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网络工程论文全文(5篇)

网络工程论文

第1篇: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摘要】处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然而,在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充盈着精神世界的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譬如个人隐私泄露,企业资料被盗,国家机密窃取等等。因此,为了解决这些网络安全隐患,安全防护技术的更新和完善刻不容缓。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信息防护技术

互联网的开放性,自由性和隐蔽性虽然为人们提供了各种信息交流的机会,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但是网络信息中的假象和欺骗及漏洞也不断威胁到信息安全。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频繁出现,研究和升级安全防护技术是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燃眉之急。

1网络工程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强调的重大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网络用户的财产和信息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目前为止,信息安全防护技术针锋相对的主要是以下几个网络安全问题:

1.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最常见的一种威胁网络安全的形式。它是一段人为编写且具备破坏计算机数据和功能的代码。与生物病毒相似,计算机病毒同样具备传染性,破坏性和隐蔽性,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快速蔓延,并且常常难以根除,传播的迅猛之势也难以抑制。然而各种形式的计算机病毒都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有人恶意为之。病毒编制者将病毒植入指定的计算机之中,改变原有计算机指令,达到对计算机进行破坏、信息盗取等目的。通过局域网传播,大范围内的计算机都会受到牵连,极大程度上影响到网络安全。

1.2垃圾信息传播

在互联网的高速高效传播群众信息之时,大量的垃圾信息也通过这个渠道大肆网络。垃圾信件、垃圾广告等诸如此类的无用信息,不仅是用户计算机的鳌余,而且加重了网络负载,大量网络自卑被无意义地消耗,同时也降低网络工程的效率和质量,对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1.3IP地址被盗

IP地址被盗也是经常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之下,互联网用户无法使用设置的IP地址,被告知IP地址被占领,因而无法使用互联网。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发生,尤其是在局域网中,因在局域网里IP地址被盗特权更高。不仅侵犯了用户的权益,也会因此盗取用户的信息威胁到网络信息安全。

2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技术

针对上述几个主要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其余的安全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增强网络工程的安全性,从而保障互联网的健康稳定。就此,笔者列举几种主流防护技术如下:

2.1病毒防护技术

网络用户在是用计算机进行网上冲浪的时候,应当做好防范电脑病毒的准备。最一般的做法是用户自己在计算机上装杀毒软件,定期为软件的病毒库升级,定期对电脑的磁盘进行安全扫描和病毒查杀,这样做不仅利于用户自身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也有利于减少扩散到局域网的病毒所造成的损失。除此之外,整个网络安全管理者也应当做好网络系统维护的基本工作,比如说优化相关的管理机制,以及普及计算机病毒危害和预防的知识,提高对计算机病毒的识别能力以及杀毒水平等别的措施。

2.2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类似于居家生活中的警鸣,一旦计算机接受未知来源的信息或者是程序的载入,这类型的技术工具会警告用户,并且对于威胁性较大的信息、程序等实行拦截。入侵检测技术的装载可以阻止黑客入侵、木马植入等外来风险于电脑门外,此外对于入侵破坏性强、出现频率高的安全问题,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做到一个不留,至于风险性不明的文件和程序,入侵检测系统同样可以通过询问用户来大幅降低计算机可能受到的伤害。

2.3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防治黑客入侵电脑获得非法信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这种技术主要通过在内部局域网和外部互联网之间设立类似检查站的机制,将用户的计算机与外部网络隔离开来,并且任何流入用户计算机的信息能否进入计算机都要经过防火墙的允许,使得可疑、有害的入侵还未发生之前就被拦截在用户计算机系统之外。除此之外,防火墙还可以阻绝某些来历不明的网络地址的访问,极大程度降低了计算机被入侵、破坏以及信息盗取的几率。

3网络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3.1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顾名思义指的就是用户对目标数据进行备份处理。这种预防手段可以减少用户和局域网管理者的数据损失。由于在黑客恶意入侵之后,目标数据将会遭到破坏和窃取,数据备份能够减少被攻击者的信息损失。除此之外,数据备份还可以为被入侵者提供一个不二的选择,摧毁正在被外来程序操作的数据或者软件,达到终止入侵者的进一步破坏的目的。

3.2设置防火墙过滤信息

最直接的黑客防治办法是运用防火墙技术,设置防火墙过滤信息是加强网络工程中安全防护技术的关键。通过在外部网络和LAN设置防火墙,网络防火墙为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软件,它是位于一个网络连接之间最有效的保护手段,局域网和外部网络地址可以被分割开,计算机所有网络业务流是要经过防火墙,防火墙过滤可以过滤掉一些攻击,所以它是在目标计算机上执行的,增加内部网络的安全性。此外,防火墙还可以关闭不使用的端口。而且还禁止特定端口的通信流量,阻断木马。最后,它可以禁止来自特定站点的访问,从而防止来自不明入侵者的所有通信。

3.3拒收垃圾邮件

垃圾邮件中往往蕴含着钓鱼软件或者不明网址,再者就是其他的无用有害的信息。用户接受这类信息不仅占用磁盘空间,而且点击这类邮件中的链接或者下载程序将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譬如木马入侵,病毒破坏,甚至是黑客的攻击。最好的办法就是拒收这类垃圾邮件,将有可能发生的灾祸拒之门外。

4结语

网络工程安全在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重视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升级对于减少经济损失,打击网络犯罪,促进互联网健康稳定发展有重大意义。网络安全的防护工作不仅是工程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个普通计算机用户的责任,减少病毒的散播、恶意网址的以及木马的制作和传播是每一个网名义不容辞的义务。为了促进网络的平稳有效的进步,网络工程安全问题还有很多需要去注意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彭德芳.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3.

[2]卫寅晨.基于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5.

[3]范黎明.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

[4]黄俊.浅谈网络环境中信息安全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作者:周建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第二篇: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技术研究

【摘要】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络工程的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们对网络工程安全的重视程度的提升,需要对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技术加以重视。本文从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入手,对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技术;探讨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增加,计算机对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会对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对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加以重视,通过有效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技术的使用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

1网络工程中主要的安全隐患

网络工程中主要的安全隐患包括以下几种:

1.1计算机病毒对网络工程的入侵

计算机病句具有传染性、可复制性以及破坏性等特点。计算机病毒对网络工程的入侵,是通过编程者将相关程序代码或破坏性指令对计算机系统的植入实现的。病毒会对计算机的运行产生阻碍,进而对其他用户的信息安全产生威胁。与网络工程中的其他安全隐患相比,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力更强,当计算机病毒被植入计算机系统时,用户很难察觉出来。木马病毒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传播以网络为途径,当木马病毒感染到其他程序之后,会对计算机资源产生破坏作用,进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2黑客对网络工程的威胁攻击

黑客通过计算机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对网络工程进行攻击,进而导致网络发生故障,达到窃取用户信息的目的。黑客对网络工程的攻击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网络工程的非破坏性攻击,这种攻击是指,对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行破坏,在这种攻击操作中,黑客不以窃取用户信息为目的。(2)网络工程的破坏性攻击,这种攻击是指,通过计算机系统的破坏,达到窃取用户信息的目的。

1.3计算机系统自身的风险

计算机系统自身的风险是影响网络工程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网络工程中,由于用户无法自行改动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密码,这种现象降低了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因此,计算机系统中的风险常常会对干预用户的正常操作行为。

1.4垃圾邮件对网络工程安全的影响

邮件具有无法拒绝的特点。因此,不法分子通过邮件内容的设置,影响用户信息的安全。垃圾邮件数量增加的显著影响是增加了网络的负载,进而对网络工程的工作安全性和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随着网络来源的不断消耗,垃圾邮件的增加使得系统运行效率发生显著降低。

1.5IP地址盗用对网络工程安全的影响

近年来,IP地址被盗用现象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网络工程安全中,IP地址的盗用影响网络工程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用户的IP地址被盗用之后,用户无法正常连接和访问网络。IP地址盗用现象属于侵犯用户权益的一种表现,这种现象对用户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

2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技术

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2.1网络工程防火墙技术网络工程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网络屏障,它可以对外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阻挡。通过防护墙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未经授权的外部网络用户的访问进行有效阻止。防火墙技术可以通过对未

使用端口的关闭操作和攻击的有效过滤,对网络通信安全进行有效保障。就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工程中的应用而言,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技术无法对网络IP地址的真伪进行有效辨别。防火墙无法进行实时更新,当网络工程中出现新的威胁时,防火墙技术无法及时对这种威胁进行处理,这种现象降低了网络工程的安全性。

2.2网络工程密码技术

密码技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保障网络工程的安全。密码技术建立在不断发展的密码学的基础上。密码技术的作用是对信息的机密性和访问进行有效控制。密码技术的应用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缺陷表现在两方面:(1)当网络工程所使用的密码泄露之后,信息的盗取过程需要的技术水平较低。(2)网络工程中被加密的信息可能被黑客或其他具有较高网络操作水平的人破解。

2.3网络工程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对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进行有效监测,进而保证网络工程的安全。与其他技术相比,入侵检测技术具有一定的主动性特点,网络工程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将计算机网络中的恶意信息识别出来,并在濒危回应之前对其进行有效拦截。将入侵检测技术植入到网络工程中,可以实现内部攻击、外部攻击以及误操作的实时保护,更好地网络工程提供安全服务。

3保证网络工程安全的有效措施

保护网络工程安全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3.1对网络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对网络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是提升网络工程安全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此,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为了保证数据加密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应该提升用户对数据加密技术的理解。

3.2对垃圾邮件进行有效防范

防范垃圾邮件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种:(1)忽视来自陌生人的邮件。能够对用户信息安全产生威胁的垃圾邮件通常来自陌生人,因此,要忽视来自陌生人的邮件。(2)要对用户防范垃圾邮件的意识和力度进行加强。

3.3对IP地址盗用进行有效防范

IP地址盗用的防范措施包括以下几种:(1)运用路由器对IP进行有效隔离。(2)运用服务器与防火墙技术结合的方式,对IP地址盗用进行有效防范。其中,服务器的作用是实现用户对计算机外部网络的访问;防火墙技术的目的则是对计算机内部网络和计算机外部网络进行有效隔离。(3)运用交换机对IP地址盗用进行有效控制。

4结论

随着计算机普及程度的增加,网络工程的安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网络工程安全防范技术主要包括入侵检测技术、密码技术以及防火墙技术。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隐患较多,可以通过对网络风险、垃圾邮件以及IP地址盗用等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的应用,保障网络工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毕妍.关于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21:4790-4791+4814.

[2]胡磊.基于对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技术的探究[J].电子制作,2015,09:157-158.

[3]陈健,唐彦儒.关于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5,15:244-245.

[4]王志雄.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03:188-189.

[5]张全.有关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5:210.

