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构成与提升

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构成与提升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构成

(一)获取所需信息种类及深度的能力

该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获取信息是积极主动的而非被动的,表现出教师主动自主学习、自主吸纳知识的行为习惯。特别是网络信息环境下,这种自主性将超时空,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热情[1],教师一旦具备这种素养能力,便可在获取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决定所需信息种类及需要了解的深度,并且还能考虑获取所需要信息的成本与价值。

(二)高效快捷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高效快捷表明在获取信息时能遴选最恰当的检索方法和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并能建构和完善有效的检索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检索计划并认真执行,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检索所需要的信息[2]。在此过程中,既展示出教师的检索技术,也表现出教师的信息加工能力。在资源共享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环境中,教师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广泛搜集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对所索取的信息进行系统的组织和创新[3]。

(三)正确评价信息及来源的能力

该能力表明教师所选择的信息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所获取的,也是教师信息素养核心能力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在高效获取信息,准确评价信息,有效吸收、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以及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能从所收集的信息中遴选出信息的核心价值,并能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标准来评价信息的价值及来源渠道[4],通过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评述,构建新的假设并及时补充所需信息,同时对新旧信息和知识进行加工整合。面对浩如烟海但又鱼目混珠的各种信息,能够甄别、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建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库[5]。

(四)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有效地利用信息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能力,是在知识积累基础上创新的表现。其效果在于能将某一信息价值内容运用一种可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在运用信息同时,将信息知识与技能整合,检索信息、评价信息、对新旧信息进行加工整合,选择一种可行和合理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再与自行创新的信息融合起来提炼出价值更高的新信息,该过程体现出教师的信息创新能力,并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能力。[6]

(五)信息伦理自控的能力

由于信息交流的隐蔽性、开放性和监督的艰难性,加之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缺乏判断和深度分析能力的中小学生,为了中小学生在校能够获得科学合理和健康的知识体系,因此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各种诱惑,必须具有坚定的信息伦理自控能力,尊重信息道德,分清信息资源对学科学习、社会发展的利与弊;恪守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法律和社会问题以及相关网络行为规范,这是具备信息素养能力的关键所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才能增强法律意识、规范网络行为,促进网络资源平台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二、教师信息素养能力层次

(一)基础应用层次

在信息化社会,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具备最基本的信息素养,这是对公民的普遍要求,同时也是学校教育所应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为进入高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为此,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力和技能,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比如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期刊资料;利用“书生之家数字图书”、“超星数字图书馆”等阅览电子图书;再就是要熟知一些相关浏览器的使用技巧,不仅能够浏览资源,更能运用浏览器的内置工具获取资源中有价值的信息,为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二)专业应用层次

这是教师信息素养的中间层次,是对基础应用层次上的提升。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形式生动、主题鲜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活跃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生动直观的信息内容,丰富学科知识体系,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是必然的。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工作原理,具备通用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并能根据学科专业的需求,对某一种或几种工具软件的功能和具体操作流程比较熟悉,例如PowerPoint、flash、Photoshop、Authorware以及其他媒体制作软件等都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常用的应用性软件工具,能充分发挥软件工具的功能,开发出与本学科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技术开发层次

信息技术开发层次是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最高层次,教师通过刻苦学习具备了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能力之后,部分学有余力、爱好信息技术系统的教师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之外,他们通过自主钻研,研修与信息技术系统开发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操作,一旦具备了一定的程序设计与系统设计能力,便会结合自己本学科的特点和个人能力开发本专业的信息软件系统,通过爱好者间的交流与协作,不断完善,得以被广大教育工作者使用或借鉴,最终的效果就是推动本专业信息的快速发展与扩散普及。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策略

(一)学校建立信息素养资源库

目前,学校一般都设置有网络信息与计算机中心,也称网络中心,拥有高配置大容量服务器,并有素质精良的专业人员负责学校的网络工程建设,为全校师生使用校园网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此外,学校图书馆(室)是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是文献信息的存储与传递中心,是学校师生获取有关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场所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除了拥有大量的纸质文献资料外,学校图书馆(室)积极地进行图书管理系统的自动化以及网络化建设,本校师生通过校园网络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检索到大量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信息,为工作和学习提供快捷帮助。学校需要在校园网络以及现代图书馆(室)建设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尤其是对于学校数字图书资源的建设更需加强,不断扩充和更新信息资源库,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为本校师生信息素养能力提升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搭建网络课程平台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由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以及对应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构成。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教师在网络课程的教学中,设计一定教学目标,设置相关课题,由学生个人或者研究学习小组主动努力,完成课题目标,提交课程平台,由教师做指导和评议。网络课程平台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空间,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三)有针对性的信息素养培训

学校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大部分知识是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的,所以教师就成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启发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主流,生动形象、内容丰富、文字配加音视频等特点,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能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中逐渐渗透信息技术的内容,这种渗透,不仅仅是创造一种教学环境或氛围,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使学生信息素养意识会得到提升。针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要以此为契机,结合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各个学科特点的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教学工具软件、设备与指导教师,让教师有一定的实践场所和操作平台,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培训和实践练习,解决教师培训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实效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提高,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而且也为教师实现个人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奠定基础。

四、结论

拥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力是现代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现代人发展的核心要素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力,更是现代教师从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所在,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必备能力。研究表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判断、运用信息以及信息伦理自控等能力构成了教师的综合信息素养实力,这些能力大致可以概括为基础应用、专业应用以及技术开发三个层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注重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不仅仅是关注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更是有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作者:王德华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