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概述西方文化与大学生职业观

概述西方文化与大学生职业观

一、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职业观形成的影响

西方文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泛传入我国,经历了两大高潮:第一个高潮是旧民主革命时期,这个时期广大仁人志士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文化、推进中国革命、抵抗外辱起到了很重要的思想宣传作用。第二个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个时期西方文化大量传入中国,既对我们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将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颓废思想渗透进来,对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产生深刻影响[2]。至于当前西方文化对大学生职业观形成的影响,辩证的看,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西方文化对大学生择业的积极影响

一是西方文化的开拓进取精神激发了大学生择业的竞争意识。受西方文化开拓进取精神影响,当代大学生在求职上由消极被动型变成积极主动型,普遍具有积极主动的求职心态,主动参与职业竞争,主动了解人才需求信息和要求。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大学毕业生认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式,85%以上的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的综合实力是实现就业的关键因素,认为一份比较理想的职业是靠才华、靠良好的素质去竞争取得的,纷纷把“越努力、越幸运”作为自己的人生座右铭。二是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思想激发了大学生择业的独立自主意识。个人主义思想把个人奋斗放在第一位,强调通过个人奋斗和竞争实现自我价值。这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认同,无论是在工作的目标确定,还是在对职业的评价上,他们都把实现自我价值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调查表明:在工作目标确定上,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在职业评价标准上,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将最佳职业定位为“发挥个人才能”,“发挥个人才能”一时间成为当代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在激发自主创业意识上,西方文化应该起到较大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有接近两成的大学生对走自主创业之路表示有信心,而且许许多多大学生毅然决然地投身自主创业,涉及信息技术、婚庆、养殖等多个行业,也涌现出一大批在社会上造成较大影响的大学生创业者。三是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激发了大学生的务实意识。受西方文化理性精神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评价标准正在由以往理想主义转变为明显的务实主义。比如说,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不期望工作一步到位,而是逐步适应、逐步到位,他们纷纷选择“先就业、后择业”,普遍认同“短期过渡性择业”、“寻求性失业”、“工作后再回炉”的观点,希望通过职业变化寻找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二)西方文化对大学生择业的消极影响

一是西方文化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理念使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功利化。受拜金主义思潮影响,当代大学生过度看重金钱和物质,而忽视精神层面的追求,根据调查,把“经济收入”作为择业首要考虑因素的大学生已接近七成。二是西方文化的享乐主义思想使大学生择业期望值普遍过高。讲究物质享受,害怕吃苦,追求安定舒适生活,总想着找一份轻松、体面、收入又高的工作,成为当代大学生比较普遍的价值行为趋向。同时,由于择业期望值过高也导致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在求职过程稍遇挫折就容易心态失衡,总是把一切挫折归咎于外部因素,缺乏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客观全面分析。三是西方文化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使大学生忽视社会价值的实现。与以往大学生以祖国需要为重要标准大不相同,现在的大学生一味向往前途好、待遇高、环境优的单位,往往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作为自己的选择意向,很少选择去西部边远地区、去基层、去农村,据调查,选择这三项的大学毕业生均不足总数的一成,其中选择去农村工作的毕业生不到总数的5%。

二、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西方文化、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

待西方文化牢牢抓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教育他们辩证对待西方文化,既要吸收其精华,让积极进取精神为我所用,又要剔除其糟粕,抵御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袭。要教育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法律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及自立自强等精神,增强大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加强职业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将大学生职业观教育有机融入高校的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之中,从新生入学开始,广泛开展职业理想、职业精神、职业素养教育,为大学生由学校人转变为社会人打好基础。要引导他们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将个人职业理想、个人的性格特征和能力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最大限度发挥个人优势,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倡导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和爱心回报社会行动,培养大学生爱国爱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感,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御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享乐主义的影响,以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投入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教育大学生更新观念,引导大学生增强竞争意识

高校应按照树立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信息意识、风险意识的要求,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市场,克服消极等待和被动依赖心理,敢于竞争,勇于竞争,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创造条件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推荐自己。坚持服务学生的宗旨,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服务大学学生就业。要做好就业政策宣传、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及毕业生信息上传等工作,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做好毕业生推介工作,广泛联系用人单位,主动推介毕业生,努力拓宽就业渠道;要根据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需求,积极开展岗前职业培训,通过举办“创业计划比赛”、“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人才讲座”等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创业教育、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教育,使大学生更好适应社会、胜任工作。

(四)加强就业制度设计和就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就业制度设计方面,政府要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调控手段来调节人力市场供求关系,综合采取建立公平的就业市场、加强就业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就业工作支持力度等措施,倡导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加强大学生职业观教育提供制度保障,使每一位大学生享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增强学好本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就业文化建设方面,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个人与社会、正义与利益、艰苦创业与物质享受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观。

(五)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按照增强社会责任感、规范自身行为、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的要求,注重所选择的职业对社会的创造和贡献,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克服困难,为社会多作贡献;注重以社会职业道德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养成敬业、爱业、乐业和创业的职业精神,自觉抵制不良职业价值观的侵蚀。

作者:周游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