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鲍尔斯美国学校教育的文化研究转向

鲍尔斯美国学校教育的文化研究转向

摘要:本文从鲍尔斯对美国学校教育思想的认识,通过论证将美国学校教育思想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对“进步教育运动”的反思;对资本主义学校教育的批判;对学校文化教育研究视角的转向。

关键词:美国学校教育思想;进步教育运动

一对学校教育的文化研究视角的转向背景

尽管在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由于鲍尔斯、金迪斯和阿普尔等学者的鼓动和宣传,逐渐兴起在学校教育领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分析学校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但是这种趋势并没有持续很久,很快这种具有浓烈的激进政治经济学色彩和在学校教育领域中提倡社会改革的思潮就过时了。1986年他们合著出版了《民主与政治》一书,抛掉了过去浓厚的马克思主义色彩,开始在激进的社会主义和民主自由两者中努力寻找中间地带,学校教育的“政治化”分析,批判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只是多种可行性选择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美国政治生活中心急剧右转,很多知识分子把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的动荡归咎于新政以来的自由主义和社会改良运动,他们的主张经常在《公共利益》、《大西洋月刊》和《纽约时报》等刊物上,以丹尼尔•贝尔、欧文•克里斯托尔、塞缪尔•亨廷顿和詹姆斯•威尔逊等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当时美国内战,美国国家利益受到苏联的威胁,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开始得到美国保守主义的攻击,遏制苏联和击垮共产主义成为保守主义的主要目标。[1]在此背景下,前期阿普尔、吉鲁•克斯等发表著作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色彩,并大力赞赏鲍尔斯等关于学校教育在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重大角色的思想都发生了转向,而逐渐开始排斥激进的“革命”色彩。80年代的学校教育批判研究的重点也从通过激进的社会改革视角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微妙地转向文化批判,在学校教育领域不再是政治性、针对“资本主义”的宏观批判,而是转向为学校范围内的一些微观战略运动。[2]学校教育批判的研究也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视角转向文化视角,来分析学校教育的内容,学校教育微观的投入和产出比较,正如阿普尔在《意识形态和课程》中评价鲍尔斯的思想说到,“许多经济学家、不少社会学家和教育史学家对学校的认识有一种奇观的认识,他们设想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就像一个黑盒子,学生进入学校学习课程,然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在这个黑盒子发生了什么,似乎学校教授的内容,学生在学校积累的经验都不如宏观经济投入的回报重要,他们没有分析这些作用是如何在学校内部得以运行和存在的机制,没有解释文化本身在再生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对学校教育的文化研究视角的转向分析

1988年,阿普尔发表了题为《站在鲍尔斯和金迪斯的肩上:阶级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学校》(StandingontheShouldersofBowlesandGintis:ClassFormationandCapitalistSchool),[3]的文章,对鲍尔斯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和批判。首先,阿普尔希望用历史的眼光来动态地看待学校构成的演变,从阶级的形成上来考虑问题。这种争论特别体现在“阶级”这个概念的定义上。阿普尔认为,阶级的形成具有可变性,是历史的。与以前结构主义者挖掘鲍尔斯和金蒂斯背后动机的方法不同,现今的工作很大一部分集中在阶级形成的过程上,反对过去我们采用的那种先理解阶级的概念,然后自动的推导阶级形成与运作的方式,阿普尔认为,涉及阶级形成与阶级斗争的过程要比传统与机械的马克思主义观所能理解的要复杂与不确定的多。其次,虽然早期,阿普尔评价到,如果没有鲍尔斯和金蒂斯的努力,没有《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教育改革与经济生活的矛盾》的出版,我们就不可能明白“资本主义学校”是什么样子的。[4]可是随着美国国内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影响,这个教育学的研究重点发生了重大转向,这时的阿普尔评价到,鲍尔斯和金蒂斯提出“对应论”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在此之前,G.惠蒂已经做过总结。[5]因此,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学校教育研究逐渐转向文化视角,鲍尔斯、金迪斯的对学校教育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经济与学校教育的结构化分析得到深刻的批判,认为过于机械化,就如肯•麦克在《评论》中写道,“正如威利斯始终没有放弃社会在生产和社会结构的概念,许多学者如鲍尔斯和金迪斯一样,总是在试图理清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结构的存在及其局限性。”[6]同时期的美国,随着保守主义和改造主义等各种思潮的影响,同鲍尔斯一样,逐渐开展对学校的批判,呼吁要揭露在价值中立和民主理想掩盖下学校“服务于统治精英”的利益的社会职能。学校和社会一样,都已成了机构化、制度化、科层化、商品化得分类机器。[7]它既导致了物质上的贫富差别不断扩大,也导致依附与无能心理及以此为特征的日益增强的贫困文化;学校是社会堕落的罪魁祸首,它无法满足学生必修技能的需要,也无法满足自由教育或人性的需要。学校不是社会问题的解决者而是问题的制造者。学校是社会压迫机制的保护伞,是社会弊病的生产者。[8]如此狂轰的学校教育批判,不同批判思潮的产生在美国出现,都表明了前期鲍尔斯对学校批判的侧重点在经济领域,而后期结合美国具体的时代背景,对学校批判的重点从经济领域开始转向文化领域,突破了原有的再生产机制。从局部对学校教育发展不公平的否定到对似乎将学校教育作为恶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否定进步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社会改革。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自由主义社会运动因为无法满足社会政治需要而走向破产,鲍尔斯、阿普尔等人开始对自由主义及进步教育运动改革的基础上批判,但是鲍尔斯的学校教育批判的思想仍然局限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之下,到70年代末,开始彻底突破这些局限。因此鲍尔斯的思想在这个批判历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历史上思想的流变使得鲍尔斯的思想在批判和攻击的基础下日渐落寞。

参考文献

[1]参见周采.美国教育史学—嬗变与超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250—358.

[2]IsaacGottesman.SocialistRevolution:SamuelBowles,HerbertGintis,andtheEmergenceofMarxistThoughtinthefieldofEducation[J].NewYork:The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2009.

[3][美]迈克尔•W•阿普尔.文化政治与教育[M].阎光才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4]MichaelW,Apple.StandingontheShouldersofBowlesandGintis:ClassFormationandCapitalistSchools[J].HistoryofEducationQuarterly.1988(02):28.

[5]MichaelW,Apple.StandingontheShouldersofBowlesandGintis:ClassFormationandCapitalistSchools[J].HistoryofEducationQuarterly.1988(02):33.

[6]Geoff.Whitty,SociologyandSchoolKnowledge[J].1985:25.

[7]IsaacGottesman.SocialistRevolution:SamuelBowles、HerbertGintisandtheEmergenceofMarxistThoughtinthefieldofEducation[D].NewYork:The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2009:21..

[8]TheodoreRoszak.TheMakingofaCounterCulture:ReflectionsontheTechnocratSocietyanditsYouthOpposition[J].DoubledayGardenCity,N.Y:16.

[9]Spring,Joel.NationalEducationalPolicySince1945[J].NewYork︰Longman,1976:20.

[10]HerbertR.Kohl.TheOpenClassroom[J].NewYork:VintageBooks,1969︰12.

作者:章敏 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