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养成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迪分析

养成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迪分析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而在班级管理中最应该引起班主任重视的则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初中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求班级管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班级管理;行为习惯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养成教育也是源远流长。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甚至就变成你的天性了,以至于你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都是由小时候的习惯所支配的。这个思想也提醒我们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中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可见,抓好养成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把学习的目标定为将来能拿到文凭,找到工作。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却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学生没有好坏之分,但有行为习惯上有好与不好的差别。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班风的建设才有保证,因此,我们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二、当前中学生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们的抽样调查中得知大部分中学生在做人﹑求知﹑生活习惯方面存在极大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少生活自理能力,攀比现象严重。现在的孩子,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事小事都有父母代劳。班级里有不少这样的学生,已经进入初中,依然需要父母为其铺床叠被、把饭送到嘴边;看到别的同学穿着光鲜,就哭着闹着要父母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长期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他们往往任性、缺少责任感;他们怕累、怕苦,做事半途而费;面对学习的压力,他们心理承受能力低,逆反心理严重。2.在学习方面,缺乏目标,得过且过。在很多学生的想法里,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他们将生活中的懒惰也带到了学习中。有的学生,学习上“磨洋工”,平时学习,心不在焉,效果非常不好;有的学生缺少学习计划,假期快结束了才匆匆把作业写完,对作业的质量没有一点要求;也有学生虽然能认真听课、写作业,但是却没有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更有甚者,他们上课睡觉,周末泡在网络游戏中,对家长和老师的话置之不理。这些学生没有把学习知识作为目标,只是为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因此也没有树立远大的志向。3.在为人处世方面,缺乏基本礼仪,不懂感恩。教育应该先育人后成才。因为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好做人的道理,那么将来有可能会一事无成。不懂得尊重他人,动不动就对父母大喊大叫,见了老师不问好,这在当代青少年中表现较为突出。这部分学生也常常缺乏感恩的心,面对家长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不是欣然接受,反而感到厌烦。

三、传统文化对中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作用

青少年就是一张白纸,染于黑则黑,染于白则白,极具可塑性。此时若对其进行正确的习惯养成教育,将会使其受益一生。国外很多国家在学校课程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如日本的课堂中有摔跤、柔道、剑道等的传统文化学习,增强了学生顽强竞争、敢于拼搏的民族精神。韩国,也是培养中学生文化教育比较先进的国家,开设了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必修课程,可以说韩国是以儒家文化立国育民的成功范例,也使韩国在很短的时间内跻身世界强国的行列。众所周知,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历史上就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许多文化都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但是,现在有一些文化在中国已经失传,在这些国家却保存完好。这些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的例子告诉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东方的价值体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不是矛盾的,而是可以相得益彰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对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有着深刻的渗透。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对做人方面都有启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告诉我们做人要爱人、正义、礼貌、智慧、诚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告诉我们要爱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会我们宽容;这些与我们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道德准则的要求一致。传统文化中孝亲尊师的故事、名言也不在少数,“百善孝为先”的百孝经、二十四孝故事、“程门立雪”的尊师故事、“为学莫重于尊师”,等等,这些都在教育我们的青少年要感恩、孝顺父母,感恩、尊敬师长。老子的道家思想也提出了“大气做人”“上善若水”的为人思想,同时还教我们“小细做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六十四章》)老子在这里形象地告诉我们,成功的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而且要持之以恒,目标始终如一。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种旷达乐观的励志精神对当代中学生中怕苦怕累、做事半途而废、眼高手低的现象很有指导意义。在学习习惯上,中学语文课本《论语十则》一课就学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等等。孔子认为,学习的关键要爱学、乐学,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相一致。《论语十则》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目的都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值得中学生认真借鉴,指导自身的学习。

四、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养成教育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加强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作为班主任我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勇于将传统文化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和探索。1.针对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六七年级的学生记忆力强,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诵读具有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蒙学经典和诗文,如《弟子规》《朱子家训》,通过愉快的诵读,培养语感,让他们的脑海中留下经典名句的印象,逐渐地实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2.创新活动形式,做到知行合一。我们提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传统节日举办一些活动,如古今孝义故事大赛、经典诵读活动、感恩父母———亲子登山活动、观看《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视频等。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融合到日常生活中间去,融合到民俗文化中去,既挖掘了文化内涵,也增强了趣味性和参与性。3.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读书化人,文化育人”。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着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精心布置班级的每一面墙壁,让每面墙都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天地,让每一面墙都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真正实现“让每一面墙会说话”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龚巧云.怎样运用传统文化进行班级管理.教学与管理,2007.

[2]荣骏炎.试论传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与作用.无锡市东林书院管理中心.

[3]王纲,秦光齐.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2008.

作者:顾梦梦 单位:山东省烟台第十一中学

相关热门标签