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创新

高校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创新

一、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教育历史悠久,形成了“贵和尚中”为核心的和谐文化精神,产生了儒家、道家等不同流派,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唐诗宋词元曲都有很高的文化造诣。到了清朝末期,封建制度桎梏了我国文化科技发展,尽管出现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但没能挽救衰败的命运。“”传播马克思主义,产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提倡民主科学、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领导全国人民解放,我国文化教育事业才有新的转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国情适应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概念,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十七大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创造力、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前提下,特别强调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文化软实力指一个国家国民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念、文化科学素质和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遗产及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习俗等文化发展和文化积累形成的现实力量。文化软实力很大程度表现为民族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人们对核心价值的认同。我们要通过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睦邻友好、以和为贵、有容乃大的优秀传统,展示我国推动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和构建和谐世界的文化理念,展示我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形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高校发展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各类矛盾集中凸显,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客观形势异常严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事业各个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关键是解决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问题,使之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要在日常实践中持之以恒、坚持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艰巨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之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发展模式上,把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动力源泉,在价值取向上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化发展终极目标。提升和优化思维方式是建设社会主义高校文化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其一,坚持实践思维方式,以实践作为衡量一切政策和行为的标准。其二,着力普及创新意识,让创新成为每个人的职责。创新是文化保持活力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延续传承的重要保障,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源头活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自古以来的文化强国理想。其三,培养世界眼光,形成开放的心胸和宽广的视野。善于积极吸纳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以全球文化发展智慧开创我国高校发展的新境界,重塑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其四,坚持辩证思维。客观事物和现实世界的发展纷繁复杂,只有全面地、发展地、联系地、理性地看问题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中的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和判断。

三、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我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郑重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确定为指导思想。党在领导我国人民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完成两次飞越,形成两大理论体系,即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历史经验表明,要取得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必须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发展,迫切要求总结经验,理论上不断开阔视野。积极推进高校文化创新,建设先进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基本前提。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世界在变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成果,在理论上开阔新视野,做出新概括。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我们树立了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邓小平都是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典范。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强调:“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一是理论创新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本本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新理论不断进行新探索,不断为高校实践推出新的理论指导。二是理论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反对教条主义、文化专制主义,才能实现理论创新,以实践检验一切,自觉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想法、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形而上学方面解放出来,发扬革命传统,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进一步树立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良好风尚,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重视中青年教育骨干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发扬创新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传媒事业建设和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文化高效发展;加强社会主义公益文化事业建设,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文化项目、文物保护、民俗节日、社科机构表演团体建设,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卫生体育事业改革,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建设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中华文明是我国民族身份的认定,是我国各民族生存发展的力量源泉。我们要构建文化教育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在多元文化机制外,还要建构一种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对内实现不同利益群体的相互认同,全社会确立一种普遍信守的文化观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坚实的文化基础。对外确立国家文化品格,构成与异域文化交流互动的基础,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搭建更为宽阔的交流平台。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使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中国文化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同,大量“中国元素”正被世界各国用不同方式方法加以诠释和运用,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学习汉语之风吹遍全球,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吸引力、影响力不断增强,世界舞台越来越宽广。加强文化安全,为中国高校先进文化未来发展提供基本保障。确立国家利益是最高原则的文化发展战略,建立积极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准确预测国际文化商品市场流动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实行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适度准入原则;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进高校文化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并能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管理机构,增强应对我国文化安全构成威胁的各种因素的处理能力及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建设国家文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体现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原则。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政府要转变职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依托经济手段,积极培育高校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经济。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以社区和乡镇文化设施为基础,大型文化设施为骨干,建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解决文化事业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

作者:牛鸿勋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