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药流通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

医药流通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

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来讲,信用是它目前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市场的竞争工具,信用交易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上快速地获取市场,伴随着信用交易的使用,企业能够快速地拥有更大的市场规模。与此同时,信用风险可能导致企业越来越多的账款拖欠或成为坏账,坏账越来越多就会造成企业的资金链条紧绷,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所以就要求医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医药流通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和归纳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加强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医药流通企业定义

医药流通企业在医药行业承担两个功能。首先是仓储配送功能,在流通运输药品环节,药品是需要很高的储运条件,尤其部分特殊药品对储运环境要求更高,药品在流通时需要周转、储存,而且客户又不是在同一个地方,要把药品送到客户们所指定的位置,然而这种配送,对于单个生产单位是无法完成的,这时候就要求企业必须通过专业分工,以此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第二是功能,大多数生产企业是对某一类或者某一领域的医药具有较强的科研和生产能力,形式单一的产品是很难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市场扩张,所以医药流通企业能够集合多种药品,进行统一营销和销售,以此来加快行业的资金周转。

二、医药流通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医药流通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部分企业利用赊销等方式来加快公司市场规模的扩张,这种方式是医药流通企业用来竞争的一种方式,主要就是利用公司的信用来创造现金流,以此获得利润和企业发展的机会,所以在公司信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然而在受到重视并被普遍利用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公司信用风险及其管理问题,这就成了医药流通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也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对于医药流通企业非常重要。

三、医药流通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药流通行业也随之发展,目前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加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行业的集聚程度也将进一步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医药流通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将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决定着医药流通企业未来的发展。

(一)医药流通行业的现状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医药卫生改革也在逐渐的深入,药品流通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销售额达到了13036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药品零售市场就有2607亿元,同比增长12%;企业主营业务的收入共计9873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利润总额共计202亿元,同比增长16%。到2012年底的时候,根据统计全国的药品批发企业达到了1.63万家,零售连锁企业3107家,下设的门店计15.26万个,零售单体药店27.11万个,零售药店门店总数42.37万个。这些数据表明药品流通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取得新的成绩,企业的销售规模显著扩大,企业的收益明显提高。

(二)主要医药流通企业的现状

2013年我国仅药品流通企业的纳税额就达到48.96亿元,从事药品流通行业的人数大约有500万人。同时,药品流通上市公司在2013年的投资并购活动也十分的活跃,仅并购企业的数量就达到66个,涉及的金额有54亿元,在医药类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数量上连续4年居首位。15家药品流通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为1885.04亿元,其中百亿市值以上的企业有6家,分别是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九州通、国药一致、华东医药和中国医药,其中国药控股和上海医药的市值超过400亿元。

(三)医药流通企业的总体规模

由于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在加快,这就意味着我国用药的需求不断增加,给药品流通市场提供了条件。加上国家的政策支持,对于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进行了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为药品流通市场的扩展提供了基础。从行业市场的占有率来讲,2013年前100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64.3%,其中前三位药品批发企业占29.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4.5%.50-100亿元之间的批发企业占6.4%,与上年基本持平,10-50亿元之间的批发企业占13.1%。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的药品批发企业有12家,比上年增加2家;50-100亿元的有11家,比上年增加4家;10亿-50亿元的有75家,比上年增加1家。

四、医药流通企业信用产生风险的原因

(一)双方之间的契约精神缺失

在我国,现代信用经济出现得比较晚,加上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开始,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就造成我国市场信用发展比较缓慢。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医药流通企业普遍存在缺乏信用意识现象。另一方面,国家对于信用管理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少,加上失信惩罚机制的不健全,这就导致了社会上信用缺失行为盛行,增大了医药流通企业的信用风险。

(二)缺乏社会征信服务体系

社会征信服务体系没有建立有主要的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在征信数据开发和使用上面,还没有真正的实行,同时国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了很多医药流通企业相关资讯不能开放,无法保证征信服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进而影响到部分医药流通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是我国的信用中介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较小,再加上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因素,从而导致整个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水平较低。

(三)诚信缺失惩罚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多数法律都只是强调了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当社会上失信行为出现时,这些法律并没有形成有力的法律约束和规范。在立法本来就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更多的诚信缺失情况,造成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问题。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也充斥在一些失信和诈骗案件的审理中。在这种法律现实下,民事侵权性质的失信行为很难得到应有的惩罚,不讲信用的企业和个人感受不到法律对信用制度的保护。

五、医药流通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公司应收账款是企业因为赊销产品而产生的短期债权,是公司向客户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同时也是公司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公司应收账款一旦出现风险,这种风险决定着企业的生存,所以信用风险管理的重点就是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来讲,医院和制药公司是最大的风险来源,目前中国的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全面的信用风险管理,造成企业的资金链条紧张。

(二)医药流通企业实行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在医药流通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普遍面临资金被大量占用的情况,为了能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必须把信用风险管理作为一个项目来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信用销售风险的管理,遵循防范优先、及时跟踪和分工协作三大原则,从全局上重视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建立应收账款信息系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事前审核和事中监控上来,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依靠事后催要的被动状况。同时,企业相关业务部门、风险控制部门、财务部门共同进行信用销售风险管理工作,各部门应当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相互监督。企业要注重信用销售风险转移措施的运用,通过抵押、质押、第三方保证、保险机构的信用保险控制信用销售风险。

(三)加强客户信用风险的过程管理

企业以客户基础资料为基本依据,进行客户信用管理,建立初步的客户信用档案后,应当重视跟踪、分析和研究相关客户信息变动情况,如客户股东情况、客户分支机构和关联企业的变化,以及业务人员实地走访期间发现的生产经营、重大新项目情况和风险征兆等,对这些档案要进行及时的更新补充。企业要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报告制度,跟踪和报告应收账款账龄及回款情况、逾期统计等,加强企业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建立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定期对账制度,防范销售与收款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当出现市场形势或客户经营情况恶化等严重威胁企业应收账款安全的情况,企业对客户的跟踪应当相应扩大范围,必要时借助法律工具保护自己,如要求其实际控制人提供个人连带保证等措施。企业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客户进行授信或及时调整授信。

(四)建立信用管理责任考核,在全体员工中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企业的风险控制管理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业务环节的事,而是企业全体员工都应积极参与风险控制工作,并将信用管理与业绩考核相结合,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员工进行信用管理知识、流程、管控等核心内容的培训,培养信用管理人才,培育信用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信用管理理念。比如:某医药流通企业为了在全体员工中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了信用管理责任考核制度,明确规定风险控制指标考核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同时对在业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给予奖励。该医药流通企业还采取将应收账款总额、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逾期应收账款比例、坏账率等信用管理指标,纳入对业务部门和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在内部考核中实行收付实现制,对逾期应收账款按照逾期时间长短分档计提坏账准备,并从当期考核利润中扣除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药流通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就是应收账款的管理,而目前医药流通企业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健全的防范信用风险机制、落后的信用管理技术以及方法、应收账款回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同时对于我国医药流通企业信用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原因有:双方之间的契约精神缺失、缺乏社会征信服务体系、对于出现诚信问题时的惩罚欠缺等造成我国医药流通企业信用产生风险。同时对我国医药流通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强化医药流通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于医药流通企业实行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等。最后,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医药流通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做出重要的共享。

作者:殷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