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茶蔬果产业发展路径研讨

茶蔬果产业发展路径研讨

我市种植水果已有10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已有桃、梅、李、梨、枣、柿、杨梅、枇杷、林檎、柚、橘、金橘、樱桃、栗、葡萄、银杏、木瓜等29种,300多个品种品系。目前,全市果树总面积80多万亩,年总产量70多万吨,其中柑桔53.6万吨、油茶3.49万吨、杨梅2.57万吨、梨1.66万吨、桃3.04万吨、葡萄2.88万吨、枇杷0.7万吨、板粟5.71万吨。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48.7万亩,总产量177.2万吨。全市现有蔬菜加工企业14家,实现工业产值13.6亿元。全市笋制品产量约20万吨,主要产品有无味笋片、笋块、调味金丝笋、腌制笋、小径竹笋等,年产值32亿元,其中:鲜笋产值15亿元,笋制品产值17亿元。全市现有笋制品企业141家,其中规模企业32家,产值超亿元企业5家。已有8家笋加工企业被评为福建省龙头企业。“金瓯”牌、“明良”牌、“宸茂”牌、“东福光”牌水煮笋罐头等4种笋产品荣获“福建名牌产品”称号,“明良牌”商标获“福建省著名商标”,“明良牌”水煮笋获A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市茶果蔬产业发展较快,成效较大,但与整体绿色经济体系的要求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和不少问题,尚处于绿色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一)产品附加值低

茶蔬果深加工精加工程度不足,运营模式落后,未形成能有效提升绿色资源价值的产业链。除了笋产业进行了一定的制品化加工及茶叶品牌化经营外,其余基本上仍处于卖原料、小农经济式的产业发展初始阶段,产品组织化程度不高,处于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缺乏有效的科技和市场引导,菜、蔬、果等相关饮料及休闲方便制品仍是空白,尚未形成能有效提升绿色资源价值的大工业式经营的产业链。

(二)品牌层次不高

没有与旅游和文化产业互补提升,形成具有浓厚武夷地标名片式的茶蔬果龙头企业及品牌。目前,我市茶蔬果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比较小,其品牌均属省内品牌,虽然武夷山的大红袍和金俊眉等茶叶,尤其是大红袍,具有很强的武夷地标概念,在全国范围内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但一定程度上仍只是当作茶叶品种的一个名称,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品牌。而以千岛湖优质水源为基石的“农夫山泉”,通过“农夫山泉有点甜”口语化市场广告运作,成功塑造了千岛湖地标式全国性品牌形象,对千岛湖的旅游和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互补提升和相互促进作用,我市的品牌与之相比差距巨大。

(三)技术工艺落后

企业技术工艺、装备水平亟待更新与提高。闽北农业重田间生产,轻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原始积累资金甚少,造成加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的竞争力。

(四)环境尚待优化

政府环境尚待进一步优化。首先,农业各部门内部不协调。农业、畜牧、林业、农办、经贸、产业办各系统都在抓菜蔬果等农产品加工,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和整合。其次,农业系统外部不协调。多头管理,使得农产品加工业的标准化体系、检测体系、食品安全体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质量认证体系以及信息网络体系十分分散。第三,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各地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投资和信贷等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成为产业发展最重要、最普遍的制约因素之一。