作者:邦毅1 蔡友芬2 单位:1.兰州航空工业职工大学 2.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篇:网络工程中网络安全实践分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信息化关注的热点。因为电子化办公的普及,使得网络系统急速扩张。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已成为重中之重。而作为计算机网络发展支柱的网络工程,在网络的高速发展阶段显得颇为重要。网络工程的安全影响着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中信息的保密程度。所以本文就简单描述网络安全技术,并且对网络安全在网络工程中的实践,从需求,拓扑结构,系统安全,网络扫描等方面进行深度的分析。其目的是为其他的网络工程在进行安全性建设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提供一些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工程;安全研究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化也逐渐的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国家的命脉息息相关。因为网络安全关系着国家的安全,主权,社会的稳定,民族文化的发扬和传承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网络安全随着信息的全球化变得更为重要。解决网络中的安全隐患已经刻不容缓。网络安全不仅仅是关系着一个单位的生存与发展,更重要的是关联着人事,财政,科研数据等重要的材料。电子化办公在极大方便了人员管理与材料管理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将会对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损害。由此可知,网络安全在网络工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今各种杀毒软件,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的诞生,使得我们可以采用的防范措施越来越多。数据信息也得到一定的安全保护,但是恶意软件也日新月异,所以网络安全依旧是重中之重。网络安全主要是指对网络系统的硬软件以及系统中的数据资料进行保护,不会因为恶意的入侵而使其遭到破坏或者泄露,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不会因为偶然原因使其中断,或者损坏,使得科研资料或者数据资源受到损坏。网络安全技术首先是物理方面的技术,包括对关键设备的保护,例如交换机,大型计算机之类的。保护这些重要的设备,除了严格遵守网络安全规定,还要排除火灾,辐射,断电等一些客观因素的干扰。因为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硬件设备,直接关系着机房的安全。尤其是在建设计算机设备机房时,在网络工程中的设备机房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建设的时候一定要遵循有关标准。除此之外还要对访问数量及其权限加以控制,对到访的互联网用户,必须要对他的访问权限进行审核,这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确定他的身份认证及其口令是否正确。当然管理员也可以设置到访用户的访问权限,对网络资源进行严格的监控,并对其进行各级权限的配置。防止信息的泄露,与恶意损坏。

为了防止流行于网络中的病毒,进一步保护服务器的安全,我们需要在网络系统中安装杀毒软件与网络防火墙等。此外,网络安全技术还包括对到访信息加以过滤、对数据进行备份、开通数据镜像等等一些安全措施。在以上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中,防火墙的技术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为防火墙可以有效阻止外部的恶意的攻击,防止黑客对系统植入木马与释放病毒,从而对网络资源进行更好的保护。对于一些辅助性的安全措施,比如认证技术、证书认证,数字签名,智能卡技术,密钥管理,到访用户管理等。对于网络安全的定义,现在普遍认为,网络安全就是一门设计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密码技术,应用数学,信息论等多种学习的综合性的集合。简单来说,网络安全就是指存储在计算机上的数据及其网络系统中的设备受到保护,不受破坏,持续的进行服务不发生中断的现象。网络安全的本质就是网络的信息安全及其设备安全。网络安全的意义随着不同的角度而有着不一样的定义,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从广义上来说,涉及网络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隐私性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方向。个人或者企业单位,都希望自己的资料拥有一定的私密性,避免其他人对其侵犯。安全的网络上需要同时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在保护数据信息等一些的基础上,还要防止淫秽信息,反动信息等信息在网上进行传播。因为网络是全球性的,传播速度较快,影响也极为严重。但是要明确一点,网络安全技术并不能完全杜绝这些破坏和侵扰,只能在最大程度上对其进行防范。或者在受到侵害时,使得损失降到最低。

网络工程通常情况下规模非常大,一般的网络工程系统,预计拥有一百多个终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户对网络工程的需求非常的多。例如,文档、软件、资源的共享,打印机等硬件设备的共享等,甚至还包括管理服务器账号,对终端用户进行认证管理,远程传输数据,不间断的系统服务,信息,管理到访用户等。尤其是规模庞大的企业单位,对网络工程设备也非常重视,在资金上进行投入也较多,网络工程系统的管理员一般都是专业的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任职资格。在保证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就是网络的物理安全。在网络工程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网络工程自身的弱点特性,使得耐压值特别低。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不受电,火灾,辐射,雷电等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网络工程受到侵害。总而言之,物理安全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地震,火灾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有电源故障,人为的失误等一些自身因素,所以在设计中要采取高可用性的硬件增强其物理的安全性,为网络系统的安全做足前提准备。第二个影响网络系统安全的原因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设计,在网络工程安全中也拥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网络拓扑直接关系到网络的可靠性及扩展性。星形结构上现阶段最为稳妥的网络拓扑结构。在星形结构中,是以中央节点为其中心,采用单独的线路桥连中央节点与其他节点,即使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也要经过中央节点。企业网络基本上采用的都是这一链接方式。其优势在于管理维护都比较容易,节点扩展也比较方便,只需要从交换机或者集线器中拉一条线就可以实现,移动起来更为方便,将需要移动的节点移动到相应的节点就可以。在发生故障的时候,也方便将故障进行隔离,而不会影响整个系统。当然也存在其自身的缺点,安装极为费时费力,所需的费用也高。如果中心节点出现故障,则直接会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所以对中心节点的要求特别高。第三,网络系统的完全。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系统是对网络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的统称,而系统的安全就是整个操作系统包括其硬件平台是否值得信任,网络系统安全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这些重要设备不受损害而采取的措施。但是,基于目前的计算机发展水平,还没有绝对安全的操作系统来供大家使用。

无论是Microsoft的Windows,还是Mac的os,或者其他的系统,比如linux,银河等系统,都有开发者留有的Back-Door。因此可知,没有绝对安全的操作系统,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系统。一般大家使用的都是windows操作系统,还有mac的os以其操作极为方便快捷,强大应用平台,成为大家日常办公的一部分。为了保证其计算机的安全,我们在应用操作系统时,随时保持操作系统的安全更新,为漏洞打上安全补丁,其操作系统就可以自动解决系统中出现的安全风险。对于网络硬件平台的保护,可选的保护措施就很多。现今阶段网络硬件的生产厂家非常多,所以网络硬件安全产品也是非常丰富的。第四,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关系我们经常所使用的办公软件,所以它涉及面极为广泛,所以使得系统的安全也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在工作的时候,用得较多的软件,比如,office、QQ、email等等,使得应用系统不断更新而且不断增加,在更新或者添加新应用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专业的安全工具进行检测,是否有病毒等,也可以随时发现漏洞并及时地进行修补,保护操作系统的安全。另一方面,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关系到隐私信息的安全。其中信息泄露,未经授权就对数据进行访问或者修改,破坏系统的可用性等等,都与系统的安全性息息相关。一些重要信息得到破坏,对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的影响都是极为严重的。因此,对重要信息的保护要采取多种加密,保证传输信息的完整与机密。在网络系统中安装防火墙,并与IDS进行有效的关联,若有危险的入侵者,则在第一时间报警并将信息锁死。最后,我们要安装网络扫描器对其进行安全扫描,分析与检测网络设备中的安全漏洞。系统第一时间检测出安全漏洞并对其加以描述,提出相应的防范方案给用户选择。系统的安全评测要在主机上进行操作,全面的扫描主机并进行分析,严格划分它的安全等级。如果系统的安全状态在被完全确认后,系统扫描会提供相应的数字指纹锁定系统配置,用以防止有人非法访问并入侵系统。数据库的扫描是对数据库风险进行评估检测的工具,利用数据库的扫描,建立并制定数据库的安全规则,生成安全运行的报告,准确反馈出安全风险存在的位置。

当代信息化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甚至个人用户都使用互联网,所以打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工程系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才能满足逐渐增加的信息管理。网络安全技术就是要尽大程度上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不会被非法窃取或者进行破坏,更要防止病毒入侵系统。但是安全技术只能做到一定程度上的防范,并不能杜绝所有的风险。网络安全的作用是用于最大程度的进行防范,达到降低损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晓华.浅谈几种常用的信息安全防护技术[J].山西电子技术,2011(1).

[2]姬翔宇.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7).

[3]付安民,兰少华.网络工程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关系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2(7).

[4]赵志信.论计算机网络机房工程的规划与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8).

作者:刘智勇 单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现代教育中心

第四篇:网络工程实践中安全技术的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财产也用网络来进行管理,这就给一些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他们会利用网络的漏洞来窃取人们的财产。由此可见,网络安全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网络工程实践中安全技术的应用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希望可以让人们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关键词:网络工程;实践;安全技术

1网络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攻、防、测等几个阶段。而且在实际的发展中还有效地结合了物理、数学、计算机等知识,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对网络工程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从最开始的公钥密码技术,到IP协议技术再到网络安全体系技术,再到现如今各种各样非常厉害的杀毒软件,可以说,网络工程技术的发展对于计算机数据信息的保护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2网络工程安全技术中的类别分析

笔者认为,网络工程中的安全技术可以分为攻击、预防、监测、控制、管理五类:

2.1攻击

这里所说的攻击,主要是指对计算机中的病毒进行查杀和攻击。作为网络工程的主体———计算机来说,杀毒软件是所有计算机在装机的时候一定要安装的。而这里所说的攻击不是攻击计算机,而是攻击计算机中有可能隐藏其中的计算机病毒,通过这样的一种攻击方式来确保网络工程的安全。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攻击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小型的网络工程中,并不适合进行大范围的推广,所以说这种技术手段也只能作为基础安全技术来进行定位。

2.2预防

这里所说的预防,主要是防止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信息被破坏和计算机信息的泄漏。这一安全技术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主要的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这种技术手段主要是通过对网络工程中的计算机存储信息数据进行需求加密。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证网络工程的安全性,信息数据加密技术不仅可以保护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信息不被破坏,而且还能够防治计算机信息的泄漏,我们的研究人员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网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能,在运用信息数据加密技术的基础上还使用了一些其他的安全技术。这样也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遭受破坏。第二,运用防火墙技术。这一技术的运用主要是根据不同的防备作业,将防火墙技术分为软件和硬件防火墙两大类。防火墙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对网络工程系统进行统一的安全访问,这样就可以避免内部网络信息被外部网络信息非法查看。但是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目前研发的防火墙技术的成本实在是太高,很多的企业并没有能力安装,其推广程度不是很好,所以到目前为止都还是被放置在网络工程安全体系和安全技术的最底层。

2.3监测

这一技术主要是指对网络工程进行内外部的安全监测,主要监测计算机内部有没有病毒和潜藏病毒。这一监测主要分为入侵检测和安全检测。其中入侵检测主要是利用一些软件对网络工程中的计算机内部数据信息进行一个常规的系统性收集,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对比,这样一来就可以及时了解到网络系统的内部是不是真的存在不安全因素,这样不仅能够在不触犯网络性能的前提下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够对网络工程下的计算机数据进行一个实时的检测,也就是说这一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了网络性能的安全。

2.4控制

这一技术手段主要表现在对计算机的安全扫描上,它可以通过远程监测和网络系统检测来实现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全盘扫描。这样的一种技术手段可以让我们的网络管理者及时地了解网络的安全状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评估。这也是目前预防网络安全问题、提高网络工程安全性能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2.5管理

这一技术手段主要体现在对网络工程计算机的维护方面。我们主要是通过交换技术、虚拟技术以及VPN技术等对网络工程进行安全方面的管理。我们根据外部远距离工具等计算机系统漏洞问题研究出了虚拟网技术,并随后研发出了交换技术,这两种技术对于网络工程下的计算机网络来说意义非凡,它对于计算机网络中出现的连接问题起到了很好的维护作用。而我们所说的VPN技术则是应用在网络工程的企业通信数据安全管理当中。由于网络自身具备便捷性特点,但是由于在大的网络环境下,还是要具备一定的隐私,所以运用这一技术也是为了保证在做好信息在通讯管理中不会出现假冒以及非法入侵等安全问题发生。

3运用网络工程安全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所掌握的那些网络技术手段已经逐渐跟不上社会的实际发展步伐。所以我们还要在保证网络工程安全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网络技术层面的研究,并在实际的技术应用中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3.1我们要保证网络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达标

保证网络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达标,这一点也是最基本的。我们要先明确网络工程安全的技术支持,还要对网络操作人员进网络技术安全技能方面的培训,最主要的是要在技术的选择以及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要保证我们的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过硬,专业素质过硬。因为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知识素养,我们的工作人员才能够更好的维护网络工程的安全,从而避免因人为操作而出现安全隐患的现象发生。

3.2根据网络数据的类型选择网络安全技术

我们还要根据网络数据的类型对相关的安全技术进行选择,虽然说我们根据网络的发展已经研发出了很多对应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网络安全技术,但是由于我们所要保护的数据信息都是具备自身特点的,而为了更好的对网络工程进行安全保护,我们还需要对网络工程所要保护的数据类型进行技术甄别,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做好网络工程安全保护工作。

3.3根据加密对象选择网络运行的技术手段

我们的研究人员还要根据所加密的对象来选择符合网络运行的技术手段,由于我们的网络工程不仅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还要对加密工作根据不同的类型分为主动加密和常规加密处理。

3.4根据网络工程安全技术配置计算机性能

最后,我们还要根据选择的网络工程安全技术配置与之相符合的计算机性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安全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娟,葛辛,罗向阳,刘粉林.基于反向查询技术和贝叶斯算法的反垃圾邮件方案[C]//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2]冯铮.如何加强Internet上的域名服务器(DNS)安全[C]//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2007.

