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丰厚儿童文学素养的储备阅读策略

丰厚儿童文学素养的储备阅读策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应该是必备的素养。而一个人的儿童文学积淀不可能一蹴而就。记忆中,我的儿童文学阅读有两个时期。一是少年时期,启蒙于连环画。对于20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人来说,连环画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以至于工作后,虽不再是读连环画的年龄,我依然乐衷于收藏上海美术出版社的经典作品。那时读过的书还有《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少年文艺》《小小说选刊》,特别是每月连载的郑渊洁先生的《童话大王》,让我至今对奇幻文学情有独钟。二是青年时期,我开始给一岁左右的儿子读儿歌、读故事,再一次踏入了儿童文学的世界,突然发现书店涌现了大量的中外儿童文学经典作品。那是我儿童时期从未读过、遍寻不得的。我犹如一个饥饿已久的人扑在了面包上。随着孩子的成长,我读遍了能接触到的绘本、童话、儿童小说、散文。正是源于儿童时期与青年时期的阅读积累,使我在成为阅读启蒙者后,有了更加想要提升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念头。源自心底的热爱和大量的阅读积累,我在班级建起了图书角,甄选书目、出版社、作者及译者成为我乐此不疲的事情,向学生推荐图书成为我的使命。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读什么至关重要,因为此时的他们心无旁骛,正对世界敞开着心扉。教师须具备丰富的儿童文学素养,有所积淀,才能给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目,这就要求教师要持续阅读学习。但光有适合的书目还不够,还需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才能有效提升他们的阅读品质成为我重点思考的问题。借着阅读教学,我发现,要教会学生高效阅读,教师先要具备一定的阅读策略。教师如果能熟练掌握各种足以激发学生思考的阅读策略,巧妙融合运用,去破解艰深的字词、探究文本的意义,必然会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于是,我寻向了阅读策略理论的书籍。我接触到专业的阅读策略理论,源于进行“基于提升阅读素养的阅读教学策略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的需要。在文献研究阶段,为了了解与阅读策略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动态,我向同仁请教、多方搜寻后,给自己列了一份书单:《中学生阅读策略》《提升儿童阅读能力到世界前列》《阅读理解策略操作手册》《问好问题》《问更好的问题》《儿童文学概论》《经典这样告诉我们》……从此我踏上了艰难而漫长的理论阅读之旅。阅读文学作品,对大部分的成人来说没有理解上的困难,但理论类的书籍就不同了。刚接触理论阅读时,不少书我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书里生涩的专业术语、陌生的语境,常常令我困扰、疑惑,甚至一些时候导致阅读无法继续前行。那时的阅读,停停顿顿、磕磕绊绊,不少地方需要反复斟酌。无法领会的地方我强迫自己做笔记、写感受,实在不行的,就先原封不动地抄下来,待日后再琢磨。在这摸爬滚打式的阅读中,我如一竿翠竹般拔节生长。我啃的第一本书是《阅读理解策略操作手册》,它是台湾地区幸曼玲等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那时,我和课题组的教师边读边结合本校六年级实验班开展阅读教学实践,我们试图建立运用成熟的阅读策略提升阅读素养的单篇文本阅读教学模型。我和实验班教师从理论研读到教学实践,又从教学实践回到理论研读,反反复复,咀嚼反刍。渐渐地,理论不再艰深难懂,实践也变得有依有据。学生阅读的参与度、成就感明显增强,他们变得能主动地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评鉴,甚至主动参与文本的建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让我看到,理论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践,因为实践,我不仅更好地理解了书中深奥的观点,还能将其用于实际,及时验证了各种阅读策略对不同教学实际的可行性。由此我寻出登临“阅读策略理论之山峰”的第一条路———理论阅读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挑战自己的第二关是三本书的对比阅读。