对策建议

我市《全力推进食品产业千亿产值行动计划方案》提出:到2016年,茶产业实现产值70亿元,与目前相比,年平均增幅为18.2%;果蔬(包括笋及油茶)产业实现产值120亿元,年平均增幅为18.9%;茶果蔬产业到2016年合计产值要达到近2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8%以上。要实现这样一个较高增长速度的目标,进而打造我市茶蔬果绿色产业链,实现茶蔬果产业从数量到质量上的全面跨越式提升突破,成为我市推进食品产业千亿产值行动计划方案的重要增长点,就必须立足我市现有产业现状,正确认识国内整体产业态势,理清能引导支撑我市茶蔬果产业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思路。从产业现状上看,我市茶蔬果产业虽然在绿色资源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总量和质量品种与先进地区相比并无优势;其次,在茶蔬果产业链上,茶果饮料及果蔬脆片等休闲方便食品市场已属充分竞争的市场,两乐、康师傅、统一、娃哈哈、汇源和农夫山泉等一批企业具有巨大影响力且占有统治地位,后来者要以常规模式突破进入该市场可能性不大。因此,未来我市茶蔬果产业发展思路应以“创新”为魂,“融合”为魄,从整体构建“茶蔬果———旅游———文化”一体性大产业格局出发,着力于差异性创新,融合集聚并提炼大武夷绿谷资源,大武夷旅游以及区域文化特色优势,通过组织架构、商业运营模式、产品开发以及品牌创设等方面的差异性创新,培育类似“农夫山泉”短期爆发力强、武夷地标名片式的品牌企业,延伸产业链,推动“茶蔬果———旅游———文化”立体式大产业绿色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加强食品产业及相关茶果蔬产业组织机构的建设,成立食品产业相关协调机构或办事机构,根据《全力推进食品产业千亿产值行动计划方案》要求,进一步理清我市茶果蔬等食品相关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产业、产品、地区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并负责抓好相关扶持政策的拟定和落实、武夷名片式品牌创设和大产业链的构建等项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1.资金扶持市财政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支持茶果蔬等食品产业的企业品牌创设、技术升级改造、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等。2.土地政策优先安排茶果蔬等食品企业的用地需要,可以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调剂土地使用指标和新增耕地指标折抵的办法以及调剂各县(市、区)之间、乡镇之间进行土地置换,重点保证相关企业生产用地。3.税费政策加快茶果蔬等食品产业专业区建设步伐,鼓励企业向专业区集中。专业区内企业的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使用费及其他税费,除按规定上缴中央、省外,市、县(市、区)所得部分全额返给专业区,用于专业区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4.金融政策推动金融部门合理确定企业授信额度,在信贷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对企业收购茶果蔬农产品所需资金,金融部门优先提供贷款,同时,允许企业以自有动产、不动产及名牌注册商标等无形资产作价抵押贷款。鼓励企业联合成立互保性质的贷款担保组织,或把企业列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对象。

(二)融合资源优势,实施品牌战略

目前我市农副产品品牌均属省内区域性农副制品专属性品牌,即缺乏武夷地标特色,又不具有时尚影响力,与打造“茶蔬果—旅游—文化”立体式大产业链的要求差距很大。应融合我市旅游和文化资源优势,创设武夷地标名片式时尚品牌,形成茶蔬果大产业链的核心支柱源动力。1.在旅游上,武夷山作为“双世遗”部级风景区,在国内外均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且预计随着二年后高铁的建成通车,大武夷“双世遗”品牌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将更上一个台阶。2.文化上,“印象大红袍”作为武夷“双世遗”旅游和地方特色文化紧密结合派生的典范,两年来在实景演出领域迅速崛起,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赞誉,与武夷旅游相得益彰,互补提升,成为了武夷山旅游新亮点和增长极,“印象”及“大红袍”成为全国性名片式时尚文化品牌。因此,可考虑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创设诸如“武夷印象”之类同时兼具浓厚武夷地标特色及现代时尚色彩的武夷名片式品牌,将现有武夷山及印象大红袍绿色休闲时尚的形象影响力延伸至茶果蔬产业链中的各核心环节,如“武夷印象”休闲游乐农庄、“武夷印象”茶蔬果饮料及果蔬脆片等休闲时尚方便食品等。

(三)创新运营模式,构建大产业体系

我市茶蔬果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创新组织运营模式,统筹配置在绿色原料、旅游以及文化特色上的各种优势资源,以“武夷印象”等武夷地标名片式品牌为纽带,作为统一的整体产业品牌形象,引入大资本,农户土地入股进行现代公司运作,配套一体式建设“武夷印象”农庄采摘游乐观光园———育苗种植科学体验园———大工业深加工流水线参观示范园———休闲时尚产品商业展示园等,实现茶果蔬产业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互动提升,延伸产业链,并提升产业链的内涵和品味,构建“茶果蔬———旅游———文化”立体综合式大产业绿色循环经济体系。