[3]杨志红,周娟.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C]//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2008.

[4]周琰.中国气象局骨干网络安全防护改进问题的研究[C]//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开发应用论文集(一).2005.

作者:毕文霞 单位:山东正元数字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第五篇: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已成为当代网络科技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网络信息也不断地更新迭代,电子化办公已成为当代信息化时代的代表,因此人们对网络安全的关注与重视程度也日渐加深。本文通过对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分析出现在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网络工程的安全防护水平。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工程;安全防护

0引言

由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网络急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滋生的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隐患。企业,事业,或者个人等都会放置一些重要信息在计算机上,比如财政数据、科研资料等,因此网络在极大方便了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增加了极大的风险,一旦数据被窃取,则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近年来,银行卡被刷盗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个人的身份信息被冒名顶替的事件屡出不穷。这些事情都说明了一件事,就是我国在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技术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够完善,所以网络安全的防护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方向。

1网络工程的安全隐患分析

要想做好网络工程的安全防护,首先要对网络工程安全防护的现状,即网络工程安全防护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对我国网络工程的安全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因此更要加强对网络工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当前我国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1黑客的攻击

黑客(hacker),随着灰鸽子的出现而诞生的。也是互联网技术发展之后而诞生的。他们拥有着极为出色的专业技术的计算机人才,查找计算机漏洞信息,并控制他人计算机。更有甚者,利用这些漏洞对企业,国家的机密文件进行窃取,从中牟取暴利。还有的,就是直接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导致网络瘫痪无法正常运转。黑客的攻击是对网络工程的安全防护提出了一种挑战,一项高技术的挑战。黑客经常使用端口扫描,种植木马等方法进行电脑的攻击。扫描端口,就是通过已经存在的系统漏洞攻入计算机主机。种植密码,就是先在需要攻击的计算机上安装木马,然后通过木马打开的通道而进入主机。但是这些波及的范围并不大,也很容易被发现,一旦被发现,就会被立即清除。而且软件的服务商也会及时的修复系统,提供修补补丁。

1.2垃圾信息的传播

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实就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传播,广大网民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获取很多有价值的资源的同时,也使得大量的垃圾信息在网络上进行广泛的传播,尤其是一些不健康的淫秽的垃圾信息的广泛传播对互联网的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垃圾信息的传播形式极为复杂,包括,社交软件,网站论坛,邮件传播等等都是垃圾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一种叛逆期,身心的健康发展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但是他们对外界信息的辨别程度非常差,尤其是抚摸的信息传播使得他们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严重影响到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1.3病毒的入侵

病毒的入侵也是极为常见的网络工程安全防护中的问题,当然计算机病毒是人们自己制造的。计算机病毒英文名称叫做ComputerVirus,他实际上也是一段计算机程序。但是它可以自我复制并且破坏计算机功能,窃取数据的一些恶性代码。它与生物病毒类似,潜伏在计算机的程序中,一旦被激活,就会修改其他程序指令。它主要是借助存储设备中,而且复制性与传染性极强。一旦招惹上,就直接使得计算机瘫痪。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主要特征是:破坏性、繁殖性、传染性、隐藏性、潜伏性和可触发性。

2网络工程安全防护的对策

网络工程的安全防护有危害途径,当然就有相应的对策。

2.1应对黑客的攻击

需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设置:(1)关闭文件共享和打印机共享。(2)禁用Guest账户。(3)建立空对接。在电脑中安装必要的杀毒软件,防火墙,防黑软件等安全软件。在使用网络中保持开启状态,可以有效的预防黑客的进攻,也能保护网络安全。因为黑客入侵系统时,经常的入侵办法就是扫描计算机的端口,因此关闭不必要的端口也是非常有用的。再者就是在计算机端口安装监视程序,一旦发现不正常,就立即示警。如果有人入侵,就利用安全软件禁用掉用不到的端口。还有要对陌生人的邮件进行删除,高端的黑客也会用正规网站的名义发送邮件信息,在用户收到会下载文件或者填写个人信息,一旦确认,电脑就会失去控制权。

2.2应对垃圾信息传播

收件人没有同意或者订阅的信息,以广告邮件,电子刊物,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你。还有无法拒收的邮件信息,匿名邮件,含有病毒,反动信息的不良邮件等等。要防范垃圾邮件,主要是从全国网民下手,科普基础知识,使网民都认识垃圾邮件,加强全民防范垃圾邮件的力度。做到自己不传播垃圾邮件,就对垃圾邮件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抵制作用。由于垃圾信息的传播都有一定的强制性,很少能控制其传播,在不断强化全国网民意识的基础上,要提升为防御垃圾信息侵害,净化网络信息的传播,保证网络的安全。

2.3对计算机病毒的应对策略

操作系统经常会有漏洞更新,要进行及时的下载与安装,保持更新。还有设置计算机系统密码,要具有高等级的,不要说纯数字的。一级密码与二级密码是最容易破解的。另外要关闭网络默认的共享系统,防止局域网病毒的侵害。还有一些Windows服务,如果不清楚就将其进行关闭。防火墙软件主要是禁止一些来路不明的软件对网络进行访问,所以使用防火墙能防止病毒对系统的侵害。另外,要经常对计算机的启动项与服务向进行检查,了解运行程序是否是自己所安装的,如果不是,就要及时对其卸载。要及时更新杀毒软件。

3网络工程安全防护的策略

网络工程的安全防护受各方面的影响,比如硬件配置不协调,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存在安全隐患。网民缺少安全防范意识,网络信息制度的不完善等等。针对以上问题,其主要策略如下。

3.1要加强网络硬件环境的管理

在计算机网络中,硬件环境的安全影响着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所以要对计算机网络实行封闭性的管理,保证计算机工作环境的安全。健全的网络管理政策是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全国网民的合作,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充分而且合理的运用,减少在网络中的非法操作,不要浏览不熟悉的网站,这样可以将不安全的因素排除掉一部分。因此建立起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工程安全信息防护办法的普及教育,提高网民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3.2控制访问计算机的用户权限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置防火墙。因为防火墙的设置不仅是为了实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最为实际,有效的安全措施,防止垃圾信息还有黑客软件带来的骚扰,还可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进行强化。一旦计算机发生异常,防火墙系统就能及时的进行报警处理,并对信息进行整理。此外,防火墙还可以阻止信息的泄露,隔离内部网,对敏感网络信息及时的进行处理。最后要建立起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紧急处理系统。网络工程中的信息安全一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安全防护会随着外界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所以在网络安全的防护过程中,要进行数据加密,设置到访权限等等一些措施。

3.3重视对网络安全系统的投资

做好网络安全的防护策略,首先要对网络安全系统进行重视。由于企业和个人对网络安全缺乏相应的了解,甚至对其进行忽略,所以在网络安全方面投资较少,人力、物力都没有配备,导致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建立不起来,为其日后的安全问题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基础的网络系统设施建设是网络工程安全防护系统中的一堵墙,因为它可以及时的阻止黑客、病毒等恶意攻击,对重要的信息数据有极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加大对网络工程安全防护系统的投资是极为有必要的,因为它可以推动网络工程安全防护系统的建立,对于日后的升级与维护都是十分重要的。

4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信息的安全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因为网络安全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因此提高网民的安全防范意识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有效的安全防护技术可以提高我国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技术,对网络的后期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毕妍.关于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

[2]范黎明.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

第2篇: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根据福建省和厦门市发展战略规划,信息产业是福建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厦门市每年需要信息类专门人才3000多人,并且需求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厦门成为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信息技术产业交流的重要窗口。厦门理工学院正积极推进与地方产业相适应的方向转型发展。按照厦门理工学院确立的“建设海西一流亲产业大学”的办学定位,“网络工程”以海西产业界需求为导向,需要以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形成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较有影响的课程群体系,培养适应海西区域产业需求的网络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美、英等国家本科面向应用领域较宽、专业设置粒度较粗;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以“宽口大类”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无网络工业专业,在研究生阶段才明显出现专业差异或偏向。普遍存在重视基础理论轻视实践体系建设的现象。[1]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以“窄口小类”设置网络工程专业。虽然“网络工程专业”较重视实践教学,配合课程教学设置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但主要面向局部知识点、缺乏整体规划,尚未形成成熟、较通用的实践教学体系。特别是,2014年教育部提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与发展。“应用型”大学内涵要求:“培养目标以能力而非以知识为核心”“课程体系突出实践环节,加强实习实训”“采用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等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教学法”“不断深化产学合作,吸引大中型企业参与是成功的根本”。[2]厦门理工学院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在现有网络工程课程体系建设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坚持“依托海西产业、面向工程、强调技能、注重创新”,积极探索和完善基于CDIO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

1基于CDIO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1.1“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4所工程技术大学提出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Operate运行)工程教育模式。CDIO模式以工程项目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以综合培养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主动学习工程产品的相关理论,参与工程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3]CDIO模式是“做中学”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项目驱动、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集中体现。厦门理工学院采用集教学理念、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层次和评价机制“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型(如图1所示),形成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培养机制[3],全面落实CDIO理念、重视工程化能力培养,明确面向海西地区科技与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企业技术生产一线,实现学校教育与海西地区产业需求的“无缝接轨”。“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型强调强调“做中学”“学中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项目实践、企业真实环境实训、创新实践等教学过程紧密联系;强调阶梯式4种能力层次有机结合,即个人能力的基础层,技术知识和工程能力的综合层,过程与系统构建能力的应用层,创新能力的创新层;从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四方面综合评价,建立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项目实践、创新实践与素质拓展的整体化评价体系。

