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兴奋点定位问题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兴奋点定位问题

摘要:学校教育教学在寻求改革创新,究竟往何处努力和突破?这是很多学校的困扰。要解决这一困扰,一方面,方向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另一方面,学校工作的重心落在常规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是很难立竿见影,立见成效的,这要求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必须拒绝投机,要把办学工作的兴奋点落在课堂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辛勤耕耘。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定位;拒绝投机

人民日报文章《“读经运动”造就庸才,输光孩子的青春》(2016年9月8日19版),对近年以来中小学校愈演愈烈的学生读经活动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虽然其文章言辞大有“怒不可遏”之势,一点情面和余地也不给,但尽管如此,教育界,尤其作为当事方的中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据笔者的观察,至今并不曾见到任何回应和反响,各地各校依然故我,该干啥干啥。笔者认为,引导和组织中小学生读一点中国古代圣贤著作,即“读经”,也未尝不可,但不可厚古薄今,对教育教学内容应当有个“度”的控制和均衡发展的掂量。现在的情况,“读经”确实“过火”了,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是有的放矢,痛下针砭。但透过现象看问题,其根源何在?这是本文所关注和探究的方面。

1.方向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学校教育教学在寻求改革创新,究竟往何处努力和突破?这是很多学校的困扰。从最基本的教育教学科学原理和最起码的认知水平看,“读经”的广泛推动是经不起思辨和质疑的。试想,中小学生需要扩大教材之外的阅读量,也应当科学和文化两大方面并重,焉能侧重、甚至向文化这一头来个一边倒?而且就文化阅读来说,岂能只盯住中国古代圣贤著作,甚至只读孔子的语录?当然,还有不少小学选择的是《三字经》《弟子规》之类传统道德启蒙书,而初中有选择汉代书籍,并且穿汉服读经典的情况。这就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之举么?反躬自问,我们能够为这样的创新找到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么?更不用谈说服他人了。经验告诉我们,方向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方向原本是明确的,诚如日本佐藤学教授《静悄悄的革命》书里所主张的学校教育努力的方向,即:把课堂课程教育教学永远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这是不二选择。去年春,深圳市教育局把《静悄悄的革命》作为全市中小学校校长培训的教材,可见在“读经运动”的广泛裹挟和从众心理驱使之下,教育界及行政部门还是有清醒的人和教育识见的。是的,放着明确的方向不去践行,却想到去“读经”,一点也不惧怕古代语言和今天现代语言之间的隔阂,不惧怕学生学古文、学古代圣贤教导的枯燥无味,乐此不疲,这是为什么呢?应当说,这也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努力,旨在拓展学生的思想认识面,且是以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崇高名义。但是,深入想一想,如果我们的课堂课程教育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耕种好,我们的小学和初中逐年累积的“学困生”面,在一般学校都达到15%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可以不去专心致志地“围城”,深化课堂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努力为初中和高中培养全部合格、大部分优质的生源,反而去“野战”,去“读经”呢?这种舍本逐末的取舍,注定我们距离进一步改变、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面貌的方向会越来越远。

2.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必须拒绝投机

可是把学校工作的重心落在常规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是很难立竿见影,立见成效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里面确确实实需要讲奉献,讲牺牲,要与世俗名利观念保持足够的距离。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者有这样的教育良知和定力么?这可是对我们很现实的挑战和考验。是的,如今办学,你若不能经常地弄出一点改革创新的动静来,学校所服务的学区居民和学生家长们,就有点不信任你,不满意你,怀疑你是否落后了,不作为了?社区的舆情民意,会影响政府教育职能部门对学校的评价,这是哪所学校都不敢不重视的教育生存背景。如何在这样一个现实的生存竞争的背景下不落后,不断赢得社会赞誉和首肯,学校不得不采取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以追逐立竿见影的改革创新成果。于是,原本应当把办学工作的兴奋点落在课堂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辛勤耕耘,转而向偏离教育健康发展方向的其他目标进发,如前面提及的人民日报载文所批评的“读经运动”,就是其中一例。教育是对国家未来和人才培养的投资,这个投资是容不得办学单位和机构在自身的教育行为中掺杂半点“投机”的成分的,这里面的道理毋庸赘言,谁都懂。可是像“读经运动”这样的现象,这样严重违背教育科学的乱象,竟然在我们教育界畅行无阻,实在是愧对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民众的教育信任。君不见,我们的初中学校在抱怨小学教育的不很到位,留下不少本应在小学完成的教育培养要素,让初中来“补课”,而高中对初中教育也有同样的埋怨。小学和初中在自己的办学宣传口号中声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样很实际的教育任务没有完成好,这“奠基”是不是大而无当?在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包括职业技术学校)的12年基础教育流程中,每一个学段都要努力为下一个学段打好基础,不留遗憾,这个教育任务和目标可是刚性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将就。多么希望小学的教育者到初中了解一下对方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一下本校毕业生升入初中后的学业发展状态,而初中也应当以此类推,作一个跟踪调研。借用商业负责精神的行话来说,这是很负责任的“售后服务”,其中的道理不是相通的吗?可是有哪一所学校这样做的呢?就“读经”来说,听一听下一个学段的意见,也是十分必要的。

3.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在路上

我们的课堂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历经数十年的努力探索,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前进的脚步一直没有停顿,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近几年或十多年来,我们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在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战时,我们的决心和信心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需要增强的战斗力有所吃紧。实话实说,像“读经运动”这样有教育投机之嫌的非正常、非科学的跟风和盲从现象应运而生,教育改革创新在局部区域走了弯路,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也是必须坚决杜绝的。我们中小学校的课堂课程教学的面貌,当下的现实情况是不容乐观的。首先在教学理念上,我们历来主张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今一成不变,为什么没有意识到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需要我们教师重视培养,并且把它置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上呢?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角度来说,“发现问题”首当其冲。以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为例,教学“观察并比较下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一章,许多堪称优秀的教学,包括到处“做课”的案例,都没有在“观察”和“比较”上进行启发和引导,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培养学生数理思维的“观察”和“比较”方法与能力。教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越过了这个环节的启发和引导,直接进入了做题指导,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再说,这个“观察”,是数学的观察,它不同于语文的观察,它必须把数学的数量和图形的相关知识、概念带入进去,用严谨和科学的数学眼光去看,去观察。这于学生的学养而言,就是一种创新教育,成长教育。再以语文为例,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篇课文,撇开来自外部的指令因素,学生必须要给自己学习成长内在的真实需求以一个很充分的理由。试问,学生发现这个需求,找到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了么?如小学一年级的《雪地上的小画家》,其发现问题的意识培养,应当从“雪地”这个特定的背景上去指导,离开了这个背景,它还是“画家”么?它还会那么有趣么?拿我们自己的小手来说,把它们放在特定的背景下,也会成为一种生动的画面,有趣的艺术创造活动,对不?能够把课堂课程教育教学“深耕”到这样的地步,其实并不难,难在我们是否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把所谓“低端”的教育当“高端”的教育事业来重视。由此观之,我们课堂教学的理念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认知,我们的教学研究距离彼岸很远,我们的课堂教学面貌还是初级阶段,我们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还需要加强,更遑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如果我们把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就这样转移到其他方面,如穿汉服读圣贤经典那样,弄得既好看、好玩、好有趣、好热闹,又好大阵仗,好大影响,这不是在开教育的玩笑么?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需要我们把兴奋点牢牢定位在课堂,别无选择。

作者:徐劲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葵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