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社会文化理论下英语演讲比赛研究

社会文化理论下英语演讲比赛研究

1.社会文化理论下对英语演讲比赛受益的特征分析

1.1中介作用

在选手与导师的交流中,逐渐理解演讲主题,掌握演讲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最终形成自己的意识形态。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可以分析对比别人的优缺点并从中得到灵感而提高自己。在与家庭成员的交流中,选手会感到爱、关怀、鼓励和勇气。同时,在赛场上,选手也有与评委老师交流的机会,来自评委老师的鼓励、安慰都会影响到选手未来的世界观,而评委的即兴提问是选手展示自己对世界认识的主要过程——陈述观点、与评委交流或辩论,展示自我等。而且,所有的社会交流有时是顺畅的有时是坎坷的,比如期望和现实的差距,比如同伴偶尔的歧视或评委老师尖刻的问题等,这些社会交互是选手在普通课堂环境中没有的经历。因此,演讲比赛为选手提供了一个与社会交互的多维动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作为认知主体的选手在认知社会现实的时候,通过演讲中的社会性互动将在特定的认知辖域内形成特定的概念突显或认知参照点。此参照点能够联通学生认知概念结构中的相关图式和概念框架,形成实时拓展的心智路径。

1.2提供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指“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Vygotsky,1978:86)。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的内容或任务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有利于发挥学习者的个人潜能。演讲属于高级言语行为,对演讲内容、演讲语言、演讲者个人魅力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演讲内容要有说服力、有思想深度。演讲语言要有显著的文体特征,比如音量、语速、停顿、重音节奏等音位文体特征;名词结构、动词结构等词汇文体特征;长短句、复合句、简单句等句法文体特征;比喻、排比、重复等修辞特征。同时,演讲者要突出个人魅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要强、体态语要恰当、思维要敏捷等。再者,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是学习者的自愿行为,融合了个人理想、梦想和内心的渴望,激发了个人主动建构知识的热情、积极性和内驱力,是发挥个人学习潜能的最好渠道,对学习者是一种挑战,是学习者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为学习者提供了很好的最近发展区。

1.3促进知识内化,提供成功路上的“支架”

内化指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环境之间交互的形成,并改造内部心理机能的过程。在参加比赛时,演讲者需要做一系列准备工作。演讲前,通过查资料、与导师讨论、与同伴交流熟悉演讲主题。在撰写演讲稿件过程中,注重主题观点、论证方法、文体语言特征、受众对象等,需要在教师指导下仔细推敲,在反复修改中定稿。在演练中,模仿标准语音语调、注重体态语、面部表情等,反复演练每句话、每个动作、每个表情直至对演讲稿烂熟。演讲不是背诵,而是表达意义、传递情感、交流思想的过程。反复、模仿、意义构建是促进知识内化最好的机制。“支架”一般在教学中被比喻为教师的中介作用,而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可以比喻为学习者成功路上的“支架”。学习者希望通过此渠道来展示自己的风采,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发挥个人魅力,从而增加自信,极大激发自我身份认同,对未来个人职业规划有全新的认识。在此强烈目标的驱使下,学生的认知潜能被激发,自发搭建元认知脚手架,对学习任务进行逐步思考,从而内化并完善自己先前的知识体系。

2.社会文化理论下对英语演讲比赛受益的实证研究

为了研究方便,选取作者所在学院10名演讲比赛获奖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院级英语演讲大赛一等奖3名,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21世纪杯”英语演讲大赛二等奖1名,“APEC未来之声”英语演讲大赛一等奖3名(2010级1名,2011级1名,2012级1名)。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学业成绩、毕业去向获取研究数据。