1.2基于CDIO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遵循“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型,厦门理工学院提出基于CDIO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具有较鲜明特色:培养方案是“1个完整体系”;3条主线“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云计算网络运维与网络安全”“先进网络应用系统开发”贯穿专业培养始终;覆盖“Windows,Linux和Unix”3种操作系统平台;结合“三学期”制的优势,强调基础层、综合层、应用层和创新层,培养适应海西区域产业需求的网络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图2全面展现了厦门理工网络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课程拓扑图,贯穿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主线”聚集着以“块”为单位的课程群,具体实践课程表现为“块”中的“点”。五个课程群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和独立设置实践。结合“基本→综合→应用→创新”梯度模式,可以从“主线”“块”与“点”角度优化基于CDIO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形成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项目实践、真实企业实习实训、创新实践和毕业实习,相互紧密联系,主线清晰的一体化实践课程体系。表1展示图2中课程教学、独立实践教学、创新实践与素质拓展的学时和学分分布情况,其中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A/16+B+C)/总学分]×100%=44.6%。

2关键实施措施

2.1综合项目实践突出“真实需求、真实项目、真实流程”特色

基于CDIO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高度重视综合项目实践。综合项目实践以应用项目为主要载体,具备“真实需求、真实项目、真实流程”特色,最终形成具有整体规划、符合地方产业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2.1.1建设真实项目案例、彼此关联的实践教材体系

单纯采用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等设备,可以加强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实践,但容易脱离完整真实环境和完整的网络工程项目。在建立产学互补教育支撑平台的基础上,企业提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融合到教材中,提供实践教学环节单独使用或灵活组合,以满足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项目实践等多层次需要。[4]2013年、2014年海西产业“云计算网络运维工程师”需求剧增,云计算与网络安全综合项目实践根据其知识技能要求,具体化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设计(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网络路由与交换课程设计(TCP/IP协议及路由交换基本知识)、网络攻击与防范课程实践(云网络安全维护),实现局部、整体案例的整合。为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厦门理工学院启动与企业合作编写教材计划,按照网络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组织教材内容。2014年厦门理工学院与韩国WIZNET公司合作自编网络工程专业系列实践教程,韩国WIZNET公司负责提供真实项目案例,大胆改革和探索教材组织结构和实践内容,注重联系企业实际应用需求,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2.1.2发挥厦门理工学院的“三学期”制的优势,形成四年不间断实践

厦门理工学院积极探索“三学期制”,每学年安排一个月时间的短学期,按层次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大一短学期重视基础训练;大二短学期组织综合训练;大三短学期组织综合项目实践,提高应用层能力。大四学期进入真实企业实习、创新阶段和毕业设计。“三学期”制从多角度、多层次和全方位实施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大一、大二短学期主要完成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路由和交换、网络编程、实训1等课程实践内容;大三短学期完成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攻击与防范、实训2;大四阶段以虚拟企业方式网络管理综合项目实践、网络安全综合项目实践和网络编程综合项目实践,全面落实“网络工程设计与规划”“云计算运维与网络安全”“先进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为主线的实践体系。

2.2建立产学对接培养标准和产学互补教育支撑平台

2014年2月总理对教育明确要求: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5]厦门理工学院积极建立产学对接培养标准和产学互补教育支撑平台,开展广泛校企合作。目前,厦门理工学院与CISCO合作成立的“思科网院”、与韩国WIZNET合作成立网络实验平台,与美亚柏科、网宿科技、纳网科技、网御神州科技有限公司、厦门高士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福建金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东南融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厦门吉联科技有限公司、厦门东软科技有限公司、厦门人才中心和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构建“虚拟企业”并部署真实项目实施管理平台,企业导师承当项目经理角色,让学生直接感受网络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体验团队开发的工作环境,缩短由学生角色到企业员工角色转换时间。

2.3评价体系

需要从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四方面综合考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实践能力重点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创新能力是衡量学生的工程分析、推理和创新性设计的能力。下面从课程设计评价,综合实践项目评价和创新实践与素质拓展评价等方面说明:

2.3.1课程设计评价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知识和技术要点,保证系统设计的合理性,着重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评学生的CDIO能力:系统分析和设计(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主动实践能力(自主实现、交流和团结协作);创新和总结能力(系统验收、创新点、课程设计报告)。

2.3.2综合项目实践评价

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记录团队和个人在综合项目实践全过程的表现,形成团队协作和创新的评价依据。着重从以下方面综合考评学生CDIO能力:单项指标与总体评价结合、客观量化与主观定性结合、个人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合格率和优劣率结合。

2.3.3创新实践与素质拓展评价要求

要求学生实践活动,取得创新性智力劳动成果:例如,国际和国内各类重要竞赛;国际、国内正式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思科/华为/H3C/国家软件水平(资格)考试等网络工程资格证书(中级以上)。

3改革效果与结论

利用厦门理工学院优越的地理位置,密切联系产业界,融入厦门市软件园区(三期),基于CDIO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为培养应用型和实用型网络人才创建有利条件,明显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有效推进了网络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领域人才的培养。表1展示优化2011-2013届毕业生就业统计情况,部分数据来自麦可思的《中国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2013年各项指标表现出实践教学改革最新成果。特别是网络工程毕业班2013届(53人)/2014届(50人),思科CCIE(CiscoCertifiedInternetworkExpert)证书通过1人/6人,涌现出到厦门建设银行、金蝶、厦门航空等国内著名企业良好势头。面对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和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下一步继续利用和借鉴国内外教育资源与成功经验,总结基于CDIO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经验和缺失,努力优化和反复改进,努力将厦门理工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办成符合国际标准和具有自身特色、适应海西区域产业需求的网络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者:胡建强 谢勇 陈旭辉 单位: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第二篇:网络工程新生研讨课教学思考

1概述

新生研讨课(freshmanseminar)发源于西方高等教育,是一种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师生互动、以研究讨论为主的主题式教学模式[1]。它以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小组研讨、探索学习为特点,以培养认知与研究能力为目的。1959年,美国哈佛大学尝试开设具有学术转换性的新生研讨课,经过4年的探索试验后,1963年,哈佛大学将新生研讨课项目作为正式课程的一部分纳入文理学院的课程体系中。作为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哈佛大学开设的新生研讨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阶段的特点,初步体验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和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机,初步培养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实现学习阶段的顺利转换,具有强烈的学术转换特性,因而被称为学术转换型新生研讨课,并成为该类新生研讨课的典范。1972年,南卡罗来纳大学也开始尝试开设新生研讨课。然而南卡州大学的新生研讨课性质与哈佛大学新生研讨课迥然不同:这种新生研讨课旨在引导新生认识大学生活,熟悉学校环境、学习资源,学会具体的学习方法,如课内外时间管理、做课堂笔记以及结交同伴朋友。后来形成了一种新的新生研讨课流派,即适应转换型新生研讨课。在此之后,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美国知名高校都纷纷效仿开设新生研讨课[2-4]。到2009年,美国已有87.3%的研究型大学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国内方面,清华大学最早于2003年尝试开设新生研讨课,至2005年,清华大学已成功开设近200门次新生研讨课,涵盖了建筑、水利、物理、人文等多个领域,近3000名一年级新生选修此课[5-6]。后来,国内其他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相继开设了此类课程,都收到较好的效果[7-8]。新生研讨课不同于一般的新生入学教育,也不同于一门学术性课程,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混合型的研讨课。其承担的职能包括:观念上,让新生正确认识大学、理解大学精神;方法上,让学生初步了解大学生存基本技能(包括时间管理、学习管理等);专业上,促进专业兴趣和知识兴趣,让学生了解专业及专业的发展;学术上,了解和尝试学术研究基本方法,通过与名师的接触,名师的“言传身教”,促进师生交流,让学生更多地沾染“学术气”[9-10]。因而从宗旨和目标上看,新生研讨课大致可以分为学科导引式、前沿专题式、实践探索式、跨学科式等。网络工程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一个重要工程技术类专业,然而就我们所知,在国内外很少有该专业的新生研讨课的相关研究。

2网络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体系设计

2.1教学方式

显然,传统的课堂授课与实验教学不符合新生研讨课的性质。新生研讨课不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这决定了课堂讲授方式不能作为这种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但是适当的讲授可以在新生研讨课中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因而在我们的课程教学体系中,课堂讲授不作为主要教学方式,但并不完全排斥。另一方面,新生研讨课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专业技能,因而实验教学作为实际技术技能练习的教学方式,也无法应用于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以培养认知与研究能力为目的,使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或者培养新生对专业的研究探索兴趣,所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观点和思想的积极性是这种课程的焦点。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我们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如下的研讨教学方式:(1)教师布置一个或多个主题,学生依据兴趣选择主题,课后查资料、看文献,了解熟悉这一主题;(2)学生进行课堂报告,阐述其关于该主题的观点与所掌握的知识;(3)围绕该主题与报告人的报告自由讨论,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2.2课程内容设计

由于新生研讨课的性质决定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为主,因而在我们的课程中安排了一次课堂讲授性质的课、三轮讨论性质的课,共16学时。(1)认识互联网。尽管是大一新生,互联网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如今大家几乎每天都在使用它,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变革与普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人们极大程度上已经依赖互联网。然而大多数非专业人士对互联网相关知识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大一新生也不例外。这是课程兴趣导入的一个客观基点,所以在课程的开始部分,有必要通过在课堂上以科普性质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一些他们可能会感兴趣的知识甚至故事。在我们的课中,安排了如下内容:①什么是互联网。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和技术的角度多方面说明什么是互联网,在阐述过程中,鼓励学生谈谈他们对互联网的认识。②互联网与当今社会。介绍互联网对经济、传媒、商务、社交以及学习等方方面面的影响,目的是在学生熟悉常识的基础上,增进他们对互联网这一现代科技于人类社会重要性的认识。③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以统计数据的形式,展现互联网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包括网民规模、各种应用的发展情况等。④互联网发展简史。以故事和科普的形式介绍互联网的发展简史,以及互联网发展史上有着历史地位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们的事迹。通过这一轮科普性质的课堂介绍,学生们基本上能了解互联网的一些相关知识,并激起他们对专业知识更进一步了解的兴趣。(2)互联网与现代生活。在认识互联网这一科普性的课堂介绍后,紧接着进行一轮研讨性质的环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本轮的研讨,学生对互联网关注的热情明显有所提高。(3)互联网怎样运行。第一轮研讨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在第二轮的研讨中,我们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开始就互联网相关技术进行学习性的研究,并进行课堂讨论。这一环节的具体设计如表3所示。从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互联网技术有一定的探索兴趣,但是由于专业基础知识的匮乏,因而对这些技术的关键点把握并不是非常准确,因而在后续的课程教学改革中还需要对这一环节的设计进行进一步研究。(4)互联网的未来。这是最后一个课堂环节,在前面学生对互联网常识、基本技术的了解基础上,如何进一步诱导激发其对未知世界、新技术的探索研究兴趣,是这一环节关注的焦点。因而我们针对互联网中的新技术、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最新动态设计了这一轮研讨。本轮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新技术的探索兴趣要远高于已有基础技术的学习,因此,如何充分发掘并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也将是下一步课程改革的重点。

2.3考核方式

由于新生研讨课与基础课、专业课等其他课程性质不同,其本身不具备强制性的学习任务,因而不适合进行最终的考试考核方式。相反,新生研讨课强调的是课程进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表达与适应能力的转换强度等,因而在我们的课程考核中考虑以下关键因素:学生的研讨积极性(30%);学生表达、沟通交流能力提升(10%);对其他人的主题报告响应程度(10%);对研讨主题的把握(20%);书面报告的规范程度及内容的有效性(30%)。当然,考核形式的科学程度有待进一步实践的检验,但这一框架基本能反映新生研讨课的规律。

