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探讨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探讨

摘要: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风险,在当今经济社会,各个国家、各金融市场之间风险传递波及面广、速度快,相较以往,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大的经营不确定性。压力测试可以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极值情形进行合理的建模、定量分析,进而使商业银行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形做出充分准备,并制定相应的预案。

关键词: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机制清醒;定量分析

一、前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世界金融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使各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之间自由流动,不同市场间联系日益密切;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创新比如各种金融工具如ABS、次级贷款等的出现,在规避金融监管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风险永远是金融系统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代社会,经济的全球化使风险在不同市场之间迅速传递,造成全球范围的破坏性连锁反应;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使得对其监管的难度越来越大,容易引发系统性的灾难。因此,对于风险的预警和防范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对于日常风险的管理主要采用在险价值法(VAR),VAR主要是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比如90%或99%的置信水平下,商业银行会出现的风险损失,对于掌控商业银行日常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对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从概率上来看,商业银行发生极端风险的可能性很低,但风险却是存在的。对于极端风险的掌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压力测试能够弥补VAR的不足,评估商业银行在遭受可能的极端情境下的损失,将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通过书面的形式反映到银行高管以及监管机构层面,避免发生破产危机。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定义及流程

2.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在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中,信贷资产占到总资产规模的一半以上,信用风险一直被视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债务人或交易对手违约的风险。期初商业银行发放的正常贷款,可能由于内在自身的财务问题或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债务人不能正常还款。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发行主体信用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以及贷款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2.1.1收益与损失的非对称性巴塞尔新资本框架规定商业银行应注意的三类风险中,其假定市场风险为近似正态分布,信用风险评估的是由于交易对方由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厚尾特征,收益与风险具有不对称性,以商业银行贷款资产为例,损失的最大可能包括本金以及出借资金所带来的机会成本,而其收益为借款利息,为一确定的资产价格。相对于本金而言,利息仅占贷款金额的一小部分。而一旦发生借款人违约,损失会在一个大的范围内波动。2.1.2道德风险资金稀缺性的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天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特点。贷款审批前,借款人为了获得资金或争取价格优势,在商业银行的事前审查中会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夸大利好信息,使商业银行存在逆选择风险。借贷行为后,商业银行受制于成本经营控制问题,不可能或无渠道对资金借方进行全方位的监控,控制资金的具体流向,督促企业实施有效的风险防控以期能按时还款。2.1.3非系统性特征商业银行的业务囊括不同行业、种类的信贷资产,这也是分散化经营、规避风险的需要。企业经营活动受自身行业特性的影响,具有非系统性的特征。比如说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调控措施等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经济发展周期,在整个宏观经济背景下,总有一些朝阳产业和黄昏产业,由于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要求,会使商业银行在某一阶段将其信贷资金过度地集中于某一行业,而一旦风险波及这一行业就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出于分散化风险的考虑,商业银行应将其资金投资于不同行业,避免风险过于集中。

2.2压力测试的定义及分类

不同主体对压力测试的定义有所不同,反映了这一工具的不同目标,其定义主要有微观角度及宏观角度两个方面。全球金融体系委员会在2005年从微观角度对压力测试做了如下定义:压力测试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用于评估一个特定事件的发生对一个公司的潜在影响,使在险价值等统计模型的辅助工具,而不是一个额外的补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2年从宏观角度对压力测试进行了定义:压力测试是有助于检测和预测金融系统潜在漏洞的宏观审慎分析的一个关键因素,给金融稳健性指标的分析增加了一个动态元素。我国压力测试研究较晚,2014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其将压力测试定义为:一种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假定商业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商业银行资本金以及盈利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单家银行、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做出评估以及判断,进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从压力测试流程的角度来看,压力测试可分为“自下而上法”和“自上而下法”。按商业银行在压力测试过程中采用的不同方法论,可以将压力测试分为敏感性分析与情景分析。自下而上法是指压力测试首先从个体或局部层面上进行,然后将各个层面个体上得到的测试结果进行汇总,进而得出整体的结果,比如商业银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将各种资产组合、地区业务线进行压力测试,然后将测试结果汇总到总行层面,进而得出压力测试的结果。敏感性分析也被称为单一因子法,也就是在在观察某一风险因子对承压指标的影响时,固定其他风险因子,使其因子值固定,借以观察这一特定因子的变化对承压指标的影响。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大多情况下表现为多个因子共同变动,很少出现特定因子单独变动的情形,敏感性分析会降低压力测试的有效性。与之相反,情景分析法构建多个因子协同变化的极端情形,其对计量模型的要求较高,较敏感性分析难度大。