2.1对英语演讲比赛的认知

学生参加英语演讲大赛以后,作为教学反思,在院方要求下,每位同学需要填一份问卷调查表,问题之一:“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这是个开放性问题,大部分同学会写出自己真实感受。其中“极大地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等普遍性答案并不是学生最津津乐道的收获,以下摘录部分同学的感受。A同学:“尽管我只参加校际间的英语演讲比赛,还是感觉到极大的挑战,见识了其他选手的优势。以后会继续努力,争取参加省市级的比赛”。B同学:“自信、与人沟通能力、开发个人独特风格是成功的关键,那么多选手,每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C同学:“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挑战,很有成就感,认识了自己的潜力,会改变过去懒散的习惯,继续努力”。D同学:“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就讲稿中的语言、观点等问题和我讨论了很久,查阅了很多资料,引导我第一次这么认真地去思考问题。这次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后的努力方向,我学会了学习、思考、与人沟通”。E同学:“演讲时发挥很好,但评委的问题让我困惑,言不由衷,影响了最后的名次。评委、指导教师、父母都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安慰。这次比赛成绩即使不是最好的,但收获很多,更坚定了我努力的决心和方向,感谢给我帮助的老师和家人。F同学是“APEC未来之声”英语演讲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她写道:“这次比赛开拓了我的国际视野,有机会与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是一次可贵的经历,触动很大,他们的乐观自信感染了我。同时,演讲的过程和考核标准也很独特,需要综合实力,展示过秦腔、漫画、舞蹈等”。Vygotsky认为,通过社会中介得到的知识是有意义的、完善的、持久的,是低级心理机能转化为高级心理机能的过程。以上选手的心声从不同方面表明了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的社会中介作用,是选手与社会交互的过程,是选手认知能力得到改善的主要过程,是选手挑战自我的过程,为选手发展提供最近发展区。

2.2课堂行为表现及学业成就

10名研究对象中有8名曾是作者的学生,便于观察他们的课堂行为。根据课堂观察发现,获奖学生一般有以下特点:首先,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思考、回答问题、与同伴交流;第二,语言能力较强:语音语调自然流畅,口语表达能力较好,知识面较广;第三,在同伴学习中起带头作用:在同伴讨论中能组织好本组同学,能提供所需回答问题的线索,能帮助本组同学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总结能力较强;第四,待人礼貌、与人为善:这些学生一般走出了浮躁,回归踏实谦逊,会比其他同学更努力。通过对比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业成绩大部分都高于班里其他同学。10名同学中,其中有9名同学曾获得过院级不同级别的奖学金。经过非正式访谈,有的学生是这样解释的:“一路走过来,见识的多啦,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发现有许多自己以前想当然的事情有不同答案,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有了努力的方向”等。也有的学生说:“经过比赛,首先学会了做人的态度,然后才是知识,有了积极的人生态度,经过努力,会有成就的”。可见,参加演讲比赛是历练,是学生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变了他们做事的态度。随之,促进知识内化,提高学业成就。

2.3未来规划及职业走向

通过非正式访谈可知,参加演讲比赛取得成就的同学,一般会更加努力,目标坚定,对未来充满信心。经过调查发现,取得“APEC未来之声”英语演讲大赛一等奖的3名学生都是曾取得过院级口语大赛一等奖或全国大学生口语大赛等不同层次奖项的好成绩。而且这3名同学都随时任国家主席出访过当时的“APEC”会议,表现出色。经过跟踪调查,这3名同学现在就业情况语尖兵队队长,负责全院英语演讲比赛赛事,语言能力和工作能力都很好,就业前景良好。曾获得“21世纪杯”英语演讲大赛二等奖的同学在新东方培训部一直做兼职小学英语教师,深受学生欢迎,每月被评为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老师”。曾获得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一等奖的同学的努力目标是考取“对外汉语”专业的研究生,感知中国文化,宣传中国文化。可见,参加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演讲比赛是学生通过努力要达到奋斗目标的桥梁,是可以努力争取到达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成功路上的“支架”,影响着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和质量。

3.结语

英语演讲比赛是一项高级言语输出活动,演讲内容充实丰富有说服力,演讲语言在音位、词汇、句子、修辞等方面有突出的文体特征,演讲者语音语调自然流畅、语言表达力强、思维敏捷、体态语适恰,演讲者自信乐观要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等。根据社会文化理论,参加英语演讲是选手与社会交互的中介,是选手自我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激发选手主动建构知识的积极性和内驱力,有效促进知识内化,是选手通向成功的“支架”。通过对10名选手的个案研究发现,通过参加比赛,选手受到影响最显著的变化不是语言能力,而是个人认知力和人生态度,会促进学生积极乐观对待学习生活问题,会促进学生自信、乐观、礼貌、与人为善,因而课堂行为、学业成就、就业质量随之发生改变。虽然本研究只着重于参加比赛获奖的同学,这些同学大部分有学语言与生俱来的天赋,参加比赛对他们受益的影响也只能代表一方面。但可以肯定的是,根据社会文化理论和本研究结果,参加演讲比赛不论取得成绩与否,准备的过程是最好的学习策略之一,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成明显的正相关(倪清泉,2010),从而也一定能取得预期效果。

作者:李鲜花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