2.4辅助教学材料

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互联网相关知识与技术,课程以多种形式提供辅助教学材料,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查看这些辅助教学材料。辅助教学材料的量比较大,教师可以在课堂进行简单介绍,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地查看。(1)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一部科技纪录片,是中国第一部也是全球电视机构第一次全面、系统、深入、客观解析互联网的大型纪录片,全片共10集,每集50分钟,是中央电视台继《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华尔街》等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这部纪录片对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帮助。(2)动画片《IP包的传送方式》:是一个由国外技术团队制作的动画视频,该片通过3D动画的方式演示出一个非常精彩的网络基础知识内容,非常适合学生初步了解网络基本技术。

3结语

近年来,新生研讨课这一课程形式在国内方兴未艾,由于这种课程的形式、内容灵活,且其在专业的非知识能力、技能的培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因而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青睐。我们结合济南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新生研讨课探索研究了这一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各个环节的设计。当然,这一课程设计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下一步课程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作者:彭立志 孙丽娟 荆山 单位: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三篇:网络工程阶梯层进式实践教学研究

1网络工程类实践教学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迅速扩大,各行各业对网络工程类人员的职业需求与日俱增。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多学科综合集成的交叉学科,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与传统的专业相比,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复合度高,能力要求也更高。目前,国内各高校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根据自身特色,开设了多门网络专业课程,并配备实验实训内容力求加强网络实训效果。文献[1]提出按照学网、用网、组网、管网和建网为线索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并辅以案例式教学组织方法提高实践教学的可实施性;文献[2]提出基于CDIO网络实践课程体系,内容涵盖7门实践教学课程;文献[3—5]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实施过程进行了探索。目前国内各高校对网络工程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开展了多方探索,但侧重点各有差异,单纯从授课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仅体现了实践教学组织内涵的一个局部。另外,由于计算机网络覆盖的应用范畴非常广泛,面向不同应用技术人才,教学目的不同,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也存在差异。在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组织过程中,仍面临一些亟待优化改进之处,具体体现在:(1)传统网络专业课程尽管知识丰富且单个课程内容系统全面,但课程之间相互独立,存在知识脱节、内容重复等问题。(2)网络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太广,如何引导学生多学多练,使得课堂内外相互促进,是实践教学具体实施的难题。(3)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现象,如:低年级学生缺乏职业背景知识,入行门槛高、起步难;高年级学生重实践、轻总结,资料留存少、交接难;导师分批分组指导,投入精力多,但效果难以提高。综合来看,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仍面临诸多瓶颈,难以实现对学生创造力、实践力的培养目标。

2阶梯层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

在明确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定位后,我们以能力为导向,构建阶梯层进式实践教学新模式,为各阶段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明确目标,也为实践教学的全程全维立体衔接理清思路。

2.1培养目标定位

我们将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合计算机网络岗位应用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且在个人素养、专业技能、岗位任职3个方面具备以下18种能力(如图1所示)的应用型人才。以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强调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贯穿整个大学4年的教育历程中,我们以各阶段的能力需求为牵引,确定阶段性目标和培养愿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学员成长路线,辅以前后衔接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多源多渠道的实践能力培养手段,最终实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综合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2.2阶梯层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以提升个人素养、专业技能和岗位任职3方面能力为总体目标,我们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具体思路如下:(1)体现实践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将目标进行阶段性分层划分,以“认知(感官)—技能(基础)—综合(提高)—创新(设计)”为主线,设定每个培养阶段的训练重点,从而让学生的各项能力跟进强化。(2)体现实践教学内容的层进式。按照学生认知的规律、知识推进的逻辑性以及任职岗位能力的发展上升曲线,科学设计实践课程体系、教学层次与教学内容,逐层递进、深化,从而让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呈现递进式发展。(3)体现实践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根据学生在每个年级阶段所掌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水平,遵循“验证吸收—单点加强—综合养成—拓展创新”的逐层强化过程,配合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实践教学手段,达到实践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同时满足不同能力基础、不同兴趣方向学生的训练需求。

2.3阶梯层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阶梯层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是依据学员不同时期的特点绘制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路线图,按照阶梯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课程内容,改造课程设计、专题训练、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形成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大学4年的学习历程中,个人素养提升贯穿整个学习阶段;专业技能从大二开始学习,至大四逐年强化;岗位任职能力从大三中期开始逐渐渗透,至大四全面养成。当学生完成4年学业后,其个人素养、专业技能和岗位任职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依照“大一领进门、大二重基础、大三宽口径、大四预任职、创新贯全程”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我们设计出层进式实践教学内容,并实施多样化实践教学手段。

3阶梯层进式实践教学的具体组织

网络工程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习相关课程,更需要开展系统化的实验科目、综合化的实践课题和实战化的综合演训。在明确了培养对象各个阶段需具备的能力素质和阶段性培养目标后,我们遵循阶梯型培养路线,对本科生实践能力教学进行进一步梳理,让学员找准坐标、明确定位,选择合理路径,实现自身成长成才。主要做法如下:

1)强化学教互动,形成纵向传承、横向联合、个体反馈的“网格型”育人模式。“网格型”育人模式遵循专业教学早进入、专业实践早进入、科技创新早进入的“三早”理念,强调教与学的互动。在4年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高低年级联编组成跨年级学习梯队的方式促进专业技能的纵向传承;采用同层次学生的团队联合促进同年级学生的互帮互助;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还会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成长阶段进行一对一指导。这样的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调动了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指导意识,形成了良性的教育互动机制,同时还帮助学生认识专业、设计学业理想等。

2)依据“模块+综合+渗透”的理念,设计层进式实践教学内容,形成多维、立体、全程无缝衔接的实践体系。我们将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按照学期和课堂教学进度进行映射,制定每个阶段具体的实施计划和里程碑,使用“模块+综合+渗透”的方法设计层进式实践教学内容。如图3所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在基础课之上构建,依据阶梯层进式教学阶段目标,由专业课程基础实践教学、专项实践教学、综合演练、毕业设计4部分构成。专业课程基础实践教学作为体系最底层,承担着基础的支撑作用;专项实践教学根据特定目标设定,旨在锻炼学生某个专项的专业实践能力;综合演练能够使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思考和分析现实工作;毕业设计则是将前3个方面的锻炼和实践与具体的岗位工作进行结合。我们对单门课程的实践科目进行模块划分,可以针对不同层次授课对象进行实践模块定制。以网络编程技术为例,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被划分为3类实验:基础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编程的基本方法;扩展实验根据学生的能力可以灵活安排,动态组合,以适应于不同层次授课对象的学习需求;综合实验强调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实践内容模块划分示例见表1。

3)融入从单点强化至多点综合的多样化实践教学手段,拓展多源多维创新能力培养渠道。依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育人模式,针对学员的能力差别的现状,我们实施了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手段,通过多种培养渠道弥补课堂实践教学的局限性。如图4所示,充分利用暑期学校,遵循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路线,丰富第二课堂的多样化培养手段。在技能培养阶段,通过单点强化式学科竞赛鼓励尖子生发挥特长。在整个过程中,设计普查型、夺旗型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在科学量化实践成绩的同时激励拔尖人才。为了衡量全体学员的编程基本功和综合实践能力,我们结合编程能力考核和岗位任职能力考核评价全体学员的单点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实践能力。毕业设计是本科学员培养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和检验学员整体实践能力的最主要途径。我们把实践端口前移至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三年级学员,开展丰富的课外科研课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科研,强化毕业设计的桥梁作用。

4结语

实践教学在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阶梯层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实现了工程实践教学的一贯制综合设计、课上课下多样化教学手段的有序组合,加速了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进而推动了内在知识的创造性输出。通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阶梯层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并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

作者:刘琰 尹美娟 罗军勇 常斌 王益伟 单位:信息工程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第四篇:网络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应用的普及,市场亟须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很多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高校由于在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种种问题,限制了高质量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1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网络工程专业起步较晚,各高校对于该专业的资源建设不够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尚无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1.1缺少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同学科实验内容重复

现有的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不同的学科存在知识点重叠的现象,多门课程实验内容相同,学生在不同课程中反复地实验同一内容,无递进或提升,致使学生不能在相应的实验课程时间里得到理想的锻炼且达不到实验设计的目标与效果。

1.2实践教学方法形式单一

目前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缺少多元化的实践环节和内容。实验环节基本沿袭了计算机软件类实验体系,表现为实验内容过于陈旧,实验形式单一。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较差。在完成某一实验后,很多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还是不能理解融合并加以应用。一些学生在实验课上就是单纯地将实验指导书上的参考命令或者代码照搬,机械地录入电脑以完成实验,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实验的知识点,达不到实验目的。

1.3缺少实践教学资源,配套的工程实验环境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目前很多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都是依托于计算机专业,部分网络工程的课程没有专门的实验指导书。指导书多为偏重于计算机专业的内容,注重的是理论的掌握,没有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受到实验条件的制约,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很少接触真实的工程案例[1]。由于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没有针对性地模拟实验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制约。以网络安全课程为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网络攻防的理论知识,如果不能在相关模拟实验平台上训练,很难真正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达不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及优化

2.1改善实践教学资源

2.1.1充实实践教学的软件资源

针对实验教材的缺乏,可以结合实际,编写自己的实验指导。系里结合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为网络工程方向的每一门主干课程都编写了相应的实验指导教材,并且结合学生实验效果的反馈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关于实践指导教材内容的设置,我们在参考经典实践教材的基础上,重点结合自身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故障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实用性较强的实验文档。同时,我们结合教师的教研、科研建设综合型实验指导资料,总结了一批专业针对性强且内容形式各异的实验室开放的课题和项目,并结合学生所学课程,配置任课教师与实验室专职辅导教师相结合的辅导管理模式,为开放实验室提供资源和内容保障。

2.1.2增强实践教学的硬件资源建设

济南大学作为全国第二批被教育部批准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院校,2003年开始招生,最初的济南大学网络工程系建有网络工程实验室和网络软件实验室,后来陆续建立了济南大学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济大—华为联合实验室,并和Oracle网络学院、Redhat学院有密切合作。2012年我们与北京西普阳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济南大学网络安全实验室,该实验室引进了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信息安全实验教学平台、网络攻防实验教学平台、网络攻防实战平台,是部级的信息安全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的实训基地。2014年暑假我们对网络工程实验室进行升级改建,引进中软吉大开发的网络协议实验系统资源平台以及高性能虚拟云桌面系统。它通过动画的形式将各种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本比较抽象的知识。

2.2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一般包含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互联与路由、网络管理、网络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我们针对实验教学体系的问题,合理规划各门课程,规范学科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2.2.1优化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

整合网络工程方向实践教学环节,优化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加强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结合教指委网络工程相关课程指导内容以及国内985、211高校网络工程方向培养方案,综合山东省网络工程人才需求和济南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定位,研究并制定网络工程方向学科的知识点串联图、知识点难易表,进一步梳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之间、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作为课程融合、知识融合的基础。在先导课程中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于需要学习的课程以及课程群有全面概括和了解。网络工程方向学科课程群基本课程,详见表1。

2.2.2规范学科实践教学内容,避免不同学科实践内容重复

针对不同专业课程中知识点重叠、实验内容重复的问题,各教研室内部以及教研室之间一起讨论研究制定了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旨在规范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避免不同学科实践内容重复的现象。如双绞线制作实验,安排在网络原理实验课程上,避免了以往在计算机系统平台和网络原理课程中重复该实验的现象。再如协议分析实验,在之前的网络原理这门课中会安排数次相关内容的实验,同时网络协议课程中主要的实践内容也是协议分析,出现了严重的重复现象。经过修订,网络原理课程中关于协议分析实验的教学课时数大大缩减,避免资源浪费。

