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河北环京津区域发展的休闲农业研究

河北环京津区域发展的休闲农业研究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环京津都市农业区发展休闲农业创造了良好契机。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采用态势分析法对河北环京津区域发展休闲农业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给出河北环京津都市农业区休闲农业的创新发展战略。应着眼于休闲农产品和服务的升级与换代,培育休闲农业新业态与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多样化“互联网+休闲农业”运营方式,实现与京津竞合式发展,推动农业生态与乡村风貌保护与开发统一,来保障该区域休闲农业实现创新式发展。

[关键词]河北;环京津区域;休闲农业

《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将河北环京津的27个县(市、区)划定为都市现代农业区,并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基本建设内容。河北环京津区域具有良好的发展休闲农业基础、丰厚的农业旅游资源,当前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区时机难得。但是,也要看到环京津都市现代农业区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与北京、天津既存在协作、分工,同时也存在激烈竞争。河北环京津区域发展休闲农业要发挥后发优势,立足特色,与京津协同,走一条创新型发展道路。

一、河北环京津区域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

(一)良好的区位优势

环京津都市现代农业区处于京津的边缘区域,地理位置优越,铁路、公路、航空路网日益密集,基本都能便捷快速通达这些县(市、区)。而环首都经济圈具有无可比拟的要素吸引与经济辐射的作用。[1]伴随整个京津冀区域现代城市群的崛起,不仅京津等大都市对休闲农业需求猛增,同时河北自身的大中城市,周边山西、辽宁、内蒙古所属的大中城市对环京津都市现代农业区休闲农业需求也在猛增。

(二)丰厚的休闲农业资源优势

京津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市场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等,但是缺失农地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而环京津都市现代农业区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海洋等多样的农地资源,为发展多样化休闲农业创造了基本条件。环京津都市现代农业区普遍都具有丰厚特色农产品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是休闲农业资源富集区。旅游资源与农业资源叠加。环京津都市现代农业区不仅具有丰厚的农业资源,同时往往与旅游资源、民俗资源及其他文化资源叠加融合在一起。

二、河北环京津区域发展休闲农业的劣势

(一)产品和服务的精致化不够

目前,本区域提供的主要是鲜食果蔬的采摘,能采摘的果蔬种类与京津郊县趋同。由于品牌意识不强、宣传不够,没能将本地优质特色农产品有效呈现出来。在发展过程中,对乡土文化、本土风俗挖掘不够,不能与特色农产品开发糅合在一起形成地域特色文化服务产品。所提供休闲农业项目较为趋同,同一地域,各经营主体提供的休闲产品与服务相似,且往往都是低端基于农业生产过程的粗糙型产品和服务。

(二)产业层次低

环京津都市现代农业区的农业休闲产业还没有充分开发,仍然处在起步阶段。目前,环京津都市现代农业区内的休闲农业都散落在各处的采摘园、农家乐民俗村,缺失高档的综合休闲设施农业园区。创意产业发展不足、特色不突出,还不能与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有机融合在一起。

(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

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是制约环京津都市现代农业区开发本地休闲资源的重要因素。相对京津,公共交通设施建设仍然落后、配备不足。普遍存在通达困难,道路狭窄、客运班线少,不通火车等制约因素。在很多休闲农业园区及周边地域基础设施条件落后,难以满足游客对游玩舒适度的基本要求,难以吸引游客来持续地进行休闲体验。

三、河北环京津区域发展休闲农业的机遇

(一)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迅速崛起

伴随京津冀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正在迅速崛起,不断攀升的城镇人口将创造对休闲型都市农业的巨大消费需求。2015年末,北京的常住人口达到了2170.5万人,天津的常住人口达到了1546.9万人,河北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3811.2万人。城镇居民休闲意识提高,对回归自然、田园体验、放松身心的渴望迫切。[2]在市场选择上,河北环京津区域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拓展空间。

(二)环京津区域交通网络日益完善

目前,伴随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率先推进,环京津畅通、快捷、安全的交通网络体系正在加快形成。新一轮铁路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三地将持续建设完善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地铁四层轨道网,京津冀节点城市间的轨道交通功能逐步强化。城际铁路网将成为京津冀主要城市群间的绿色通道。京津冀之间众多的断头路逐步在打通,瓶颈路正在拓宽改造。京津冀区域交通智能化示范区建设正在同步进行。