(四)立足资源转化,延伸产业链条

立足资源转化,着力商业模式创新,差异化研发新型休闲时尚产品,高起点延伸产业链,促使茶果蔬产业从资源型向资源深度加工型转化。茶果蔬高端产业链的产品如饮料、浓缩果汁和果蔬脆片蜜饯等市场竞争充分,后来者应立足绿色茶果蔬原料优势,另辟蹊径,引入深加工精加工工艺技术,进行组合集聚式创新,将茶果蔬绿色原料优势与武夷旅游、文化等各种资源综合协调起来,并从中提炼开发出即有一定武夷旅游及文化底蕴,又具现代时尚气息的与现有市场产品具备一定差异性的茶果蔬产品,并以“武夷印象”等地标名片式品牌强力进行市场推广。一是原料混合型产品研发创新。如目前市场上碳酸可乐型饮料、茶饮料、果汁及果蔬饮料非常普遍,但茶与果蔬结合型、碳酸与茶、果蔬结合型饮料却非常少见,因此,可着力于开发茶果混合饮、碳酸茶可乐、果蔬可乐等新式时尚饮品。二是工艺及市场运作型产品研发创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绿色天然休闲方便茶果蔬饮品的前景将非常广阔,而目前市场上基本上都是添加各类食品添加剂,保质期长达1年左右过度加工的产品,缺少纯鲜茶果蔬饮品,可考虑借鉴牛奶杀菌保鲜加工技术,开发保质期3-5天,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的冰鲜天然茶果蔬饮品。在市场运作上,以纯鲜绿色天然为卖点,以诸如“武夷印象”之青涩系列为品牌形象进行推广,主要目标市场为本省及华东省市。而常规茶果蔬饮料产品则以“武夷印象”之熟韵系列为品牌形象进行推广,差异化分别塑造武夷地标名片式休闲时尚品牌形象。

(五)重视人才建设,做大做强企业

任何产业要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式突破发展,关键是要有能引领产业突破的领军人才,因此应大力挖掘、发现、培养或引进创业、管理、研发科技、创意策划、品牌推广和营销等各类人才。其中,培育、发现“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式,具备点石成金能力的创业领军人才是推动产业整体跃升发展的关键。同时,应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以现有企业为实习培训基地,加大对茶果蔬育苗种植、食品加工、食品安全、食品机械、市场营销、广告设计等人才的培养,形成比较完善的多层次绿色食品产业教育体系,为促进我市茶果蔬等绿色食品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大量中高级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

扶持培育武夷绿谷名片式大企业。围绕构建大产业发展目标,以品牌为核心和纽带,本土培育与招商引资并举,扶持培育类似“农夫山泉”具备短期爆发成长条件的武夷名片式大企业:一是要立足现有企业,推动企业培育武夷名片式品牌,转型升级,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兴办与国内外著名品牌相配套的茶果蔬加工龙头企业;三是完善利益机制,大胆进行制度创新,优化配置优势资源,组建综合性集团公司。鼓励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加工企业以武夷名片式品牌经营为核心,资本为纽带,构建从茶果蔬育苗种植到农庄休闲旅游、加工生产,以及市场推广营销一体化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四要建立以茶果蔬产业为主的农业绿色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议在武夷新区建立集聚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和大工业加工企业于一体的农业绿色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在园区内及周边分别引入建设“武夷印象”农庄采摘游乐观光园———育苗种植科学体验园———大工业深加工流水线参观示范园———休闲时尚产品商业展示园等,为我市茶果蔬产业,以及整体食品产业和农业提供发展典范。(本文作者:冯耀忠 单位:南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