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山区小学教育发展策略

山区小学教育发展策略

1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小学生源流失严重

由于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高教学质量的追求,贵州山区各乡镇下属行政村的小学生大量转入乡镇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导致各镇中心小学学生数量明显增长。这会造成两个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镇中心小学出现了超大班现象,致使这些原本规模就不够大的学校的教育资源更加紧缺。二是由于学生人口的向外流动,导致各乡镇下属行政村小学的学生减少,出现了超小班现象,相对而言,这些学校的教育资源就存在很大的浪费。

1.2师资力量差、人才流失严重

不可否认,当前贵州山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数量和以前相比有所增加,但同时也存在师资队伍老化严重和新生力量不足等情况。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正规师范院校大专毕业以上的教师比例比较少,部分教师是以前的民办教师转正之后,继续工作在教师岗位上。尽管许多小学教师通过函授、自考等方式取得了专科、本科学位,但对自身的教学工作帮助很小,对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也很有限,仅仅是为了取得学位而已,教学质量并没有实质上的进步。在农村小学里,年龄偏大的教师依旧占大部分,这使得农村小学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因贵州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加上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城乡教师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造成农村小学教师流失非常严重。因此,贵州偏远山区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一些地处偏僻、条件差的学校教师非常紧缺,出现了教师每人包一个年级的现象,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因素。

1.3小学办学条件差、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贵州山区农村经济落后,农村小学经济收入和运转经费有限,投入到教学设备的资金就非常紧张。因此,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电化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十分有限,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农村小学根本不可能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学生根本不可能接受现代化的信息,这就导致农村小学的办学硬件条件跟不上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2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对策分析

2.1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小学教学点

从贵州山区农村现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撤销一些行政村的农村小学,节约教育资源,整合师资力量。农村小学的建设要综合考虑教师教学、学生就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和便利服务各村庄等问题。农村小学建成之后,接送小学生的交通设施和小学生住宿的生活辅导要及时跟进,师资力量的整合要及时,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村新建小学的作用。

2.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优秀师资力量

贵州省已经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5年时间,偏远山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有效改善。目前,全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30多万农村教师,特岗教师达3万多人,占农村教师1/10,部分乡镇学校,特岗教师比例可达80%。以后,我们应该加大该计划的实施力度,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去任教。对于偏远山区农村的小学教师,不但要做到引进来,还要做到留得住,从而提升农村小学的教育素质,增强教育力量。政府应大力实施“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新信息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小学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表率。调整师资结构,制定教师交流制度,鼓励城乡教师跨校兼课、兼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2.3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贵州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在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时,注重发挥乡级政府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作用,以提高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并且建立和完善教育资金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克服教育经费被挤占、截留、挪用的现象。应当借鉴国外把学校教育经费与教育行政经费分开的做法,建立合理的教育经费管理机制,把教育经费真正落实到各级学校,从而确保农村中小学校舍的维护、改造和建设的需要,确保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需要。虽然农村小学的经济收入非常有限,但学校可每学期从有限的资金中有计划地加大对办学条件的投入,逐年添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同时积极争取外来资金的资助,用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确保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贵州山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我们要从全局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政府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深化小学教育的体制改革,采取多种优惠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师资去偏远山村农村。同时采用远程教育等辅助手段,改善和发展好山区农村小学教育,使农村小学教育走出困境,贵州山区农村小学教育就会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