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应该通过说、想、看、导、听、唱、动的方式来进行,用以深化、强化学生的理解、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其中,多方面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这也是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的重要环节,如果正确引导善于利用,定会让教学增辉、生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配乐吟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审美能力主要通过美的形象去调动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及个性、爱好等心理功能,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古诗文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它高度精练,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音乐教学中将古诗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欢快优美或激越高昂的旋律中反复吟诵、吟唱,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中去体会,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作品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虽然只是春天中的一个侧面,但是景真情真,言浅意浓,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情趣。鸟声婉转,悦耳动听,啁啾起落,远近应和,配上轻快的旋律,成为一首美妙乐曲。让学生合唱吟诵、欣赏,就能让学生与诗人一起感受到春光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予的无限美感。通过配乐先声夺人,让学生感受到美,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在共鸣中体会诗中蕴涵的美,从而逐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二、歌词编写,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歌词的编写是一项主要的内容。创编歌词的目的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可以仿照歌词内容创编歌词、发散思维、多角度创编歌词等三创模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相互合作,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是提高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音乐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及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针对音乐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依照儿童的心理特点,高年级为“在创作中捕捉音乐形象,激发情感”,使音乐教学形成“技、趣、情”融为一体的相辅相成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变“要我唱”为“我要唱”。探索直观诱导法、故事激情法、游戏表现法等,在唱游活动中理解与表现音乐的方法,使低年级学生摆脱了由于识字有限而造成的理解音乐的困难培养了音乐情趣,顺利地完成了幼小过渡,探索出“根据音乐实践中感知的印象理解概念名称的教学方法”和“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对音乐作品的再创造之中”的教学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中,变被动的单纯说教和枯燥乏味的训练为主动的实践与探索。针对高年级学生自尊心强、不爱表现自己和流露丰富的情感特点,采用“感受再现法”和“旧曲填新词”让他们在再创作中体会各种不同情绪的作品,以求与所学歌曲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的内心活动表现为外在活动。

三、理解乐曲,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通过对歌曲的理解,可以使学生的歌唱音色甜美,和声饱满,唱出心灵深处最动听的曼妙之音。也可根据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与表述,让他们勇敢地站在舞台上,充满自信地用歌声表达内心情感的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表演形式,都可以引入课堂,这样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音乐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需要老师适当地激发和锻炼,另外这也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过程。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将相关内容引进音乐课堂,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教学主题,以辅助教学,优化教学,延伸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提高文学素养,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素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水平。

作者:孙亚苓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青少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