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管窥西方文化和对外交往

管窥西方文化和对外交往

一、西方文化与英美语言

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语言和文化相互缠绕,密不可分。作为西方文化主要载体的英语与西方文化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对外交往中,只掌握语言而不了解文化,常常会带来理解与沟通上的困难。例如三A英语(代表三个以A开头的英语词组即assurance自信心,achievement成就感,acceleration加速度)的卷首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自恃英语水平很高的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就闹了笑话,他逛商店时,柜台小姐热情地迎上前问“Yes?”,他却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在国内,我们习惯地将yes理解为“对”“是这样”,而在英美地区,当用声调时,yes意为CanIhelpyou?(我能帮你忙吗?)是柜台小姐主动向客人提供服务时的常用语;又如在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竞选中,经常可以听到babykisser这个词组,其实,这是美国人送与政客的特别名称,政客们为了选举获胜,不惜“出尽八宝”,时刻笑脸迎人,见到母亲抱着婴孩也会抢过来kiss一番,以示与民众打成了一片。美国人将政客称为babykisser是极尽讽刺之能事的;再如,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Time)在描述美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曾使用过这样一个词组:Nixon'sOdysseytoChina.Odyssey是古希腊诗人荷马所写的一部英雄史诗,它描绘了英雄Odyssey在古城特洛伊(Troy)陷落之后所经历的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在此用来喻指中美关系正常化所经历的漫长过程。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是很难理解这个词组的确切含义的;还有,在今天的商战中,经常可以听到Achilles'heel一词,该词来自于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Achilles是位战神,他威力无比,任性自负。出生后被其母倒提着在冥河水中浸过,除未浸到水的脚肿外,浑身刀枪不入,战无不胜。故其意为“唯一致命的弱点。”其实,就连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往往与西方文化有所联系,比如我们在业余时间玩的扑克牌中J、Q和K,就分别是英语单词Jack(杰克)Queen(皇后)和King(国王)的首字母,在古希腊神话中各有所指。总之,语言的使用与国家、民族、历史和一个人的经历和文化水平都有密切的关系,对许多的英语句子和词汇,要经过仔细的玩味、联想和推敲,贯通全篇脉胳,了解其历史、文化渊源,才能理解其确切含义。

二、西方文化与西方名称

英美名称是对外交往过程中一个要接触到的重要问题。英美商业产品的命名和译名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对外交往中,我们不应该将名称仅仅作为某一产品的代号来处理,若能认真探讨其与文化的关系,一定会受益无穷。比如可口可乐是19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的一位药剂师在无意之中发明的,其助手认为有两个大写字母C会很好看,因此就将这种奇异的饮料命名为Coca-Cola。20世纪20年代,可口可乐开始在上海生产,它被翻译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中文名字叫“蝌蝌啃蜡”,很少有人问津,于是就公开登报悬赏350英镑征求合适的译名,上海一位名叫蒋彝、当时正在英国讲学的教授以“可口可乐”四个字一举夺魁。“可口可乐”一直被认为是广告界翻译的最好的品牌名,它不但保持了英文的音译,且比英文更有寓意,生动地暗示出产品带给消费者的感受———好喝、清爽、快乐———可口亦可乐,从而使消费者胃口十足,挡不住的诱惑油然而生,350英镑的成本换来了今天在中国数十亿的销售额;又如,汽车中的Bens,一开始在中国翻译成“笨死”,香港叫“平治”,直到找到“奔驰”这个贴切的译名,才开始在中国大地奔驰如飞;再如,汽车中BMW的译名从“别摸我”演化为“宝马”也堪称为神来之笔;还有雀巢(Nestle)既是其创始人HenriNestle的姓氏,又代表“安全、温馨、母爱、自然和健康”。正如人的命名一样,企业和产品的命名和译名也应该承载一个品牌的文化内涵,传达品牌的主张和承诺,从而才能为老板们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

三、西方文化与对外礼节

同一文化背景的人们具有共同的语言、风俗和习惯,形成了共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用同样的方式来解释世界;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由于社会制度、民族传统、地理环境、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在交际中就有着各具个性的语言模式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由于社会制度、民族传统、地理环境、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在交际中就有着各具个性的语言模式、文化模式和交际模式,这种模式由于产生的背景不同,有时会出现截然的反差和根本的对立,常常具有不可移易性和不可通约性。比如,中西文化在称谓上的差异较大。西方称谓不拘礼节,多用名字相称,不仅兄弟姐妹间如此,即使对长辈和师长,也有直呼其名的,这与中国文化中长幼有序的称谓习惯不同;又如,中国人自古以谦谦君子而自居,在送礼时常常会说些“礼物菲薄,略表心意。”之类的话,而西方人在送礼时,则习惯上会说些“这是我特意为你挑选的,是名牌”等话;再如,隐私在西方倍受重视,中国人谈话时通常爱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工作、收入、身高、体重等,以示关心和爱护,而这些话题却正是西方人的禁忌。种种文化差异的事实说明,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沟通是顺利交际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如果囿于本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交际模式去交往,不必要的误解和误会是难以避免的。

