档案文化建设,档案机构应当对作为档案文化灵魂的核心价值有着非常明确、清晰的认识。但是,鉴于“文化”的多义性,档案文化的内隐性,业界对档案文化的核心价值应为何物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这就导致档案文化对内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对外进行宣传建设就更难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同,使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孱弱,社会对档案文化的关注和支持也会日益减少,形成恶性循环。这是当前档案文化建设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

2从内容角度而言,发挥档案文化作用不全面

档案文化具有外显性和内隐性,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档案文化的根基。发挥好档案文化作用,二者不可偏废,甚至精神文化的建设更为重要。但是,传统档案文化建设中,部分档案机构恰恰只注重外在档案建筑、内在硬件设施等物质档案文化,而忽视了精神文化的表达。一味的宣传强调设施先进,建筑宏伟反而扭曲了档案文化的真谛,只用物质文化这“一条腿”走路的档案文化建设注定不会长远,同时也造成社会公众对档案文化错误的理解,使档案文化建设迷失了正确方向。

3从媒介角度而言,忽视档案文化宣传作用

档案文化建设,不仅限于档案系统内部,而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一次档案意识培养、巩固。媒介是该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档案文化建设对于内部系统,大多通过会议通知、上下级之间的命令与执行的方式进行,充满了浓厚的行政色彩,方式死板、单一,不利于档案文化这种价值观念软文化式的宣传、培养。对于外部,档案机构大多通过各种档案活动进行档案文化建设,一来,这些活动内容不够新颖而且形式单调;二来,这些活动没有进行大众式的宣传,一味被动地等待公众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档案文化建设过于沉默,对内对外都没有发挥多媒体的宣传扩张作用。

4从受众角度而言,档案文化建设互动意识不强烈

任何一种文化建设都是双向的,需要传播者的宣传,也需要受众的信息反馈。档案文化建设也不例外,档案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减少群众对档案的生疏感,拉近档案与公众的距离,丰富百姓的精神生活,其最终成效也取决于公众的判定。然而,传统档案文化建设中,“一头热”的现象非常普遍。即档案机构内部学习、讨论热火朝天,公众却懵懂无知,一头雾水,不知档案文化为何物。公众的态度反应,是我们调整档案文化建设的依据,失去与公众的交流,档案文化建设难以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对档案文化建设路径的思考

十八大提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如何让档案文化走出档案系统内部,走入大众视野之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以塑造档案文化核心价值观为关键

档案文化核心价值观是档案工作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是全体档案人员所共同拥有的指导档案工作的群体意识,是档案活动的行动准则和指导思想,在档案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2]只有树立明确的核心价值观,对内,才能产生鲜明的感召力和强烈的凝聚力,对外,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的相关活动才有明确的方向。塑造档案文化核心价值观要明确主要对象是谁———全国档案机构的工作者,目标是什么———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使各项档案工作上升到文化自觉的高度,这突出表现为档案文化的超越性和引领性。档案文化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档案载体所反映的内容,通常被称为客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它代表着一个阶段内社会提倡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是指档案工作者所具有的,并通过具体的档案工作行为反映对档案载体内容的意识和思维方式,通常被称为主体文化。将各项档案工作上升到文化自觉的高度就是指通过主体文化自觉的、有意识的档案思维和行为方式实现对客体文化进行价值判定和增值活动,为用户提供准确、全面的档案编纂产品和群体化的信息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塑造档案文化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特别提出对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以调整档案文化认同内容为重心

档案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同等重要。针对过分重视物质文化建设的现状,精神文化的宣传发扬显得迫在眉睫。进行文化建设时应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因此,在统一档案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各地方档案机构要结合本地特色,以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百姓送上档案文化精品并同时开展群众能够参与、喜欢参与的档案活动。同时,在内部各级档案馆要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导下定期开展学习档案文化活动,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认识。需要指出的是,精神文化的贯彻落实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为了让档案文化不断地传承发展下去,在初期建立奖优罚劣的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3以发挥媒介作用为手段

在十八大分组讨论会上,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提出,要更多地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形式把档案转化为文化产品,特别是打造成文化精品。在整个社会都广泛重视媒体宣传作用的今天,档案部门不能过于沉默,必须重视媒介强有力的宣传作用,通过媒介让档案文化建设相关的主题活动喊出声音,充满色彩,这样才能提高公众对档案的兴趣,使档案更加贴近百姓生活。中央电视台曾先后推出《清宫秘档》《国宝档案》等节目,采用故事的形式进行叙述,通过情景重现,让人们了解真实的历史,近距离欣赏到国之瑰宝的魅力。哈尔滨市档案局以“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服务创建文化名城”为主题,开展在线访谈节目,与网友进行在线热列交流,[3]集思广益,努力奉献让群众喜欢、对建设有用的档案文化精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群众对档案文化产品是有强烈兴趣的,关键是档案部门要用好媒介这个强大的工具,创新档案开发方式,利用档案特有的真实性、权威性、记忆性使档案文化产品更快更好地走入寻常百姓视野之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4以强化档案文化的社会意识为落脚点

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具体到档案部门就是要围绕档案文化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和提供丰富、多角度的编研成果。其中,公众的档案需求是进行这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不从群众需求出发,不考虑市场需求导向,档案文化建设过程中“生产”出的文化产品就会出现‘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评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宿’的荒谬现象。因此,只有满足公众需求、社会的需要,档案文化建设才有存在价值和发展的动力。

2011年9月初,扬州市档案局组织编写的《民国扬州旧事》正式出版,在书店上架销售供不应求。[4]杭州市举办《清代杭州•宫廷档案展览》《近代杭州图片展》《杭州古旧地图展》《辉煌五年———2002-2006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回眸》《杭州老字号档案史料展》等40多项专题展览,吸引90余万人参观。[5]天津市最近几年,每年集中在9月份开展“三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展览、讲座、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党日活动,吸引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到档案馆里来,感受档案文化。特别是建国60周年家庭建档巡回展,在社区、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6]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符合民众需要,档案文化就有很强的生命力,档案文化建设也会由此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为党管档、为国守史”是档案工作者的根本使命,在大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发展档案文化,档案部门应当理清思路,站在文化自觉的高度,以社会民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档案开发方式,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相匹配的档案文化强国。(本文作者:边文婧 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