我选取了由美国作家萝拉•罗伯编写的《中学生阅读策略》,中国台湾地区幸曼玲、陆怡琮、辜玉旻教授编写的《阅读理解策略操作手册》,以及由香港大学谢锡金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合作编写的《提升儿童阅读能力到世界前列》三本阅读策略研究专著,结合“预测、连结、摘要、找主旨、做笔记”五个阅读理解策略,进行对比阅读,试图发现它们在阅读策略教学上分别呈现一个怎样的系统,策略性阅读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上还有怎样的秘诀。这一关的集中阅读过程整整历时了一个半月,是痛苦的,却也是刻骨铭心的。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不再害怕阅读理论性的书籍。后来,我无意中读到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所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了解了阅读的四个层次理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才知道我的成长进步,来自于主题式的阅读。何为主题式的阅读呢?简单地说,就是阅读者要同时阅读两本以上书籍,并在阅读中列举出它们间的相关之处,提出一个共同的主题,或更进一步架构出一个原来的几本书中都没提到过的主题,进行研究。在做对比阅读时,我先是略读了这三本书,大致了解它们的架构和重点,接着找到与“阅读理解策略”相关的章节,寻找三本书里关于阅读理解策略教学上的共识和区别,由此设定出了一些问题,如阅读策略教学如何示范?阅读策略课程是以策略为单位独立开发还是整合开发?学生学了某个阅读策略后,是按阅读能力层级进行弹性分组、配对练习,还是不分级、不分组全班统一练习?之后,我再结合提出的问题和寻找到的答案,产生研究议题———《常用阅读理解策略对比与思考》。以此议题撰写的论文被汇编入教育部重点课题。我还在福建省第二届小语教研基地校第四次研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收获良多。主题阅读虽然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最系统化的阅读,但也是最主动、最有收获的一种阅读。因为在主题阅读中,我的思考始终处于比较、归纳、推理、评鉴甚至质疑、创新的高阶思维层面,对提升个人的阅读能力大有帮助,同时还能丰厚我的理论储备,厘清阅读教学思路,从而调整和改进自己的阅读指导实践。由此我寻出登临“阅读策略理论之山峰”的第二条路———让主题阅读之旅成为必经之路。2016年9月,我首次执教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在“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阅读实践中做了大胆尝试———亲子策略性绘本阅读记录“微信群”分享活动。之前的阅读策略理论学习与积累,使我在活动中的指导更加得心应手。如为找到情节有趣、贴近低龄儿童生活经验、能激发阅读兴趣的绘本,我对自己长期收集的电子绘本逐一浏览,准确地进行了分类整理;为实现亲子阅读记录点评的专业性和通俗性,让更多的家长接受、支持,在第一次的全班亲子阅读公告中,我以《打破杯子的鼠小弟》为例,示范了运用预测策略开展亲子阅读的过程,让家长既可明确阅读要求,又能直观地看到策略的运用过程。后来,我在和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的黄国才老师交流统编版语文新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阅读指导时,谈及此次活动。黄老师特别感兴趣,希望我在教育部重点课题(编号:DHA140324)第四次研究成果汇报会上做个交流。在此动力下,零散的、纯以时间顺序排列的原始记录几经分类整理:或以同一篇绘本为单位、或以同一个阅读策略为单位、或以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个体为单位、或以家长的收获反思为单位,形成了一篇经验总结的雏形。之后,又经《福建教育》编辑的专业指导,我条分缕析,提炼出亲子阅读活动中的基本方法和规律,活动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在了《福建教育》上。同时,我以讲座的形式在福建省各地市及闽侯县一年级统编版语文教材培训会上与教师一同交流,继续在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的广阔田野上传播种子。这些行动,将先前阅读学习的抽象理论转向了具体实践,变得具象化,让我看到了策略性阅读教学更为广袤的天地,我愿在此间继续深入挖掘更多有价值的阅读教学策略。由此我寻出登临“阅读策略理论之山峰”的第三条路———提炼总结,推广应用,走向阅读理论学习的归宿。

作者:范美芳 单位:福州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