四、西方文化与风俗习惯

20世纪60年代,由于越战残酷现实的威胁,无数美国青年逃离文明的现代都市,群居于荒郊野岭之中,他们大布遮体、蓬生须发,男人戴耳环和手镯,被人们称为Hippie(嬉皮士),他们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表现着对政府及一切传统观念的怀疑和不满,渴望和平的到来。70年代,现代都市的冷漠和资本经济对人的漠视首先刺激了敏感的年轻人。在完全是年轻人的艺术形式———摇滚乐当中开始出现了大量冷漠、恐怖的形象,从歇斯底里的嘶叫和愤怒,到几乎没有形式的歌。许多年轻人开始模仿那些被称为Punk风格歌星们的装扮。当那些留着针状、鸡冠状发型、脸上涂着可怖的油彩,穿着金属一样衣服的年轻人出现在人群当中的时候,他们要表达的是赤裸裸的内心世界。而进入80年代,当那些住豪宅、开名车、着名装的Yuppie(雅皮士)出现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许多年轻人在新兴的技术性职业中找到了天地,收入丰厚,社会地位高,他们要尽情地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90年代刚刚开始,代表着美国计算机产业中心的西雅图便出现了令新一代青年心仪的新的摇滚乐形式和文化:Grunge。其代表摇滚歌星KurtCobain从不穿西服,只穿T恤和衬衣,穿破了洞的宽牛仔裤,从不用洗洁剂洗头洗脸。没有悲也没有乐。当Cobain饮弹自杀后,数以万计的青年在烛光中为他的遗言而热泪长流:“我已经没有快乐了,与其湮灭生,不如迸发死。”衣着和娱乐固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什么,可当它试图说明什么的时候,却能说明得非常深刻。那我们中国来说,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人下岗和失业,人们的情绪躁动不安,就连娱乐界也流传着一种浮躁的文化。比如当时有一种收录机的电视广告,伴随着许多人的扭动出现了一句广告词:“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还有一个冰箱的广告,当一个男人在沙漠中寂寞地长途跋涉时,突然爆发出一句广告词:“每当我看见天边的绿洲,我就想起了东方———齐洛瓦”。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一种不安和迷茫的文化心理特征。而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人们的情绪已稳定下来,更需要一种亲情与和谐,就连国内最牛的电器行业海尔集团也将其广告词从最初的“海尔,中国造。”改成了今天更加平易近人的“海尔,真诚到永远。”由此可见,任何社会的文化都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的酒文化也在不断向中国的餐桌上渗透。欧洲的葡萄酒传入中国始于13世纪的元朝,是随着天主教传入同时发生的,最初的中国教徒们大部分来自于上流社会,他们认可并接受了部分的西洋文化,闲来无事时,品一两杯洋教士带来的葡萄酒自然就不稀奇了。尽管葡萄酒在中国的餐桌上也曾略领风骚,却总难成气候,始终无法取代传统白酒的霸主地位。直至最近几年,葡萄酒才逐渐得到了国人的青睐,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独特的味道,更是因为它在这块土地上所获得的对饮用者文化修养及社会地位的象征意义。但葡萄酒的饮用过程中富含着丰富的西方文化,如果按照中国人饮用白酒的传统习惯来对待,在对外交往中往往会贻笑大方。比如说有许多所谓的文人雅士常常将雪碧渗到干红中开怀畅饮,这些行为在西方人看来就未免有点不伦不类;又如,在饮用葡萄酒时西方人十分讲究酒与肉的搭配,一般说来,要红酒要配红肉,白酒陪白肉。红葡萄酒(主要由葡萄皮加工而成)一般要与羊肉、牛肉同时饮用,这类肉在未煮之前的颜色为红色,故称为红肉;而白葡萄酒则要配以家禽、鱼类等白肉。这样的搭配不仅颜色相一致,而且味道也协调。红葡萄酒味道较浓烈,可以覆盖住牛羊肉强烈的气味;而白葡萄酒味道微妙稀薄,正好与家禽、鱼类等相配。由此可见,认真研究西方的酒文化,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也往往会助我们一臂之力。对外交往交往的频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势所趋,认真探讨西方文化与对外交往的关系,充分认识和中西文化模式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积极地融西方文化于对外交往之中,才能在对外交往过程中真正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培养和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

作者:秦红霞 单位:中共焦作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