3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我们针对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进行了一些问卷调查,在收回的132份问卷中,87%的学生认为缺少实验学习动力的原因是因为实验内容过于单一枯燥且没有兴趣;10%的学生认为学习紧张,没有时间;还有33.7%的学生认为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学生对课程体系的学习感到茫然。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做了一些创新。

3.1根据学生自身实际,合理选择课程结构

济南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分为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网络软件3个不同的专业方向。学生在完成前两年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后,从大三开始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以及发展规划,重点选取某一个专业方向的课程进行学习。针对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预估,本科生导师给予指导性的选课建议,例如对于将来打算考研的学生,因为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更接近于研究型的人才,所以在选修课程上可以侧重于网络软件以及应用开发等方面的课程;而将来打算直接就业的学生,在专业选修课程的选择上可以侧重于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多参与动手实践环节的训练。综合提高学生的适应、自学和创新的能力[2]。

3.2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由于以往的实践教学内容单一且形式简单,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不高,我们增设了一个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实践环节。此环节中,学生可以针对教师设定的实验目的、结果,自身设定实验方案和题目。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为一组,也可以几个人为一组分工合作一起设计,查询资料、设定题目、准备设计实施方案等过程都是自主或者合作完成。如此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同时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加得心应手,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

3.3设计多类型的实践教学环节

为充分满足网络工程实践教学的要求我们对实践类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多角度地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有考察学生网络基本技能和网络基础知识的验证类型的实验和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的研究类型的实验,引导学生对当前的网络技术最新的前沿知识的探索,还有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设计工程项目能力的设计型实验[3],最重要的是我们增设了许多拓展延伸型的综合性实验类型,此类型的实验大部分采用实际工程实例,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见识,积累实际工程经验。我们注重课程实践环节、课程组实践环节、课外实践环节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研究,规范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由随意性、不确定性的实验指导过渡为规范化、科学化、经典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依托于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等课程,注重多门课程的知识点串联、交错融合的案例式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3.4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环节

经过多年研究,我们探索出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例如引入本科生导师制、开放实验室、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网络技能大赛等。学院鼓励本科导师带领自己所指导的学生形成一个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里进行各种实践练习。另外,网络工程系的每个实验室都会有固定的免费开放时间,便于有兴趣的同学有条件利用实验室资源自主进行实践学习。网络技能大赛等方面的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网络大赛或者CCNA,CCNP等认证培训,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实验室设备,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吸收和巩固;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参与教师的科研,并且通过这些科研和教研项目充分锻炼和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技能。近年来,我们的学生不断在各项赛事以及认证考试中取得佳绩。

4改革实施效果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学生实验出勤率由原先的95.7%提高到现在的97.9%;实验室开放日,实验室的预约使用率由原先的40.2%提高到现在的65.7%,设备的使用率也由原先的12.7%提高到现在的47%。由此可见学生对网络工程课程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的各种科创大赛,多次取得优异成绩。例如在山东省首届大学生网络信息知识大赛中,我们在团体和个人成绩上均位列第一,获得了团体一等奖一项、个人一等奖一项、个人三等奖两项。另外,通过济南大学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学习,学生在全国性的思科网络技术大赛中取得多项好成绩,考取思科CCNA证书的学生每年都在增长。

5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由于其专业特点,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在提供优质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合理优化网络工程各学科的知识体系,摸索出一系列合适的实践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要求的高质量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作者:孙丽娟 隋永平 黄艺美 单位: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五篇: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网络工程教学研究

网络工程于2011年4月被教育部正式纳入正规专业目录(080903)[1],归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至今,全国已有多达400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由于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解不同,各高校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各有侧重,差异很大,但都普遍存在专业建设滞后于人才需求的问题。如何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规划和培养创新型网络人才,是一个值得广泛关注和探讨的开放性课题。

1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由于低端网络人才市场趋于饱和,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普遍出现了学生就业难而用人单位招聘不到合适人才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3点。

(1)专业特色不明显。目前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高校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教育内容、知识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总体上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以通信工程为基础;另一类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大多数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只是根据学校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在培养方案中增设了与网络技术相关的一些专业性课程,在办学方式上与原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及“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相近,办学定位不鲜明,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导致部分应用型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出现萎缩和停招。

(2)实践工程能力欠缺。不少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指导经验和专业师资方面的不足以及硬件设备更新换代的滞后,使得学生的实践工程能力相对较弱,毕业生缺乏竞争力。与此同时,在重视实践教学的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加强,对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冲击。

(3)专业培养方案易滞后。互联网经过40多年的发展,产业变革席卷全球,颠覆传统行业的节奏进一步加快[2];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兴起的同时,网络科学和服务的基础理论也得到了加强。我国高校的专业建设一般都以培养方案为基础,体系化的课程设置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也造成课程内容的相对固化,无法及时反映新技术的发展,加上教学方式的落后、教材更新的缓慢和教育资源的缺乏,使得现有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显然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3]。高校应该在专业培养模式上开拓新的思路。综上所述,网络工程专业的办学模式必须不断丰富专业内涵,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不应只满足于应用型、工程型和复合型这样的人才市场需求,培养方式也不能局限于采取跟随网络新技术发展的被动教学,而应该着手研究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程和学术的完美结合。

2网络工程专业的思维能力培养体系

我国高等教育法对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明确规定: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如果知识不能转化为思维,那么再多的知识也无用;如果思维不能转化为实践,那么再好的思维也没用。由此可见,思维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思维方式反映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实践工作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以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网络工程专业属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涉及的理论知识也很多。笔者对相关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出网络工程专业的思维能力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其中,数学思维(mathematicalthinking)用数学的观点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计算机学科的基础;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thinking)运用计算机的基础概念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4];系统思维(systematicthinking)是相对计算思维而言,强调培养学生从整体、全局的视角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内部结构、外部接口和运行过程[5];网络思维(networkthinking)是基于网络图式、运用网络分析和网络计算方法对网络世界进行结构化理解、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行动组织的一系列思维活动[6];工程思维(engineeringthinking)是在工程设计和研究中形成的思维,是一种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筹划性思维。上述5种思维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存在互补性,是对立统一的。因此,笔者提出的网络工程专业思维能力培养体系的划分是相对的,在一些场合是共存的。比如,计算思维可以看作是数学思维和工程思维的互补和融合,而网络思维是计算思维的重要发展;系统思维既是对计算思维的有益补充,又是工程思维的基础。

3“五维一体”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

中国矿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目前正在实施的培养方案将课程体系划分为五大模块,分别是通识教育类课程、专业平台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拓展类选修课和专业实践类课程。按课程属性设置的网络工程课程体系模块图能够反映课程前后的衔接关系,适用于教务管理,但无法体现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不适合教学体系的构建,也不利于课程群组的设置和建立。因此,笔者在思维能力培养体系的指导下,提出“五维一体”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如图3所示),以指导具有多种思维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众所周知,计算机理论其实是众多数学知识的融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交叉的网络工程专业对数学修养的要求同样很高。比如,离散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离散数量关系和离散结构数学模型,这些概念、理论以及方法大量地应用在数字电路、数据结构、数据库、算法分析与设计、智能信息处理等专业课程中。就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而言,网络性能分析的数学基础是随机过程和排队论,而数据通信原理需要靠傅里叶级数、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化实现信号的频域分析和转换。在学习这些课程时,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数学公式和定理证明外,更重要的是理解数学方法的物理含义并与具体的系统实现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数学的基础性作用。计算思维又称构造思维,本质是形式化和自动化。比如,把一个复杂的大而难的问题分成很多部分同时处理,这就是并行处理;把一个难以对付的问题分成两部处理,如不能求解,就把每部分再分成两部分,这就是递归方式[4]。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Web技术等课程都是计算思维的集大成者。在这些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要掌握软件的编程和开发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把问题转化成能够用计算机解决的形式。随着普适计算和各种终端的出现,仅仅具有计算思维是不够的,系统思维的提出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系统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重视整体思考,同时注重在整体的前提下研究解决局部的问题。教师在讲解微机原理与接口、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嵌入式系统这些课程时,应该重点关注各个部件之间的系统联系,让学生了解可组装的硬件系统,能够将程序的执行过程与时序关系结合起来,掌握如何将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结合起来完成特定的应用目的。网络思维是计算思维的重要发展,是一种群体思维,强调群体之间的交互性、协同性、共享性和合作性。网络协议的功能分层和对等通信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不管是计算机网络和无线网络,还是网络计算,只要掌握其基本的交互方式,就能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比如,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基本交互方式是请求/响应,这可以用来描述几乎所有应用层协议的工作方式;无论什么层次的网络通信、协议报文的封装和转发都是提供资源共享和能力协同最基本的方法,而分层思想更是处理网络问题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无论是经典的TCP/IP协议,还是流行的物联网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无一不是层次化的体系结构。因此,教师在课程讲解时一定要讲清楚其中蕴含的网络思维的核心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理解网络新技术的能力,夯实学生进行互联网创新的基础。工程思维体现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需要通过现场实践和工程经验获取。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讲解软件工程、网络管理、网络系统集成和接入网技术这类课程时,一方面要提供工程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大量的案例教学法训练学生的工程思维;尤其在专业类实践课程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强化选题的工程背景,构建贴近实际的应用场景,形成项目化和工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事实上,有些课程受到了多种思维能力的交叉影响,如网络安全既要考虑计算思维中程序算法的影响,又要考虑网络思维中不确定环境下的协议交互问题;再如,物联网工程既要从网络思维角度分析数据流如何在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之间交互和流动,又要从工程思维角度设计各种物理设备如何互联互通。因此,在以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网络工程教学体系中,对于课程所属思维能力系列的划分不是固化的,而是可以根据实际的知识体系结构适当调整。

4结语

“互联网+”时代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我们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教学实践,为网络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顾军 姜秀柱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六篇: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网络工程教学体系分析

应用型大学目标是培养一线工程师,即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在应用本科学生的培养中,既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快速适应用人单位需要。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面向应用的工科专业,大数据和云计算应用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网络工程人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得网络工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也对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人才分类培养的概念,其中“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和较强研发能力的科研类人才,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往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围绕计算机专业知识、网络编程知识、网络管理知识、网络工程知识等展开,课程设置特点大而全,各种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区别较小,呈现千校一面的情况,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突出。网络工程专业以课程教学为主,学生获得要求的学分就可以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学生在校期间职业能力培养较为匮乏,就业时不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对专业及岗位的认知能力较弱、专业认同感不强,对其长期职业发展不利。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我们提出以学科专业知识学习为基础、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导的网络工程“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学科专业基本素质的基础上提高其岗位技能,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由课程模块化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企业实习实训、职业技能培养和国际化能力培养组成。

1.1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教学模块化

课程模块的划分以能力培养为原则,根据不同能力培养组建相应的课程模块。课程模块化可以将各个相对松散的课程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模块化使得课程内容之间耦合适度、有机地衔接在一起,一方面可以避免相同内容的大量重复讲解,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前后连贯性得到增强,使得知识的传授前后呼应,提高学习效果。网络工程专业能力可以分为:网络编程能力、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移动互联开发能力、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能力等[1],如图1所示。

