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论证,提出了学校教育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完善,学校体育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发展模式建构;总结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及其与学校体育的教学理念相融合,是学校体育项目重要的“资源库”等六个基本论点。

关键词:民族传统;学校体育;必要性;可行性

1.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

1.1融入学校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进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缘起于是我国沿袭两千余年的农业文明,伴随着现代西方生活方式的进入,我国农业人口不断减少,机械化生产方式更是让农业文明的习俗逐渐淡化,我国致力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的学者普遍认为:在农业文明式微的今天,必须要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找到继承与发展道路,否则其发展将会出现无法弥补的断层甚至消失,而学校教育与我国传统民族体育的结合从而赋予其新的发展道路。经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者的不断努力挖掘整理及改造后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赋予了新时代的色彩,其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一方面有着民族本质特色的传承,另一方面又肩负着教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功能。缘起于西方工业革命的竞技体育和商业体育大行其道的当今社会,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一方面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在产生新的优化变革,另一方面还能让新一代的学生接收到民族文化的洗礼,为其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提供良好的环境。

1.2学校教育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完善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原国家体委就将我国唐宋时期的蹴鞠运动与现代竞技运动中的羽球,排球的若干运动特征相结合,创建了毽球运动,对该运动的竞技比赛规则,训练技术都做出了规定,毽球运动发展至今已有百余所高等院校将其作为公修体育科目,并逐渐步入正轨,经过高校的推广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被列为全运会及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毽球这一经典案例告诉我们,学校体育能够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完善完备。我国各民族的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传承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将其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利用教育的渠道进行拓展开发,必将使民族传统体育展现出新的生机。

1.3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发展模式建构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现代体育的发展并不矛盾的,与之相反,如果将现代学校体育管理机制和模式融入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则能为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发展模式的建构提供更好的运作模式,从而摆脱间断式的发展模式,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引导者社会文化的发展动向,当学校体育教育利用其自身强大的文化,人力资源投入到某一项民族传统运动项目中时,必然会带动古老的运动蓬勃发展,因而要找到现代学校体育管理机制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结合点。

2.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可行性

长期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的学者致力于将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中去,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于2004年起所设置的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充分的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课程的各个环节,在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考核等主要环节中均尝试引入诸如毽球、高脚马、陀螺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实验得到了师生的认可。我国海南省拥有黎族群众达到100余万人,早在上世纪末海南省教育厅同时将代表黎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登山、爬杆和秋千三个项目在海南的各个教育学段中引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截止目前,该省上述三项运动在海南省学校的普及率均超过31%。综上所述,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融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是可行的。

2.1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

由于历史,政治,战争等因素,我国中西部地区聚居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群众,民族构成以苗族、壮族、土家族、白族、侗族等个少数民族群众为主,其次佤族、景颇族、满族也有分布,历史上由于人为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了数次民族大迁移大融合,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项目渗透融合,尤其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民族迁移及清朝统治时期,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伴随着战争打破了传统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的单一性,并伴随着民族大迁移的人群逐渐向我国西南方向传播,形成了进一步的民族文化融合,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多元有机的民族政策,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网的快速建成均促进了民族的交流融合,使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发展更加多元。由于宗教、文化、语言等层面的差异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是该民族历史沿袭层次的产物,受到其独特的地域及文化经济的影响,民族文化必有其特色的部分,民族体育项目则是对民族文化的直观反映,我国中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全方位的反映出这一区域各少数民族的特色,如侗族特色的“抢花炮”、苗族特色的“芦笙舞”等项目,这些项目与其民族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充分反映出少数民族群众历史文化的“民族性”,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民风,宗教信仰、日常生产生活方式等代表其“民族性格”的完美体现。

2.2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涵盖的精神与学校体育的教学理念相融合

众所周知,我国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建国之初,我党第一代领导人针对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教育提出了“健康第一”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学校体育的教学理念,通过几代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现已形成完整的学校体育框架,该框架涵盖了6大基本目标,6个发展阶段,4大基本理念。反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以我国各民族文化理念为理论来源,不断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改进,在弘扬与摒弃中不断对自身进行完善,形成了与缘起于西方工业革命竞技体育完全不同的文化形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价值观念的引导下,以重养生,重娱乐为主的体育项目同样需借助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得到大力推广。这与我国学校体育中“健康、和谐”的发展理念是一致的。

2.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学校体育项目重要的“资源库”

脱胎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民传运动项目规则简明易懂,场地硬件条件需求不高,技术便于掌握,在学校中进行推广此类运动,可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情感升华,有效的区别于竞技性为主的竞技运动,强调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所以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学校体育项目重要的“资源库”

3.结论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仅能弥补当前学校教育体系中单纯强调竞争性的文化缺失,又能促进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智梁,张良祥,卜建华,姚大为,李兆臣.嫩江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校园文化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08):98-100.

[2]孙永梅,王全军.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体育学刊,2012,(01):86-89.

[3]李晨,程明.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当地学校体育的必要性分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168-171.

[4]李玉文.湘西山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现状及其保护发展[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121-124.

作者:张巨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