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社会文化理论及该理论影响下的外语教学

社会文化理论及该理论影响下的外语教学

[摘要]形成于上世纪的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当代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并非单如其名,关于社会或文化,而其实是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这一理论让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审视二语习得,并对当前的外语课堂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社会文化理论;中介理论;最近发展区;外语教学

一、引言

多年以来,外语教学因其表现得“费时低效”而备受诟病。传统的研究也是侧重在如何教的问题上,像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等等。二语习得的研究则是促进了人们对于学与学习者的研究。研究者认识到,在外语教学中,学生既是具备共性的学习主体,又是有其各自个性的学习个体,二语习得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深层次研究,在近几十年里有了飞速的发展,Long在1993年就估计当时已大概有四十至六十种理论、假设、模式、观点等。而形成于上世纪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社会环境不仅仅是学习者语言输入的来源,而且也是学习者认知能力发展的源泉。该理论促使我们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二语习得和外语课堂教学。

二、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二语习得

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活动(activity)、中介(mediation)、规范(regulation)、个体话语(privatespeech)、内化(internalization)、模仿(imitation)、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以及心理发展研究方法(geneticmethod)等。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让我们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有了全新的理解。在受语言中介的活动中,他强调语言对于发展高级思维的重要性。该理论认为,在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文化环境是首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是通过文化制品(包括工具、符号以及更精细的符号系统,如语言)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人的意识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通过中介的智力活动。也就是说,人的一系列智力活动在本质上是社会的,人的智力发展源于个体与其所在的社会环境的不断交互,并依赖于语言以及其他符号系统的中介。交际活动中的语言运用在人类的认知能力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而且在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语言也获得了扩展和提高。因此,我们在外语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要促进其认知发展。在社会文化理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二语习得的交互过程。外语教学开始思考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交际资源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语言产出(languaging)在思维进步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社会文化理论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中介理论与外语教学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是最重要的中介工具,第二语言习得也是一个中介参与的过程Lantolf,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更多地体现在了老师对于学生的中介,或者在互动小组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同学对能力较弱的同学的中介。教师,通过精讲课文,学生来理解、记忆、思考;教师,通过安排小组活动,学生去组织、规划、应用,提高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在对语言的强化训练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而达到提高高级思维能力的目的。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中,学生更侧重的是对于语言知识的精准把握,因为他们要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英语考试。而我们学习语言的初衷,则是交际,即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语言,从社会文化理论的角度来讲,语言发展产生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在社会交往中二语学习者积极参与意义建构,并通过该过程习得第二语言,通过语言的学习,利用语言中介,促进思维的发展。所以学生应该从整体语言交际环境的角度来进行语言的学习。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教授词汇语法,还要求教授这些语言的文化意义、人际交流策略、社会价值等等。学生要学会用外语表达思想,单靠语言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是应试还是应用,是语言知识,还是高级思维。这些都给外语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绝不是一日之功,亦非个人能力所及,需要的是一个庞大的教学团队的努力。

(二)最近发展区与外语教学

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外语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学生现有水平和学生可能达到的学业水平之间的差距,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实行相应的课堂教学,而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要超越学生的发展,并且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发展,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朝着潜在的、更高的水平发展。比如,根据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英语),在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要求词汇量为3500左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要求词汇量为4000-4500;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5500-7000)在语言运用方面,听力“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阅读“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写作“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清楚、连贯传递信息,表达意思;口语则要求考生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询问或传递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如此看来,在入学之初,大一新生就已经掌握了一定基础的英语,大学课堂需要做到的就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等各项指标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做好高中与大学英语课堂的衔接,就是摆在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使得大学英语课堂既不至于是高中课堂的重复,让学生感觉毫无挑战,又不会相距甚远,让学生感觉难以登天,让学生能够真正在超越其实际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有效的学习,全面而超前地发展。

四、当前外语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课容量过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好的理论需要好的实施,而对于外语课堂来讲,首先面对的局限就是课容量的问题,学生多,教师和教室不足,使得本应该小规模的外语课堂动辄一百人以上,少则也要五六十人,这样的课堂,问题自然多多,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实际水平的精确了解,而如果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就无法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实施超越性的教学。另外,课容量过大,对于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形式来说,也是个难题,如果不能有效地组织小组活动,“师生”和“生生”之间没有交互,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不能发挥中介的作用,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课容量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的教育水平不一,大学课堂上学生的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这更加剧了大班教学的实际困难。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实际差异,难度太高或太低,离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差距过大,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就很难有效地实施。

(二)实际教学要求与课程要求不统一

以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修订版)为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除了平面教材之外,具有个性化学习特征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也在全面推广,这些举措旨在推动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全方位的改革,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虽然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提出了分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和分类指导的教学要求,但就目前很多高校的实施情况来看,并不太乐观。由于受师资和硬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很多教师面对本已繁重的教学任务,对于分级教学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学教育本应摆脱职业化的应试教育,定位为全人教育。但是面对各种等级考试,以英语为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剑桥商务英语,托福,雅思,各种考试林林总总,学生为了给毕业后就业增加筹码,通过考试,拿到证书是他们的唯一关注也是直接动力。在这种背景之下,外语课堂上专注于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全面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的教学活动,在学生看来,就是“无用”之功。

五、结语

社会文化理论在进入中国的几十年里,经历了起起落落,褒贬不一。不过任何理论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以便所有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外语教学活动。真心地希望在该理论的影响下,二语习得得以进一步丰富发展,能真正解决我国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整体上提高我国外语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Lantolf&G.Appel(eds)VygotskianApproachestoSecondLanguageResearch[C].Norwood:AblexPublishingCorporation,1994,1-32.

[2]Lantolf,J.P.SecondLanguageLearningasaMediatedProcess[J].LanguageTeaching,2000,33(1):79-96.

[3]Vygotsky,L.S.MindandSociety[M].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8.

[4]Vygotsky,L.S.Thegenesisofhighermentalfunctions.InJ,V.Wertsch(Ed.),TheconceptofactivityinSovietpsychology[M].Armonk,NY:M.E.Sharpe,1981.

[5]Vygotsky,L.S.ThoughtandLanguage[M].TheMITPress,1986.

[6]李霞,兰英.基于社会文化学派理论的第二语言学习观及其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7(2):54-61.

[7]贾冠杰.社会文化视角下的二语习得活动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0-44

[8]马俊波.社会文化理论及二语习得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9-15.

[9]潘尔艳.中介语———学习者的语言[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4):59-60.

[10]杨帆.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研究[J].文教资料,2013(13).

作者:王晓霞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