1.2突出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动手能力。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教学实验课,旨在加深课堂教学中知识点的理解;②工程实训课,旨在加强课程各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③综合实训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在网络工程综合实训课中设置如下题目:某企业包括3个厂区,每个厂区都建设有局域网。实训要求对企业网络进行规划,并在网络工程实训室进行仿真实验,实现不同厂区局域网互连。实训场地为网络工程实训室,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综合布线仿真墙、机柜以及综合布线工具与网络布线耗材等。在此实训中,既包含网络规划知识点,又包括网络原理的路由和交换知识点以及综合布线知识点。通过实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网络工程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网络工程实践技能。网络工程“课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以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要求课程模块内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要相互衔接,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验课设置中,要体现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避免重复性实验。在工程实训课程中,实验项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学习。在综合实训课程中,实验项目针对专业能力设置,并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一定程度的探索性,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深化企业实习实训

企业是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企业对新进人员的要求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参考,特别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要对接企业需求。企业的技术不断地在更新、发展,而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对于市场人才需求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日新月异,企业对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学校人才培养要与企业进行对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应用型教材编写与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实现学生学习和社会需求的最大程度对接。校企联合培养和企业实习实训,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动手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企业的实习实训突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校内学习与企业实习,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1.4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实现“学历+技术”

国家“互联网+”发展模式的出现,旨在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发展模式,就要求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互联网+”模式中的网络相关技术支撑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工程学生注重“学历+技术”的培养。一方面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既要具备本科生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又要具备网络工程的专业技术能力。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快速适应“互联网+”环境,做好相关的技术支撑。目前,互联网发展迅速且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使得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在移动互联岗位、互联网金融[2-3]岗位、网上社区运营岗位等方面人才需求旺盛。移动互联从技术开发层面可分为JavaWeb相关、Android相关和IOS相关岗位;互联网金融岗位包括电商运营负责人、大数据分析专员以及互联网开发测试人员等;网上社区运营岗位负责设计网站社区的功能、进行社区平台建设以及运维等。因此,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与岗位相对接,根据岗位能力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网络工程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资格认证、专题讲座、企业实习以及学生自学等途径实现。其中,资格认证是衡量学生职业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经过学习、职业技能训练获取行业和企业的资格证书,进一步体现其掌握职业技能的情况。网络工程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有多种,学生可以更具自身情况进行选取。学校通过建设教育云资源库(内容包含网络工程项目、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知识),引导学生利用资源库进行自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5拓宽国际视野,促进人才培养国际化

目前国际交流越来越广泛,应用型人才的国际化也越来越重要。互联网将全世界的各种资源都联系在一起,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将来面临的工作也日益国际化。因此,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是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解决:①国内外高校间学生的相互访学;②邀请国外专家(包括高校专家和企业专家)来访讲学;③高校教师去国外进行访学交流;④及时关注和了解国外最新技术发展。

2网络工程“课程+”专业能力培养途径

网络工程专业能力培养途径分为网络工程专业基本能力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分析与设计能力培养、网络工程专业综合与创新能力培养3个阶段,如图2所示。其中,网络工程专业基本能力培养是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进行专业入门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分析与设计能力培养是经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课程模块的综合实训、专题讲座与社会实践进一步加深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进行专业能力熟练培养;网络工程专业综合与创新能力培养通过企业综合实习、专业综合实习、科技创新以及毕业设计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达到专业能力系统化培养的目的。网络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的3个阶段相互衔接,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升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不同的培养阶段,即通过课堂练习、综合实训、企业实践等环节实施。学生通过创新学分、科技创新项目等环节,不断地提高其创新能力。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经过入门培养、熟练培养与系统化培养,不断地提高其专业能力。网络工程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特色教育、专业实践与企业实习,如图3所示。其中,公共基础课是进行人文素质和工科基础培养;专业基础课主要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编程能力的培养;专业特色教育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不同岗位能力要求可以开设相关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岗位人才培养需要;专业实践是进行专业课程及课程模块实践教学;企业实习是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3结语

第3篇: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网络工程专业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工程的蓬勃发展而迅速成长壮大起来,2001年被正式列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目录外专业(080913W),2011年首次被列入目录内的专业(080903),与计算机(080901)等专业同属工学计算机类。专业的建设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发展迅猛,其专业知识体系及内涵也逐渐成熟和完善。自2008年起,全国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研讨会每年召开一次,对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实验教学、教材建设、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201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2年,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试行)》(目前网络工程专业由计算机教指委兼管)。至今,全国开办网络工程专业的高校已多达400所,对人才的培养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于网络工程专业起源于计算机专业且大多数教师也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与计算机专业重叠较多,主要偏重于网络系统的开发、管理与应用,工程性、系统性与实践性较强,许多重点高校尤其是985研究型重点高校仍然将网络技术或工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个方向在加强建设,而将更深的网络理论及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放到硕、博阶段。因此,计算机早已是我国第一批试点认证专业,但网络工程现在还不是教育部公布的可认证专业。也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网络工程专业更适合也更需要用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及标准加以规范和建设,尤其是与网络工程密切相关的网络空间安全已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可以确信,在加入《华盛顿协议》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教育部高等教育职业化改革的推动下,全面推广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必是大势所趋。今年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申请并已接受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家的审核,通过参加该过程中对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相关培训活动,笔者就如何以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加强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谈几点体会。

2依托认证标准的专业建设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专业实施的专门性认证,是认证机构颁发给高校专业的一种标志,证明其现在和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达到办学宗旨和认证机构规定的办学标准[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认证标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通用标准规定各工程教育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认证要求,共包含七大指标(19小项),分别是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撑条件、持续改进。补充标准是针对各专业不同特点提出的更加明确具体的认证要求。笔者认为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应从3方面强化专业建设:一是指标的量化、相互支撑及确信达成,这是关键;二是工程性、实践性,这是根本;三是闭环反馈、持续改进,这是活的灵魂。

2.1指标、相互关系及达成

工程教育认证不是质量水平评估,而是合格性认证,通用标准的七大指标都是围绕这个目的求证,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学生是中心,高等教育专业开展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学生。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衡量合格与否的标杆和准则。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支持条件是实现目标、达成要求的手段和保障,而且必须有可量化的数据予以佐证。持续改进是提高质量、不断完善、持续发展的必需措施。通用标准对培养目标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应公开、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并建立必要的制度定期评价达成度。据此,各专业在制订培养目标时,向上应面向社会和市场,向下应考虑自身实力以确保达成。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例,由于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各高校首先应客观认识和评价自身的办学历史、行业背景、学校层次、资源条件、毕业生深造及就业等要素,合理进行专业定位,然后再确定培养目标。部队院校通常应培养学生具有在军事领域从事网络系统开发、维护、安全保障、组织管理等的初步能力。研究型重点大学应强调科技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养成,不但培养学生具有在网络工程领域胜任实际工作的能力,还要培养其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达到毕业要求实现,毕业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通用标准给出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及应用、工程设计和实验、创新精神、文献检索、组织管理、国际合作交流与竞争等方面的素质、知识或能力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实力和特色制订更高目标,但必须提供相关机制及证据以保证达成,尤其是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支持条件这3方面都需有所贡献并有据可查。例如,国防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为达到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除了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采取研讨式小班授课、增加设计和创新型实验比例、从部队实战需求中提炼毕业设计课题等措施以外,还在一定机制上鼓励学生参加校或院举办的“银河之光”文化节、“新星杯”大学计算机基础竞赛、程序设计竞赛、信息安全竞赛、校Android手机软件设计大赛等活动。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除了定期邀请国内外名师来校授课、作学术报告外,还积极选派教师出国留学访问或培训;新进教师则都具有国外留学经历和博士学历。在支持条件建设中,我们具有军队重点实验室及“十二五”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自行开发NetMagic网络实验平台和Net-Demo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可进行路由器、交换机及相关协议的设计、开发、测试、功能验证和演示。图书馆除了存有大量的纸质书刊和论文外,还建成包括80多个大型综合数据库和140多个专题数据库的数字图书馆,实现SCI、EI、ISTP三大系统及其他各类外文文献数据库的国际同步检索等。这些措施和平台都为创新意识和能力要求的达成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证。

2.2工程性和实践性

培养学生具有相当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根本,也是出发点,是毕业学生能否具有国际水准的关键。通用标准的7项指标中都重点突出对工程实践性的要求,主要包括:

①必须具有“工程”职业道德,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②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等基础理论、工程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③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学分至少应占总学分的20%;

④具有系统的“工程”时间学习经历,应与用人单位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及建立实习基地;

⑤教师应有“工程”背景和经验,并应聘请用人单位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可见,要达到对学生的工程实践性培养要求,一是高校应具有培养学生良好工程素质、知识以及能力的课程体系、实验环境及教师队伍;二是高校应与企业相结合,设立实习基地并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及实践环节。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是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科研单位。为了加强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我们从多方面开展教学实践改革。

(1)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实施。

(2)设置多种实验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验环节、见习环节、综合性课程项目设计环节、创新设计环节以及毕业设计环节等。其中,见习环节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现场参观校园网和办公专网,并请网络中心技术人员讲解网络规划与部署情况;综合性课程项目设计环节针对典型的应用需求完成网络的规划、设计、组网与测试;毕业设计环节根据网络工程系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导师所从事的网络相关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和科研训练;创新实验与设计环节依托学院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优势科研项目,积极将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实验项目,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高水平的技能,自主开发网络应用系统。

(3)我们与部队有关基地、技术局、自动化站等密切合作,共建本科专业实习基地,使部队用人单位需求和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现无缝对接,既可以锻炼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又有助于解决部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4)许多教师来自于学院其他研究所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队相关科研项目。为提高科研与教学水平并与国际接轨,学院有计划地派遣所有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访学或培训,也邀请国外名师全程英文上本科生实验课和新生研讨课,同时也安排教师到一线部队代职实习锻炼,了解部队现状和需求,形成教学、科研、部队反馈相长的良性循环。

2.3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保证专业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标准要求:从招生、毕业生反馈到其他各项指标都必须有必要的制度或措施保证定期评价。评价结果和反馈信息必须用于持续改进,并且整个过程必须要有用人单位专家参与。例如,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必须定期评价达成度;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订与修订、授课与考核、教材选定、评教、专业与社会实践实习、创新能力训练、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都必须有明确的机制进行监督、评价和质量控制;教师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学术及教改活动;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源必须定期更新与维护等。为了保证持续改进的达成,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建立教学督导组,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并定期监督结果和改进意见;建立学员评教机制,每门课程授课结束后,由学生根据调查表进行网上评教,只有参与评教,才能查看考试成绩;教室和实验室等教学场所安装摄像设备,可实时监视全程授课过程;定期走访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专家及毕业生进行座谈,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并通过网上调查获取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和修订培养方案;对教师参与教改活动及发表相关论文制订具体要求等。所有这些措施都必须有明确的机制及数据予以保证。

3结语

第4篇: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最后,在毕业设计结果评价上偏重于文档,而对工程和开发能力缺少直接评价。目前毕业设计主要依据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等文档资料和答辩情况给出成绩,而对工科学生应该重视的工程和应用开发能力没有直接、具体的评价。同时,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每年对毕业设计的检查也是以文档为主。这些因素间接导致师生重视文档资料整理,却忽视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工程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

2毕业设计过程的实施探索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分析解决问题和应用开发能力,我们对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改革。首先将整个毕业设计成果分为设计成果和文档成果两类:设计成果用来考查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和应用开发的能力,包括网络设计方案实现、网络程序实现等,主要以可操作的实体方式进行检查,如搭建的网络环境、开发的程序等;而文档成果对应传统的毕业设计成果,包括论文正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4部分。同时规定,在开始设计成果以前需首先完成文档成果中的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初稿,经过检查后才能开始撰写毕业论文。