2.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流程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在压力测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有一套完整的测试流程,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需确定商业银行进行压力测试的目标资产,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承压对象的选取一般根据测试主体的需要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特征进行确定,根据重要性及经济性原则,商业银行承压对象分为宏观类、组合类、交易对手类。宏观类是指商业银行全部资产,组合类是指商业银行各个维度比如行业、区域等的信贷以及非信贷资产组合,交易对手类是指将与商业银行发生信贷资产往来的交易对手作为测试对象,以测试其资产经营的变化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比如在房价下跌时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公司利润状况开展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然后根据承压对象的确定选择相应的承压指标。在确定承压对象和承压指标以后,需要确定影响承压对象的压力因素和压力指标。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压力因素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宏观周期性风险、重大事件风险、集中度风险。宏观周期性风险是指诸如GDP下降、利率汇率波动等,会对商业银行整体资产的信用风险产生重大影响。重大事件风险是诸如雪灾等突发事件对商业银行的部分资产的信用风险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雪灾引起煤炭价格上涨进而导致煤炭行业利润下降。集中度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一种内在性结构风险,受利润因素驱动,商业银行在一个时期内会将信贷资产配置到某一行业,而一旦这个行业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造成经营状况恶化,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造成重大影响。然后需设计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压力情景,比如宏观经济下跌、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等,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情景生成方法主要有统计建模、专家情景法和历史情景法。统计建模法主要是运用经济计量模型研究各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演变关系,通过收集各因子的历史数据,建立相关变量的联合动态模型;专家情景法是在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行业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不同风险指标的极端变动情景或路径;历史情景法是以以往危机发生时各变量变动的极值情况而设定,可能我国相关行业发展历史短暂,此时可以借鉴国外相关行业的历史极值情境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假设设计压力情景。最后一步进行压力传动模型的建设,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模型传导机制有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以及二者相互结合的方式。自上而下多用于压力测试对象内部结构不清晰的情形,自下而上在单个测试对象和承压指标建立联系,利用结构化模型、财务模型等将单个测试结果通过相关性处理汇总。二者相结合的方式是通过问卷调查结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历史经验得出相应指标的最终取值。相应的压力测试传导模型也有统计计量模型、财务模型、结构化模型三种。

结语

信用风险压力测试不仅仅是大量复杂模型的处理,相应的结果应建立在兼顾有效性及可靠性的基础上进行推演。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应坚持实用性、前瞻性、有效性、经常性以及系统性的原则。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开始的较晚,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首先应优化风险因子和风险情景设计,风险因子的选择应选择能够对承压对象的变化做出合理建设的变量,需更加关注那些对国内宏观经济走势有着重要作用的因素,比如美联储利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等因素。情景的设计应采用多指标共同变化的联立方程模型,使模型的设计更贴近现实,符合我国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其次,应构建规范化的压力测试流程。压力测试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很多模型以及相关专家的知道意见等,所以对于同一目标资产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结果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区别,为了使不同压力测试结果之间具有可比性,那么就需要对各大机构各个压力测试环节进行标准化设计,建立一套细致、透明、统一的压力测试流程。

参考文献

[1]周源.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02.

[2]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课题组.银行业压力测试的国际经验[J].中国金融,2015,01.

[3]陈卫东,张兴荣,熊启跃.金融机构压力测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金融监管研究,2015,10.

作者:张玉凯 单位:南开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