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学生文学素养培育与职业影响

高职学生文学素养培育与职业影响

摘要:目前我们的环境都在强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这样就导致“文学无用论”的思想深入学生的思维,进而忽视了文学素养对学生就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作用。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出现了文学素养普遍低下的情况。文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发展,以及整个人生的发展。为了改善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局面,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一系列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途径,比如改革课程设置,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等等,旨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

关键词:文学素养;高职学生;职业影响;缺失

现实中,我们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的内涵表述和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1〕。社会在持续,生活在继续,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人文素养含量被批量式“剔除”,或持续降低,那就和真正的发展毫无关联。如果将此持续和继续状态称之为“发展”,就需要为此定性:退步的“发展”。其中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们提倡努力培养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文素养,而文学素养则是人文素养中最重要的一环〔1〕。

一﹑高职院校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现象及原因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培养中,忽略文学素养的作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大多都是强调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并没有过多地去规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学生的培养方向上,更多地突出了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方面的训练,以期能更好地完成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文学不被重视也是正常的,学生对文学课程也是不重视,他们觉得上文学课就是一种休息,可以做些其他的事情,比如看手机、睡觉等等。从社会的整个大环境考量,我们经常说,培养应用型人才,掌握一门技术更能走遍天下,其实这种思想也潜在地传达一个信号:文学本身对社会发展没有什么促进作用,不会产生什么实际的价值。从学生个体情况来考量。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参加过高考的学生,他们一直以来为了能在高考大战中突围而出,更多的是提高了自己的答题能力,在他们的中学时代,总体上文学阅读量呈现出不足现象。当学生考到了高职院校后,学校培养目标中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文学再度被忽视。当然学生的个体因素也是存在的,目前的学生更喜欢读一些快餐作品,比如杂志、电视剧、电影,普遍不喜欢读文学名著。上述这几个因素直接或间接造成了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学素养低下,也影响了学生其它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的发展与规划。

二﹑文学职院校学生文学素养对未来职业的影响

在当前社会,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在这个年代下,所有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真正的人才不是光掌握技术,懂得专业知识的人,而是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具有创新能力,具有高情商,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等等的人。而这些方面的具备才会让一个人得么长足的发展及成长,才会对一个人的职业起着深远的促进作用。就比如当下的企业不仅需要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现在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还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而企业文化强调的就是团结协作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人际交往观念,而这些全部是文学素养的内容,如果一个学生具备文学素养,自然就会被用人单位看好,就业成功率会提高。朱光潜《谈文学》中对文学的功能有过精辟的论述:“健全的人生理想是人性的多方面的谐和的发展,没有残废也没有臃肿。譬如草木,在风调雨顺的之下,它的一般生机总是欣欣向荣,长得枝条茂畅,花叶扶疏。情感思想便是人的生机,生来就需要宣泄生长,发芽开花。有情感思想而不能表现,生机便遭窒塞残损,好比一株发育不完全而呈病态的花草。文艺是情感思想的表现,也就是生机的发展,所以要完全实现人生,离开文艺决不成。世间有许多对文艺不感兴趣的人干枯浊俗,生趣索然,其实都是一些精神方面的残废人,或是本来生机就不畅旺,或是有畅旺的生机因为窒塞而受摧残。”〔2〕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可以培养学生自觉具备关怀情怀,可以自觉地关怀社会,关怀他人,关怀人类,关怀自然,最终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这样从业后就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途径

文学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这就决定了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需要潜移默化,是一个长期不是短期见效的工程。这种培养是渗入式教化,不是像职业能力似的通过强化训练就能达到,所以需要全方位设计,学生慢慢吸取。

(一)从学校角度,要改革课程设置

在有的高职院校有的理工科专业,只是以一门《大学语文》课替代所有文学素养课程,课时总量还少,一般是一周两节。有的学校甚至连《大学语文》课程都不开设,就以文学类的一门选修课来代替文学素养课程,一般也是一周两节。学生不重视原因,主要是文学课向来不是考试课,学校对学生文学素养并没有规定什么考核标准,对于学生的文学兴趣,学生的阅读量,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都没有什么要求。所以学校需要进行课程设置方面的调整,增加文学素养的考评,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推动学生文学素养积极良性发展。

(二)增强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教师教学中渗透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的提升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我们在课程设置改革中,调整文学素养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同时也需要调动教师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多样化,想方设法渗透文学素养。

(三)广泛开展文学活动

面对高职校院的学生基本素质上可能略低于其他本科院校,那么就开展一些适应高职院校学生情况的活动。我们可以成立戏剧社,这样就可以把一些文学作品排成节目,进行演出,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兴趣,一方面也完成了文学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成立文学社团,用一些爱好文学的人带动另外一些不爱好文学的人,同学们可以在社团中交流学习,指导提高,互相吸引,互相激励,这样就比一个人阅读更容易坚持下去。

(四)学校必须政策上规定学生的阅读量

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文学的积淀。高职院校的学生并没有阅读习惯和意向,这就需要学校的大力提倡。把阅读量作为考核标准,这样才会促进学生主动完成阅读,特别是阅读文学名著。比如可以要求学生每个月完成多少阅读量,然后可以通过竞赛,通过论文形式进行教材。坚持下去,学生在高职院校期间的阅读量会上升,文学素养会潜移默化地加强。当然在这种活动的过程中,也会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文学素养的培养也就不会成为空谈。当然,高职院校的学生提升文学素养不能光靠上述的几个简单方法就可以完成,文学素养的培养需要作为一项工程、一个重要的项目来抓,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不仅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还具有健全人格,完整素养的一个全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叔本华.论读书.

〔2〕朱光潜.谈文学.

〔3〕柳敏和,等.人文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

作者:张文英 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