2.1调整毕业设计时间,规定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为了方便管理、安心设计,避免毕业设计与就业造成冲突,我们一方面调整培养计划,将第7学期的授课学时降低到4学时并安排在半天时间内集中完成;另一方面,调整毕业设计的时间并规定各环节的任务,具体做法如下:

①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从第7学期开始,持续到学院安排的答辩时间结束;

②指导教师于第7学期第1周上交课题说明,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统一审题;

③学生在开学2周内通过师生双向选择,完成选题工作;

④在完成选题以后2周内完成开题工作,上交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初稿;

⑤开题后,在实验室集中完成成果设计工作,提交设计成果;

⑥只有当设计成果经过教研室组织的检验后,才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并允许学生出去应聘和寻找实习单位;

⑦在规定毕业答辩期限(通常在第8学期14周前后),上交毕业论文终稿,进行答辩。

2.2认真做好审题和选题工作

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落实课题和掌握不同类别课题组成及来源,避免课题在工作量和难度上差别过大,我们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课题的审题和选题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①指导教师在第7学期开始前,按1:1.5比例准备课题和提交说明,内容包括工程背景、拟解决问题、课题难度、工作量、对学生的要求;

②在教研室主持下,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审题,根据课题领域、工程背景、难度和工作量,去掉部分明显不适合的课题并适当保持工程和开发类课题的比例;

③召开毕业设计动员大会,实现师生双向课题选择;

④选题结束以后,学生开始查询资料、熟悉课题,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初稿。学生自己提供课题的也要提交给相关指导教师。2014届毕业设计改革实施过程中共收集到指导教师递交的课题98个,题目涵盖企业网设计实施、网络协议应用开发、协议分析、物联网应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等多方面;经审核,我们剔除部分没有工程背景、工作量过小、实验性和事务性的课题后,共有81个课题供师生双向选择,经过1周沟通和选择,69名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都选定了课题,进入到开题工作。

2.3开放实验室,集中进行成果设计并严格做好考勤工作

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和设计环境,教研室专门安排了一个实训机房并将所有专业实验室在课余时间向毕业生开放,同时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在上述场所内集中进行,要求每个学生按时到岗,并制定了严格的考勤措施。2014届毕业设计改革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除了上课以外,早上8:30—11:30和下午1:30—4:30在实验室集中设计,同时要求指导教师做好每个学生的签到和纪律管理工作并安排班干部每天对考勤情况进行监督。集中毕业设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保证了毕业设计时间,还方便指导教师和学生间沟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对部分后进学生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一些专业基础较差的学生经过1~2个星期的适应期后,克服了对技术的恐惧,逐渐拿起书本、咨询同学、请教老师,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取得了长足进步。

2.4严格进行设计成果检查

鼓励提早完成成果设计为了提高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工程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及早完成成果设计,教研室组织了多次成果检查。首先,教研室制定成果检查通过标准:有一定工程背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自己分析和设计的成分;其次,组织包括指导教师在内的成果检查小组,对学生的成果及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最后,检查小组就工作量、工作难度、分析和设计的合理性、独立完成情况进行计分,作为成果设计的成绩,占最后毕业设计成绩的40%。只有设计成果检查在合格以上的学生才能进入到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在2014届毕业设计改革实施过程中,我们于第7学期的第14周和18周、第8学期第9周和12周组织了4次成果检查。在成果检查中,首先要求指导教师就课题背景、任务要求、工作量、工作难度、学生完成情况作简单说明;然后由学生演示和解释设计成果,评判小组进行检查、操作和提问;最后小组就课题完成情况给出得分并判定成果检查是否合格。

2.5根据设计成果完成论文正文

设计成果检查合格以上的学生允许进入论文撰写阶段,由于有了以上实际工作基础,学生只需对成果设计中的分析、设计、实现工作进行描述,就能够得到一篇内容充实、质量较高的毕业设计论文。

2.6建立兼顾设计成果和文档成果的成绩评定标准

根据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价的层次性、多元性、综合性等特点,传统毕业设计评价内容包括成果质量评价和管理工作质量评价两方面。其中,成果由论文正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3部分组成,是衡量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核心。这种方式有一套成熟且行之有效的做法,也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所需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没有具体的衡量指标。因此,我们在最后成绩评定中增加了设计成果部分,规定毕业设计成果由设计成果和文档成果组成并各占毕业设计总成绩的40%。其中,设计成果包括设计方案、搭建的网络环境和可运行程序,由设计成果评定小组检查答辩以后给分;文档成果包括论文正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共同给分;管理工作环节的评分由指导教师给出,占毕业设计最后总成绩的20%。这样的改变能切实兼顾并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和工程实际能力,使学生对完成毕业设计成果引起足够的重视。

3实施效果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逐步形成良好的毕业设计氛围。学生对严格的纪律管理慢慢适应并发展到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到了中期以后,学生在周末和晚上自觉到实验室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另外,部分专业不太好的学生慢慢消除对专业的恐惧,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2)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部分学生还体现出较强的应用开发能力和工程能力,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3)就业情况明显好转。由于在毕业设计期间受到良好训练,学生在就业时能较快地找到工作。另外,经不完全统计,专业对口率从上年的30%左右提高到63%以上,网络应用开发类岗位也明显增多。然而,毕业设计教改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教师对毕业设计投入的精力大幅度增加、学生毕业率有较大幅度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改革中进行调整。

4结语

第5篇: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并不一定完全靠加强学习理论知识和强化对专业知识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时就认识到网络积极的一面,体会网络的各种应用和实践活动,同样能够达到使学生尽早认识专业的目的,并且比理论教学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当然,这种方法需要网络软硬件系统和相关教学资源的支撑,甚至需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2具体内容与方法

我们从几年前开始探索网络应用系统在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并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实践。

2.1网络应用系统在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理论课程的教学,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来利用网络应用系统:一是开发与课程有关的网络应用系统;二是使用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在开发与课程相关的网络应用系统方面,我们目前主要是制作网络化的教学软件;尝试将教学内容制作成为开放式、可扩展式的网络教学软件,并将其挂载到Web服务器上。教师在课前通知学生把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及相关教学材料添加到此课件中。学生在上课前可以通过浏览器预习相关的内容。在我们的网络教学课件中,除要介绍的知识外,还增加了留言板、教学互动等功能,便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状况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方面的实践发现,部分学生可能在课堂上或课后不愿意当面向老师提问,但却能够在网络课件中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表明在网络深刻影响人们的交流方式的情况下,部分学生把网络交流作为学习方式之一;有些接受得较好的学生甚至在教师回复前给出自己的理解,因此这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添了有效的渠道。在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方面,我们积极利用学校或公共的教学资源平台来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河南科技大学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公网上的数字大学城等,这些平台支持上传和访问教学课件、布置作业、提交和批阅作业等。在使用这些网络系统的同时,我们注意提及与专业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技术,在某些课程(尤其是涉及开发的课程)中还提及相关的实现方法,并引导对它们感兴趣的学生开展自学。通过网络系统的应用,使学生提前接触到网络工程相关专门知识,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意识。

2.2网络应用系统在实践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网络应用系统参与基于网络的处理事务过程,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网络技术的认识,因此我们花了许多精力来探索和实践网络应用系统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在这方面的工作中,首先面临的是在哪些课程中应用的问题。在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中,大部分能力都是以程序设计能力为基础的,而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取决于对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因此,我们选择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这两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来开展网络应用系统的运用探索。其次是网络系统的选择问题。在两年前,我们已经尝试在C语言课程的实验中使用基于校园网的在线判题系统来实验内容,用竞赛评价机制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改革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从近两年开始,我们进一步扩展在线判题系统的功能,将在线判题系统引入到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的集中实践课程中,并设计了专门的教学内容与之配合。考虑到作为才学习完C语言和数据结构理论的初学者,学生要马上完成较系统的课程设计内容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一部分与课程设计内容相似、难度较低并贴近教材中相应章节知识的题目,将它们先给学生去熟悉,从而避免了部分学生对实践内容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况。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分析课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具体的知识运用问题。其他的事情,例如判断程序正确性、运行过程及结果的评测等,都由在线判题系统来实现。由于有了网络系统的协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班上所有学生完成课题的数量,同时还能获得所完成内容的时间信息和代码的执行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系统的统计功能了解自己的排名,无形中就有了竞争的压力,培养了竞争意识。借助这两门实践课程是开设在大一的有利时机,我们在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将部分注意力集中到在线判题系统本身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上,让学生及时认识到网络应用系统的基本架构、使用的主要技术及其与当前实践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从目前的效果看来,将程序设计竞赛网络系统应用到实践课程教学中能带来以下好处:一是形成竞争氛围,学生整体完整的任务量比前几年增加不少;二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认真开展课程设计的情况明显好转;三是通过对网络系统的应用,学生在一年级对网络应用系统有了具体的认识,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

2.3网络应用系统在课程考核评价中的运用

在某种程度上,课程考核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因素之一。传统的课程考核一般有两种形式,试卷形式和课程报告形式。前者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后者则很难保证学生是自己完成相应的内容。此外,由于两种方式都是纸质形式,对于网络工程专业中占多数的设计类课程,如果要教师在评阅时先判断答案或作品的正确性,这是一项困难且繁重的工作,现实中难以执行。无纸化考试是未来考核方式发展的一个趋势,它经济环保,其技术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技术。既然网络系统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起到了有效的辅助作用,我们尝试将其应用到课程考核和评价中。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行相关实践:一是将课程考试直接在网络系统上进行。一个网络应用系统要用于考试,它需要有在线判题系统相关功能和考试所需的成绩处理相关功能。我们在前面提及的在线判题系统中扩展了成绩处理相关的功能,使其能够满足对考试的有关需求。之后,我们对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这门易于进行严格的数据测试的课程通过这个系统直接进行考试,通过试用我们发现这种方式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将网络系统应用于集中实践课程的考核。我们将第一条途径所获得的系统进一步用于C语言相关的程序设计类课程对应的集中实践课程的考核中。集中实践课程的考核与单纯的课程考试之间有区别,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为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为了兼顾学生不同能力层次,我们设计了基础部分和综合应用部分。前者为必须完成的部分,后者为选做部分。在课程结束时,系统将学生完成的任务量、能够反映工作的质量的相关信息(如时间、任务正确完成前的错误提交次数等)都汇总起来,形成一个初步的成绩统计表。指导教师以此表作为重要依据,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其他实际情况进行最终的判定。进行判定的方式由教师自己把握,可以直接使用系统的判定,也可以增加一部分类似考试的限时设计内容,或者选择学生完成的任务中的部分内容进行问答式考核。三是将网络应用系统作为理论考试之外的部分考核工具。大多数理论课程的最终成绩一般分为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对于平时成绩部分,由于一般不易于量化,往往都是由教师根据对学生的印象进行粗略的判定,从而不能较准确地反映学生表现的差异。鉴于网络应用系统提供的便利,我们尝试利用它们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考核。主要的方法是利用前面提及的网络教学应用系统中的作业、在线提交、在线批阅以及相关自动记录、统计功能来分析学生完成课外任务情况的相关数据。有了这些数据,根据一定的分值比例和评分标准就很容易得到这部分的成绩,从而形成比较客观准确的判断。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