(三)京津冀休闲农业优势互补

目前,京津冀联合推出了十余条旅游休闲农业精品线路。这些精品线路集中了京津冀三地突出的休闲农业景区景点,并具有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等特点。在这些旅游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之中,河北环京津区域凭借区位优势往往都是其中重要的节点。未来随着更多的精品线路的推出,河北环京津区域的休闲旅游农业对线路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四、河北环京津区域发展休闲农业的挑战

(一)来自北京休闲农业的竞争

北京所属相邻县市区一般休闲农业开发较早,休闲农业项目建设更高端,休闲产品更为丰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更好,休闲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更完善,休闲旅游服务更到位,与京津都市距离更近,更便捷前往。北京培育出一批北京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探索建立了“北京最美的乡村”、星级“观光农业示范园”等一批休闲农业品牌。

(二)来自天津休闲农业的竞争

天津市休闲农业也呈现规模化、系统化发展态势。目前,已经规划建设9条观光线路,拥有蓟州区、西青区两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部级示范区,建成1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休闲农业特色品牌突出,休闲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休闲农业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培训成效明显。

五、河北环京津区域发展休闲农业的策略

(一)产品和服务创新策略

河北环京津区域要积极培育“星图式”适度规模的现代绿色农业产业园区。在园区内,种植养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地域特色农产品,展示其产出过程,强化特色优质农产品及初加工产品的有效供给。休闲农业经营者引入现代化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更为广泛地使用现代绿色或无公害生产技术,建立精准化生产流程、构造标准化生产过程。以优质特色农产品为媒+农业创意主题+特色活动来满足都市消费者对休闲农业差异化需求。

(二)产业创新发展策略

环京津都市现代农业区要加快休闲农业产业升级,促使本区域内休闲农业产业向高价值产业转型。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必然遵循起始、发展、问题、突破、升级的螺旋式升级路径。[3]结合本地域特色,推进休闲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从农业主题公园、观光农场、度假休闲农庄、市民农园到传统农耕体验、乡村美食与节庆文化产业都可以依据本地实际择机发展。积极推动休闲农业由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科技、文化、信息密集型产业转型。做好区域内休闲农业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实现休闲农业与配套的旅游业、交通运输业、休闲服务业、健康养老业一体化推进。

(三)运营方式创新发展策略

探索构建多样化“互联网+休闲农业”运营方式,鼓励休闲农业经营者推行互联网与休闲农业深度融合的较为成熟运营方式。鼓励休闲农业经营者依托商业平台建立商业网站,展示清晰、准确并附有吸引力的休闲农产品与服务,进行产品和服务的网络营销和线下交易的前导性交易。探索推进互联网金融与休闲农业融合。要有效利用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及飞信等移动社交平台,来进行产品和服务展示与交易信息的传播。

(四)与京津竞合创新发展策略

京津冀农业生产、农业文化一脉相承,农业资源、农村风俗、农业生态环境相通。因此,在环京津都市现代农业区内要加快实现与京津协作、竞争、互利创新式发展。在环京津大都市区内,统一塑造休闲农业品牌形象。要建立健全由三地农业主管部门牵头的环京津大都市现代农业区休闲农业协同发展沟通机制。京津冀联合编制和实施“环京津大都市现代农业区休闲农业统一开发规划”。

(五)农业生态与乡村风貌保护策略

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传统民俗的现代化传承、乡土人文风情的延续是吸引游客休闲观光的卖点,因此在河北的环京津区域必须处理好现代化开发与原生态保护关系。要坚决避免大片开发、大面积现代化建筑群对休闲农业核心区的自然景观与传统风貌的破坏。休闲农业核心区的服务设施也力求精巧化,与核心区的景观风格一致。大力推进河北环京津区域的休闲农业与旅游业规模化连片发展,做好特色休闲农业项目与旅游项目的串联集聚。

[参考文献]

[1]王丽丽,王锦旺,蔡丽红.河北省体闲农业发展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3):109-114.

[2]蒋颖,聂华.休闲农业市场客源行为分析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4,(1):405-411.

[3]史佳林,张蕾,贾风伶.天津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动力机制与关键领域[J].江苏农业科学,2014,(6):447-450.

作者:刘刚 王秀玲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