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解析

小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解析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起点,也是学生们接受正规教育的开端,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新时代教育对于小学教育要求不再仅仅是希望学生学到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在面临生活压力或是社会压力时都能够从容应对,实现自身价值。

一、现状分析

在中国,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殿堂,实现自己十多年寒窗苦读的目标。在升学制度下,学生们各个阶段的学习都是为了下一个阶段能够进入一个好学校,能够接受好的教育,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人们教育观念不断完善,让人们对于这种教育思想有了质疑,学校培养出来的所谓成绩好,却不会生活的学生真的有价值吗?所以慢慢地家长也对教育有了新的要求,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强的人。而对于小学阶段来说,由于学生年龄太小,不太适宜学生宏观能力的培养,只能在培养生活习惯方面多下功夫,为以后学习和工作做准备。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处于一种朦胧的阶段,所以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兼顾他们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良好习惯的意义

在这个竞争愈演愈烈的时代,家长越来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而良好的习惯也是孩子成功的阶梯。陈鹤琴说:“习惯养的好,终生受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累”。可见学生习惯的养成是多么的重要。习惯,顾名思义就是习以为常的惯性动作,而平时的行为会养成习惯,习惯又影响学生的性格,性格又决定人生。学生的一个平时经常重复的举动也就是所谓的习惯,经过长期的重复会进入学生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发出这个动作。倘若这个动作是对于学生有好处的,那么就会成为一个影响学生一生的好习惯,反之也能成为影响学生一辈子的坏习惯,而且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和心智的限制,让他们在面对事物的好坏分辨时,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指正,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如果养成的习惯是不好的,那么在学习和生活中,在以后的人生发展上往往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和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建立健全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关键的,成绩体现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注能力,而造成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还是行为习惯问题。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帮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行为能力的培养,逐步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

三、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生习惯的培养与外界环境密不可分,只有学生所处的环境是有利于学生习惯的培养,那么学生才有可能培养出好的习惯。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同时也是学校里对学生产生影响最大的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用爱心感化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也是推动学生转变的支柱,学生在教师的爱中学习,会使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有爱。因此,教师应该用爱去关心和体谅学生,用爱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爱去纠正学生的缺点,用爱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同时,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模范作用。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对于许多事物都只是处于模仿阶段,所以老师的平时习惯对于学生习惯的养成也会有影响。以教师引路,弘扬学生良好的习惯,抑制学生的不良习惯,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科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2天,如果22天完全重复一件事,那么就会成为习惯。因此,不难看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所以学校可以定期为学生安排一些培养习惯的任务,以任务的形式去规范学生的习惯,进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学生习惯的养成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培养学生习惯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只有当学生拥有了良好的习惯时,他们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达到新教育对于学生的要求。所以,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当代教育背景下应该关注的问题。

作者:徐志玉 单位:辽宁省昌图县北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